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3-10-30 05:17杜文龙刘连红
科学咨询 2023年15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校企专业

杜文龙,刘连红

(1.徐州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徐州 221004;2.江苏省侯集高级中学,江苏徐州 221000)

目前,我国的生物医药行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行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不同的制药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促进地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高校要积极与生物医药企业进行合作,构建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链。校企通过完善教学体系、创新教育载体、完善教学评价等,可以切实提升人才的核心竞争力,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企业的用人要求相同,实现校企双赢目标。但是在实际发展中,因存在教师教育能力有限、教学方式单一、教学体系与实际脱节等情况,导致既定教育目标难以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针对这一情况,高校需要从实际入手,在深入探究校企双元育人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这些内容有效落实教学改革措施,以此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好保障。

一、校企合作的内涵

社会发展急需高素养、强能力的人才。如何持续提升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众多高校以及教师的研究内容。近年来,教育部联合其他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教学改革文件,并指出:“校企融合发展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教育理念,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养、强技能人才。”从字面层次来看,我们可以将这一教育理念拆分为“校企”和“合作”,其中的“校企”具体指产业(企业)和教育。“企业”的解释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企业是产业的外在表现形式。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可分为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学者认为校企合作指学校在发展中积极与企业谋求合作,双方就人才培养落实有效措施,如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完善教育体系、创新教学方式等,以此来构建新时期的专业教学格局。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可以引导学生在知识和技能学习中不断深化认识,并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1]。

二、校企合作模式融入高校生物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也充分表明其与科学技术、新兴产业等存在密切联系,且生物医药也是应用于人体的工程技术产品。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生物医药产业转型,企业需要一批高素养、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其可以将工程技术的新成果迅速而有效地应用到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实践中。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医学的发展以及工程技术的转型都应有资金、人才的支持。这也意味着企业在发展中需要积极与地方高校进行合作,落实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学校通过落实校企合作制度,能够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育载体,从而培养出大批既具备现代工程技术能力,又了解医学需求的人才。除此之外,高校在发展中落实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是其顺应教育发展的体现。当前,高校在发展中需要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需要以学生全方位技能的培养为核心,通过落实有效机制、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高校在培养生物医药人才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的教育能力不强。一方面,部分生物医药专业的教师的教学思想与现实脱节,其未充分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教师脱离实际,导致他们不能获得最新的专业教学方式、专业发展现状。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实际严重脱节,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没有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到校指导学生,没有与学校共同构建教学体系,校企合作的实效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专业教学效果甚微。第二,生物医药专业的教学体系还有待完善。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很多学校在发展中并未意识到这一点。第三,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现阶段,很多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知识讲解法开展教学活动,此种方式虽然可以确保教学进度,但并不利于学生主动加入学习中,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不到提升。

四、校企合作下高校培养生物医药人才的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确保后续的教学活动能顺利开展,学校需要在发展中明确教学目标。学校可从以下四点入手:第一,进一步丰富专业教学内容。新时期下,教学内容更新快,生物医药专业的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实际相符。基于此,笔者认为学校管理人员要转变发展理念,积极与地方生物医药企业开展合作,派遣专业教师前往企业一线进行学习,让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项目、生产标准等。第二,生物医药专业的教师需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专业教学既要体现高等教育的特点,也要体现不同年级的教学重点。例如,教师在第一学年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对专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理论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在第二和第三学年,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能够掌握多种实践技能,使学生围绕企业实践项目、生产标准等进行实践,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企业的用人要求实现对接。在第四学年,专业教师需要着手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专业素养,这样能够为学生继续学业、踏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三,学校应明确校内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升目标。首先,学校管理人员在侧重师资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可以带领专业教师进一步了解机械岗位的就职标准、全新的教学理念,让教师掌握全新的教学方式,引导教师初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学校可以组织课程教师共同分析、制订初期人才培养方案。第四,高校要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一方面,学校应结合实际扩大招聘范围,聘请更多高素养医师或博士,使其加入人才培养过程;另一方面,学校可围绕产教融合理念,聘请一线技术人员、生物医药管理者协同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一线技术人员、生物医药管理者可为学生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案。学校也要落实教师挂职培训机制,让教师定期前往医药生产一线进行学习。借助这样的方式,学校可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从而使他们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围绕校企合作,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生物医药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实践环节是本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在大多数情况下,实训形式包括课程实验、校外实训等。首先,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学校和企业可联合建设专业的实验室。为了满足学生学习基本医学知识的需求,学校需要与企业携手,积极建设医学基础实验室(含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医学基础实验)、医疗仪器实验室、医学信息技术实验室。除此之外,高校要在实验室中适当添设电子信息类实验平台(包括电路CAD、EDA、DSP、虚拟技术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校要编写相对完善的实验教学教材,并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和实验保障方案。这样,在教学大纲、师资队伍结构完善的基础上,实训教学的开展就能得到保障[2]。其次,高校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提高。生物医药教师可积极与企业工作人员、项目经理等进行交流,并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项目,实现产业与教育的有效融合。这一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生物药学专业的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在开展实训的基础上,要合理安排各类实习和实训,强化实习和实训等实践环节的指导与考核,避免出现实践环节流于表面的情况,使学生真正在实践环节中做到既动脑又动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项目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这一方式,学生的多元能力得以提高,教学改革目标也得以进一步实现。

(三)依托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方法

考虑到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为了避免后续教学活动出现偏差,生物医药专业的教师在人才培养中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选择利于学生主动加入、多元化发展的教学方式,借此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在这一背景下,项目式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成为众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共同特征是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在企业的配合下,教师可更好地将教学与产业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保障。

例如,在“抗生素类药物分析”的教学中,笔者应用混合式教学法开展了相应的教学活动。笔者依托线上教学平台,整合了自学资料、β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与性质、鉴别试验、特殊杂质的检查及含量测定等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上传到班级学习网站,将生成的二维码分享到班级群内,让学生在学习流程的引导下主动进行课前预习,并完成线上自测。笔者和合作单位的工作人员则借助线上平台的记录功能,将学生出错较多的地方记录下来。如此一来,在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后,笔者能够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开展线下教学。在之后的线下教学中,笔者与企业工作人员围绕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了解抗生素药物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借助学校搭建的虚拟仿真平台进行操作,使其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再如,教师可借助竞赛法开展教学活动。生物医药专业的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将动手操作与理论实际进行结合。围绕这一内容,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教师可积极与企业教师进行交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项目。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开展“药物色谱分析新方法实践”“抗生素类药物中高分子杂质的检查”等第二课堂活动。教师结合企业生产标准、流程等制定评比规则和评分标准,以第二课堂和教研活动申请活动经费,并邀请课程组成员和企业项目经理作为评委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四)突出校企结合的特点,不断完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指导方案,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因此,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要制订相对完善且有针对性的生物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要定期组织课程教师走进生物医药工程生产一线,使其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现状,掌握生物医药工程岗位对人才的综合能力的要求,并结合这些内容分析我国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随后明确新时期下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素质和知识,从而制订有实效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此外,教师也要对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课时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分析论证,在保证整个理论教学的系统性的前提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在有限的学时内给学生传递尽量多的知识,确保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基于此,高校要以校企合作为依据,完善生物药学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欢迎、企业急需、对社会和产业发展真正起到促进作用的人才,并为国家生物医药工程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能够使学生实现多元化、综合化发展。高校要想持续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就要积极与地方企业开展合作,落实有效的校企合作制度,以此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生物医药专业人才,并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校企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