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近期疗效及对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23-11-05 06:55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0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奈德炎性

谢 毅 张 丽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新生儿科,福建 龙岩 364030)

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早产儿,其肺部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导致肺泡表面张力升高以及肺不张,从而出现呼气性呻吟、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青紫等症状,如不及时干预可进展为肺功能障碍、呼吸衰竭,最终可导致死亡[1-2]。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是临床常用的无创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时给予吸气相与呼气相不同水平气道正压,有效促进气体交换及均匀分布,增加新生儿功能性残气量,具有较强的呼吸支持作用[3]。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能有效减小肺泡表面张力,对降低机械通气的使用率及气胸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但对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没有实质作用[4]。近年研究显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能有效降低远期病死率和多种并发症发生率[5],也有学者认为,联合布地奈德并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主要是因为布地奈德起效慢,起效时也没发挥出最大的抗炎强度[6]。本研究旨在探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布地奈德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近期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1例;胎龄为30~36周,平均(32.46±1.88)周;观察组中男22例、女9例;胎龄为30~36周,平均(32.50±1.85)周;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7]。②胎龄<37周。③入组前未接受其他相关治疗。④需要呼吸支持。⑤新生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存在先天性肺部病变、呼吸道畸形。②合并肝肾功能疾病的新生儿。③无法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④病危新生儿。

1.3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采取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先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200 mg/kg气管内给药,再连接经鼻双水平无创呼吸机,设置初始吸入氧浓度25%~40%、呼气相正压4~6 cm H2O、吸气相正压8~10 cm H2O、呼吸频率每次30~40 min,参数值根据新生儿表现进行调整,直至撤机。

观察组新生儿采取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布地奈德联合治疗,用布地奈德0.25 mg/kg雾化吸入治疗,其他方法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新生儿症状缓解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②治疗前及治疗24 h进行动脉血气指标检测,包括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PaO2/FiO2)。③治疗前及治疗48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④干预48 h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评价标准参考文献标准[8],计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⑤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2.0分析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参与比较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症状缓解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症状缓解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7.52±4.66)h、(71.75±3.74)h、(13.56±3.3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0.26±5.04)h、(96.72±4.06)h、(17.57±3.73)d,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新生儿症状缓解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新生儿新生儿症状缓解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分别为(61.80±2.02)mm Hg、(268.38±15.66)mm Hg,明显高于治疗前(44.68±1.06)mm Hg、(100.20±8.74)mm Hg及对照组治疗后(55.45±1.86)mm Hg、(200.08±14.26)mm Hg,P<0.05。观察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为(40.40±1.24)mm Hg,明显低于治疗前(50.92±2.40)mm Hg及对照组治疗后(45.03±1.58)mm Hg,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分别为(46.52±3.96)mg/L、(210.52±42.58)pg/mL,明显低于治疗前(75.73±6.15)mg/L、(510.58±48.62)pg/mL及对照组治疗后(58.13±4.20)mg/L、(290.88±45.14)pg/mL,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表3 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4 两组新生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5%(29/31),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9,P<0.05。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临床疗效比较[n(%)]

2.5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率为6.45%(2/31),明显低于对照组25.8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5。见表5。

表5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炎性反应和免疫调节失控引起炎性细胞激活,造成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受损,也会降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活性,增加肺泡表面张力,也可间接引起肺部损伤,继续进展可发展为急性呼吸衰竭,严重的可危及新生儿生命安全。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用方法,虽然能够提供有效呼吸支持,挽救新生儿生命,但同时会对肺部造成一定损伤,具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如气胸、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选择正确的机械通气方式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较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够降低气胸发生率,且能迅速改善氧合,减少用氧时间[9]。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也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能提高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越早使用效果越好,在呼吸窘迫的早期(即生后2 h)是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首选时机,且视病情轻重可重复给药[10]。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仍有一部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给予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但疗效仍然不佳,被迫采取其他具有创伤性更高的治疗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新生儿症状缓解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能有效改善新生儿血气指标和氧合功能,更快、更早地缓解新生儿缺氧状态,降低缺氧造成的脏器损伤,缩短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文献研究相符[11]。

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调控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本病的病理基础是多种炎性细胞介导的肺局部炎性反应,炎性因子直接参与肺功能损伤的进展[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治疗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表明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能起到很好地协同作用,这是由于布地奈德能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能够增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稳定性,减轻呼吸道刺激性反应,减轻肺水肿,还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同时还能弥补单纯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仅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而不能解决对肺功能改善不佳的缺点

综上所述,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能有效改善新生儿动脉血气指标,降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缩短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奈德炎性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慢阻肺的临床效果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新型金刚烷基杂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新型双苯基型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撤机后咽喉疼痛缓解作用的观察
手术加曲安奈德注射结合术后放疗治疗瘢痕的疗效观察
手术加曲安奈德注射结合术后放疗治疗瘢痕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