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计量视角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领域现状分析

2023-10-30 22:48吴晶晶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突发事件公共卫生

吴晶晶

摘 要: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12-2021年关于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494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文献进行发文量趋势分析、核心作者分析、发文机构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意图呈现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热点及前沿态势,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热点包括传染病学、流行病学、新冠肺炎、微博话题、应急管理能力等。

关键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9.051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近10年来,国内外暴发的SARS、禽流感、新冠肺炎疫情等多起公共卫生事件,严重损害了群众身心健康,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核心能力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文献进行分析,能够客观、全面地展示学科研究的演进路径和发展趋势,一些学者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研究。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流行为背景,采用Citespace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领域近10年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对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核心作者群体、研究机构和研究热点等问题进行探讨,将有助于观察和了解公共卫生研究领域,形成对公共卫生研究的整体性把握和认识,为推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本研究选择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时间限定为2012-2021年,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为主题,检索中国知网中SCI库、EI库、核心期刊库和CSSCI库。截至2021年8月,对数据进行筛选,剔除非正式性文章及与主题相关性不强的文章,最终获取494篇文献。

2.2 研究方法

将从CNKI下载的Refworks数据转换成WOS数据源,并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时间跨度为2012-2021年,一年为一个时间段,阈值采用引文数、共引数和共引率(C,CC,CCV)的方式设置。

3 数据分析

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现状分析

3.1.1 文献数量分布情况

文献数量反映了国家对某领域的重视程度,通过对论文数量进行整理分析发现,2012-2019年国内公共卫生事件的文献数量稳定,每年论文数不超过100篇。随着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政府和各界都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致2020年关于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呈现井喷之势。

3.1.2 作者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提取近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领域发文数量较多的作者,对作者分布趋势进行研究。作者可视化知识图谱(图1)中共有92个节点和71条连线,节点的大小反映了发文数量,节点越大说明发文量越多;作者间的连线代表了两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从图谱中可发现安璐、吴群红、郝艳华等作者出现频次较高,说明这些作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结合图谱中连线我们也可以发现不同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已经引起了领域内各学者的关注。

3.1.3 机构分析

从机构知识图谱中我们发现,国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方面的机构合作众多,但相对分散,第一作者的机构一般为各类高校或卫生研究中心,合作单位为下属二级单位,或者同级单位不同部门或科室。表明不同单位或部门虽都致力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但其研究方向、专业和侧重点不同,反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个复杂、交叉的研究内容,需要不同的机构、不同的学者进行讨论和交流,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研究共享。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机构出现频次较高,说明这些机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领域的重点单位。

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关键词是作者学术思想的凝练和论文内容的提示符,也是文献计量研究的重要指标,通过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可以判断该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及发展方向。

3.2.1 关键词共现聚类

在CiteSpace软件中,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阈值设为top50,得到引文共被引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图3)和共现聚类图谱(图4)。从关键词知识图谱显示,出现频次最高的前10位关键词分别为突发事件(278次),新冠肺炎事件(41次),公共卫生(40次),应急管理(31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31次),突发事件(30次),重大突发事件(28次),公共卫生事件(26次),新冠肺炎疫情(19次),疫情防控(18次)。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占较大比重,其次是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和应急管理相关内容。

关键词的中心度大小可作为衡量该词在整个共现网络中媒介者的能力强度,对图谱关键词共现的“summary table”进行整理,得到中心度排名前10的关键词汇总表(表1),近10年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含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扎根理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分析、疾控机构、关注度等主题。

