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高价彩礼治理研究
——以甘肃平庆为例

2023-10-19 09:25史泾洮
关键词:高价彩礼婚姻

史泾洮

[内容提要] 甘肃平庆地区高价彩礼是一种特殊的地方性现象,本文对该地区高价彩礼问题开展多视域探究,指出女方家庭高价彩礼报价的社会性原因、价格的筛选机制在婚姻市场上产生甩出效应进而会埋藏矛盾隐患、社会追逐心理在婚姻市场上产生追加效应恰恰反映出男方家庭的决策理性、高价彩礼议价差距的弥合造成人财物情的深度透支,之后将问题厘定的解决思路设定为:经济学分析方法无法转化成为有效解决问题的现实途径、甘肃农村重男思想的现实根源在一段时期内无法破除、高价彩礼现象的自然弱化会随着女性人口的增长逐渐消减、在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两个方面加强破解举措缓解短期高价彩礼压力。最后从现实操作层面提出七个方面的建议。

一、高价彩礼衍生出的社会问题

彩礼是中国传统婚嫁习俗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人“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如今,彩礼也呈现出了从正常彩礼向高价彩礼转变,并在某些地域内异化为一种借婚姻关系变相索取金钱,甚至面子攀比的世俗文化符号。随着这种风气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乡村家庭因高额彩礼而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有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因支付高额彩礼而致贫或者返贫。这些现象已经完全背离了传统社会文明规范赋予彩礼这一特殊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神圣意义。随着甘肃省内个别地域内高价彩礼现象的日趋严重,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衍生出了一系列问题。

(一)男方家庭经济压力增加导致出现因婚致贫现象

现代社会虽然已经普及了男女婚姻自主的婚姻观,但由于适婚男性尚处在未完全实现经济独立的经济状态,因此自身难以独立承担高昂的婚事成本,这就使得男子父母要在根本上成为儿子的依靠,要为儿子的顺利完婚做好前期的经济支撑。可以说,子代在适当的年龄是否能够顺利缔结婚姻、组建家庭是父辈责任和义务的一种体现。访谈中,很多被访者就直言表示,如果子代没有在适婚的年龄阶段结婚,则意味着父母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

一般来说,家中有儿子的父母会早早地积蓄资金以备儿子成婚所需[1]。但对于普通的家庭而言,婚事上的花费用度将会耗费整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是家庭财务中的一项重大开支,有些家庭甚至要拿出毕生的积蓄,并要向亲朋好友借债,来支付结婚所需的费用,所以这通常会使得有些农村家庭因结婚而致贫返贫,进一步加剧了父代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父辈们的老年生活质量。此外,成婚后新婚夫妻双方还得共同努力偿还婚前所欠的各项债款,这也会影响到新婚夫妻在婚后一段时间内的生活质量。

(二)婚姻关系交易化导致出现畸形婚姻

调研中发现,由于婚龄男女人口比例的失调,在省内一些地区出现了“一家有女百家求”“一女难求”的困境和现象,这从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地方性的彩礼高涨现象。然而尽管如此,但对所有父母而言,为了能够老有所依,也为了能“延续香火”,让儿子在适龄阶段顺利成婚,即使花光毕生积蓄甚至举借外债都是在所不惜。

彩礼数额的不断攀升,使得本应圣洁的婚姻也呈现出“物化为一场交易的”趋势。有些家庭为了延续“香火”,直言不讳就是“买”新娘;而一些群众也戏称“高价彩礼嫁女”为“卖女子”。这种情形的广泛扩散导致畸形婚姻缔结方式的出现:一是作为婚姻交易象征的职业中介的产生。职业媒婆的出现,使得婚姻在有些人眼里跟买卖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一场金钱交易而已,只要支付足够的金额就没有缔结不了的婚姻。二是骗婚事件的多发。一些人利用乡村婚龄男性“娶妻难”的现实困境,抓住他们渴望娶妻的急切心理,进行婚姻诈骗获取高价彩礼,而上当受骗的家庭在经济和心理上遭受到双重打击。因此可以说,高额金钱支撑起来的高价彩礼现象,其背后蕴藏着婚姻买卖、骗婚等各种畸形婚姻的社会之痛。

