思政课总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建构

2023-10-11 01:26张茂林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思政课立德树人

张茂林

摘 要:思政课总体实践教学模式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它以总体思维一体化推进思政课与实践教学建设,着力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水平。该模式立足思政课本位,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聚焦实践育人成效,形成了规范可行的课程教学体系。总体实践教学模式与思政课理论教学同向发力,进一步提升了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

关键词:思政课;总体实践教学模式;立德树人

北方工业大学传承和发扬思政课建设优良传统,坚持以课程规范化建设为导向,独立设置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经过长期积累,逐渐形成了综合性、特色化为典型特征的思政课总体实践教学模式,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思政课总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提出

一直以来,思政课实践教学秉持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建设理念,形成了具有显著区域特色、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很好地契合了思政课教学要求,对于提升理论教学成效和学生理论认同给予了充分支撑。

1.思政课本质论的内在诉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如何把握好思政课的本质、讲好道理,是制约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根本性因素。

把握好思政课的本质、讲好道理的首要前提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传道、授业、解惑,武装头脑。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理论何以“彻底”?关键不仅在于理论本身的深刻与严谨,更在于理论能否关照现实,能否呼应现实。因此,思政课教学要讲好理论,必须要将理论置于现实之中讲深、讲透、讲活。而实践教学,完美匹配了思政课教学的这一需要。大致而言,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结合相关内容开展实践;另一种是思政课课外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之外单独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然而,前者极易将实践窄化,后者往往将实践泛化,加之课程独立性和规范化程度不高,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发展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总体上建设一门独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就显得尤为必要。

2.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不仅是讲好思政课的内在诉求,更是新时代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2]“大思政课”建设理念,进一步提升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理论是对现实的映照。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3]处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相互交织。思政课教学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既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讲授,又要讲好新发展、新变化、新成就,不断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说服力。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理念的重要依据。因此,教育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文件,其中,明确强调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程定位与重要意义。不仅要求落实相应学分,而且也强化了对课程规范化建设的相关要求。思政课总体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形成的,该模式坚持总体思维,以课程规划建设为导向,建成了与各门思政课并行的实践课程,丰富和发展了思政课教学体系。

思政课总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

思政课总体实践教学模式具有丰富的课程内涵。所谓“总体”,相对于整体性,更加强调教学模式的同质性,体现实践教学的思政课归属;相对于系统性,更加强调教学模式的一体化,体现实践教学的课程本位。基于“总体”思维,思政课实践教学建成了一门独立课程,与其他思政课相辅相成,共同承载思政育人的神圣职责。

1.明确“思政课”的教学本位。思政课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特点迥异,它所独有的实践性备受师生青睐。教师乐于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整体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吸引力与实效性。然而,其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教学组织随意性强,考核管理流于形式等,最为严重的是教学内容泛化,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摇身一变成为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严重影响了思政课教学质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忽略了思政课教学本位,没有从思政课教学内容出发组织实践,淡化了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根本定位。

思政课总体实践教学模式紧扣思政课教学本位,围绕“是什么”和“怎么办”等关键问题,突出强调实践教学的思政课归属。以鲜明的课程意识为主线,实践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组织管理以及考试考核等课程要素浑然一体,奠定了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基础。在课程设计上,从总体建设理念出发,打通各门思政课内容边界,不再唯某一门课程开展实践,形成了面向思政课全部课程的综合性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课程独立性和规范化得到充分体现。在教学实施中,任课教师全部由思政课教师担任,一方面,能够把关内容并指导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融入党的创新理论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发挥实践教学补充、支撑理论教学的重要作用。在考核管理方面,坚持思政育人导向,着重考察学生理论认知和情感认同的变化,加强对热点问题是非判断的考核,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向同行、相得益彰。

2.强化“实践教学”的课程特色。思政课总体实践教学模式除了强调思政课归属之外,也十分看重课程的实践特色。“强化社会实践育人,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体验国情民情”。[4]这就意味着,实践教学要直面感性直观的现实世界,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落实教学任务,实现社会实践育人的目的。

以实践性为导向,思政课打通了由理论向现实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在实践教学中,理论教学获得了现实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鲜活起来。社会实践是多姿多彩的大课堂,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现形式也必然是多样化的,如“大学生讲思政课”“微电影”“经典读书会”“农村调研”等。这些实践教学形式因地制宜,贴合学生实际,具有鲜明的思政元素和实践属性,很好地利用和发挥了校地资源优势,推动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落地落实、走深走细。

3.推进“总体性”的规范建设。课程的规范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依托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思政课总体实践教学模式坚持从教学模式设计出发,系统推进教学规范、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建设,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可复制、可转化的教学文件,丰富和完善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实践教学作为独立课程,有着多元化的设计。思政实践课程积极借鉴关于实践教学考核管理的科学做法,坚持过程管理与期末考核相统一、小组考核与个人测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叠加,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课程考核重在理论检验与认知提升,克服了过程管理不严和成果考核泛化等问题,避免了课程考核管理虎头蛇尾的现象。从成果的应用看,清晰的课程定位和完备的教学机制奠定了课程建设的基础。实践教学的思政课属性和对思政课理论内容的支持与反哺,课程教学文件以及考核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为课程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充分保障。

思政课总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功用

1.课程建设规范化提高。思政课总体实践教学模式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课程建设成果,较为完备地建构了一套课程教学体系。在课程性质上,明确了作为思政课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获得学位和毕业审核的必要条件;在课程内容上,落实“大思政课”建设理念,以社会大课堂支撑、补充课堂理论教学,多样化开展实践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与思想政治认同;在课程考核上,坚持过程管理与成果考核相统一,着重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知、情、意贯通培养成效,展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思政课实践教学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程的规范化程度。美国课程论者埃利奥特·W.艾斯纳指出:“一般而言,在教育理论、尤其是在课程理论中,规范性理念是其核心。”[5]总体实践教学模式以课程规范化建设为目标,充分汲取了课内实践、综合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等多种实践形式的好经验、好做法,明确了课程教学的一系列制度要求,形成了课程定位清晰、教学内容明确的实践教学模式,为课程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2.实践育人实效性增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承担着重要的育人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6]思政课总体实践教学不局限于思政课本身的教学需要,辐射带动各类专业实践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各类实践活动之中,综合施力提升实践育人效果。

社会是大课堂,在社会大课堂中实践学习是极为必要的。毛泽东曾指出:“學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7]通过学习“无字天书”,学生能够发现理论的现实基础,能够把握理论与现实相统一的辩证关系,进而深化了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解。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一方面,通过实践教学提升了对思政课的理论认知;另一方面,也使实践教学有了根基与灵魂,思政育人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培育出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政课总体实践教学模式是北方工业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规范化建设的有益尝试。以总体思维推进思政课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建设,高度契合“大思政课”建设理念。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我们将继续守正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思政课总体实践教学模式,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贡献智慧。

本文系高校示范马院和优秀教研团队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9JDSZK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2]“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N].人民日报,2021-03-07(1).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8.

[5]埃利奥特·W.艾斯纳.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M].李雁冰,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6.

[6]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湖南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0-09-19(1).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8.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思政课立德树人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