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可以根据运算结果自动标注文献的共被引聚类,本研究采用的是LLR算法。聚类分析的模块度(modularity,Q值)是图谱网络模块的评价重要指标,平均轮廓值(silhouette)是用来衡量网络同质性的指标,关键词知识图谱中Q值为0.8321,silhouette值为0.8807,Q大于0.3,silhouette值大于0.5,聚类效果好且可信度高、团队结构较为显著,说明各个节点研究较为紧密。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中有394节点、644连线,共形成了19个聚类,这些聚类标识反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基础结构及动态演变过程,根据软件运行结果和聚类图谱内容,共总结归纳了7个最大的聚类(表2)。Cluster#0是最大的一个聚类,包含45个节点,阈值为0.978,阈值代表了文献的凝聚力,阈值越大,凝聚力越大,标识词为“微博话题”。Cluster#1为第二大聚類,有30个节点,阈值为0.965,标识词为“突发事件”。Cluster#2为第三大聚类,有20个节点,阈值为0.828,标识词为“公共卫生”。第四至第七大聚类标识词分别为“社会治理”“全球卫生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

3.2.2 研究热点与前沿

突现率(Burst)代表了某一时期内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陡增情况,通过制作重点关键词的突现图谱,可直观了解到所示时间段内研究热点的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领域突现率最大的前3位,第一个是流行病学研究,属于第14聚类,突现率为5.15;第二个是公共卫生,在第2聚类,突现率为4.82;第三是应急能力,在聚类5,突现率为3.23。

通过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微博话题、流行病学研究、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传染病和新冠肺炎等这几个方面。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现状分析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文量的趋势图可以看出,2012-2019年国内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文量趋于平稳。国内学者对公共卫生事件研究范围较广,包含了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呈现出学术界对该领域的深切关注。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国家开始密切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同时也加大了对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资助力度,此后一段时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的相关研究增多,文献数量也迅速上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科研力量较为分散,作者和研究机构间的合作范围需进一步扩大。通过对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研究发文量较高的前几位作者进行共现分析发现,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核心作者共现网络密度较低,学者的合作程度不高,共同研究问题、发表论文的模式还未形成。从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来看,高产作者较少,侧面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尚未触及较深层次。从长远来看,应鼓励对公共卫生研究感兴趣的学者组建科研团队,同时与国外学者展开合作,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丰富公共卫生领域的相关研究。

4.2 研究热点与前沿

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包括传染病学、流行病学、新冠肺炎、微博话题、应急管理能力。

(1)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

在人类发展史上,传染病和流行病的流行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即使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传染病与流行病也是困扰全世界的难题。正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对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方面的知识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支持相关的实际工作。

(2)微博话题。

微博作为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不仅可以使公众掌握技能和信息,也会对公众的认知产生改变。在面对公共卫生问题时,每位微博用户都可以通过转载、评论等操作发表言论,使相关事件的信息传播在公众视野中。通过分析公众对微博话题的态度以及事后的个人行为决策,探索危机信息传播在公众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机制,可以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舆情分析和研判提供路径。

(3)新冠肺炎。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各种应对政策,但疫情传播与扩散速度迅猛、来势汹汹、猝不及防。相关学者迅速开展对新冠肺炎的研究,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文献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应急管理能力。

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具有突发性、公共性、危害性、国际性和综合系统处理等特点,完善的评价指标与评价工具是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前提。虽然有部分学者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了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但中国目前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评价工具还不成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难以及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推进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对构建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有重要意义,国家应加强卫生应急医疗队伍建设,建立突发卫生事件培训体系,培养更多复合式卫生应急人才,以此来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和公众产生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李燕凌,刘超.中国突发动物疫情公共卫生事件研究脉络与主题热点的可视化分析:基于CNKI文献检索[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9,27(2):8395.

[2]SWEILEH W M.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healthrelated literature on natural disasters from 1900 to 2017[J].Health Research Policy and Systems,2019,17(1):111.

[3]Chen C.CiteSpace 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4]肖思利.20022011年我国企业档案研究趋势概观——基于期刊论文关键词词频统计及共现分析[J].湖北档案,2012,(07):2123.

[5]罗坤瑾,张媛媛,黎准,等.中国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的学术场域变迁考察——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2000—2019)[J].新闻大学,2021,(05):2239+121122.

[6]柯思思,朱朝陽,张刚,等.应用德尔菲法构建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9,36(6):643646.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突发事件公共卫生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征稿简则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