(三)错误的婚姻观导致不良社会风气蔓延

彩礼是男女双方婚姻缔结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本应从文化层面被重视的彩礼之“礼数”被忽视,而“礼的数量”反倒更加备受注重,彩礼在现实中被进一步工具化和物质化,金钱的多少成为了“礼”是否到位的衡量标准,高价彩礼引发出的劣俗风气快速蔓延。

一是在彩礼金额不断攀升的乡土社会中,相互熟识的乡邻在茶余饭后的闲谈中会相互比较、攀比。在这种攀比心理的支配下,即使家庭不富裕,为了能让儿子有一个体面的婚礼、更为了“争面子”,也会被裹挟着参与到高价彩礼的行列。而且一些男性青年会理所应当地认为,父母为自己的婚事支付高价彩礼是本分,当父母无力为自己的婚事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持的时候,便会对父母心生怨怼。

二是在部分地域内存在着一种地域性的观念共识,即认为彩礼要价越高,则女方在男方家的地位也就会越高,反之女方会被认为没有地位或有缺陷。在乡土熟人社会里,邻里之间会以彩礼的高低相互衡量攀比谁家女儿嫁得好。而彩礼的高低也就最直接地决定着嫁女家庭在乡邻之间的“面子”和“口碑”。

在扭曲的彩礼观念的支配下,彩礼数额不断上涨,又进一步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势头。而在现实中,也确实存在着因高价彩礼而引发的一些社会矛盾纠纷,进而给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甘肃平庆地区乡村彩礼的问卷调研及数据分析

选取了甘肃省内最具有高价彩礼代表性的平凉和庆阳两个地区中的几个县区进行了如下的微观研究。

(一)问卷设计

1.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将个体的性别、文化程度、出生年份、工作的区域、生活的区域、是否结婚等六项问题作为乡村高价彩礼调查问卷的基本信息。

2.可能性影响的相关信息。将结婚前的职业、父母生活的区域、父母(工作时)的职业、父母的文化程度、工作生活的地点是否与父母在同一地方、与配偶的认识方式、结婚前的年收入等七项问题作为乡村高价彩礼调查问卷中的可能性影响因子信息。

3.主题直接相关信息。将结婚的年代、结婚时(给女方家的)彩礼数额、结婚时(女方陪嫁)的嫁妆数额、对高价彩礼的看法等四个问题作为主题直接相关信息。

(二)调查途径和方法

在前期走访和了解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平庆、河西、甘肃中部的三个市县(区),并经过仔细分析和判断后,发现甘肃平庆两地仍然是乡村高价彩礼最具代表性的地域。因此选择了甘肃平庆地区的三个县(区)进行了问卷调查。

事先拟定平庆地区内三个县(区)为问卷调查区域,其中被媒体直接报道过的某地区为必选调查区,其余两地则为随机性选取。在每一调查县(区)内,根据地形特点分别随机性选取了川区、山区和半山区乡镇各一处。但在山区和半山区调查点,由于交通条件、村落分布、住宿条件和调研经费等条件限制,不得不选取了镇政府所在地行政村作为抽样点。共计发放问卷2300份,回收问卷1506份,筛选有效问卷926份并整理汇总后录入spss.

(三)问卷分析

本部分对所获取的调研数据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为后期进行的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分析路径甄别。

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在甘肃省内各地区的生活观念中,人们普遍认为3年以内的家庭债务负担压力适度,为可接受债务。若以三年的“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计,庆阳、平凉两地“农村家庭三年累计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03685.4元和97145.1元。而在问卷调查地的调查中也掌握到一个情况——所在地的农村居民普遍认为“十万元的彩礼算是便宜的了”。因此在分组的标准设计上,将十万元以下设定为低价彩礼(参考组),十万元及以上设定为高价彩礼(观察组),这也与调查地群众的主观感受一致①。

