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环境改良的延伸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医疗恐惧感及肺功能的影响

2023-11-05 06:54林建珠陈桂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0期
关键词:恐惧感支气管哮喘

林建珠 陈桂敏

(顺昌县医院中医综合科,福建 南平 353200)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多发性、慢性呼吸道疾病,治疗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且复发率较高,这促使患儿对医疗存在严重的恐惧心理,导致依从性降低,不利于治疗的效果[1]。因此良好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常规护理的关注点在于住院期间的管理,但针对出院后患儿的延伸护理存在空缺,使得患儿疾病控制较差,生活质量大大降低[2]。家庭教育-环境改良的延续性护理是在患儿出院后仍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后续护理指导以及康复引导的护理措施,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施行延续性护理,可在家庭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使患儿对医疗的恐惧感降低,保障了患儿疾病治疗的效果[3]。为减轻患儿的痛苦,我院对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施行常规护理及家庭教育-环境改良的延续性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12岁,均值(7.62±1.26)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1.73±0.52)年。观察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5~12岁,均值(7.59±1.32)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70±0.5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根据症状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均符合《实用小儿呼吸病学》[4]中关于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诊断标准。②患儿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严重疾病。③对本项研究使用药物无过敏史。④患儿入院前2周没有接受过其他呼吸道相关治疗。⑤患儿及其家属知情本研究并自愿签订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患儿具有精神、心理、智力等障碍。②具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代谢系统疾病,合并恶性肿瘤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中途退出本项研究者。④其他疾病导致的肺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开展常规护理,具体包括基础护理、感染预防、健康宣教等,同时加强对患儿病情和生命体征的监测,避免并发症及其他危险因素,叮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回访。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家庭教育-环境改良的延伸护理。

1.3.2.1 家庭教育 建立相关的微信群进行沟通交流,并有专业的相关护理人员作为引导及监督管理,将患儿家属拉入群内,群里定期发布支气管哮喘相关的疾病知识及预防知识等,详细告知患儿家属该疾病的严重性及预后效果,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向患儿及其家属展示相关护理操作,并及时在群内回复家属的疑问;家长在家需按时、耐心、温柔督促患儿用药,用药后需鼓励患儿,与其建立良好和谐的情感关系,并适当满足患儿的需求;定期培训和观看哮喘用药的标准,避免患儿家属的不正当操作,定期在群内详细讲解哮喘相关的处理方法,让家长将正确的操作步骤牢记于心并规范应用;同时说明该疾病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提前做好预测及处理计划,预防意外发生,严格牢记各项注意事项,并定期到院复查以免病情再度复发。

1.3.2.2 环境改良 确保家庭环境、卫生的干净整洁,避免毛发、花粉、灰尘等应激源的出现;家中需每日通风,保持空气的清新及湿润;患儿的衣物、床单、被褥需及时更换清洗,并保证晾晒后定期消毒;在天气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患儿需佩戴口罩出入,应尽量避免雾霾较严重的天气出行;出门在外需带上哮喘药物,不宜在人多、潮湿、干燥、拥挤的地方长时间停留;为患儿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表,根据患儿的身体需求摄入对应的营养元素,避免熬夜、摄入刺激性食物,规律饮食、规范作息;患儿及其家属尽可能不使用香味较明显的香水、洗发露、沐浴露等,家中有宠物或毛皮类地毯需要定期打扫干净,并且做好毛发处理。

1.3.2.3 功能护理 在患儿身体好转之后,可安排患儿每日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对身体各部位适当的按摩,避免长时间卧床休息,运动时不宜太过激烈,每日运动时间不低于1 h;适当与患儿沟通交流,了解患儿所恐惧的方面,耐心、温柔的疏导患儿;保证患儿的情绪良好,避免有刺激性语言及行为,指导患儿及其家属该如何疏通不良心理,深入交流控制不良情绪,从根本上找到患儿存在的问题,并对患儿采取不同的开导方式;家属需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对患儿的日常生活进行训练,让患儿能独立自主的生活,并对外界有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患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让患儿家属积极教导患儿自己服用药物,并可以自己进行哮喘的护理,掌握哮喘相关的知识,并对自己充满信心;护理人员与患儿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儿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治疗有一定信心,对于依从性较低的患儿需定期电话、视频沟通,详细了解问题所在并给予积极指导,护理人员须全程亲和,建立良好的沟通,并针对问题开展心理辅导。两组患儿均持续护理6个月。

