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健康视角优化全民健身路径的思考

2023-10-30 05:17姜小翠肖建英
科学咨询 2023年15期
关键词:全民部门社区

姜小翠,肖建英

(1.重庆市云阳县精神卫生中心,重庆 404555;2.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从1995年我国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圆满落幕,带动国民掀起了健身热潮。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有序推进,健康与全民健身的内涵不断丰富,“大健康观”逐渐被人们接受,全民健身已经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当前,随着民众的健身积极性高涨,公共健身设施趋于完善,新型健身俱乐部逐渐兴起,尤其是政策红利的释放,使得全民健身得以迅速发展。健康是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全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新时代,新征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毫无疑问,关于“全民健身路径的探索”成了一项重要的民生课题。

一、全民健身路径的内涵

早在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就提出了全民健身路径:在社区、公园等公共场合,设置供民众健身和娱乐使用的一系列体育器械。各种器械之间都间隔一段距离,并以小路相连,故称为“健身路径”,也称为“多功能健身路径”或“室外健身设施”等。器械旁往往会设有标牌,写明其名称、主要功能、锻炼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等。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全民健身路径”,主要是对户外健身器材从结构工艺上进行特殊设计和处理,安装在环境适宜的社区、公园和城市绿地等可以公用的活动场所,是可供群众锻炼的综合健身娱乐设施和新兴的健身器材。由广州市体委和广州市体育研究所共同研究设计的健身路径,于1996年9月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建成,是我国第一条健身路径。随后,各地的健身路径逐渐在城市社区发展成熟[1]。

二、全民健身路径的现状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明确提出“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已经全面启动实施。“大健康”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全民健身”,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我国已经进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阶段[2]。近年来,全民健身热潮几度兴起,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展望未来,实现体育强国,任重而道远,全民健身已经成为新时代重要的民生幸福工程。自我国于1995年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全民健身路径得以不断兴建、扩建。当前,我国所建全民健身路径占地不多、投资不大,大都简单便捷、美观实用,方便群众锻炼,基本具有健身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十四五”期间,国家体育总局计划统筹利用各类中央资金,在全国推动建设2 000个体育公园等健身设施,完成5 000个乡镇街道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项目,以建设更规范、更合理、更科学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惠及人民群众[3]。

各地各级政府采取诸多有力措施,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注入“强心剂”。一方面,“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拓宽健身路径的发展平台。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国家体育总局利用“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作为最主要的建设方式,不断完善、优化这一路径,即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组织,将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体育彩票公益金作为启动资金,捐赠给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的受赠单位,全民健身活动的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由受赠单位进一步兴建。另一方面,各部门基于大健康视角,多举措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例如,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以此促使人们逐渐从室内走向室外进行健身运动。因此,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日益增加,人们强身健体的内在需求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相对单调的体育锻炼方式和大众化的健身设施,便民的健身路径逐渐成为全民的刚需。但在积极推广与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健身路径仍然存在诸多现实问题:第一,健身路径的设置相对单调。目前,全国各地的体育锻炼场所和器材整体布局相对单一。第二,现有健身路径的功能仍然有局限性。健身设施主要考虑了中老年和少年儿童的需要,缺乏个性化、人性化、智能化等特性,难以满足各类人群的健身需求。第三,健身路径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可见,多措并举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健身需求势在必行[4]。

三、全民健身路径的发展策略

大健康视域下,保证高质量、高效能落实全民健身的关键之举是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路径的科学化水平。《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在新形势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体育产业要素保障,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行动,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因此,相关部门要结合城镇化发展合理布点布局,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在新建社区以及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健身路径。相关部门要大力推广传统体育项目,积极支持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并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强调科学有效的健身锻炼对提高健康水平的积极作用,要求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同时,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农村现代化新发展格局等新形势的出现,在社区建设中,健身路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毋庸置疑,健身路径的发展亟需优化,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新理念、新思路、新措施。相关部门要在外观造型、功能多元性等方面创新和优化健身路径,健身路径的整体设计应满足社区、房地产开发、园林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从管理层面来看,相关部门应总结提炼出各地适宜的、科学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措施,并形成不同地域的管理特点。

(一)拓展健身路径的功能

从健身路径的功能而言,相关部门要设计多种类型的健身路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一是按照使用群体来分类,儿童的健身路径应富有趣味性、娱乐性,少年的健身路径以大众型为主,中、老年人的健身路径则以有氧运动型为主。二是针对不同人群的身体部位,健身路径要具有针对性。一套运动设施应由具备多种基本功能的运动器材组成,每一种器材主要针对身体的某部分机能或某一部分肌肉有较好的锻炼效果。三是专项路径应在功能上有新的突破。相关部门要因地制宜建设从功能上因人而异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相对集中的专项路径,例如,6个篮球场以上的篮球长廊、20个乒乓球台以上的乒乓球长廊等。四是拓展健身路径趣味休闲的功能。相关人员在设计健身器械的尺寸、力度以及结构时,应充分考虑儿童、青少年、中老年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增强健身器材的趣味性、实用性、娱乐性。