表1 独立样本T检验

根据分析结果做出判断:甘肃平庆地区高价彩礼是一种特殊的地方性现象,且已脱离了甘肃省内其它地域对彩礼价格相关性影响因素的认知范畴,其它地域内有可能影响或干预彩礼价格高低走势的各种类别、等级、分类因素所形成的彩礼要价中的区别性对待,在该地基本上全被拉回至同一水平:传统婚嫁观念中的诸如个体的文化程度、工作区域、生活区域、经济收入、父母的生活地区(区域)、父母的职业等一些较能划分社会群体结构的相关性因素,在所调查地区内经过具体的测算后显著性不明显,即婚嫁彩礼的传统性影响因素在调查地甘肃平庆地区并没有产生影响。这意味着该地区几乎所有适婚人口及其家庭,都要面对高价彩礼这一现实问题,这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性的特殊状态。所以,完全无法采用省内其它地区彩礼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该地区彩礼状况进行同一维度的并列参考分析②。只要平庆籍人口是在本地工作生活,无论何种差别化的条件,彩礼要价的现实表像完全趋同。而一旦平庆籍人口离开了该地域,其彩礼议价就出现了明显摆脱当地风气影响的现实表征。

针对该地区高价彩礼的现象,已不能使用等同于省内其它地区彩礼影响因素的研究思路,需要从该地的经济、文化、人口、习俗传统等角度进行区域性的社会状况分析,进而力求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

三、甘肃平庆地区乡村高价彩礼的多视域探究

通过前期分析发现乡村高价彩礼的根本原因是适婚男女比例严重失衡。高价彩礼因男女比例失衡起始,逐步发展演化出恶性攀比的地方性婚俗,进一步反作用于地方彩礼的走高。而直接通过增加人口和发展地方经济的经济学思路在现阶段内和现实条件下却又无法快速实现。因此要通过更多途径的研究对乡村高价彩礼进行多视角认知。

(一)问题的多视域分析

1.女方家庭高价彩礼报价的社会性原因。通过对高价彩礼的经济学分析,发现高价彩礼这一现象体现出了婚嫁市场“卖方市场”的特征,即嫁女家庭在彩礼议价中掌握着谈判的主动权。婚嫁市场中女方家庭高彩礼报价,除去供需理论中供给短缺的原因外,还存在着其它众多非经济性的原因。比如,当地风俗传统对婚前同居不认可,女方父母会认为这是“打自己脸”。因此一旦这种事情发生并被女方父母知晓,那么在彩礼的谈判中作为对男方和对自己女儿的惩罚,高于平均水平的高价彩礼就一定不可避免。再如,女方父母的思想认识水平也对彩礼的高低有影响。思想认识通达的家庭,彩礼要价较低,反之则彩礼要价较高。这两种情况在现实中存在,但并不能构成高价彩礼形成的主要原因。以下两个方面是对高价彩礼进行社会学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第一,高价彩礼是对乡村重男轻女思想的狠狠现实反击。在调查中被访的无子多女户言语里流露出泄愤的情绪:“二十多年来遭受村里人的奚落。因为没生男娃被村里人瞧不起,自己确实也抬不起头,强撑到女儿出嫁,这回一定要让大家瞧瞧!”。压抑多年的情绪在女儿出嫁这件事情上得到报复性宣泄。这种报复性的彩礼要价,其本质不是针对前来娶亲的男方,而是要通过高价彩礼的炫耀来报复和痛击本村重男轻女的观念意识。尽管出嫁女子的父母并没有这种觉悟高度,但他们对村里之前瞧不起或诋毁他们的人的言语和思想进行报复的情绪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娶亲的男方家庭“躺枪”也是必然结果。调查中有一极端个例:一多女无子户在嫁出女儿后,直接将破旧的房屋翻盖成了村里显赫的“豪华别墅”,这在清一色平房的村子里如同是赤裸裸地炫耀和示威。村中的多子户家庭每当看到该户人家的二层小楼时,总是愤恨地说“某某家的‘碉堡’要把全村给扫荡喽!”。

第二,受制于高价彩礼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无法改变的风气,许多多子女家庭也被裹胁到这个旋涡中,先嫁女再娶亲是当地许多此类家庭相同的策略。面对一涨再涨的彩礼,为了能让儿子顺利娶到媳妇,此类家庭在嫁女时也是尽可能的提高彩礼价格,深怕一旦彩礼要低,自家取儿媳妇时会捉襟见肘,因此一般都会“超现实标准”报价。而一旦“超现实标准”的彩礼价格达成,就马上变成当地的现实彩礼要价标准。但这并不能让高价嫁女的家庭开心,他们仍然担心当地的彩礼价格继续上涨。因此此类家庭的策略,通常都是在女儿出嫁一年之内马上办结儿子的婚礼。“儿子的婚事托得越久心里越没底越担心”,一位父亲如是说。如果女儿的年龄略大于儿子,还可能会稍微压压女儿的婚期,“嫁女子要嫁得恰到好处”。

