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班主任工作有效结合路径分析

2023-10-24 10:36刘艳美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有效结合优化路径心理健康教育

刘艳美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结合,将有利于准确把握初中生进入青春期的重要发展阶段,积极影响学生在具体的成长时期可以受到科学的引领与现代化概念的感染,促使学生在关键的人生时期形成健全的人格,获得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文章将阐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概况,分析初中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班主任工作有效结合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班主任工作  有效结合  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9-0115-03

伴随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人心,在实际的初中教学工作中,教师不应当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发育,还应当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优化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伴随现代化教育理念的逐渐发展与落实,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形式也亟待改变[1]。因此,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结合,这将有利于从三个方面更新初中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一,从学校层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班主任的心理专业素质提升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开展提供稳健的基础;第二,从班主任层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科教师心理专业素质提升与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度落实提供动力的源泉;第三,从家庭教育层面出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促使家校社三方形成教育合力,积极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概况

(一)当前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突增的学业压力

当前初中生面临着小升初的过渡阶段,往往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学业压力,即当前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往往体现在大量的焦虑情绪的存在。首先,初中生面临着比小学学习内容还要抽象的初中学习内容,知识点表现得更为复杂与系统化,一方面将提高学习的门槛,另一方面将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学习能力。但是,刚刚从小学上来的初中生并未具备相关的学习思维与能力,最终导致初中生的学业压力过大。其次,小升初是学生人生阶段中的第一次集体性离别,因此初中生在面临陌生的学习环境时,往往表现出较为强烈的不安与焦虑。但是,教师并不能及时注意到并予以落实解决,最终导致学生在惶惶中度日,难以静下心来完成学习而担心其他的人际关系。

2.青春期心理变化

初中阶段是学生重要的青春发展阶段[2]。首先,根据生理变化,初中生将会面临身材上与样貌上的变化,而缺乏科学的引领与现代化审美观念感染,这将会影响学生在关键的青春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一方面难以促使学生正视正常的生理变化而产生自卑不安等的消极情绪,另一方面还将透过生理变化影响学生的心理变化,难以引导学生科学正确地处理心理问题,导致学生深陷消极的心理情绪之中而难以获得身心健康发展。其次,根据心理变化,初中生将会具备较为强烈的独立意识,同时初中生在青春期的自尊心和依赖性也会产生一定的矛盾。

3.网络纷繁信息的干扰

当前的世界属于信息世界,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初中生的生长环境深深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首先,基于互联网信息的纷繁杂乱,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与辨别是非的能力,一旦学生在网络上接触到不良的信息或诱惑,将会被骗子等组织进行欺骗与恶意吸引,最终导致学生近墨者黑,难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对学生的人生道路产生消极的影响。其次,由于部分互联网信息具有较为强烈的恶趣味,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的学生将会不由自主地受到其影响并效仿,进而导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扭曲,最终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

(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1.学校环境影响

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其包含着学生的生活活动与学习活动。第一,基于学校的社会性。学校生活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重要,较为突出的是学校给学生的学习压力,如应对考试的焦虑情绪,面对上课的厌学情绪等心理问题。第二,基于学校人员的复杂性。校园中有大量的学生,而学生与学生之间难免产生一定的矛盾,因此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校园中还有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校园欺凌、霸凌等的严重问题,师生之间的关系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和睦,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2.家庭环境影响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因此,家庭环境影响对于学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3]。首先,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否科学化将始终影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科学的家庭教育,一方面将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使学生安心学习和向往健康的生活,另一方面还将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情绪环境,促使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情绪管理。其次,父母之间的婚姻关系对于学生来说,它具有一定的影响和意义。比如,在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其待人接物的方式将更为成熟,而在夫妻关系不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则会出现较为不稳定的情绪管理与消极的人际关系态度,最终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承受巨大的应试教育压力

分析当前初中班主任的工作现状可以发现,当前初中的班主任承受了巨大的应试教育压力。首先,基于这一应试压力的影响,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时,往往过度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多维发展,一方面将导致学生素质发展的不均衡,另一方面还将导致学生的情感体验、心理健康等的精神层面被压抑,如此难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受到应试教育压力的影响,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实际的班主任教导工作时,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没有充分发掘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难以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一方面将导致学生忽视自身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而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缺失,另一方面还将导致学生陷入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困境而难以提高学生的独立自理能力,最终影响学生自我心理健康发展的调节。