(二)优化健身路径的布局

优化健身路径的布局,加强健身路径的顶层设计,选址很关键。原则上,相关部门要根据不同的社区居民和不同的锻炼群体对选址做适当的调整,并适当调整器械内容和器械数量,促使有限的路径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一,布局应由城市街道社区向农村乡镇社区延伸,由老城区向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延伸,由公共场所向企事业单位延伸,使不同区域的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我们按选址可将健身路径分为城市社区型、农村乡镇型、公园广场型三类,分别安装在城市的居民小区、厂矿和部队等住宅区,农村的乡镇行政村或自然村的中心区域,公园、街心广场或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场所。第二,健身路径的器械内容应根据路径的外观统筹安排,一是外观上应美观新颖、注重色彩协调。二是注重环境效益。在建设健身路径时,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原来废弃的荒地或者河沟,以及一些犄角旮旯的空地,使其成为城市和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5]。

(三)不断提高健身路径的质量

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关健身路径的质量,以实用、耐用、坚固、安全为原则,安全性尤其不容忽视。全民健身路径置于室外,其磨损与损坏程度较高,加之锻炼者是全社会的不同群体,他们的保护意识也不尽相同,中老年和儿童对器材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同时,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相关部门还应考虑使用地区的一些特殊情况。当然,器材质量及其售后服务水平关系到路径工程的形象和实施效果,以及锻炼者的人身安全。相关部门购置优质的器材并建立完善的售后保障制度,是不断提高健身路径质量的重要支撑。此外,农村乡镇的路径工程是健身路径管理的弱点和难点,政府应加强组织建设。

(四)注重投资主体多元化

多年来,国家一直在加大对全民健身工程的投资力度,但我国人口众多,这类公益设施的有效供给仍然不足[6]。当前,健身路径的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各级政府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提存部分。近年来,在体育彩票公益金的引导下,社会各个方面投资健身路径工程的热情逐渐被点燃,但是投资力度仍待加大。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注重政府与社会多层面多渠道投入,投资主体走向多元化,有利于持续完善健身路径工程。相关部门应鼓励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房地产开发商积极投入到健身路径工程建设,方能促进高质量发展[7]。

(五)加强制度化管理

全民健身路径必须建管并重。相关部门要健全责任制,对器材及时进行养护、维修和更新,建立健身路径工程管理维护的长效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第一,相关部门要在体育设施建设中制定规范的体育设施建设标准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各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应负责对接政府建立的健身路径,由他们全面协调解决使用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包括健身路径的使用、维护和产权管理。政府与受赠社区、乡镇签订《健身路径使用与管理协议》,明确规定受赠单位在健身路径的管理上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第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各种体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加快群众体育的社会化有积极的意义。体育资源的合理利用需要相关人员开发群众体育的人力资源,因此,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关管理人员和志愿者等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六)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

相关部门要不断加大全民健身活动宣传的力度,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并结合实际,根据自身情况,充分发挥现有的优势,多形式、多渠道、多样化加强全民健身路径的宣传工作。各级部门要传播科学锻炼的方法,有效利用各类健身路径开展各种活动,不断提升全民健身路径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各级部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公益广告等多种媒体和手段进行广泛宣传,并结合不同地域、群体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体育竞技活动。此外,相关部门要在健身点设置标志牌、功能牌和健身须知牌等,并落实受赠单位作为健身路径的所有者,便于对健身路径进行直接管理。

四、结束语

新时代,“大健康”理念作为核心健康价值观,将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健康理念和健康需求将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深化,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健康服务的方向和标准。体育的基本功能是增强人民体质,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终极目的既是促进全民健康的必要条件,也是新时代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8]。随着全民健身悄然兴起,从竞技体育到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协同发展,从国际赛事摘金夺银到闲暇时此起彼伏的广场舞,全民健身路径势必促使民族筋骨强健、民族力量强大,中国有底气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9]。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全民健康是立国之基。为了促使全民健身更加有序、安全、科学,相关部门要从合理布局、拓展功能、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加强制度管理等方面优化全民健身路径,为广大群众无偿提供丰富的健身器材。这既是新时代“大健康”的呼唤,也是新时代千万百姓的期盼。

猜你喜欢
全民部门社区
全民·爱·阅读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可持续全民医保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7部门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