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开产前培育指标及营养需要

2023-10-17 07:17朱良瑞李加琪赵君和梅业高
中国饲料 2023年19期
关键词:均匀度产蛋母鸡

朱良瑞, 李加琪 , 赵君和, 苏 波, 梅业高

(1.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荆州 434020;2.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3.自办料联合汇技术部,河北邯郸 056000;4.湖北九邦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湖北荆州 434100)

我国是鸡蛋生产第一大国, 蛋鸡存栏和鸡蛋产量连续30 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18 kg左右, 早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胡玉萍等,2022)。 当前蛋鸡饲养品种主要包括罗曼系列、海兰系列、京系列、农大系列,具有饲料转化率高、产蛋量高、优质等优良特点(董亚青等,2021;谢燕妮等,2021;赵永娇等,2019;王晗语,2018;郑长山,2017;焦文捷等,2016)。 当前蛋鸡商品鸡市场,蛋鸡的饲养周期通常为72 周,生产的总体效率受到关注, 开产前蛋鸡青年鸡的培育直接关系到蛋鸡场整个产蛋期的产蛋率、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朱良瑞等,2023;闫奕源等,2021;张鑫等,2021;严华祥等,2015;吴常信等,2014)。 本文根据规模化蛋鸡养殖场生产实践,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分析蛋鸡开产前不同阶段营养需要, 提出培育开产前核心指标达标的优质蛋鸡青年鸡的有效措施。

1 蛋鸡开产前培育重要指标

目前市场上用于评价蛋鸡青年鸡质量的核心指标主要有体重、胫长、均匀度和抗体水平,另外蛋鸡阶段的开产日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年鸡的培育质量(张鑫等,2021)。若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性能,需以营养为基础,确保体重、胫长、胸肌指数、均匀度核心指标的达标,为蛋鸡机体成熟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获得蛋鸡良好的生产效益。

1.1 体重 体重是判断母鸡发育好坏的重要指标。青年鸡的体重是影响性成熟的重要因素,与产蛋阶段的生产性能具有较大的相关性, 直接影响开产日龄、产蛋量、蛋重、料蛋比,且“定型”整个产蛋期的体重,是鸡群健康和高产稳产的基础(张鑫等,2021;Gail,2015;Bestman 等,2014;周新民等,2011;Leeson 等,2010)。体重测量可采用合适量程的电子称进行, 随机抽取全群鸡只总数的5% ~10% 的鸡只称取体重,代表全群的体重和生长发育情况(侯兴军,2021;徐志国,2021;田传欢等,2015)。 蛋鸡品种不同,开产前不同周龄标准体重不同(表1)。 性成熟时达到体重目标或稍高于目标体重的后备母鸡,生长发育正常,早期蛋大,将来产蛋性能好,饲料报酬高(周新民等,2011;Lee-son 等,2010)。 体重超标会降低饲料报酬,会因肥胖导致性机能差,产蛋少,死亡多;体重未达到标准,生长发育不健全,开产后不能采食足够的饲料而影响生产成绩,产蛋持久性差。

表1 常见商品蛋鸡关键节点的体重标准 g

1.2 胫长(跖长) 跖长:习惯称为胫长,是指跖骨的长度,胫长是家禽常用体尺指标,用来衡量家禽个体体型和骨骼发育状况。 蛋鸡的胫长代表着全身骨骼的发育状态, 与体重高度相关(Leeson等,2010)。胫长可采用工业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测量方法:用游标卡尺度量跖骨上关节(跗关节)到第三趾与第四趾间的垂直距离。 胫长发育状况是否良好可通过与各品种的标准胫长进行对比来衡量, 胫长的实测值位于标准值±5%范围内即为达标。胫长是否达标, 关系到产蛋鸡死淘率、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长短、 产蛋后期蛋壳质量, 以及总产蛋量等(于小飞,2019)。胫长达标或超标的鸡群骨骼发育良好,骨架大,产大蛋不脱肛;长骨发育良好、骨髓钙储存空间大,有利于蛋壳质量(庄景杰等,2021;田传欢等,2015)。

