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对老年帕金森患者睡眠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3-11-10 14:42阮芳芳刘丽鸿徐燕金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帕金森心态质量

阮芳芳 刘丽鸿 徐燕金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宁德,352100)

帕金森病属于神经系统疾病范畴,诱因则与其家族遗传、神经系统老化、周围环境改变等因素有相关性,这种病症发作多见于老年群体,相对比青壮年,老年自身风险性高,慢性疾病、并发症等问题较多,故而发生的概率也相对提高[1]。与此同时,帕金森病患病后,多以药物治疗方法为主,以便控制、缓解病情的发展[2]。然而,实际治疗环节中因患者自身年龄、自护能力较弱等因素影响,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促使临床整体效果得到保证。因此,本文研究涉及老年帕金森患者,方法涉及:常规护理模式、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对照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收治的老年帕金森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等量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62~81岁,平均年龄(71.53±4.28)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95~23.06 kg/m2,平均BMI(22.01±0.68)kg/m2;病程0.68~9.67年,平均病程(5.18±2.16)年。观察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71.59±4.31)岁;BMI为20.96~23.10 kg/m2,平均BMI(22.06±0.81)kg/m2;病程0.72~9.70年,平均病程(5.21±2.19)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 1)通过临床相关数值、辅助设备检查,确诊;2)经检查,伴有运动障碍、姿势步态阻碍、静止性震颤等表现者;3)未合并精神分裂症、意识障碍者;4)收集资料完全、真实者;5)年岁收集范围60~85岁;6)研究收集资料公布,监护人均认可、自愿配合。

1.3 排除标准 1)伴有先天性心脏、肝肾衰竭等疾病者;2)合并帕金森叠加综合征者;3)合并免疫系统障碍或凝血系统障碍者;4)处于分娩或哺乳期者;5)合并恶性肿瘤疾病或者正接受放化疗者;6)不愿配合相关检查或者参与研究者。

1.4 研究方法

1.4.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服务内容:分析并结合既往的护理经验,发放护理手册,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进展,遇到问题多与医生沟通交流,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学习健康、疾病等相关知识内容,并记录日常恢复参数;再者,指导患者、家属正确使用药物,禁止擅自更改药物剂量。

1.4.2 观察组采用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 服务内容:1)创建干预组。创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小组,护士长领头,邀请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共同参与,专项学习帕金森疾病相关知识、护理内容、健康知识、技能等,促使组内成员的综合素养水平得到提升。2)护理模式的构建。详细内容如下。a.问题。负责护士结合既往临床护理经验,结合入院系统性评估、临床各项检查项目参数的详细记录,掌握患者病情的初步状况,并保持友好、和善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身体、心理状况,指导和鼓励患者自诉现有问题。b.目标。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程度,主动解决患者的问题或鼓励他们诉说心中疑惑,并解决;另外了解患者的需求,护士积极参与健康普及过程,为她们分析健康心态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的需求、对未来健康的期望,再制定实际的健康目标;根据心态变化,合理运用“奇迹式问句”法,邀请患者参与讨论环节,并帮助他们理解身体症状、社会功能之间的相关性。c.案例分析。每位小组成员均拥有成功案例分析的权利,综合、高效地分析疾病形成、发展、治疗及护理等内容,以帮助患者提高临床配合度。再者,利用临床现有的技术,例如多媒体、纸质宣传报等方式,让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进一步提升;同时掌握患者睡眠状况,若发现睡眠较差者,深入思考问题,协助患者睡眠,适量提供睡眠药物。d.实时反馈。密切监测临床上多个指标的波动幅度,及时做好临床参数反馈。如果没有明显效果,有必要及时调整目标,鼓励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护理。e.评估。护士与患者、家属密切交流,评估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同时协助患者构建未来的健康期望。待干预结束,明确告诉患者一旦心有疑惑,可以随时咨询相关人员。

1.5 观察指标 1)不良心态、睡眠质量:运用焦虑、抑郁自评测量表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进行护理前、护理后综合分析,每个量表中以评估分高低作为评判标准,若是分值获取高,表示患者心态差、睡眠不佳。2)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运用简易平衡评定系统测试、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对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平衡、运动状况进行评估,获取的参数值越高相当于患者的运动、平衡能力越强。3)生命质量、自我效能:运用生命质量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实施护理前、护理后的测评,获取的数值高代表患者的生命质量优质、自我效能高。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不良心态、睡眠质量比较 多项参数结果对照分析,护理前获取的测评数值差异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心态获取数值、睡眠质量测评数值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不良心态、睡眠质量比较分)

2.2 2组患者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比较 2组患者参数比较,护理前结果相差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自我效能测评值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比较分)

2.3 2组患者生命质量比较 护理前相关参数结果差异性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生命质量、自我效能比较分)

3 讨论

一般而言,帕金森疾病早期的表现比较明显,例如:颤抖、运动困难,待病情发展至中期阶段,此时的表现以便秘、流涎为主,晚期则发展至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问题,痴呆、抑郁肉眼可见,致使患者无法自理生活,降低患者幸福感[3-4]。老年群体作为弱势群体,因年岁的影响,身体功能不断下降,各种基础疾病层出不穷,加之交流沟通较少等因素影响,老年人心理负担较重,进而引起情绪障碍,不利于帕金森病情的控制[5]。面对此种现象,临床越发关注帕金森患者的护理需求,希望发现一种系统、高效的解决措施[6]。

本文涉及了老年帕金森患者,提供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所获取的生命质量测评值、运动能力测试值、平衡性分析及自我效能获取值较高,不良心态获取值与睡眠质量测评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护理措施往往比较重视基础项目的操作,灵活程度低,一旦出现异常现象,无法及时应对,导致患者错失了最佳干预时机;另外常规护理模式内容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是无法系统、全面地照顾患者,甚至无法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待发现时,部分患者情绪已经十分严重,进而引发护患纠纷事件,不利于医护人员与患者配合度的提高[7]。比较常规护理措施,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属于新型护理模式的范畴,以患者护理问题为基础,通过患者、家人的适当沟通,有效掌握他们的心理需求,并以此为前提,制定更系统、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大大减少了盲目性护理内容,促使护理效率得到提升;再者,针对性评估患者的心态变化阶段,对症提供护理干预,能减少负面情绪[8]。

综上所述,对老年帕金森患者运行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模式,护理可行性高。

利益冲突声明:无。

猜你喜欢
帕金森心态质量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还是“看掐架”心态
质量投诉超六成
2013~2015年广东同江医院门诊抗帕金森药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