2.价格的筛选机制在婚姻市场上产生甩出效应,进而会埋藏矛盾隐患。按照供需理论,市场的价格调节机制本身就是一个市场自发的筛选过程。当供给价格符合需求方的心理预期时,需求方就会接受这个价格;当需求方的需求热情高涨的时候,供给方自然又会不断提升价格。当供给价格高出一部分消费者的接受能力而只有另外一部分消费者能负担时,均衡价格就会达成在一个较之前高位的价位上;而那些无力承担这一价格的需求者会被排除在外,这一过程就是市场的筛选机制。映射到婚姻市场上,造成的结果就是一部分男性会在这一婚姻市场的竞争机制中被排除在“婚姻大门”之外,成为“难婚”群体,甚至是“光棍”群体。

然而,婚姻资源毕竟不同于其它普通商品。当一部分男性因为没有竞争优势被市场机制排除在婚姻市场之外后,市场机制配置婚姻资源的负作用便是随之产生了负面的社会效应,即市场失灵引发社会出现问题。因为被排除在婚姻权利之外的男性群体并不是放弃“消费”,而是因无力承担婚姻的“高消费”转而压制自身生理和心理这一人类本能需求。当人的本能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很可能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当社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时,就有可能酝酿出一些社会矛盾。

3.社会追逐心理在婚姻市场上产生追加效应,恰恰反映出男方家庭的决策理性。单纯的市场供需理论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分析婚姻市场,但却无法解释乡村高价彩礼现象的全部。比如,按照供需理论,需求量与需求价格成负相关关系,需求量的变动会随着需求价格的上升而减少。但在现实调查中发现,在高价彩礼所在地的婚姻资源的整个需求群体中(男方),除了个别特殊群体因市场的筛选机制被排除在外,绝大部分的男方家庭对婚姻市场的高价彩礼是一种“追捧”的状态,形成了婚姻市场上的马太效应。即彩礼越高,需求热情越高。

仔细研究后,发现这并不是一些研究者简单分析后得出的从众心理,相反对低收入群体而言他们更会计算自己的收益和损失,反倒最不愿意冒险。因为对低收入群体而言,从众冒险行为一旦失败,其损失将远远高于从众冒险带来的边际收益,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所以对高价彩礼的“追逐”恰恰体现为“追逐者”们的理性决策。在调查中,许多低收入的家庭都反映,现在的婚嫁彩礼太高没有能力负担。但问及为什么还要“积极响应”高价彩礼,他们都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婚是肯定要结的。今年不结,明年后年总得结。今年的彩礼已经很高了,今年不结,等到明年还得剥层皮。所以儿子的婚礼还是趁早办掉得好,越往后推负担越重”。这其实都是当地群众做出的符合经济学考量的理性决策。因为从当地一些媒人掌握的情况来看,他们已经发现近年来的媒越来越难做,首要原因是适婚的“女娃子太少”,其次才是对男方的要求条件高了。在对有限的适婚女性资源的追求中,追求者都不想被踢出局,所以一旦女方有交往意愿,男方和男方家长总是不遗余力地想尽办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婚。一般这种情况的成婚,从认识到成亲不会超过半年。而谈及这种恋爱形式,当地许多年轻女性也不认为有什么不妥,因为“大家都这样”。

4.高价彩礼议价差距的弥合,造成人、财、物、情的深度透支。受制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绝大多数男方家庭对高价彩礼的回应无法完全以自家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而是在“必须完成”的人生信念下以地域性的社会关系、血亲关系为支撑。通过减少家庭的生活消费支出,更主要通过向亲戚朋友借钱,来凑齐女方提出的彩礼数额。若实在无法凑齐女方提出的货币彩礼要求,并在与女方要求的差距不大时,又通常会经媒人居中调节,由男方父亲向女方家长打欠条,欠款数额一般不会超过3万。