1.4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①相关量表评分:使用恐惧视觉模拟评分法(Fear Visual Analogue Scale,FAVS)对患儿护理干预前后的医疗恐惧感进行评分,方法是将一条长10 cm的游动标尺,其上标注10个刻度,两端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为无恐惧感,10分为无法忍受的恐惧,患儿根据恐惧感标示出刻度后,由医师对该位置的刻度进行临床评定分数,分数越高则恐惧感越强烈。使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表(Children-Asthma Control Test,C-ACT)[5]对患儿的哮喘控制状况进行评分,该表包括症状、生活等方面,共7项条目,前4条由患儿独立完成作答,后3条由监护人或护理人员进行他评,总分共27分,分数越高则代表病情控制效果越好。采用生活质量综合量表(GQOLI-74)对患儿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该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层面,每个层面分别20项条目,每项条目评分范围为0~5分,按照正向计分计算,即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②肺功能指标:使用肺功能测试系统[上海康尔福盛商贸有限公司,规格MasterScreen,国械注进SFDA⑴20122213885]测定出患儿干预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呼气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的值。③并发症发生率:统计记录患儿出现胸部畸形、心律紊乱、肺气肿、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的例数,计算出总发生率。④护理满意率:根据《住院患者基础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6]由家属对该护理模式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从护理人员的态度、护理工作的专业度、护理效果3个方面进行评分,共30项,总分30分。0~12分为不满意,13~22分为满意,23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率=(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组内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相关量表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各项评分差别不明显(P>0.05);经过护理两组评分均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AVS较对照组更低,C-ACT、GQOLI-74评分明显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FAVS、C-ACT、GQOLI-74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FAVS、C-ACT、GQOLI-74评分对比(分,)

注:与护理前组内对比,aP<0.05。

2.2 两组肺功能水平对比 护理前两组FEV1、FVC、PEF水平无大差别(P>0.05);护理后两组水平都有提升,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水平对比()

表2 两组肺功能水平对比()

注:与护理前组内对比,a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4 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n(%)]

3 讨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作为慢性气道持续性疾病,其病程较长、复发率较高,必须长期服用药物避免病情反复,使得患儿的医疗恐惧感升高,因此合理科学的护理方法能降低患儿的恐惧感,以此提升治疗的积极性,保障肺功能水平的恢复[7]。

家庭教育-环境改良的延伸护理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型整体护理模式,该模式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的全面护理,不同于常规护理只能在院内进行护理,通过出院后的护理延伸与院内护理模式相结合,对出院后的家庭、环境采取详细、全面的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疾病控制起到了更好的护理效果[8]。程君等[9]研究通过调查支气管哮喘患儿家庭对延伸护理需求发现,为家庭提供多元化延伸护理能更好的控制病情。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FAV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C-ACT、GQOLI-74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合,这提示家庭教育-环境改良的延伸护理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儿可减轻患儿对医疗治疗的恐惧感,使得疾病控制效果更好,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改良的延伸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在疾病知识方面的讲解,使其深层次感知到哮喘的发病原因、用药、疾病控制等相关知识,并能规范自己按时服用药物,提升了患儿自我管理的能力,使疾病得以控制,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同时,良好的家庭环境及和谐的相处模式,使患儿心理放松,降低了对于治疗的不适感。本研究还发现,护理后观察组的FEV1、FVC、PEF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说明家庭教育-环境改良的延续性护理对患儿的肺功能水平改善具有积极意义。原因在于,该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通过网络进行家庭教育,不仅为患儿及家属提供了学习疾病知识的平台,更利于护理人员对患儿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指导,使患儿遵从医嘱进行治疗,起到健康教育的及时性;同时对患儿的生活环境采取控制改善,并不断与患儿交流沟通情绪,对患儿的不良情绪采取正确的引导,使患儿及家属的就医依从性有提高,可以最大程度控制疾病发展,保障肺功能水平得以修复。本研究同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家庭教育-环境改良的延续性护理可降低患儿并发症出现的风险。这主要是随着该护理模式在院外的时间延长,患儿自我护理能力有明显的提升,患儿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也不断加深,规范服药、积极心态、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使得药物治疗的效果显著提升,降低了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比对照组高(P<0.05),说明家庭教育-环境改良的延续性护理使患儿家属满意率更高。通过定期的病情监测及和谐的沟通交流,使患儿的心态平和,并加深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从家庭教育出发更具有温馨感,打消了患儿在治疗中的不适情绪,家属能直观观察到患儿病情好转,从而提升满意率。

综上,家庭教育-环境改良的延伸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应用可降低患儿面对医疗治疗的恐惧情绪,在肺功能水平的恢复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恐惧感支气管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犯罪恐惧感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学会与恐惧感共舞
学生经常性迟到的问题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