1.3 胸肌指数 胸肌指数代表肌肉的发育状态,反映肌肉附着状况,肌肉中肌纤维的数量、直径和密度等形态结构的变化与饲料的营养组成、 动物的健康状况和外界环境密切相关 (Tidball 等,2017;Mehri 等,2016;Doley 等,2014;Das 等,2009)。 胸肌指数=胸肌质量/全净膛质量×100%(靳二辉,2018)。 鸡致死后,逐项分离气管、食道、嗉囊、肠、脾、胰、胆和生殖器官,称量半净膛质量,然后再逐项分离头、爪、心、肝、肾、腺、胃、肌胃(去角质膜和内容物) 、腹部板油、肌胃周围的脂肪、肺和肾,称量全净膛质量。胸肌指数是判断母鸡肌肉发育好坏的重要指标, 是蛋鸡开产后维持较高生产性能的基础(Bestman 等,2014)。

1.4 均匀度 均匀度(整齐度)是指鸡群个体间某个指标的一致程度。 体重均匀度指鸡只实测体重值在平均体重±10%范围内所占的百分比,可衡量蛋鸡群体体重发育整齐度。一般情况下,当体重达到品种标准,且体重均匀度大于85%时,后备蛋鸡的发育状况较为理想。 胫长均匀度主要用于衡量蛋鸡群体骨骼发育的整齐度。 胫长均匀度是指测定蛋鸡群中鸡只胫长的实测值在平均值±5%以内所占的百分比。 一般情况下,当平均胫长达标且胫长均匀度大于90%时,后备蛋鸡的群体发育状况较为理想(田传欢等,2015)。 鸡群的均匀度会直接影响到鸡群的生产性能。母鸡个体间差异越小,整个鸡群的管理就越容易,若某鸡群的整齐度非常高,那么就可以把这个鸡群当做一只鸡来处理(孔祥莹,2021;Bestman 等,2014;周新民等,2011)。 若一个鸡群整齐度较高,那么不论体重是高于或低于标准,都容易通过调整光照和饲喂计划进行管控(Bestman 等,2014)。

2 蛋鸡开产前不同阶段营养需要及管理

培养健康高产的蛋鸡要从蛋雏鸡、 青年鸡的培育开始(王克文等,2019;Bestman 等,2014)。 蛋鸡开产前应当以发育为根本,根据不同品种,使用能满足鸡只阶段不同营养需要的饲料, 来满足各阶段的发育所需, 通过适宜环境控制、 精心的管理、营养调配等措施培育出体重、胫长、胸肌指数、均匀度达标的青年鸡。

2.1 蛋鸡育雏期营养需要与管理

2.1.1 蛋鸡育雏期的营养需要 育雏期蛋鸡消化器官处于一个发育阶段,胃肠容积小,消化道短,不能贮存足够的食物, 消化酶的分泌能力还不太健全,消化能力差,但生长快速,因此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配制雏鸡料时,选用质量好、容易消化的原料, 配制高营养水平且营养均衡的配合饲料(周新民等,2011)。雏鸡饲料喂量不同品种有不同要求,与饲料的营养水平有关,不同品种蛋鸡育雏期推荐营养需要见表2。

表2 不同品种蛋鸡育雏期营养需要

2.1.2 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 育雏期饲养目标:确保蛋鸡0 ~5 周的体重、胫长、均匀度达标。前5周的管理对于整个饲养期的成功极其关键, 是决定鸡群整齐度的最佳时间, 良好的早期管理可以降低死亡率,减少发育不良鸡的比例(王克文等,2019;Bestman 等,2014)。 育雏期管理措施:(1)做好开口料使用后优质配方的调配与营养满足。 由于雏鸡早期消化器官发育尚未完成, 第一周应为雏鸡提供容易消化的饲料, 促进消化能力发育(Bestman 等,2014)。 优质开口料不仅要符合品种营养标准,而且还要易于消化吸收、有助肠管发育(注意饲料的霉变和无机微量元素残留重的金属对肠管发育的影响, 最好使用优质有机微矿等)、有助于快速增重、提升非特性免疫力。为了促进骨骼的发育,建议在开口料内添加3% ~5%的优质进口鱼粉。(2)更换下一阶段饲料时间以体重为依据。不同品种阶段划分不同,开口料的使用时间也有所差异。更换下一阶段饲料时间仅供参考,料别的更换以鸡群发育到该品种该阶段的标准体重(最好超标10%左右) 为换料依据, 而非鸡龄决定。 原则上每只鸡使用时间不低于21 d, 大约400 g 开口料。 其中大粉蛋鸡、小粉蛋鸡(农大3/5号、峪口粉6、粉8、小金凤),以及在天气较热的4~8 月育雏的,建议适当延长1 ~2 周优质开口料的使用。 如果在使用雏鸡料阶段鸡只体重无法达到指标,或是每日采食量较预期低,则应在体重到达该周标准时,才可更换为育成料。因此需要定期称取雏鸡的重量。例如:海兰褐6 周龄时后备母鸡的体重低于标准, 如果这个鸡群在6 周龄时改喂营养浓度较低的育成前期日粮, 那么这些鸡就不可能在性成熟时达到目标体重。 此情况下应继续饲喂育雏日粮直至达到符合年龄的体重(Leeson等,2010)。 (3)满足不同品种雏鸡饲喂量。 雏鸡的饲喂量应根据本品种的体重要求和鸡群的实际体重来调整,在育雏初期做到少喂勤添,也可采用自由采食方法。

