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 株感染的诊断与防控策略

2023-10-13 15:35官土根福建省畜牧业协会福州350003
福建畜牧兽医 2023年5期
关键词:狂犬病周龄毒株

官土根 福建省畜牧业协会 福州 350003

非洲猪瘟发生以来, 我国的生猪养殖环境尤其是生物安全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间接助推了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 但随着原料、运输、用工成本和疫病防控成本、 生物安全防控成本增加及生猪养殖利润的减少, 不少养殖业主对猪的基础疫病防控不到位,主观上出现防控疏忽或防控缺陷,甚至有部分猪场为了减少免疫次数, 取消了常规疫苗的基础免疫,给猪场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在当前环境下,在做好非洲猪瘟科学防控、常态化防控的同时,必须加强对猪基础疫病的防控,尤其要重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的防控工作。之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为"猪蓝耳病",属于我国二类动物疫病, 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具有空气传播、 接触感染、 精液传播和胎盘垂直传播等特点[1-3]。 郭宝清等1996 年首次在我国分离出经典蓝耳病病毒株(CH-1R),2006 年先后在江西、安徽、浙江、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发现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株,2013 年在河南首次分离出我国第一株类NADC30 毒株[4-6]。 猪蓝耳病在国内养猪企业中呈现感染率高、流行毒株多样的特点,类NADC30 毒株成为当前我国猪蓝耳病流行的优势毒株[7]。

笔者结合某规模化猪场对一起类NADC30 毒株的血清学检测、基因测序及临床处理方案,总结出一些规模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类NADC30 毒株感染的防控经验和教训, 为养猪业主和猪场兽医团队科学防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提供参考与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发病猪只 福建省漳州地区2018 年投产运营的某规模化猪场,母猪存栏700 多头,采用自繁自养饲养模式,执行常规的免疫程序,猪群总体健康状态较好。 2019 年10 月初,该猪场仔猪25 日龄断乳后发病, 发病高峰集中在40~60 日龄, 病死率达15%以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1.1.2 待检血清与病料 待检血清由闽南某规模化猪场采集提供,共165 份。 其中,公猪血清17 份,后备母猪血清48 份(12 周龄、14 周龄、20 周龄、24 周龄各12 份),怀孕母猪血清20 分(怀孕30 d、怀孕80 d 各10 份),产后7 d 哺乳母猪血清10 份,商品猪血清70 份(2 周龄、4 周龄、6 周龄、8 周龄、10 周龄、12 周龄、17 周龄各10 份),均为随机采样。

将165 份血清样品送至北京某重点实验室进行猪瘟抗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 猪伪狂犬病gE 和gB 抗体检测。同时,采集4 份肺等病料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进行PCR 检测, 将PCR 产物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基因测序 (测序编号为FJ15-1-1、FJ15-1-2、FJ15-1-3、FJ15-1-4)。

1.1.3 主要试剂 美国IDEXX 公司生产的猪伪狂犬病gE 抗体检测试剂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检测试剂盒(ELISA);韩国金诺公司生产的猪伪狂犬病gB 抗体检测试剂盒和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

1.2 方法

1.2.1 临床诊断 观察患猪的临床症状并进行病理解剖,作出初步诊断,另将部分肺等病料冻存,用于PCR 诊断。

1.2.2 血清学检测分析 血清样品抗体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2.1 抗体检测操作步骤 取出猪瘟 (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病)抗原包被板,按比例稀释样品及阴性对照血清(NC)、阳性对照血清(PC);加入100 μL 稀释后的样品及NC、PC,室温(25 ℃)下孵育30~60 min, 弃去孔中液体后用洗涤液洗涤3 次;每孔加入100 μL CSFV HRP(或PRRSV HRP、PRV gE/gB HRP)标记抗体,室温(25 ℃)下孵育30 min,弃去孔中液体后用洗涤液洗涤3 次;每孔滴入100 μL TMB 底物液,25 ℃室温下孵育15 min,每孔滴入50 μL 终止液, 终止酶促反应; 使用450 nm 波长测量吸光度值。

1.2.2.2 结果判断 猪瘟抗体检测判定标准: 阻断率≥40%,判定为阳性;阻断率<40%,判定为阴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检测判定标准:S/P≥0.4,判定为阳性;S/P<0.4,判定为阴性。 猪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判定标准:S/N≤0.6, 判定为阳性;S/N>0.7,判定为阴性;0.6<S/N≤0.7 判定为可疑。猪伪狂犬病gB 抗体检测判定标准:S/N≤0.6,判定为阳性;S/N>0.6,判定为阴性。

1.2.3 病原学检测分析 按照猪瘟病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猪伪狂犬病病毒病原学检测方法进行。

1.2.4 测序分析 按照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

1.3 结果判定 结果计算和结果判定严格按照各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或厂家说明书。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症状观察结果 患猪体温升高、 食欲下降,出现被毛粗乱、毛长、扎堆、喘气等现象,多数仔猪呈渐进性消瘦,有的发展成为僵猪。

2.2 剖检病变 随机剖检4 头患猪,均见肺间质增宽、水肿、出血,肺门淋巴结出血(见图1),脾脏边缘出血、坏死(见图2),其中2 头患猪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可见心包炎、腹膜炎等。

图1 肺间质增宽、水肿

图2 脾脏出血、坏死

2.3 血清学检测结果与分析

2.3.1 猪伪狂犬病gE 抗体检测 结果显示,该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为0%,所有样品伪狂犬病野毒均为阴性。

2.3.2 猪伪狂犬病gB 抗体检测 该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gB 抗体总体阳性率为96.19%(101/105)。其中,12 周龄后备母猪的抗体阳性率为83.33%(10/12)、14 周龄后备母猪的抗体阳性率为91.67%(11/12)、公猪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4.12%(16/17),其它阶段猪gB 抗体阳性率100%(见图3)。