完婚后由于新组建的小家庭一般不愿承认婚债,而且婚债的主体责任在家庭内部也较为模糊,因此最终会由男方父母成为婚姻债务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偿还主体,父一辈将会承受更大的心理和生活压力。婚前,父母得节衣缩食,婚后仍然得省吃俭用。而且与子女相比,父母的劳动能力相对较弱,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一段时期内绝对没有能力偿还清婚姻债务。按照当地农民可支配收入核算,偿还清婚事欠款的完全理想化时间一般为5年左右。同时,由于当地乡村多子女家庭非常普遍,如果一家有两个儿子及以上,其面临的问题将是:长子成婚后父母再无筹钱的出路,导致次子的婚期必定会被无计划无期限延迟。次子会感到父母不公,家庭内部父子间的矛盾逐渐变得突出,有时甚至会激化。

(二)解决思路的厘定

1.经济学分析方法无法转化成为有效解决问题的现实途径。从市场视角出发,女方是高价彩礼形成的供给方,是价格的提出者。作为一种市场交易行为,需求方的议价自然要以自身的经济状况作为支撑。按照市场供需规律,需求价格与需求量成负向相关关系,在其它条件不变时需求价格越高则需求量越低。用价格调节供需是市场调节的基本规律。然而虽然通过运用经济学工具在市场交易视角下观察婚姻市场可以发现问题的本质,但完全依靠经济学手段却解决不了当前高价彩礼的现实问题。因为,婚姻市场上需求方对高价彩礼的回应却恰恰脱离了自身经济基础的实际状况,这种承受或接受导致高价彩礼最终达成的现象,说明高价彩礼问题虽然可以用经济学工具来分析其核心本质,但它本身并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包含着众多特质在内的,需要综合运用经济工具、社会工具、文化工具、行政管理工具等多管齐下,才有可能构建出一条符合地方实际的解决路径。

一是增加人口供给的经济学应对方法,无法脱离时间周期的现实制约。运用市场工具,最直接的解决思路是增加适婚女性的人口供给。但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人口的增长有相对较长的时间周期,根本无法在较短的时期内增加有效供给。

二是发展地方经济虽是一条解决路径,但受地方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当地经济发展无法实现短期内的飞越式增长。因此,直接运用经济调节工具进行干预,虽然是理想化的治理路径但并不是现实性的可操作抓手。

2.甘肃农村重男思想的现实根源在一段时期内无法破除,高价彩礼现象的自然弱化会随着女性人口的增长逐渐消减。养儿防老是中国农村中一项特别重大且极其深厚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传统,一些无子户在调查中也表露出了家中无儿养老的现实担忧。因为在乡村之中,男性毕竟是力量和实力的象征,女儿无论多么孝顺都无法替代乡村重男的思想地位。特别在农村人口的意识里,家中有儿子养老,内心便会充满安全感。尽管现实生活中也有不赡养老人的情况,但重男的观念在农村中依然根深蒂固。究其原因,仍然是由于当地单一的农业生产经济结构所决定的[2]。农业生产的生产力状况越落后,这种观念影响就越深。因为越是落后的小农生产形式和自然经济,就越离不开人力的优势。而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男性确实又强于女性。分析后估算,该地高价彩礼在现阶段内正处于巅峰时期。在这一阶段里,该地乡村社会已深刻认识和感受到了男女比例失衡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地方社会也已萌发了适当弱化“生儿”传统的意识。今后,再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基本养老全面覆盖、保险水平不断提高,此轮“高价彩礼”现象会在一代人的时间后逐渐消减。

3.在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两个方面加强破解举措,缓解短期高价彩礼压力。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和社会关切,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时代责任要得到体现,不能只交给时间去消除。上述分析从当地农村社会的思想层面和生产生活层面挖掘了女方要求高价彩礼的根本内在原因,而从文化和社会两方面入手都极其便于政府部门对社会问题进行干预和治理。因此,当前可以在无法破除男女性别比例失衡这一根本矛盾的时期内,通过乡村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两个方面加强和创新举措来缓解高价彩礼对乡村社会生活的压力。

四、甘肃乡村高价彩礼治理的对策建议

面对甘肃省局部地区所存在的乡村高价彩礼现象,若想要在短期内高效快速地彻底根除,将会是一个无法真正实现的奢望。这种局面,也是由于在上世纪末,当地政府因缺乏远见且未能及时有效干预人口性别比例失衡所种下的恶果。这个前提是为寻求进一步破解该问题的有效措施而不得不正视且无法回避的。面对乡村高价彩礼,“社会”或“群众”的自解决机制已经完全失灵,而地方党委政府由于持有其他社会主体所不具备的公共政策工具及其独特优势,需要承担起有效治理的责任和义务。

