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夫利西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对特殊克罗恩病患者凝血状态、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分析

2023-11-05 06:55孙之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0期
关键词:硫唑嘌呤英夫利西单

孙之梅

(梅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梅州市医学科学院,广东 梅州 514000)

随着医学研究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肠道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和科研领域的关注焦点,然而,由于克罗恩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针对其治疗的挑战也日益凸显[1]。近年来,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IFX)作为一种生物制剂,已经在特殊克罗恩病患者的治疗中展现出了引人注目的价值。英夫利西单抗是一种抗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单克隆抗体,通过干预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降低炎性反应,从而有效缓解炎症性肠道疾病的症状。特殊克罗恩病患者往往指那些对传统治疗方法,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难以产生理想效果的患者,他们面临着更大的治疗难题和生活质量的下降[2]。本文将探讨英夫利西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在特殊克罗恩病患者中的应用,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生物制剂在特殊克罗恩病病例中的疗效,为医疗实践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个体化的治疗策略,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福祉和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克罗恩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者分成对照组(英夫利西单抗)和研究组(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硫唑嘌呤),每组各20例。对照组内男11例,女9例;年龄30~39岁,平均年龄(36.29±3.02)岁;病程3~26个月,平均(15.20±2.93)个月;病变部位:结肠9例,回结肠7例,上消化道4例。研究组内男12例,女8例;年龄30~38岁,平均年龄(35.20±3.01)岁;病程3~27个月,平均(15.23±2.34)个月;病变部位:结肠8例,回结肠7例,上消化道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部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数据可用于研究对比中。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①符合国际炎症性肠病研究协会提出克罗恩病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65岁。③在过去6个月内已接受标准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治疗,但病情仍未得到充分控制。④意识清醒。⑤病案资料齐全。⑥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系膜静脉炎等。②妊娠或哺乳期的女性。③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如严重心力衰竭、未控制的高血压等。④在过去3个月内接受过免疫抑制治疗,如生物制剂或免疫抑制剂。⑤在过去3个月内接受过重大手术,如肠切除术等。⑥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如重度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⑦对所研究治疗方法的主要成分存在过敏反应或不耐受。⑧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英夫利西单抗(制造商:Janssen Biologics B.V.,国药准字:SJ20171001,剂量:100 mg)疗法。在疗程中,分别在治疗的第1天、第2周、第6周和第14周,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英夫利西单抗的给药,剂量为每次5 mg/kg,每日1次。

1.2.2 研究组 采用英夫利西单抗(用法用量同对照组)联合硫唑嘌呤(生产厂家:上海上药信谊药厂,国药准字:H31021422,剂量:50 mL)治疗。硫唑嘌呤剂量:1.5~2.5 mg/kg,每日口服1次。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检查均达到正常水平。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各项检查均未达到正常水平。无效:均达不到以上标准。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组内总例数×100%。

1.3.2 记录评价组间凝血功能 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G),血小板(platelets,PLT)。

1.3.3 生活质量评分 患者接受干预前及干预后使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uality of Life Scale-BREF,WHOQOL-BREF)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评价维度包括社会、生理、环境、心理及总体5个方面,涉及的评价项目共计24个,每个维度的最高得分均为100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得分均量值,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在0.915,重测信度=0.84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4.0分析数据,由例数、率[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行χ2检验;由()表示计量资料,组间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研究组临床疗效(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凝血功能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经过差异化方案干预后,研究组的PT、APTT、FIG和PLT等凝血功能指标明显改善,并且研究组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表2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对比abP<0.05。

2.3 两组生活质量水平对比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得到提升,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得分提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可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WHOQOL-BREF评分对比表(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对比abP<0.05。

3 讨论

特殊克罗恩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其发生机制、流行学特征以及危害对个体和社会健康都产生了影响。克罗恩病的发生机制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其中遗传背景在克罗恩病易感性中起到关键作用,多个基因如NOD2、ATG16L1等与其发病相关[3]。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也是病因之一,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在肠黏膜中引发炎性反应,导致组织损伤;环境因素如饮食、肠道微生物群落紊乱等也影响病情进展。针对克罗恩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其发病呈现一定的地域差异,高发于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青少年和30~40岁成年人最为常见[4]。虽然确切的克罗恩病病因尚不明确,但与西式饮食、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有关。克罗恩病对个体健康有严重危害。首先,克罗恩病患者常出现腹痛、腹泻、体质量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长期慢性炎症也引发肠壁瘘、狭窄,甚至导致肠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其次,病情波动性大,反复发作,需要长期药物治疗,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此外,克罗恩病还引发全身炎性反应,增加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其他健康问题的风险[5-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疗效(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贾燕[7]等研究结果高度相似。究其原因为硫唑嘌呤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可干扰DNA和RNA的合成,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性。硫唑嘌呤主要被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硫唑嘌呤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降低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风险。在克罗恩病患者中,硫唑嘌呤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反应,减轻肠道炎症和症状。而英夫利西单抗作为一种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单克隆抗体,能够干预免疫系统中异常的炎性反应[8-9]。二者联合应用对治疗特殊克罗恩病有效。

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凝血功能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经过差异化方案干预后,研究组的PT、APTT、FIG和PLT明显改善,并且研究组的PT、APTT、FIG和PLT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与周吴平[10]等的研究结果高度相似,其原因为硫唑嘌呤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和凝血系统之间存在交叉联系,因此硫唑嘌呤的调节也可改善凝血功能。英夫利西单抗作为生物制剂,可以抑制炎症和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继而对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因为免疫系统和凝血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二者联合治疗可更好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11]。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价维度评分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得分提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郭亚慧[12]等的研究结果高度相似。其原因为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在多个方面产生综合效应,减轻了腹痛、腹泻等症状,从而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舒适。克罗恩病通常伴随有炎症和免疫系统的异常活跃。这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能量水平、精神状态等。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炎症和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从而改善患者的整体感受,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对于生活质量也有很大影响。联合治疗效果增加了患者的信心,从而提高其心理状态和生活满意度[13]。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英夫利西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特殊克罗恩病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对患者凝血状态及生活质量水平的改善均具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硫唑嘌呤英夫利西单
话梅西单
硫唑嘌呤治疗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迷幻乐章——Play Lounge西单店
英夫利西单抗在炎症性肠病应用进展(综述)
英夫利西单抗(类克®)“美丽人生”征文部分获奖图片展示
硫唑嘌呤(AZA)治疗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硫唑嘌呤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关节病性银屑病进展
英夫利西单抗(类克® )临床应用有奖征文通知
硫唑嘌呤联合小剂量曲安西龙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