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护理模式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3-11-10 14:43杨茵茵黄丽珠张云琼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7期
关键词:双心心绞痛量表

杨茵茵 黄丽珠 张云琼

(泉州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泉州,362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出现硬化或痉挛,导致患者冠状动脉管腔出现窄缩,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引起心肌急性、短暂性缺血或缺氧,所致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器官病变中最为常见的类型[1-2]。近些年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工业压力的改变,都导致心脑血管类疾患发病率有显著提升。数据指出,国内目前心脑血管患病人数已超3亿人,其中冠心病约有1 100万,且患病人数正逐年升高。除患病人数有明显变化外,冠心病的发病人群也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其中35~55岁男性冠心病的死亡率增加最为明显,这无疑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此外也给国家以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3-4]。本研究以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双心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3.65±6.51)岁;平均病程(1.56±0.31)年。对照组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3.77±6.11)岁;平均病程(1.63±0.28)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且存在心绞痛症状者;2)临床病例资料齐全完备;3)年龄<80周岁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并发明显肝脏原发性疾病者;2)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者;3)半年内并发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者;4)药物性高脂血症者;5)并发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者;6)正在服用影响血脂代谢药物者;7)并发精神疾患者;8)心功能Ⅳ级者;9)纳入其他未结束临床调研者。

1.4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冠心病心绞痛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确定患者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对疼痛明显者需应用药物进行干预,对服药疼痛缓解不明显者,则需要遵医嘱静脉注射镇静药物)、饮食护理(少食多餐、定时定量等)、健康宣教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双心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组织“双心”护理小组培训:遴选心内科医师、心理医师和护士组成“双心”护理小组,而后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对“双心”护理的要点进行学习,做好干预先期准备工作。2)制定“双心”干预措施:“双心”护理是指“精神病心脏病学”,“双心”干预措施则是从心理学和心脏病学2个角度入手,对患者进行干预,结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际情况开展双线护理。3)心理学干预措施:受冠心病心绞痛反复发作影响,加之对病情了解较少,多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应由此着手,通过积极的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冠心病心绞痛相关内容(如危险因素、预防措施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使患者能够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治疗信心,调节紧张情绪;同时也需要向患者介绍睡眠对病情的影响,对患者睡眠状态进行评估,对存在睡眠障碍者需要开展积极干预,如应用药物、调节环境、注意力转移等,培养患者良好睡眠习惯。4)心脏病学干预措施: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如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主要以调节生活方式、优化饮食结构、按时按量服药、适当锻炼为主,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则需要着重介绍出现紧急状况如何处理、如何有效缓解疼痛等,同时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师要求服用药物,积极接受手术治疗等。

1.5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障碍量表(Sleep Dysfunction Rating Scale,SDRS)得分差异[5],该量表包括10个条目,均采用0~4级评分,得分越高代表睡眠障碍越严重。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Scale,DASS-21)得分差异[6],该量表可区分为抑郁、焦虑和压力三大维度,均为得分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得分差异[7],该量表含有5个维度,得分越高代表心绞痛严重程度越严重。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差异,ADL量表满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受试者生命质量越高。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的睡眠障碍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障碍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差异分)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DASS-21量表得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DASS-21量表各维度得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的DASS-21量表中的抑郁、焦虑和压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DASS-21量表得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护理前后SAQ得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的SAQ量表得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Q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前后SAQ得分比较分)

2.4 2组患者护理前后ADL得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的ADL量表得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DL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护理前后ADL得分比较分)

3 讨论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指出,国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持续升高趋势,同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远超其他疾患,已占居民疾病死亡原因总数的近四成。研究显示,心血管所致疾病的住院费用也不断攀升,横向对比,2004年至今,此类患者的住院费用增幅已超过GDP增速,对国内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一定负担。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往往给患者本人和其家庭都带来沉重的压力,并明显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8]。此外有针对冠心病患者的研究指出,冠心病并发心绞痛患者占比较高,受疼痛、病情等因素影响,此类患者往往会并发诸如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现象,可能还加速了其病情演变。

本研究通过设立对照分组的方式,分析了将双心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相较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加用双心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睡眠障碍得分上有显著降低,这提示双心护理提高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睡眠质量[9]。一项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的研究指出,睡眠质量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预后存在密切关联,同时该研究还指出,受访对象中有71.7%的患者睡眠质量较差,29.2%的患者存在日间过度嗜睡现象,进一步的随访显示,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临床结局加重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提示患者睡眠障碍越明显,患者出现临床结局加重的可能性越大[10]。

本研究中实施双心护理中的心理护理,恰恰是针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高发情况所开展的干预,通过积极鼓励、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等,使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更为主动地参与到治疗中,最终不良情绪得到显著缓解[11]。不良情绪的缓解也能够对患者病情和生命质量产生影响,文中关于2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的比较也印证了该观点。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开展双心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障碍及心绞痛症状,缓解其焦虑、抑郁和压力症状,对提高其生活能力也具有积极意义,存在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利益冲突声明:无。

猜你喜欢
双心心绞痛量表
基于“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理论的双心医学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关系探讨
“双心门诊”的双重呵护
“双心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双心医学”模式下社区老年心脏病患者的抑郁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