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发展现状研究

2023-11-17 02:45周小伍ZHOUXiaowu陈修和CHENXiuhe杨大海YANGDahai
价值工程 2023年31期
关键词:科技人员核心技术科创

周小伍 ZHOU Xiao-wu;陈修和 CHEN Xiu-he;杨大海 YANG Da-hai

(①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 230088;②公路交通节能环保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合肥 230088)

0 引言

科技创新型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先进地位。为了解科技创新型企业创新模式及发展现状,本文面向某省科技创新型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发放了问卷,最终得到178 份有效问卷,从相关数据分析科技创新型样本企业所反映出来的发展现状,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旨在准确了解科技创新型企业群体的创新投入、创新模式、研发成果等情况,为相关部门掌握科技创新型企业情况提供详细数据。

1 样本企业创新投入现状

以研发费用占当年总销售收入的比率作为研发费用比,共获得172 个观测值。研发费用比在3%~5%和5%~10%的企业最多,均占比30.81%。

进一步结合具体行业分析,信息技术行业和生物医疗行业企业研发费用占比主要在15%~30%之间,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和节能环保行业企业研发费用占比主要在5%~10%之间,新材料行业企业研发费用占比主要在3%~10%之间,新能源行业企业研发费用占比主要在5%~30%之间。

从科技人员占比来看,共收到174 个观测值。47.13%的企业科技人员占比在20%以下;31.03%的企业科技人员占比在20%~40%之间。

进一步结合具体行业分析,新材料行业、新能源行业、节能环保行业科技人员占比都主要在20%以下,一半以上高端装备行业的科技人员占比在20%~40%之间。因此,未来新材料行业、新能源行业、节能环保行业企业需注意提高科技人员的吸纳与发展,科技人才是科技能力的基石,科技能力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主心骨[1]。

从企业科技人员主要来源来看,企业科技人员主要来自于国内同行企业科技人员、国内高校毕业生、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企业科技人员来源占比最高的是国内高校毕业生,占比最低的是海归人员。海归人员比例较低原因是海外招聘难度大,招聘成本高。

从创新投入整体来看,企业较为重视研发投入和科技人员占比,其中,信息技术行业和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最为重视。

2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现状

从科技创新型样本企业的创新合作模式分析,将核心技术来源分为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基于引进技术的改进创新、购买现成技术成果和其他。共有收到178 家样本企业相关数据,其中:71 家(40.57%)科技创新型企业较为保守,评估认为自身仅存在一种核心竞争。近60%的样本科技创新型企业认为自身拥有两种及以上的核心技术来源,说明该省科技创新型企业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也在寻求多渠道、多种类的核心技术来源。

调查得知,近80%的企业选择进行自主研发,自主研发的技术一般基于企业自身需求出发,在后期实际应用到产品上时,技术转换产品的契合度会更高,拥有较高的产品效能[2]。

而50.56%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行合作研发,合作研发可以共享信息和研究成果,从而提高研究开发的效率,同时合作研发也可以降低和分担研发中的风险和成本[3]。由此可见,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是企业核心技术的主要来源,未来科技创新型企业可以注意积极从多渠道发展核心技术。

所有行业的自主研发都是最主要的核心技术来源,合作研发次之,购买现成技术再次之。自主研发在核心技术来源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体现了始终把独立自主、自立自强、自力更生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根本基点,节能环保行业在所有行业中是最重视自主研发,这些高新技术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是决定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素[4]。

图1 表明了科技创新型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核心技术来源情况,可以发现在企业的各个发展阶段自主研发都是最主要的核心技术来源。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从初创期到成长期这一阶段里,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占比在稳步上升,基于引进技术的改进创新和购买现成技术成果的占比在逐步下降;从成长期到成熟期这一阶段里,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占比在逐步下降,基于引进技术的改进创新和购买现成技术成果的占比在逐步上升。这说明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初步成长阶段需要将核心技术掌控在自身手中,后期企业进一步迈向成熟的过程中,引进与购买核心技术更加能够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