(二)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分析当前初中班主任的工作现状还可以发现,当前初中班主任工作往往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班主任具体工作的开展出现不理想的育人效果。首先,基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班主任自身往往认为班主任的工作仅限于管理学生的学业成绩,一方面忽视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多维发展,另一方面还将影响学生对学习的看法或态度,继而导致学生对实际的学习活动产生自我怀疑并逐渐形成功利化的学习目标,最终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难以提及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了。其次,基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班主任身上往往肩负着比科学的初中班主任工作更大的压力。第一,基于家庭教育的不科学。大多数学生家长往往逃避家庭教育的责任,而将此责任全都归咎在教师身上,一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导致学生的不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初中班主任工作压力巨大而难以兼顾全方面的教学效果或育人效果。第二,基于学校教育的不科学。大多数学校往往只是一个任务分配者的角色,一方面初中班主任承受着更大的自我管理压力,另一方面实际上初中班主任工作标准模糊,不明确具体的管理方向与工作落实方向,最终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缺乏心理健康的概念认知

分析初中班主任工作現状还将发现,当前初中班主任工作往往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教师教育等方面都缺乏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的概念认知,最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4]。一方面不利于引导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教育认知,另一方面教师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而导致学生的不均衡发展。学校教育缺乏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引领,将会导致学校在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时忽视心理健康层面,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从开始便形成一个缺失的状态,同时也不利于拥有科学心理健康教育概念认知的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缺失或者部分缺失。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班主任工作有效结合的优化路径

(一)提高初中班主任专业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角色。为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结合,教师应当首先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素质。比如,教师应当积极寻找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质提升的渠道与学习方式,促使自身拥有较为健全与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科学认知,一方面将有利于引导学生展开关键的自我心理健康预测或者班主任对学生展开基础性的心理情况调查,另一方面还将有利于提高初中班主任的生活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从而助力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班主任工作结合的开端优化,最终掌握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渗透与落实。

(二)突出班会课的集体输出性

班会课是初中班主任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场景之一。为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结合,教师可以突出班会课的集体输出性。第一,初中班主任在展开班会课的期间可以落实相关科学的心理健康调查,征求学生的意见与引导学生根据心理自测题目完成心理自我检查,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意识,另一方面还将帮助初中班主任掌握更为全面而真实的学生心理情况。第二,初中班主任还可以丰富班会课的呈现形式,如开展故事分享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敢于并善于表达出自己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分享欲,促使初中班主任、学科教师以及学生同伴等都可以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从而优化初中班主任的教学工作,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班主任管理教学工作的有效结合。

(三)尊重班级个体的学生差异

由于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为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结合,教师应当尊重班级个体的学生差异,针对部分敏感的学生或事件等采取个性化处理或单独处理。比如,教师可以特别关注心理敏感的学生,及时与该部分学生落实聊天或从其他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或生活情况,增强学生对班级每个个体的了解,从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稳定。

(四)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

班级氛围是否良好,对于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班主任工作的结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结合,教师可以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比如,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完成班干部选举,一方面有利于通过班干部的选举规范学生个人的道德行为或良好道德品格的维持,另一方面还将突出班集体对学生个体的监督作用,从而增强班集体之间的相互关心,建设文明和谐的班风。

(五)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基于外国心理健康教育较为成熟的发展,为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结合,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国外教育的优秀案例而优化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教师可以根据经典心理健康科普案例“友谊的抱抱”的普及内容,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首先突破地理距离而拉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而后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促使学生拥有一定的分享欲望与表达欲望,保障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四、结语

为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结合,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措施,如提高初中班主任专业素质、突出班会课的集体输出性、尊重班级个体的学生差异、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突出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全面性和多维性,最终促使初中生可以顺利度过关键的青春成长期,促进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54.

[2]贾顺姬.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9):143.

[3]黄立君.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世纪桥,2016(3):93-94.

[4]王登建.初中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8):14+16.

猜你喜欢
有效结合优化路径心理健康教育
探讨小学班主任管理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