图3 猪伪狂犬病gB 抗体阳性率

2.3.3 猪瘟抗体检测 该规模化猪场猪瘟抗体阳性率为84.24%(139/165)。 其中,公猪、后备母猪、经产母猪血清样品的猪瘟抗体合格率为100%;2 周龄及10~17 周龄商品猪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在70%以上,为免疫合格群;4~8 周龄商品猪的猪瘟抗体阳性率为20%~50%,为常见的免疫窗口期(见图4)。

图4 猪瘟抗体阳性率

2.3.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检测 该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阳性率为92.73%(153/165)。公猪、12 周龄后备母猪、(怀孕30 d、怀孕80 d及产后7 d) 母猪、2~6 周龄商品猪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离散度较低、不整齐且处于不稳定状态;8 周龄以上商品猪的抗体离散度水平逐步稳定 (见图5)。

图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S/P 平均值及离散度

2.4 病原学检测分析 将待检病料组织进行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的病原学检测。 由表1 可知,4 份样品中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均为阴性, 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检出率高达100%(4/4)。

表1 病原检测结果

2.5 测序分析 为进一步明确该规模化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的毒株类型,将PCR 产物进行PRRSV ORF5 及Nsp2 基因序列与PRRSV 各参考毒株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与GM2、QYYZ、R98、NADC30、GD、TJM-F92 等毒株的ORF5 序列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FJ15-1-1、FJ15-1-2、FJ15-1-3、FJ15-1-4 等4 个疑似毒株的ORF5 序列均与NADC30 毒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2%~93%), 且与NADC30 毒株属于同一遗传进化分支(见图6-图7)。

图6 依据ORF5 基因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

图7 依据ORF5 基因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的进化树

与GM2、VR-2332、NADC30、MN184A、GD、HUN4-F112 等毒株的Nsp2 (高变区) 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FJ15-1-4 疑似毒株的Nsp2 区存在3处共393 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 其缺失的位置及长度与NADC30 毒株的基因特征相吻合, 且与NADC30 属于同一遗传进化分支(见图8-图9)。

图8 依据Nsp2 高变区基因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

图9 依据Nsp2 高变区基因推导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的进化树

综上, 该场商品猪群发病为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类NADC30 毒株所致,应及时采取措施做好该病的综合防控。

3 综合防控策略

3.1 及时调整免疫程序 综合实验室检测及基因测序分析,建议结合该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免疫程序。调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免疫程序,使用瑞兰安疫苗对全场母猪进行普免 (1 头份/头),1 个月后再加强免疫1 次; 商品猪PRRSV 感染日龄早且抗体水平参差不齐, 发病后近1 个月内对新生仔猪(滴鼻免疫)及14 日龄仔猪(肌注)使用瑞兰安进行免疫,待猪群稳定后再调整为7 日龄免疫(肌注瑞兰安)。保育猪阶段,发病期间(25~60 日龄),暂时取消该阶段的疫苗免疫,以降低机体对免疫系统的刺激。商品猪阶段,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时间从50 日龄调整为60 日龄, 猪瘟疫苗免疫时间从60 日龄调整为65 日龄。

3.2 做好对症治疗 在公猪、母猪全价配合饲料中添加20%替米考星粉剂 (1 500 g/t) 及复合多维(1 000 g/t),连用21 d,减少继发感染。 仔猪初生当天及实施阉割手术后, 肌注长效头孢噻呋晶体游离酸注射液(0.2 mL/头);仔猪断乳当日,肌注长效泰拉霉素 (0.3 mL/头); 断乳后1 周于保育料中添加20%替米考星(1 500 g/t)及复合多维(1 000 g/t),连用14 d。 对瘦弱、厌食、体况不佳的发病猪只,可集中在一个栏舍,肌注瑞可新进行治疗(0.3~0.5 mL/头)。

3.3 重视猪场生物安全工作 在当代养猪生产管理中,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对猪群疫病防控尤其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非洲猪瘟的防控起着重要的作用。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及加强猪场人流、车流、猪流、物流的管理等措施有利于猪场疫病的防控。

3.4 提高猪场健康管理水平 秉承 “管重于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宗旨,建立猪场内部的健康保障团队,做好猪场的健康管理。 改善猪的生活环境,保持猪舍良好的温湿度、 通风及卫生条件, 定期消毒;提供高效、营养、安全的饲料,完善免疫程序、保障疫苗接种效率,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做好生物安全审计,并做好猪群健康的动态监测。

3.5 加强PRRSV 类NADC30 株的动态监测 非洲猪瘟防控常态化背景下, 要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尤其是PRRSV 类NADC30 株感染的综合防控。 类NADC30 株是PRRSV 谱系中较复杂的毒株,也是目前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流行毒株,不仅要从猪群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检测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做好该病的动态监测和鉴别诊断,还应结合疫苗免疫、药物保健、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士等方面做好类NADC30 株感染的科学防控。

3.6 积极主动做好猪场的疫病净化工作 根据疫病防控需要,做好猪舍的升级改造,严格按照生物安全防控要求,做好人员、物资、车辆、饲料和猪只的规范管理,完善消毒制度,做好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通过检测、 监测等技术手段和提高生物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积极开展本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非免疫净化的创建、评估和认证工作,立足源头,加快推动种猪场动物疫病净化工作,促进养猪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狂犬病周龄毒株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打败狂犬病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一例非典型性猪伪狂犬病的诊治
藏犬狂犬病的防治体会
褐壳蛋鸡
广西鸭圆环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