图1 基于样本企业发展阶段的核心技术来源情况分析

3 样本企业创新产出现状

从专利申请情况来看(表1),样本企业成立之初平均申请专利9.06 件,平均授权专利8.37 件;截至2021 年年底,平均申请专利147.39 件,平均授权专利101.35 件,是成立之初的16 倍和12 倍。其中,截至2021 年年底,企业平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产品55.52 件。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型企业专利创新能力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表1 样本企业专利概况(平均值)

进一步结合具体行业分析,截至2021 年新能源行业申请专利增长速度最快,是成立之初专利数量的900 倍,其次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申请专利数量速度,是成立之初专利数量129 倍。对于授权专利的分析,可以看出新材料行业、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和信息技术行业专利增长速度最快。

从研发机构情况来看,共有19 家企业设立国家级研发中心,40 家企业设立省级研发中心,41 家设立地市级研发中心。成立研发中心的企业集中分布在信息技术行业、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和新材料行业。

4 样本企业创新能力现状

从样本企业的创新能力分析,具体从公司新产品的改进和完善是否有很好的市场份额变化反应、公司是否拥有一流的技术工艺、是否打破了外企的技术垄断、公司是否有产品是国际领先共4 类指标进行研究。

国际化与技术创新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二者相互演进。本文根据数据,分析了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与其打破外企的技术垄断之间的关系。在海外销售额与打破外企垄断程度关系中可以看到,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10%~40%的省内科技创新型样本企业中认为自身完全符合打破外企技术垄断标准的企业占比最高。并且可以看出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例小于10%的样本,即国际化程度较低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整体上并没有打破外企的技术垄断。

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70%以上的样本企业中,有66.67%的企业认为自身产品比较符合国际领先水平。从整体上看,随着企业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的增加,即随着国际化程的加深,科技创新型企业认为自身产品符合国际领先水平的占比不断增加。

65 家(占比为39.16%)企业的主要产品省内市场占有率在0~20%,这也是占比最高的市场占有率区间;紧随其后的是主要产品省内市场占有率位于20%~40%,共有43家(占比为25.90%)样本企业。主要产品的省内市场占有率在40%以上的企业仅有34.94%,这说明目前省内科技创新型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科技创新型企业主要产品的省内市场占有率在20%~40%,随着企业年投入研发费用占当年总销售收入占比逐步提高,在研发费用占当年总销售收入5%~10%时达到最高数量。

调研得出了近三年来科技创新型企业所使用的新工艺产品在整个生产中所占比重,其中新工艺产品占比在40%~60%的企业最多,共有49 家企业;新工艺产品占比80%以上的企业最少,只有13 家企业。新工艺产品占比在40%以上的企业占比在56.36%,近一半以上的企业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创新能力,表明近三年来省内样本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

5 样本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现状

从样本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进行分析发现,科技创新型企业大多以技术先进性和运营团队作为核心竞争力[5]。本文将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划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技术先进性、运营团队、市场渠道和生产能力。

超过60%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认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技术先进,科技创新型企业先进技术是其获得行业地位的重要保障。技术先进性能够激发科技创新型企业持续提升自身技术研发能力、自我更新迭代,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次是运营团队,占比可达57.63%,这说明优质的运营团队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竞争力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177 家中近70%的样本科技创新型企业认为自身拥有两类及以上的核心竞争力。72 家科技创新型企业较为保守,认为自身仅存在一类核心竞争。值得注意的是,认为自身核心竞争力分布在市场渠道和生产能力方面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占比分别为37.50%和25.00%,这与科创板上市公司重视研发高精尖技术产品,而缺乏稳健的生产能力和专业的市场指导来预测市场前景相吻合[6]。

本文调研了认定科技创新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从样本企业所获认定来看,共覆盖178 家科创板上市企业。100 家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 家企业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6 家企业获得国家单项冠军企业认定。

