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创意学具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23-10-18 01:08蒋丽春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7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蒋丽春

摘 要:本文主要以创意学具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思考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对创意学具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其次从发挥学具特点,强化数学算理;引入趣味创意学具,渗透趣味数学知识;渗透生活元素,运用日常学具;善用粉笔下划线,强化教学有效性;鼓励学生制作学具,保证学具适用性;熟练掌握学具运用,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创意学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7-0114-04

随着新课标的深化,对数学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思维逻辑提出一定的要求,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阶段学生具备较强的好奇心,通过引入创意学具这一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将数学中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化,改变学生原本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能更加主动地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创意学具的引入,不仅是对教学方式的创新,也能引导学生从感性认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化,进一步保障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1.创意学具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

(1)促进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学生对事物认知这一过程,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从浅到深,逐渐形成感知、表象、概念等,通过创意学具开展数学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小学数学引入创意学具,能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更加主动地获取知识,通过自己的不同感官对事物产生直观形象,进一步获取感性知识,最后形成一个知识表象,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探究,更好地从事物表象中对本质特征进行概括,形成一定的科学概念。同时,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算理。数学教学中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之间处于相互渗透的一种关系,将创意学具应用于数学教学中,能优化学生的形象思维,为学生的数学概念形成奠定基础。

(2)丰富数学教学活动

若想在数学教学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这与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有直接关系。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促使学生更加主动获取知识,是提升学习质量的一种动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习惯,就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创意学具,为学生的学习操作提供发展空间和时间。学生在动手学习这一过程中会累积更多知识、促进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自主、创造的学习思维。同时,发挥创意学具的直观性,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保证数学知识的获取的有效性。

(3)促进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随着新课标的深化,对数学教学进行改革,构建师生平等学习关系,通过数学和创意学具的融合,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验的学习机会,在与学生、教师的沟通交流中,对数学知识进行验证和总结,为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通过对创意学具的使用,从传统的教师教学,转变成教师演示,学生在教师的演示下对知识学习更加清晰。教师教学中的重点,不再是单一地传授知识内容,而是走到学生中,组织学生完成实践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使班级学生得到进步,实现个性化发展,真正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对创意学具使用过程中,深化学生之间的沟通,敢于提出疑问,共同制订解决办法,进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4)促进学生形成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学习观点进行表达。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运用学具,在合作探究中建立协作精神,在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中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例如,在学习“厘米、米的认识”内容时,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卷尺针对课桌的长度进行测量,学生在测量、记录等分工与合作学习中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小学数学的高质量教学奠定基础。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都處于发展阶段,足够的专注力以及稳定的学习状态尚未形成,这也是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出现溜号的一个原因。小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过程会遇到不同的学习问题,一旦遇到学习挫折就会产生放弃学习的心理,又因为部分教师采用说教式方法开展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还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学习的情绪,不利于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学生在课堂中主体性也没有体现,就会对之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若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的学习状态中,不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意识。还有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围绕教材开展教学,缺乏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区分,一味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差异性,导致学生面对较难的问题时难免产生畏惧心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2)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影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如填鸭式方式,缺乏对创新元素的渗透,难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调动,导致课堂学习氛围也十分枯燥。学生长时间处于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完全丧失主动学习意识,对教师产生更强的依赖性,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无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教学课堂。学生在单一的教学方式中,不利于创新思维发展,以及探究意识的形成,也与新课标中提出的教学理念不符。另外,教师为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实际学习之前存在一定的脱节性,也会影响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从整体情况来看都是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原因。若教师对这一情况不进行改善,就会直接影响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的构建,为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3.巧用创意学具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发挥学具特点,强化数学算理

对数学学科而言,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尤其从客观角度出发,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二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作用。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提出,数缺少形的时候就会缺少直观性,形缺少数的时候难以实现入微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将数形进行结合,鼓励学生从数这一方面分析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抽象思维,从形这一方面学习建立形象思维,采用二者结合方式,为学生引入创意学具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一位数除法”内容的时候,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得出的商是两位数,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将42÷3作为教学案例,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需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针对这个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发挥创意学具的优势,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动手实践,通过摆小棒的方式理解一位数除法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将4捆(4个10)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捆(1个10),得出十位的商是1,剩下1捆表示1个10,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余下的2根小棒合并成12根,再将这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4根(4个1),得出个位的商是4。学生通过摆小棒这一方式,懂得小棒剩下的十位上的1要如何继续平分,加强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算理的深入理解,进一步奠定学生掌握除法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发挥创意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为学生开展数形结合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实现数学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的共同发展。

(2)渗透生活元素,运用日常学具

小学生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迎合学生这一发展特点,为学生引入创意学具与生活元素结合这一方式,调动学生对数学学具的探索欲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就要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数学理论知识,拉近数学和生活元素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发挥联想形成生活数学观念。在对创意学具进行使用过程中,选择与生活之间有关的物品,一方面消减学生的陌生感,另一方面降低学习难度。例如,在学习“时分秒”内容时,引导学生对时间形成观念,可以正确认知时分秒概念,学会辨认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手工制作的钟表。组织学生对其中的时针、分针、秒针进行观察,在完成观察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尝试制作钟表图,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时间的概念的认识,进一步清楚意识到“时针更短更慢,秒针更长更快”等知识,这些都会表现在学生所绘制的钟表图中。钟表图不仅呈现出生动的数学知识图像,也为学生的知识运用提供机会,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对自己的钟表图进行介绍,辨认所绘制的钟表时间。若学生在时间辨认方面出现困难,教师要第一时间给予对应指导,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学生的自省改错提供机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营造适宜环境,逐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推动数学教育的不断进步,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3)善用粉笔下划线,强化教学有效性

