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类专业“三训三创”能力迭代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10-12 02:24胡丽珍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25期
关键词:土建产教课程体系

胡丽珍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0 引言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完善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的贯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备、制度更加健全、标准更加完善、条件更加充足、评价更加科学。2021年10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打通职业教育的发展通道,完善和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1]。

高职院校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和适应社会需求。其中,将工学与建筑行业结合起来,培养智能建造科技人才,支持我国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向。通过与建筑行业的深入合作,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求、具备创新能力的智能建造人才,为建设建造强国贡献力量[2]。

1 土建施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1 人才培养目标未能适应建筑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然而,目前行业内缺乏科学的职业内容和完善的职业标准体系,这给高职院校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带来了挑战[3]。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在教育改革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需求。

1.2 高职院校“三创”教育的培养未能形成有效机制

高职院校致力于拓展适应本校特色的“三创”教育模式,并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对照产教融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尚未建立双创教育和实践支撑的服务体系,未形成与校企协同产教有机融合一体化育人的双创教育机制,政策、制度和措施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4]。在顶层设计方面,高职院校仍然需要进一步建立起有效的产教融合平台,以支持创业创新教育的开展。

2 土建施工类专业“三训三创”能力迭代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1 “三训三创”能力迭代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内容

为了满足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需要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依托,结合专业和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将产业和教育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将创业创新教育作为改革的重点,并整合创业创新教育培养的要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构建以“三训三创”为核心的土建施工类人才培养模式[6]。

2.1.1 以学生创新能力迭代提升为中心,定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具备岗位胜任力的土建施工类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行业的发展需求和就业能力要求,进行反向设计和精准定位。深入了解行业现状,破解空间距离的限制,通过分析行业发展情况、区域经济情况和人才需求情况等,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使各门课程能够有机地衔接起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

2.1.2 以产教融合平台建设为重心,创新培养方式,协同产学研

为了解决土建施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高职院校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路径依赖。建立现代产业学院可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和学生创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效解决土建施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应突破专业壁垒,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双向流动的人才培养体系(见图1)。

图1 研训一体化平台

2.1.3 以服务企业为核心,打通产教融合通道,强化产业服务能力

为了推动土建施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和升级,高职院校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产业、企业和行业的优势资源。利用虚拟教研室平台和信息技术,搭建一个知识图谱的平台,汇集各方教学力量。通过跨学校、跨专业的教师交流,探索并建立多专业协同、校企协同、区域协同的虚拟教研室运行机制,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跨学科合作能力的土建施工类专业人才。

2.2 “三训三创”能力迭代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

2.2.1 五步逐层分析,形成创新能力迭代提升培养标准

人才培养是培养学生与职业岗位需求对应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本职业岗位工作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专业人员将所学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进行类化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够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在人才需求和教学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螺旋式发展的成长规律,采用“五步”逐层推进分析法开展职业能力分析(见图2)。

图2 “五步”逐层推进分析法

2.2.2 实施“三教”改革,建立实训基地、工作室、实验室教学场景

贯彻 “互联网+教学”行动计划,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和课程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以提升学生的创业和创新能力。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开展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基于应用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分层教育理论,创设实验室、工作室和实训基地的多层级递进一体化技能培养平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需求。

2.2.3 引培并举,建立高水平师资队伍

“三创”型土建施工人才的培养,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不断吸收最新的教育科学信息,展现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和执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格特征。教师应该拥有创新性的教育观念,能够发现并提出现实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并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新规律和新方法。

2.3 “三训三创”能力迭代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

2.3.1 构建土建施工类专业课程新体系,为建筑业培养适用人才

通过分析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确定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使得开设的专业、设置的方向、课程与时俱进,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重组专业,调整专业方向、重构课程体系(见图3)。

图3 课程体系框架

实施能力迭代递进式培养,通过职业基本能力模块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人文化素质及身心健康的全面协调发展。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通过岗位核心能力模块和综合职业能力模块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适应土建施工工作的BIM技术、装配式、物联网信息化等方面的技能,达到为建筑业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

2.3.2 构建“三创”型土建施工类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目标,在“三创”型人才培养视域下规划和推进“三创”教育。将创新的内涵和专业的学习融合起来,把创新意识培养、创业创新素质的提升作为“三创”教育的主要内容融入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在课程教育过程中贯彻创新教育,突出“三创”教育内容,达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2.3.3 通过“三创”教育与实践,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将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教育和实践中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及其重要性。利用校外资源开拓创新创业培养的空间,帮助他们进行专业与职业规划,并逐渐形成职业价值观。借助创客空间、大学生创业中心等创新创业平台,学生能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创新创业实践,通过实施创新创业项目,在技术革新、产品研发和项目孵化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工匠精神。

3 结语

针对土建施工领域人才需求,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整合创新教育培养的要素,以产教融合为手段,将教育支持置于改革的核心。通过结合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构建基于素质教育的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加强项目教学环节,与企业对接真实项目,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融合“三创”实践,将创业创新要素融入专业课程目标,并进行整合优化,突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猜你喜欢
土建产教课程体系
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实施以及应用
桩基的土建施工技术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探讨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