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大学生责任意识的价值建构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角度思考

2023-10-30 05:17王娟娟
科学咨询 2023年15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命运共同体

王娟娟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 45004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顺应世界历史规律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全球战略研判,为构建全人类和谐美好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为高校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提供了科学的价值观指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维度,而且为高校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指明了价值坐标。高校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对于加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时代的价值来源与价值指征

在当代西方社会中,人们在追求和探索社会秩序时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在社会已经处于多元化状态,并且也不可能通过“压制”的方式来提出和贯彻某种统一(一元)的社会规范的背景下,如何缓解统一规范的正义秩序与多元的文化发展之间的紧张关系。在此方面,哈贝马斯、罗尔斯等一批重要的政治哲学家都尝试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哈贝马斯求助于商谈伦理,罗尔斯则求助于重叠共识。随着人类社会的多元价值发展,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全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平等利益观、正义安全观、创新发展观、多元文明观以及绿色生态观五个维度重新擘画出人类社会发展与全球正义秩序的新蓝图。

(一)价值来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体系延续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体”的基因,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上发扬光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追求,即联合体的共同发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来看,人类共同的命运就在生命共同体到自由人的联合体,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追求,即为了全人类的独立自由解放,这是人类追求的真正共同体的终极善。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个人、社会以及国家的辩证统一[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马克思主义伟大实践的新=发展,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世界梦的新探索。

(二)价值指征

1.人的主体性的坚守

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轨迹,人的生存状态得到了重新考量,人类的普遍存在价值与人类共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人既可以表征为主体本身,又可以归属于国家的社会公民,更可以表征为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三种角色相互制衡,人类特性制约着国家公民,国家公民制约着个体的全面发展,而个体的全面发展又是整个社会和国家全面发展的前提与基础。这样的人“类”的归属体现了个人本体属性、共同命运的国家公民,是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全球公民、世界公民。

2.党和国家信念的坚守

从国家层面而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对理想信念的坚守。这份信念的坚守源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不断奋斗的百年奋斗史,以及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创造的中国奇迹。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中华民族坚守初心与信念,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的艰苦奋斗之路。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共产党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伟大倡议,以和平、共建的外交理念与他国同舟共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有着坚定的信心和足够的底气,以倡议者和先行者的身份来承担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世界责任。

3.全球正义的坚守

从全球发展的层面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人类命运与世界命运的同步发展。对于诸多全球性问题需要人类团结一心,共同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然而,个人本位主义的正义观念并不能提供现实化的方案。若一个人从群体中区隔出来,“人性”也就无从谈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反映的全球正义理念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体现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的正义理念。二人为“仁”,人与人之间要以忠恕与宽爱相待,“仁”是一种深厚的人道主义观念的集中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全球正义的坚守,并凸显了东方大国的政治智慧和道德精神。

二、高校培育大学生责任意识的使命与困境

(一)高校培育大学生责任意识的使命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中,我们如何确定新的历史主体?谁才是历史主体呢?高校在培养历史主体方面担负着怎样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呢?这些问题都将我们的视线定位在新时代大学生的身上。

何为大学生的“责任”?从伦理范畴来看,他们的责任具有三种形态:第一,本我责任,这是个体在生命、生活以及工作等方面对自我的认知和要求。第二,社会责任,它决定了大学生在群体生活中要遵守伦理道德。第三,世界责任,这要求大学生主动、自觉地承担起民族、祖国、世界发展和进步,并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责任和担当[2]。因此,当代中国大学生责任重大。这份责任与担当要求大学生既要撑起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要扮演全球新秩序的正义倡导者,在本我责任、国家责任以及世界责任中承担起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

(二)高校培育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困境

1.教学内容与学习动力的错位

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学习我国在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过程中坚持的立场、方法和信念,捍卫国家价值观的重要地位。高校的使命即是把正确的价值导向传递给学生,重构正确的价值体系。这就决定了高校教育的教学特点,即以宏大主题以及抽象的叙事形式开展课程教学。高校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内驱动力。教师以理论解读理论、以概念诠释概念的理论灌输,容易导致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出现错位。

2.个人认知与整体认同的困惑

当下,高校大学生生活在“个体价值”认同与尊重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价值诉求的转型社会中,大学生的个体意识不断张扬、权利观念不断增强,寻求个性化、自主化发展。高校教学的规范要求与学生的个性观念形成辩证的矛盾关系。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政治立场。这些价值观的状态改变具有隐性特征,难以依据客观规范标准去把握和评价,而价值观需要时间的内化与实践的丰富才会在大学生的行为中外显。

3.个人践行与终极追求的困境

随着大众传媒和网络平台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势必会受到消费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追求个人利益,这样就会导致主体正确价值观的偏差,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把握高校教育的整体价值维度。部分学生会脱离国家整体需求和整体的价值判断,导致出现主体的责任意识下降、道德意识滑坡、诚信缺失等现象。这种个人主义与道德滑坡的困境不符合高校教育对大学生主体全面发展的期盼,更不符合世界发展对大学生主体发展的终极价值的追寻[3]。高校必须引导大学生在自身发展的前提下,学会思考人的尊严与价值,并在循序渐进中超越个人利益,消解功利主义。高校教师要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以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高校培育大学生责任意识的价值坐标

(一)义与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利益观坐标

从大学生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以物质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是施教者与受教者的价值诉求关系,是高校教育存在的现实根基,表现为高校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要有胸怀世界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把维护国家利益与维护全球共同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将自身的进步与国家、世界相协调、相统一,坚持国家利益和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辩证统一。

(二)公平与正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安全观坐标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价值观道路,而且是各国生存发展的国际安全规范。首先,高校要将大学生的社会文化安全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其次,高校应当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国家民族意识、国家安全意识以及合作安全观念。最后,在实践中,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维护国家社会安全的实践能力,严格规范大学生的安全实践行为,传播遵纪守法的正能量,承担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

(三)自觉与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文化观坐标

在尊重世界多样性的文化价值观的指导下,高校应当培养学生接受并承认文化的差异性,形成道德观与价值观的辩证统一,将大学生的文化主体性渗透进世界教育的合作与发展中,将五彩斑斓的人类社会纳入一个和谐的世界文明共同体中。首先,高校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中挖掘多元文化的借鉴价值。其次,高校要增强大学生的文化主体性的主人翁意识。最后,在实践中,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文明交流与互鉴。

(四)创新与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技术坐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具有世界格局和专业素养的时代新人,这为高校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社会人才支撑。首先,科学与技术的知识普及和应用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化和理性化的体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和辩证历史观来坚定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次,大学生应积极投入科技浪潮,提高科技素养,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明辨是非,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最后,在实践层面,高校应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推进科技创新,为中国的社会经济繁荣提供科技创新的内驱力。

(五)绿色与生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生态坐标

人与自然界统一于整个物质世界,人们在实践过程把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理念。正确的生态价值理念倡导绿色的健康发展,坚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生态保护的实践问题上,高校应引导当代大学生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以肩负起生态保护的责任,深化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大学生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

四、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不仅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且要肩负起人类和平的神圣使命。高校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而且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时代的责任将赋予当代大学生,这份时代的荣光属于青年大学生。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命运共同体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命运秀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