粉笔作为教学中常用学具之一,小学阶段学生十分好动感,为构建生动数学课堂,保证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彩色粉笔,通过不同颜色粉笔为学生设计教学板书,针对重点知识内容进行清晰标准,加深学生在脑海中的知识印象,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前后左右等方面感知体验物体的主要特征,有利于学生从事物抽象出几何图形,更好地建立空间观念,针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采用带有颜色的粉笔进行标注,再鼓励学生对颜色部分进行分析和解说。图形在颜色的标注下,会更加直观,方便学生轻松掌握学习重点,降低知识难度的同時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日常教学也可以通过小星星、波浪线等方式完成重点标记,尤其是在学习一些特殊数学公式过程中,通过粉笔标注重点记忆部分,避免学生忽视这类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在学生遇到同样数学问题时,可以通过知识回忆、体系构建等方式寻找问题解决思路。

(4)引入趣味创意学具,渗透趣味数学知识

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单一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促使学生精准掌握数学知识进行充分运用。创意学具的引入,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的知识解决不同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提升对创意学具的重视程度,为学生引入趣味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学习“分一分”内容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将手中的物品通过品种、形状方式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尊重学生分类的不同,这样才能鼓励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为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同时,创意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通过趣味卡片、小物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如,讲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内容时,可以为学生准备好红豆,通过红豆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通过小组方式组织学生对红豆的数量进行加减变化,引导学生进一步认知10以内加减法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在不同小组之间开展竞赛活动,进一步理解抽象的加减知识内容,提前准备好带有数字的卡片,以为学生进行数字展示,另一个学生说出加号或者是减号,由一名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进而提高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转变课堂学习的枯燥性。

(5)鼓励学生制作学具,保证学具适用性

创意学具的使用,最终的目的就是为数学课堂提供服务,这就要保证创意学具的实用性,从教学内容入手,选择对应的创意学具,才能做好二者的有效融合,将知识进行充分呈现。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制作创意学具,不仅为教学提供方便,也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支持。学生在自制学具过程中,会对学具产生一定的依赖性,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有趣的拼搭”内容时,可以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知来感知物体的多面性,进一步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特点,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供支持。这一教学可以从两个部分入手:第一是引导学生拼出若干个相同的几何体;第二是引导学生开展“搭得又高又稳”的教学活动,实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通过积木搭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猜谜语的方式为学生介绍数学好朋友,如“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等,引导学生回顾立体图形特征,为之后的趣味拼搭实践奠定基础。部分学生通过实物摆放、拼接积木方式,围成不同的几何图形,为数学学习提供支持,也能更加深入地观察不同图形的边角关系。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问题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给你3个长方体积木或4个圆柱积木可以拼成什么呢?”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不难发现:“多个相同的立体图形可以拼成同一种立体图形。”

(6)熟练掌握学具运用,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要想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升,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了解,也要引导学生懂得学具在学习中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将学具运用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更加熟练地使用学具,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可以主动运用学具,进而取得高效的学习效率。在数学教师引导下,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具运用方式,实现学生对知识从外部操纵、朝着智力内部进行发展,有效提升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深入认知,才能进一步凸显学具在学习中所发挥的价值。

例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使用学具,能够通过动手实践完成对几何模型的摆动,进而正确掌握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最终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又如,通过对学具进行操作,引导学生将圆柱的侧面转成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最终得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学生通过对学具的运用,能够发掘已经掌握的旧知识点和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而将新知识进行转化,通过旧知识理解新知识,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凸显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学具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教学这一方法,如圆规、尺子等,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模仿。也可以通过引导方式促使学生对学具的运用进行创新,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在学习“进位加法”内容的时候,9+2教学可以分成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提前准备9个小球,将其放在小盒子中,之后再准备2个小球放在盒子外面,提出问题:“将两部分的小球进行整合,需要怎样计算呢?”第二环节,盒子里面已经有9个小球,在计入几个可以凑成十呢?教师将盒子外面的两个小球分成1和1。第三环节,将盒子外面的一个小球放在盒子里面,凑成9+1=10,之后采用手势进行表示,盒子内部有10与盒子外部的1个相加,就是10+1=11。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教学,将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同时,引导学生更加熟练地使用学具,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同样问题,学生也能正确使用学具解决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由于其抽象的性质,它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作为辅助数学教学的重要工具,学具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学中所涉及的內容十分广泛,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支持,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有必要关注课堂教学效果,重视为学生开展学具操作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增强学生对学具操作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增强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提供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立明.巧用学具,提高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效率[J].今天,2021(02).

[2]李迎.小学数学学具制作价值的实践研究[J].数学大世界,2022(01).

[3]费晓燕.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学具的开发与使用[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2(09).

[4]徐爽.运用创意学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小学生,2023(01).

[5]余慧萍.玩转学具,让数学学习更高效[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8).

[6]高小万.利用学具提升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有效性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6).

[7]拉巴顿珠.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传奇故事,2023(11).

[8]郑普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的有效性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9(15).

[9]连晓静.如何巧妙运用创意学具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J].学周刊,2020(03).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