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 虚拟仿真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中的“硬核”作用

2023-10-30 05:17何茜余明东洪晓江王灼英
科学咨询 2023年15期
关键词:硬核仿真技术思政

何茜,余明东,洪晓江,王灼英

(西昌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四川西昌 615013)

在造价课程的教学中,实践教学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实践教学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能使学生对历史、国家、社会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第三,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能力。我国造价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已初见成效,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理论性强,存在着对传统教学的偏重,忽略了实践教学,因此,高校要采取VR虚拟仿真技术对课程思政进行创新。

一、造价课程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严密、协调一致的机制

尽管造价课程有相应的实践教学,但实践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模糊,学校也没有对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规范和随意性,其后果就是造价课程的实践教学只停留在表面上[1]。此外,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把造价课程看作理论性课程,这就使实践教学受到经费、场地、人数和时间的限制。在这些问题中,实践教学的经费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导致实践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

在传统的课程思政中,大多数老师都是依靠课本进行讲授,他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课本内容上,没有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没有把注意力转移到实践教学上,把大学生当成了知识的接受者,仍然是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导致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造价课程的教学逐渐偏离了实际,成了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和灌输。

(三)实践教学中的组织问题

实践教学在课程思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校不管是组织学生参观英雄纪念碑,还是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基地,都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一种方式。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不外乎由老师主导,学生积极参加。然而,在户外开展实践教学会存在着一些危险,使得实践教学很难真正落实,实践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VR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造价课程实践教学的“硬核”作用

VR虚拟仿真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和虚拟现实为基础的技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实现虚拟现实。VR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造价课程的实践教学,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以透镜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叙述方式,把造价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虚拟的情景相结合,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实践教学资金短缺、组织难度大等问题,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提高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造价课程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将历史场景、红色文化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最大限度地扩大教学空间。教师要想把历史场景和红色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育人要素巧妙地融入造价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就必须借助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将虚拟仿真技术与造价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多种视角,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相互呼应,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实用性[2]。高校教师是德育工作的实施人员,要牢牢抓住高校毕业生的特点。工程造价学科的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学科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将信息化与学科的思政有机地联系到一起。教师要把历史事件与现实场景有机地联系到一起,让大学生认识到革命的本质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让他们由消极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教师要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思想政治课堂“活”起来,让课堂的教学更加有意义。通过VR虚拟仿真技术,教师有效地整合了造价专业的教学资源,实现了“知—行—知”的循环式学习,让实践教学在不知不觉中落地、落实、落细。

三、VR 虚拟仿真技术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实践应用路径

(一)信息化与传统的造价课程教学模式相结合

课程思政是培养人才的核心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目前,课程思政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传统的实践教学由于“造价高”而受到批评,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实效。在新媒体、新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将VR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造价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能满足广大青年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积极推动造价课程实践教学的变革与创新。VR虚拟仿真教学与传统的虚拟模拟教学相比,具有更加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也显示出了将VR虚拟模拟技术与工程造价专业结合在一起的核心要素、重点、要求和目标[3]。因此,教师要用VR虚拟模拟技术推动造价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VR虚拟仿真教学打破了传统的造价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一改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大幅度提高了造价课程的教学质量。VR虚拟仿真技术可以被理解为:将现实中的东西或者概念的东西数据化,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从而实现可视化的人机交互。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思想政治教师必须积极地学习新的媒介和信息技术,把新技术运用到造价课程的教学中去。VR虚拟仿真技术已经在红色资源的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比于传统的板书,VR虚拟仿真技术有着显著的优越性,而VR虚拟仿真技术与造价课程的相互碰撞,无疑是一种必然趋势。教师利用“造价课程”的实践教学平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造价课程的教学中,实现了造价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使造价课程的实践性得到了提高。VR虚拟仿真技术为造价课程的实践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教学方法。

(二)将VR 虚拟仿真技术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目前,我国的造价课程普遍采用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不多,很多学生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同时,由于受到客观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造价课程的实践活动不能长久、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造价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是造价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使思想政治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真正爱上思政教学,成为许多思想政治教师遇到的困难。“虚拟模拟+思政教育”的交叉、有机结合,丰富了造价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将VR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造价课程的实践教学,就是要“深入学生的心灵”,给学生制作直观、形象的视听资料,与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让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很难真正体会到的东西。教师将“虚拟仿真+思想政治教育”引入造价课程的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更具时代气息和感染力[4]。教师将VR虚拟仿真技术与造价课程的实践教学相结合,能使“历史重演”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无中生有”的虚拟模拟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刺激,让学生主动地探究过去的历史,从中学习知识,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对造价课程的兴趣。