(一)切忌治理思维的短视化和功利化

1.认清问题化解的长期性。虽然甘肃内相关市县(区)已经制定出台了《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意见》《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指导意见》《规范婚嫁彩礼和丧葬活动的意见》等地方性的政策规定,但是在实际调研中发现,这些地方性政策的落实存在着效力有限的情况,相关政策精神和治理措施并没有收到明显预期效果。而且地方媒体在大力宣传地方性政策措施时,大有毕其功于一役之势。这其实恰恰暴露出了长期以来地方所形成的急功近利式的治理思维惯性。因此,地方党委必须端正治理思维,切忌用“一刀切”“短、平、快”的思维方式应对一个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化解的社会问题。一旦地方领导机关没有从根源上查找问题寻求对策,以简单化、机械化、片面化、短视化的思维方式认知乡村高价彩礼问题,以形式主义或简单粗暴的方式应对,将会造成行政资源的严重浪费,贻误最佳治理时机,并更加恶化乡村高价彩礼这一治理难题。

2.认识到群众诉求的迫切性和群众的可动员性。农村家庭作为乡土生活中的最小组织“细胞”,虽然在乡村高价彩礼的洪流中很难独善其身,甚至被冲击和裹挟在其中,但是他们仍然保留着强烈的人格意识和抗争意愿。在甘肃省较为贫困的农村中,绝大多数群众对高价彩礼在心理层面实际上怀着一种痛恨态度。但受制于强烈的地方风俗习惯的惯性使然,乡村中的每一户家庭、每一位个体却又都无能为力进行抗争。正因如此,乡村中的家庭组织实际上是可以发动起来的潜在基础力量。

(二)严格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使人口性别比例一步步回归合理

政府作为公共领域的管理者,面对日益高涨的乡村彩礼问题,一定要在自然人口调控方面加强对性别鉴定的依法严格管控。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强化管理责任,医院和地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医师的岗位责任培训教育和工作行为监管,绝不允许医师在孕妇产前的各项身体机能检查环节,以各种隐蔽方式透露胎儿的性别信息。

1.地方卫生计生系统要建立女婴流产信息上报制度。结合现有的医疗机构手术台帐制度,建立女婴流产的信息上报制度。将每一例人工流产的原因进行登记,特别是胎儿已成形的女婴流产记录,于当天上报到市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2.地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健全胎儿性别鉴定的追责问责制度。对于在人工流产后经查实属于因胎儿性别原因放弃妊娠的,地方卫健计生部门要及时介入,掌握妊娠终止人员和家属获知胎儿性别的途径,对透露胎儿性别信息的医务人员严肃惩处,对相关责任领导追责问责。细化管理措施,健全管理办法,对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一定要切实做到严肃查处毫不手软,坚决从源头上遏制住女婴减少的势头。同时加强对私立医疗机构、诊所在人工流产业务上的监管和违规处罚力度。

3.医师个体不仅要依法依规承担岗位责任,更要在工作中时刻体现出职业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担当。在孕妇生产前期的各项检查环节,医师要从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及时宣传普及男女平等、同等重要的生育观念,特别要将高价彩礼所引发的各种家庭问题和现实社会矛盾,借助恰当的时机向产妇及其家属做好宣传讲解普及。

(三)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及公共服务投入,使乡村社会对男性的依赖度适度弱化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省级及以下地方政府要加大对省内农业人口的财政投入和补贴力度,持续改善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障水平,加强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各项公共服务投入。如此,可有助于减轻农业生产中对男性劳动力的固有依赖,有助于适度弱化农村生活中对男孩的强烈渴求,在乡村社会思想层面上逐步发挥积极效应。

1.加大农业生产中的政府投入。地方政府要通过公共政策倾斜及公共财政投入,加强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现代种业提升、农村供水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公共设施建设和管护。多提高农业生产中的政府投入比例,就可减少农村家庭负担,如此可降低农业生产中对男性劳力的依赖程度。

2.加大农民生活中的政府投入。提高农村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等地方财政投入的标准,减轻农村生活中个体及家庭的生活负担,如此有助于弱化农村生活中“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影响。