其中,绝大多数样本企业获得一项认定,多达133 家,仅有6 家企业获得三重荣誉认定。企业荣誉认定对于促进企业科技转型、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市场价值和资本价值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样本企业在荣誉认定方面的表现说明科技创新型企业目前在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产业化方面急需取得新突破。

6 样本企业资金需求现状

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角度进行分析,53.18%的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30%,说明企业资金充足,负债较少,风险较低;但同时也说明企业经营策略趋于谨慎。22.54%的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50%,用财务杠杆来撬动或拉动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效果,使企业得以快速发展,但如果市场环境出现比较大的变化,且企业又没有足够的储备资金时,会导致企业资金紧张,甚至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通过调研表明,资产负债率水平维持在30%以下的样本企业中占比最高的分别是生物医疗行业、信息技术行业和节能环保行业,占比都在50%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行业和新能源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多集中在31%~70%,样本企业中资产负债率大于70%的占比低于10%。新能源科创企业的高负债率有一部分原因是企业本身具有较高的资产专用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固定资产或存货上,且投入后很难撤出,但是高财务杠杆也会带来高财务风险。

从科创企业的资金需要状况角度进行分析,科创企业整体处于资金短缺、需要融资的状态。超过64.97%的科创企业要进行融资,同时也有35.03%的科创企业认为自身目前的发展状况与资金拥有情况吻合而无需融资。

进一步探究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资金需要状况的影响,在认为自身处于急需融资和需要融资阶段的企业中,初创期企业占比最高,累计占比在80%以上,无需融资企业中初创期企业占比最低,这与初创期企业规模较小、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市场渠道的现实相符。在急需融资的企业中,成长期科创企业占比最低为5.31%,成长期的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组织管理逐渐正规化,需要资金扩展市场,但组织结构与市场份额逐步向稳,资金需求状况并不紧急。值得关注的是,52.94%的成熟期科创企业无需融资,该类科创企业已拥有稳定的盈利模式、完备的内部管理制度、清晰的组织结构,达到了企业经营的最佳状态。

从科创企业不同的融资类型进行分析,超过70%的科创企业曾通过自筹资金进行融资,超过60%的科创企业获得过银行贷款,而从风险投资和政府产业基金获得资金的科创企业不到15%。

从分析急需融资的科创企业子样本可以发现,对比其他类型企业,急需融资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上会更加倾向于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这部分可能源于银行贷款的融资速度快、融资成本较低、银行信誉好,风险投资有较强的参与性与专业能力,有利于将企业的研究成果或创意尽快商业化。

7 样本企业产学研合作现状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自主创新机制,是企业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科创企业的合作开展角度进行分析发现,产学研是提升科创型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合作模式。从科创企业的合作开展角度进行分析,共有70.22%的科创企业曾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过合作。作为科创企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合作,充分发挥产、学、研互动优势,提高研发效率。企业与外部研发机构的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公司自身行业资源和生产经验,以及外部研发机构的专业人才、技术和设备,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使企业能够较快获取所需的相关技术,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研发风险。同时,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也是开展合作的主要途径,有45.51%的科创企业通过该方法展开合作。

从科创企业的发展阶段分析其开展合作的渠道,不论科创企业属于发展的何种阶段,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都是主要途径。同时,无论处于何种阶段,企业与政府机关开展合作的占比都是最小的,主要原因为目前政府机关与科创企业结合需求不大。不过与政府机关合作的比例随着企业成熟度增加而增加。

8 结语

①科技创新型企业从初创期到成长期这一阶段里,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占比在稳步上升,基于引进技术的改进创新和购买/引进现成技术成果的占比在逐步下降。

②研发费用投入与总销售收入之比在3%~5%和5%~10%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占比最多。

③新材料行业、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和信息技术行业专利增长速度最快。

猜你喜欢
科技人员核心技术科创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习近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颠覆式创新: 集汽车级十项核心技术的ROBYF1
制造业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如何提高基层科技人员撰写田间试验报告的水平
科技人员也应实行排名制
欣锐特:掌控新能源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