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纳入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浅析

2023-10-18 12:28王娜娜
大科技 2023年42期
关键词:升学管理学基础

王娜娜

(广州市增城区东方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1300)

0 引言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标准》,该专业课程标准设置基本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从中可以看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标准已基本固化,专业人才培养优势不突出,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寻找到一条新出路。

1 学生发展情况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的学生相对于高职、大专、本科等相同专业培养的学生来说,并没有明显的专业优势,该专业学生的发展路线一般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就业,一个是升学,具体发展情况如下。

1.1 就业情况

2020 年疫情以来全球爆发了企业倒闭、裁员浪潮,我国失业和再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根据教育部最新的新闻报道,2022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 万人,国内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 万人,同比增加167 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1000 多万人要走向社会就业。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一方面面临着就业岗位减少的局面;一方面要与高职、大专、本科同专业的学生竞争,企业面对同一专业的毕业生,如无特殊的专业技能,企业可能更愿意聘用学历更高的,而中职学生不是企业的首选,这样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就业压力巨大。

目前大多数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一般从事网络维护、数据录入、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及维护等一些烦琐的工作,工资不高却辛苦,岗位变动比较频繁,就业不稳定。另一方面,该专业的毕业生基本工作在基层的岗位,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晋升途径面不广,晋升速度慢。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是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一大难题。

1.2 升学情况

中职学校毕业生想进入高校继续深造,升学的途径有多个,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可以参加高职高考,可以参加各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可以参加成人高考考试等方式进入更高一级的学习。在面对就业形势严峻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升学,这不仅限于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这是所有中职学生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在中高职贯通成大势的情况下,很多高职院校开通中高职贯通渠道,在高职高考中招生的人数和专业就会有所减少,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升学可选择的范围受到限制,如何让学生在选择受限的范围内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在升学的竞争中获得胜利,其能够进入高职院校就读也是该专业人才培养要考虑的问题[1]。

当然学生在就业和升学上面临的问题也有自身的原因,如专业技能不够扎实;工作学习态度不端正;好高骛远,怕累怕辛苦;缺少职业素养和人生规划等。因此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也要考虑学生的职业素养、文化素养和人生规划方面的因素。

2 “管理学基础”纳入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标准已基本固化,专业人才培养优势不突出,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寻找到一条新出路。鉴于上述学生的发展情况,在专业技能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文化素养,我们可以对该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作调整进行探讨。

本文认为把“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纳入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课程,在公共基础课中开展教学,对提升学生综合实力和提高学生职业和文化素养有一定的必要性。人们不管从事何种工作都在参与管理活动,要么管理国家,要么管理组织,要么管理业务,要么管理家庭、管理自身、管理子女。国家的兴衰、组织的成败、家庭的贫富、自身素养高低无不与管理工作是否得当有关。因此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管理意识,培养学生管理意识的同时也要让其知道一些管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学习“管理学基础”就成了必要课程[2]。

另外,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标准》,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将“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纳入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中可实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

2.1 工作需要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可知,计算机应用专业划分为办公自动化技术、计算机专业排版、计算机信息管理和计算机设备维护与营销四个专业技能方向,可从事的职业大致为包括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装配调试员、计算机检验员、计算机硬件技术人员、计算机设备营销人员、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应用系统维护员、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等。学生不管从事哪个职业必然有其职业上升的路径,职业上升最终的岗位基本都是管理岗位,如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总监等,在同等条件下,有管理学知识、有管理意识的人会更有优势,往往更容易得到升迁;另外一方面,如果学生有管理的意识和管理知识方面的基础,那么在工作上也会比没有基础的人更得心应手。因此学习“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学生拥有管理方面的知识,这个课程能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3]。

2.2 学习需要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标准》,该专业学生中职3 年总共要学习的课程大约有30 门,平均每个学期要学习7 门课程,如何分配各科的学习时间、如何有条理的整理各科的知识点等都是有方法的。大多数该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可能很认真很刻苦,但在如何提升学习效率却无从下手。通过学习“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对管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让其知道管理会让事情事半功倍,激发学生的管理意识,并且运用管理学知识有计划、有条不紊地安排学习、梳理各科知识点,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达到公共基础课服务专业学习的目的。

在升学方面的高职高考选择专业时,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往往会选择与本专业相近的专业。通过两年的学习,该专业学生对自己学习各课程的能力有一定的认知,有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自己不适合就读理工科类专业,转而在升学时去选择管理类如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通过学习“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学生初次踏入了管理学的领域,激发了学生对管理学的学习兴趣,在升学专业选择时,既可选择与本专业相近的专业,同时也更有勇气、信心和能力选择除计算机应用相近专业以外的专业,这无形中就拓宽了学生升学专业选择的渠道,提高了学生升学的竞争力。

另外,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不管在升学还是出来社会就业都不得不经历考证。在全国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有五大类,每大类各有初、中、高3 种等级,大概有20 多个专业资格证可考取,其中不少要涉及管理知识,如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网络管理员、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信息系统监理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等,如果学生学习过管理学基础知识,在备考中会更有优势,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理解,这给学生考证提高了通过的可能性[4]。

2.3 生活需要

管理是一门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学问,管理潜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学生在学习了管理学基础知识后将终身受益。它将培养学生管理的意识,在生活中自我管理,如管理自身的作息、身体、行为规范等。时刻通过管理约束自身,提高学生的自我素养,形成良好身心健康形象,无形中减少了学生生活中的惰性。管理是时刻存在的,只要学生有管理的意识将终身受用。因此,将“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纳入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中可实现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3 “管理学基础”课程设置要求

3.1 课程时间设置

管理学基础涉及的知识点内容很多,如果要系统学习管理学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则需要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肯定不少。而把“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纳入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中的公共基础课里,并不是要按商科类学生学习管理学基础的要求一样,只要通过学习“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让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有管理意识,为学生专业学习、终身学习及职业能力的形成提供奠定基础就达到教学目标[5]。因此在学习学时上,36 学时的课时安排比较合适,若课程设置允许最好安排72 学时,在中职阶段的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展一周2 课时或4 课时进行教学。

3.2 教学内容设置

管理学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理论基础课,教学内容理论知识比较多,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不足就会没有学习的动力,导致学生在学习管理学基础知识时会困难重重,从而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安排上要尽可能符合中职生的学习能力及性格特征,让他们能够理解并且运用好管理学。管理学基础知识一般有19 个模块内容,教学内容也不需要面面俱到,重在质量而非数量。本文根据课程时间安排及学生学习能力特征,设置“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框架(图1)以作参考。

图1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框架

在教学内容框架前提下,教学知识点不能平铺直叙,而是要丰富有趣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素材、任务等,以案例引入、以任务驱动与理实结合。当然将“管理学基础”纳入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达到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除了教学内容及学时的设置,多样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手段等也会给教学效果造成不同影响。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可深入再进行研究与探讨。

4 结语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在高职、本科相同专业中处于不利地位,从学生发展情况分析得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教学标准固化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探讨如何调整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来提高该专业学生在竞争中的综合实力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而本文通过学生工作需要、学习需要、生活需要等3 个方面进行分析,明确了将“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纳入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教学中是有必要的。同时也从课程时间及教学内容设置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以上内容的探究望能给予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升学管理学基础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浅谈管理学
别让熬夜毁了升学梦
升学啦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