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时代增值评价融入经贸类课程的实施策略

2023-10-30 05:17蒋江林
科学咨询 2023年15期
关键词:商科经贸评价

蒋江林

(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一、新商科时代:数字经济下的变革与机遇

(一)新商科时代

新商科指在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运用跨界融合思想,将现代新技术融入商科课程,以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模式,为商科学生提供跨学科的综合性教育。新商科实际上是基于信息思维的一场教育革命。相对于传统商科,新商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形态、目标、教与学的关系定位、教育治理体系都将发生巨变[1]。

(二)宏观局势:战略东风

商务部在2017年提出建设经贸强国“三步走”战略,明确了我国大力推进经贸发展的时间表和线路图,旨在进一步发挥对外经贸在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同时,继续发挥国际贸易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一带一路”倡议打开了世界经贸的新格局,是我国在融合嵌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成为经贸强国的重要机遇[2]。

可以看出,新商科时代,我国高等院校肩负着培育经贸人才的重要责任。要想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全面实现经贸强国目标,关键在于经贸人才的高质量供给。因此,探索经贸类课程建设以提高高校的经贸人才培育能力,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二、经贸类课程及其教学评价建设现状

(一)经贸类课程教学的核心价值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对经济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结合要求较高的经济学课程,其核心价值在于多方位培养经贸类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包括国际经贸问题分析能力、经贸实务操作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终身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二)教学评价的基本内核

从教育学角度来看,教学评价指对教学工作效果的考查、分析及评定,涉及对课程设置、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第四代教学评价理论认为,教学评价是基于价值判断的教学实践,包含多元价值诉求,而非以单一教学管理者为价值主体[3]。

教学评价的要义在于厘清“为评价而教学”还是“为教学而评价”的原则性问题。“为评价而教学”体现强势管理,其内在缺陷包括目的与手段倒置、激励与约束机制失当。教学评价作为课程教学的“服务器”而非“指挥棒”,其服务目标是通过评价相关指标生成和反映教学价值,实现“以评促教”的效果。

我们可以从价值取向上区分教育价值取向和管理价值取向。教育价值和管理价值本质上相辅相成,但普遍存在的管理中心主义和结果主义遮蔽了教育价值,掣肘了教学评价发挥其本质作用。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第四代评价理论强调多元主体参与和多元价值观,注重对话与协商合作,以实现教育价值取向和管理价值取向的权衡[4]。

(三)经贸类课程的教学评价现状

经贸类课程的教学评价是对经贸类课程教学的价值和有效性的判断。在评价理念上,近年来,我国经贸类课程建设较为重视教学评价,研究热度持续上升,大有“评价中心论”之势。在评价功能上,经贸类课程的教学评价更多集中于甄别与选拔的基础功能,过分地“升学化”“评奖化”,教学评价成为利益驱动下区分学生竞争力的依据。而调节、强化、教育等发展功能,则基本与甄别功能二元对立化,反映了评价功能的失位。在评价主体上,经贸类课程的教学评价侧重点长期在教师侧,存在教育管理者的“评价垄断”。学生作为“被评价主体”,与教师及教育管理者之间的联动和沟通会出现缺位,导致教学评价难以有效发挥其作用。在评价内容上,传统的经贸类课程的评价内容局限于“智育”,以学生的经贸类知识和技能为主要评价对象。在评价方法上,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广泛采用纸笔测验和疫情时期的电子化测验,属于以课程成绩为指标的量化评价。可见,我国经贸类课程的教学评价亟需改革创新,需要新的评价方法突破其静态性、结果导向性和片面性。

三、增值评价的概念与内涵

(一)增值评价的概念

增值评价(Value Added Evaluation)即附加值评价,指从学生学业成就的相对增加值而非绝对值角度出发,分离不公平的影响因素,以检验课程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业成就净增加值的成效。具体来说,增值评价是以理论知识、科学知识、责任意识、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等综合素养的增量变化为评价标准,判断学校、教师和课程对学生发展影响程度的发展性评价方式。

(二)增值评价的内涵与作用

增值评价的基本内涵有两种说法:第一,侧重于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增值”或“净效应”,以标准化测验成绩为导向。第二,侧重于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增值”或“净效应”,以知识、智力、情感、能力、实践等多元因素的进步幅度作为评价教学效能的标准[5]。相较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增值评价具有价值导向功能,更具实践优势。

四、增值评价融入经贸类课程的实施策略

增值评价融入经贸类课程的实践理路如下:首先,高校强化“生本”理念,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次,高校注重多元主体协同评价,通过建立评价联动机制,以体现经贸专业的特色,发挥学科优势。再次,高校提高增值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以多元数据的科学处理和统计分析模型的合理选择为着力点。最后,高校科学把握经贸类课程教学的评价结果,建立健全增值评价学生报告制度和评价信息反馈制度,以促进经贸类学生的全面发展[6]。

(一)明确设定增值评价融入经贸类课程的目标与原则

增值评价是一种新型教学评价方法,其理念应与教学评价和课程教学的定位相一致。高校可从以下三个层面把握人才培养目标。

国家战略发展层面,人才培养应与建设经贸强国“三步走”战略相呼应。从基本建成经贸强国到全面建成经贸强国,本质上是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和深化商务改革。我国需要以经贸类高素质人才为突破点,寻求经贸发展可持续的创新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

