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和平与发展》教学路径探析

2023-11-07 04:51甘肃省榆中县第一中学敬菊秀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四史和平思政

甘肃省榆中县第一中学 敬菊秀

“四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实践史,将“四史” 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程, 能够使思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鲜活, 同时帮助学生汲取思想和精神的精华,促进学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为此,教师应该深化“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中思政课堂的意义, 根据课程内容和实际学情,加强开发“四史”教育资源,采用情境创设、故事讲述、议题探究等手段,将“四史”教育与思政教学有机整合, 全面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 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从而实现以史化人、以史育人的教学目标。

“四史”主要包括党史、新中国史、 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 记录着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发展历程。 实施“四史”教育,是新课改对高中思政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平与发展》一课的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概念性,包括时代的主题、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贡献、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蕴含了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等“四史”元素,这些元素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活教材,适宜应用在课程教学中(见表1)。 因此,教师应该立足《和平与发展》的三维目标,深入开发“四史”资源,在课堂上科学地渗透“四史”教育,开展丰富的思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表1 《和平与发展》一课“四史元素”一览表

一、导入:基于“四史”创设情境,沉思历史、呼唤和平

新课导入是思政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平与发展》 一课的导入目标是引出当今时代的主题,激发学生的深入探索动机。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出示我国抗美援朝时期,在经济、工业、军力方面的发展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给当时的国家发展造成哪些不良影响?学生能够得出“拖慢了经济、工业、军事的发展进度” 的论述。 随后, 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2017 年叙利亚北部遭受疑似化学武器袭击”的新闻,并揭示新课题:和平是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和平形势。学生结合“四史”资料和新闻材料展开讨论: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创造。 当今国际和平形势总体稳定,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包括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频繁发生局部的动荡,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核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

在此环节中, 学生普遍期待通过具象化的学习资料,了解思政课程的内容, 新中国史资料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是优化课堂导入方式的最佳素材,巧妙地利用相关史料,创设导入情境,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料,带领学生沉思历史、呼唤和平,探讨当今世界的和平形势,发挥“四史”的导学作用,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在“四史”情境的带动下,学生对思政新课题建立了初步感知,理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同时体会到维护和平的重大意义[1]。

二、新授:基于“四史”提出问题,促进思考、构建新知

通过史料分析,了解中国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以及近年来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教师借助改革开放史资料,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保五项原则,以及与国际反恐合作、驻派维和部队、发展“一带一路”、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等方面的资料, 并提出研讨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请大家结合史料,探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学生思考和交流后反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反映出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 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始终坚持走共同发展的道路,获得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都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 参与国际反恐合作、驻派维和部队等,也说明中国在国际热点问题上,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

《和平与发展》一课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把“四史”资料作为探究依据,意在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感悟知识的机会,使其经历合作交流、构建新知的过程。 通过史料分析和问题解决,学生体会到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形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政治认同素养[2]。

三、拓展:基于“四史”设计练习,居安思危、崇尚和平

为了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培养学生运用思政理论解释、辨别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途径,教师依托于新中国史,播放电影《长津湖》的片段,引出拓展议题:电影《长津湖》还原了70 多年前的那场史诗战役,电影对战争的恢弘呈现,以及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关怀,相信看过的同学都深受感染,大家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集思广益后回答:因为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发展的前提是和平,和平有利于发展。教师追加问题: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如何消除这一障碍? 学生研究后回答: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解决途径是建立国际新秩序。

深化拓展是思政课堂教学的关键一环,采用以“四史”为背景的影片,设计练习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探究动机,促进学生对思政理论学以致用,夯实对和平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树立忧患意识,以及维护和平的理想信念。通过对“四史”影片素材的应用,以及参加研讨练习活动,学生懂得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并懂得居安思危、发奋图强,吸收历史教训的道理[3]。

思政课是实施“四史”教育的主要平台,教师应该从课程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利用“四史”资料创设导入情境,引导学生回溯历史,了解和平的重要性,基于“四史”开展问题探究,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构建新知,应用“四史”实施深化拓展,引领学生居安思危,立志为和平与发展付诸实践,从而达到“四史”教育的有效融入目标。

猜你喜欢
四史和平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