高校培养的学生要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造价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是“灌输式”。造价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但教师的考核方法和教学方法仍然一成不变,这就使学生的积极性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将VR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造价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有机地融入虚拟模拟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探究,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三)搭建从“真知”到“践行”的课程思政桥梁

教师在给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时,要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艰苦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改革、建设中体现出来的坚韧不拔、奋勇向前的精神。身处和平年代的大学生,要想在实践中把革命先烈们的珍贵精神发扬光大,并运用到当前的学习、生活乃至今后的工作中去,就必须去亲身经历、去体会。教师只有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材与红色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耳目一新、印象深刻,才能使学生深刻领会课程思政的价值,并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师要基于“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搭建从“真知”到“践行”的大学生课程思政桥梁。从根本上讲,社会生活就是实践。任何使理论陷入神秘的神秘事物,都可以用人类的实际行动和对它的了解来加以解释。造价课程的教师要运用新的媒介和技术开展实践教学,以虚实结合的新模式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要[5]。利用VR虚拟模拟平台,学生可以体验到红色资源、红色故事、英雄事迹等,将自己的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VR虚拟模拟系统中的“千军万马过长江,一往无前,无人能阻”,让学生体验划船、用步枪射击对岸敌人、几名战士划船到对岸、在附近的碉堡里与敌人搏斗,使大学生充分了解渡江者无畏的精神。在体验到革命先烈们经历过的事情后,学生会积极反思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以理论指导实践,使“显性育人”与“隐性育人”并驾齐驱,达到高度的一致性。

在课程思政中,每位教师都要把中国故事讲好,用中国故事来鼓励和感染学生。单纯的“灌输”难以实现“学理性”与“真实性”的统一。教师可以将VR虚拟仿真技术与造价课程的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工程项目具备“真实感”,将学生带入过去。例如,教师讲长征的艰辛,讲红军的壮举,VR虚拟仿真技术则能让学生坐在教室就能体验到长征路上迎面而来的暴风雪。在讲历史事件时,教师要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受到震撼,让学生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教师要通过VR虚拟仿真技术,使造价课程的教学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可触摸、可感知、可玩、可全面体验的“真实感”。VR虚拟仿真技术拓宽了思政教育的途径,使造价课程更加具有趣味性。“思政+高科技”的改革使思政课程从“以师为本”向以“以学为本”转变,使学生能真切地体会到“以德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根据课程内容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教师要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VR虚拟仿真技术,以学生为主要对象,把造价课程中的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再现”的方法,让大学生在虚拟现实的虚拟世界中通过电脑进行实时的交互。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革命遗址,了解革命先辈的先进事迹,感受中国共产党的艰难生活,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的伟大跨越,让年轻的大学生充满奋斗的热情[6]。这种“以大学生为主”的个性化、合作化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造力,使思政教育更加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虚拟模拟教学内容丰富、过程灵活、操作简单、趣味盎然,能把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被动听”变成“主动学”,由单纯的“依赖教材”向“以教材为本”转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魅力。教师在造价课程中应用VR虚拟仿真技术,使造价课程的实践教学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向校外拓展,对于提高造价课程的实用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束语

教师在造价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应用VR虚拟仿真技术,可以使抽象的红色文化资源变得具象化,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认识,为造价专业探索新的实训方法,可以帮助造价专业的学生打破传统的“瓶颈”,使造价课程的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教师将VR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造价课程的实践教学,对造价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用VR虚拟仿真技术,能把传统的老师讲课转变成学生的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沉浸在课堂中,并能有更好的学习体验。VR虚拟仿真技术与造价课程的结合,使造价课程的教师可以把“最难讲”的内容变为“最精彩”的内容,把“纸上谈”的内容转化为“实践行”的内容。

猜你喜欢
硬核仿真技术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硬核爷爷炼成记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用“三个最严”彰显“硬核”担当
思政课“需求侧”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虚拟仿真技术支持情景构建
AMESim仿真技术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