经贸类人才需求层面,高校则以《经济与贸易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基准,通过融入增值评价,对接《标准》所提出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准确把握、发挥经贸类课程对人才培养的增值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升经贸类人才与经贸类岗位之间的适配度。

学生个人发展层面,高校确立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的高质量经贸人才的目标。增值评价的目标不局限于适配岗位需求,还旨在鼓励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进行自我探索和自我评价,从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心理健康等方面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增值评价融入经贸类课程的原则在于寻找“四个评价”体系中的合适定位。此外,增值评价应该是一种评价思想,而非专用的评价技术[7]。增值评价的核心要义在于对教学评价“关注点”和“参照系”的改变,无论运用何种统计模型,其价值均落脚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进步。

(二)科学选取增值评价融入经贸类课程的内容

教师要甄选经贸类课程中体现学生不同能力的课程内容,与增值评价相结合,并以评价指标的形式具象化。教师选取内容规范与否,关乎增值评价能否有效开展,是增值评价融入经贸类课程的重要基础。

1.坚持增值评价内容的“五育协同”导向

将增值评价的增量理念与经贸类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发展的人才的目标相结合,是增值评价融入经贸类课程的基础。教师要遵循发展性评价的目标,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学科思维。

2.挖掘体现增值评价的教学材料

为体现课程教学增值的价值,教学材料的选取不能局限于传统经贸类课程教材,还需符合增值评价的理论基础,即大学生发展理论,如个体与环境互动论、学生参与理论等。教师可以通过选取经、管、法、理、英等基础课程的材料,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素养。高校通过选取特色经贸类教材、开展经贸企业家系列讲座、进行经贸企业实访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经贸伦理讲座、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经贸业务模拟实操,提高学生的经贸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探索统一规范的增值评价指标标准

为避免增值评价指标体系出现“大而全”的理想和“碎片化”的现实[8],高校构建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极为重要。增值评价指标应该反映并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赋予德、智、体、美、劳不同的评价权重。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对增值评价指标进行动态调整,以形成符合教育实情的标准体系。同时,高校应注重“增量”而非“绝对值”,在学业等级评定、奖助学金评选等环节增加与学生进步程度有关的栏目。

(三)灵活择用增值评价融入经贸类课程的方法

增值评价融入课程的方法既包括模型和测度方法,也包括课程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的调整,二者能构建起以增值评价为基点的经贸类课程评价体系。

1.就增值评价自身选取模型和测度方法

(1)对比和甄别不同分析模型

增值评价的模型种类繁多,在提供诸多选择的同时,也提升了运用难度。不同模型各具特征。要想对学生的学业能力进行合理评估,研究者需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不同主体的诉求,灵活运用模型。

(2)依托直接测增值法和间接测增值法

直接测增值法以学习成果、学习行为为要点,对学生知识增值、思维发展和能力发展进行系统性考查,以课程开设前后测得的成绩差异代表学习的增值。间接测增值法则以商科思维、资源使用能力、社交沟通能力为要点,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过程性表现为渠道,考查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经历及专业分析实践的应用效果。

(3)定量方法与质性方法有机结合

仅通过定量方法无法完全考查经贸类学生的能力,学生的个人成长、国际视野等需结合质性方法加以判定。同时,高校还要注意增值评价的连贯性,采取横向评估法与纵向评估法相结合的方式,既通过比较不同批次的经贸类学生在相同课程教学之后的能力增长幅度,以评价教学的效度,又通过跟踪评价记录同一批学生在时间发展序列上的能力增值,以评价增值评价的延展性。

(4)完善数据获取途径

数据的积累是动态比较、实现增值的关键环节。纵向方面,高校应追踪经贸学生整个本科期间学习和发展的有关状况,形成完整的数据链。横向方面,高校之间要实现数据共享,以实现数据的规模效应。数据的获取途径包括专业课程考试成绩、标准化测试、自陈式量表、自我评估型报告等。不同地区的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数据的获取途径。数据采集系统建立在标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之上。高校可通过搭建数据库、学生辅助数据采集的方式,建立数据采集系统。

2.调整经贸类课程融入增值评价的形式和方法

(1)创新体现增值评价的教学方法

学校应通过积极开展教师引领、校内外导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导向的教学实践活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将经贸类理论知识运用到学术训练和应用实践中,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取得进步,并进行自我评价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商科实践能力、职业发展能力。

(2)教师团队要增强自我评价意识,提高教学评价能力

增值评价主张评价主体多元化,但教师仍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在教学评价体系中连接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贯彻增值评价的基本思想。同时,增值评价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更高。必要的理论知识动态更新、适当的管理理念植入,是增值评价融入经贸类课程不可或缺的黏合剂。

(3)科学、合理地运用增值评价的结果

由于增值评价的统计分析模型具有复杂性,其结果运用的效果会受到限制,容易引起应试教育导向、“地板效应”“天花板效应”、不能分析学生进步的根本原因等问题[5]。为解决以上内生性问题,教师应谨慎使用学业成绩增值评价结果,通过持续改进工作,保证增值评价具有延展性,并以网站展示的方式公布结果。

猜你喜欢
商科经贸评价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中美经贸摩擦的四种应对措施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商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之思考
经贸促进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