(四)深入破除农村重男轻女思想,增加乡村女性人口比例

对甘肃乡村高价彩礼的经济学分析已经表明,适婚女性人口的严重不足是此番高价彩礼的最直接原因,而该原因又源自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深蒂固,地方政府在思想文化领域有许多工作需要弥补。地方政府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大力宣传,让农业人口深入认识到:正是因为多年之前的极端“重男轻女”的思想意识,才导致和酿造了今天高价彩礼的严重恶果;乡村社会、农村家庭不能再毫无底线地延续“轻女”思想,既不在自家中小瞧女性,也不在乡村生活中轻视多女户。号召引导每个个体树立展现男女平等的乡村生活行为观念,在生活的点点细节中真实反映和折射出社会主义男女平等观念,不断弘扬社会正气[3]。

(五)严打骗婚,减少乡村高价彩礼衍生出的丑恶犯罪行为

乡村高价彩礼催生出的骗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的社会稳定和治安状况产生了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地方政府要在全域内,不论城乡,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特别是《婚姻法》的宣传,增强社会民众的法律意识[4]。基层司法部门应在接收到骗婚案件后严格审核,加大对假借婚姻谋取钱财行为的处罚力度,切不可将婚姻诈骗轻意定性为民事纠纷。要通过严格执法逐步消除乡村社会存在着的借婚嫁骗取财物的妄念。同时,在婚姻民事纠纷案件中,一定要有效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加大对婚前隐瞒重要个人信息一方的惩戒和处罚力度。

(六)美化乡村环境增加农村吸引力,让农村青年愿意在乡村生活

地方住建、规划等部门要加强乡村景观设计和建设,将一些城市文明因素融入到乡村文明的生态构建中。一步一步打造出宜居宜业宜游的,富有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同时具有现代化城市文明气息的社会主义农村美景。使得农村生活成为一种“留得住乡愁”的美好生活时尚和向往,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村适婚青年在县城购房的婚前成本。

(七)发展地方经济助力农民增收,使农村青年有底气结婚

对于一个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高价彩礼仅仅只会是一个现象,并不会上升或引发关联性的社会问题。但对于一个低收入的落后地区,高价彩礼引发社会问题的出现就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关联性。因此,为有效化解贫困地区高价彩礼这一社会问题,地方政府除要继续加强胎儿性别鉴定的严格管控外,根本上还要从发展地方经济着手。由于甘肃省内高价彩礼现象突出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发展条件等先天条件的制约,发展地方经济确实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攻克的重点和难点。地方政府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在区域经济、社会治理、文明倡导等方方面面有长足进步,但是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本身就是一个更为艰难的研究课题和现实困境。甘肃省经济水平整体偏低,省内个别经济水平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无法有效发挥经济增长极的带动效应,反倒更多产生了资源的“虹吸效应”,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的优质资源被逐渐抽离,导致地方发展更加困难。同时,落后地区自身的经济产业业态也无法吸纳留存各种优质富裕资源,或不具备持续发展的吸引力,无法吸引优势资源留在当地。

但是即便如此也应明确,发展地方经济是解决高价彩礼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的重要解决之策。因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收入水平增加,高价彩礼有可能会水涨船高,但却不会引发连锁反应般的社会问题,只会缩减成为一个单纯的社会现象。通过横向对比观察发现,当前南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也存在着高价彩礼现象,但是由于当地群众的收入水平较高完全具备负担能力,因此这些富裕地区高价彩礼并没有引发如同甘肃省乡村高价彩礼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所以说,仍然要通过各种途径调整地方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持之以恒提高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注 释:

①“高”与“低”是一个相对概念。在本研究中,该分类标准只限定于该调查地区,不适用于甘肃省内其它地区。因为在甘肃省内其它地区,10万元会被视为天价彩礼。

②甘肃省内其它地区,如果男方在文化程度、工作职业、生活区域、婚前收入或男方家庭社会地位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则女方家庭会以较小数额的彩礼体现婚礼喜庆,重不在价。

猜你喜欢
高价彩礼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高价收青麦作饲料?坚决禁止毁麦!
该不该倡导“万元彩礼”?
“傅抱石”为何屡拍高价?
我,结婚不要彩礼
彩礼逐年涨,男娃不敢养——农村“天价彩礼”已成脱贫障碍
高价草莓背后的供给侧改革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天价彩礼
为什么高价总能打败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