2.2 蛋鸡育成期营养需要与管理

2.2.1 蛋鸡育成期营养需要 育成期蛋鸡消化机能健全,沉积钙的能力增强。育成期是内脏器官发育的重要阶段,随着鸡龄的增大,胃肠容积增大,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增多, 对饲料的利用能力增强(周新民等,2011)。 实际生产中,根据蛋鸡不同阶段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 蛋鸡育成期细分为育成前期和育成后期。 不同品种蛋鸡育成期不同阶段推荐营养需要见表3。

表3 不同品种蛋鸡育成期营养需要

2.2.2 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 育成期饲养目标:确保蛋鸡青年鸡体重、胫长、胸肌指数、均匀度四达标。 蛋鸡体格的大小已在12 ~16 周龄前定型,15 周龄是决定鸡群整齐度的最佳时间,重点关注7 ~15 周龄母鸡的整齐度(Bestman 等,2014;Leeson 等,2010)。 管理措施:(1)适当延长育雏后期培育时间,按照发育状态决定更换育成料。 传统的饲喂6 周育雏日粮,接着是育成期日粮,对体重不足的鸡群不适宜,比较适当的方法是给雏鸡饲喂高营养浓度的育雏日粮直至达到目标体重鸡群,至少达到育雏体重标准的下限(表1),由于鸡群表现出冲刺般生长,建议饲喂至鸡群的体重稍高于指标适宜,在高峰时能发挥最大的遗传潜力(Leeson 等,2010)。 随着优良品种产蛋性能的提高,对营养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适当延长育雏时间, 采用高营养的育雏后期营养方案,有利于10 ~12 周的胫长、体重、胸肌指数三达标。(2)换料要以发育为依据,时间仅供参考(10 ~12 周)。 一般而言,褐壳蛋鸡、大粉蛋鸡在发育至体重900 g,胫长90 mm 以上时,再更换为育成鸡饲料, 换育成料之前要采用育雏后期营养方案,麸皮添加限制在3% ~4%(以防止过量添加稀释营养浓度而影响发育)。 小粉蛋鸡和其他的小众蛋鸡品种, 建议使用育雏后期营养方案到12 周。 (3)青年鸡最佳体重是管理的重点,增加采食量。在缓慢发育期(8 ~15 周龄)这个阶段的最后一周,应尝试刺激母鸡增加饲料采食量。 比如通过增加饲料中的纤维成分, 减少营养浓度,粗纤维 (不溶性NSP*) 虽然对家禽没有营养价值,增加饲料纤维含量,母鸡将会增加采食量,育成后期使用粗纤维,有利于胃肠道发育,建立健康稳定的消化生理机能和更健康的肠道环境,对消化道发育、嗉囊大小和青年鸡食欲具有积极影响,使她们的肠道逐渐适应高的采食量,且减少氨气浓度,减少啄羽现象,增加蛋鸡的顿间间隔时长 (侯金丽,2021; 韩淑云,2020;Bestman 等,2014)。 如果鸡群平均体重在体重标准的下限附近,则应该等待几天再开始进行光照刺激,因为鸡群中还有很多体重较小的母鸡个体。注意各层笼中的母鸡都有相近的体重并达到体重标准(Bestman 等,2014)。 做好体重、胫长不达标鸡的管理与营养跟进, 根据每周的测量数据分析,对于体重、胫长等明显低于标准的,采取以下措施:结合免疫、日常管理的分群管理(小的雏鸡单独饲养,并放在冬暖、夏凉、通风好的位置);适当延长育雏期后期方案到12 周的体重、 胫长标准;必要时额外添加0.5% ~1%优质植物油,100 g 赖氨酸/50 kg 饲料;夜间开灯1 ~1.5 h 加喂;夏季供给洁净、清凉的饮水刺激;延迟石粉添加,体重不达标15 周限制石粉添加在2%之内等措施(朱良瑞等,2013)。 抓住8 ~15 周商品蛋鸡发育相对迟缓的关键阶段,在满足品种阶段营养需要(粗蛋白质、氨基酸、钙磷),保证胫长、胸肌指数达标的前提下,添加10% ~15%的高粗纤维、高磷、高B 族维生素含量的麸皮等,调整体重增速,确保在开产前达标或适当超标50 ~100 g; 同时也能促进肠管的发育和开产后采食量的提升。 (4) 整齐度管理, 对于育成期母鸡至关重要。 在鸡舍内的各个位置或各个层的鸡笼中抽取1% ~3%的母鸡进行个体称重,计算鸡群的整齐度,有利于鸡群体重在平均体重达到标准后,启动光照刺激。

