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3-11-05 06:54罗婷斐揭雪华吴家瑛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0期
关键词:医嘱肢体神经功能

罗婷斐 揭雪华 吴家瑛

(1 福建省连城县医院神经内科,福建 连城 366200;2 福建省连城县医院供应室,福建 连城 366200)

在临床上,脑卒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高发群体是中老年人群,调查资料显示,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脑卒中患病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该病病程长,致残、致死率高,大部分患者需长期卧床,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如果对患者的护理不到位,就很可能会导致其出现肺部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2]。同时,延缓患者恢复的效率,导致其神经恢复效果不佳,造成肢体、认知、语言、吞咽等障碍,影响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为了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防止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也为了达到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目标,对患者实施高质量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鉴于此,本次研究中,脑卒中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接受优质护理,对其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例脑卒中患者,入院后以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参照组(n=100)、研究组(n=100),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其中参照组男62例(62.00%),女38例(38.00%);年龄42~77岁,均值(59.76±17.24)岁。研究组男60例(60.00%),女40例(40.00%);年龄43~78岁,均值(60.34±17.6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选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史资料。②患者经检查符合临床对“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③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在同意书上签字。

1.2.2 排除标准 ①排除存在精神疾病患者。②排除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③排除主要器官功能障碍患者。

1.3 方法

1.3.1 参照组 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按照医嘱做好日常的病房管理工作,监测并记录患者指标等。

1.3.2 研究组 对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内容如下。

1.3.2.1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与其进行积极的交流,日常工作中多和患者讲解生活中的趣事,帮助患者放松情绪,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在和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对患者的文化水平、日常习惯、健康知识程度等进行了解,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脑卒中的相关知识,纠正其生活不良习惯,强调遵医嘱治疗的重要性。

1.3.2.2 心理护理 患者发病后消极情绪较为严重,对其依从性影响较大,因此,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为患者讲解治疗后恢复效果良好的患者资料,提高其治疗信心。培养患者树立积极面对治疗的心理,帮助患者通过不同的方式疏散自己的消极情绪,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安排一些文娱活动,丰富其日常生活。

1.3.2.3 肢体护理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护理的方法和技巧,定时对患侧肢体进行按摩放松。询问患者肢体的感觉,帮助其调整至合理、舒适的体位。帮助患者改善血液循环,避免压疮。

1.3.2.4 卫生护理 加强对患者的卫生护理,清洁身体、更换衣物等,同时,提醒患者做好口腔卫生的维持,测定口腔pH值,合理的选择漱口水,防止发生口腔感染。

1.3.2.5 饮食干预 对患者营养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饮食指导,降低饮食中食盐和脂肪的含量,提高蛋白和纤维的摄入量,增加饮水。

1.3.2.6 康复训练 对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认知功能等方面。训练由简入难,由被动到主动。肢体无力患者采用我科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进行治疗,逐渐提高锻炼的复杂性,促进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

1.3.2.7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对其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强调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告知家属回家后监督患者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发现异常时及时就诊。

1.4 指标观察

1.4.1 护理有效性 患者接受护理后,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能够自主完成基本生活的为显效;患者接受护理后,各项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日常生活需要别人帮助的为有效;患者接受护理后,未得到上述效果的为无效。有效性=(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使用神经缺损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受损越严重。

1.4.3 运动功能评分 使用运动功能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肢体运动能力越好。

1.4.4 医嘱遵守度 患者接受护理后,情绪状态较为稳定,能够主动配合医护工作,科学用药的为完全遵守;患者接受护理后,情绪多数时候较为稳定,在监督下能够配合临床工作的为部分遵守;患者接受护理后未达到上述标准的为不遵守。遵守度=(完全遵守例数+部分遵守例数)/总例数×100%。

1.4.5 生活质量 通过生活质量简明调查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量表共包含社会及生理功能、情感及生理职能、精神及总体健康、躯体疼痛、活力8个维度,各维度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版本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数数据用χ2检验,分别以()与[n(%)]表示,P<0.05为参与比较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有效性比较 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有效性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有效性比较[n(%)]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运动功能评分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医嘱遵守度比较 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医嘱遵守度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医嘱遵守度比较[n(%)]

2.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社会及生理功能、情感及生理职能、精神及总体健康、躯体疼痛、活力评分比较,研究组高于参考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伴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剧,在临床中,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出现了显著上升的趋势。当前,在临床中,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3]。然而,在临床中,患者的致残率依然很高,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怎样才能减少患者在临床中的致残率,成为了临床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临床上,脑卒中的治疗是一个漫长且缓慢的过程,它需要患者在医院进行长时间的治疗,而治疗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这也是导致脑卒中患者治疗后残疾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所以,在临床上,护理对患者的治疗与恢复起着很大的作用。

优质护理是以常规护理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4],它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从心理、生理和社会等方面,给患者提供与他们实际情况相一致的临床护理。在护理工作中,首先,要以患者为本。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以患者为中心成为医疗服务的根本要求;其次,实施护患责任制。建立并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体系,改善护士的工作状况[5];最后,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积极引导患者化解消极情绪。长期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速度很慢,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家庭负担,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是十分关键的一环,要根据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面对治疗的过程,而心理状态的提升,也能够更好地带动患者生理状态的恢复[6]。

优质护理服务指的是一种全面、具体、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方式,能够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满足感和归属感[7],从而消除疾病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使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脑卒中患者护理的时候,通过健康教育、心理优质护理、环境优质护理等方式,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并让患者在温暖、宁静的环境中进行护理和治疗,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临床护理方式[8]。而在饮食、卫生和肢体等方面的干预,能够更科学地帮助患者补充所需的营养,提高其身体的免疫力,通过良好的卫生降低感染发生的概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康复训练则是临床中很多外伤等卧床患者的常用护理措施之一,通过循序渐进的护理和训练方式,能够更好地恢复患者的肢体能力,在患者出院前加以指导,能进一步促进护理工作在出院后的延续[9-10],达到良好的预后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有效性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运动功能评分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参照组相比,研究组医嘱遵守度更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在对脑卒中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过程中,其各项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改善,但患者受损的神经得不到有效的修复,而对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能够从不同方面入手,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神经的修复,提升其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让患者有更好的预后。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常规护理工作的应用能够对治疗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并不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已经受损的神经无法得到良好的修复,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工作存在较大的不满,这也是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而患者接受优质护理,能够获得良好的干预效果,修复患者受损的神经,提高其肢体活动能力,同时让患者对健康知识有更高的掌握度,能够更加积极的遵守医嘱,提升其生活质量,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医嘱肢体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肢体语言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肢体写作漫谈
医嘱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