2.3 蛋鸡预产期(预计产蛋开始前10 d)营养需要与管理

2.3.1 蛋鸡预产期营养需要 蛋鸡预产期是组织器官迅速发育的关键阶段,为产蛋做准备。生长和发育不同,骨骼生长完成后发育还在继续,且母鸡肌肉和脂肪发育的营养需要不同于骨骼生长(Bestman 等,2014)。 此阶段鼓励母鸡多采食,以促进生长发育,促使繁殖器官充分发育。不同品种蛋鸡预产期推荐营养需要见表4。

表4 不同品种蛋鸡预产期营养需要

2.3.2 蛋鸡预产期饲养管理 预产期饲养目标:使鸡建立足够的髓骨贮备, 用于钙化生产第一枚蛋,给鸡提供沉积髓骨的机会(Leeson 等,2010)。在计划产蛋开始之前10 d 左右, 适宜饲喂预产料,能更好地为晚熟鸡只供应营养,同时使早熟鸡只获得充足钙质,生成首批鸡蛋蛋壳,从而促进鸡群发育一致性。管理措施:(1)注意钙含量的变化。预产期的钙水平是预防笼养蛋鸡疲劳症的关键,预产料通常含有2.0% ~2.5%的钙质, 对于育成期的料别而言,钙含量过高,但对于开始产蛋的鸡只却又不足。 过长时期地饲喂低钙1%的育成日粮导致较大比例的骨髓发育异常。 期间原则上在15 周开始预补钙,品种不同,钙添加有所不同,原则上不低于2%(海兰褐壳商品蛋鸡2.5%)(朱良瑞等,2013)。青年鸡四达标后开始按照产蛋鸡进行管理, 期间随着石粉等钙质的添加要减少麸皮的添加,钙质在3.5%以上时,不再添加石粉等。 配方缓慢过渡是关键,石粉等添加过快容易造成拉稀和食欲的下降,石粉添加不足或过慢,容易出现初产蛋鸡的瘫痪(朱良瑞等,2020)。(2)做好换料和饲料大配方的调配工作,按照品种营养标准调配营养。 开始向鸡群供应产蛋一期料之前,应当短期饲喂预产料,有助于育成料(低钙、低营养浓度)向高钙、高营养饲料的平稳过渡,这有助于避免产蛋早期出现采食量下降。 从营养的角度看,预产料对于均匀度不好的鸡群以及辅助髓质骨生长和钙代谢尤其有益,短期使用预产料可提高青年鸡群的均匀度。需要注意的是预产料是短期过渡使用的折中饲料,无法满足高产蛋时所需的营养,在使用预产料时,建议根据鸡群的性成熟度、 年龄和标准体重使用预产料。预产料使用时间约为10 d, 每只鸡用量不超过1 kg。(3)做好第一次光照刺激工作。 光照是性成熟最重要的刺激。母鸡如果繁殖器官发育完善但没有接到产蛋刺激信号,将会造成母鸡由于采食过多而过肥(Bestman 等,2014)。 建议第一次光照刺激不低于17 周龄(夏季不低于18 周龄)。

3 结论

综上所述,蛋鸡开产前应从蛋雏鸡开始,以发育为根本,根据不同品种蛋鸡不同阶段营养需要,通过营养调配、适宜的管理、环境控制等措施培育出体重、胫长、均匀度、胸肌指数符合标准的青年母鸡群, 是发挥蛋鸡品种最大的生产潜能且能维持长久高产的有效措施。

猜你喜欢
均匀度产蛋母鸡
低播量下杂交稻产量形成对种植均匀度的响应
母鸡
母鸡下蛋
均匀度控制不佳可致肉种鸡晚产
产蛋目标
母鸡
动物产蛋王
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上)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
锦纶长丝染色均匀度判色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