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设计任务单 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体育课堂

2023-11-19 11:45马杨旭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教—学—评单的课程标准

马杨旭

任务单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手段,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课程指导要求。精准设计任务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或与他人协作开展探究性学习并对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一、任务单的构成

任务驱动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根据《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的课程指导要求,将体育课堂教学的任务单内容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是任务情境,即执行任务的情境说明(如场地的设置、器材的使用、学生的分层和分组须遵守的活动规则等);第2部分是探究体验,即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须完成的任务(如练习的次数、距离、运动负荷等),以及与队友或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过程;第3部分是关键问题,即以问题导向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需探究、体验和解决问题;第4部分是任务评价,即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和同伴协作完成任务的情况,以及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教师和同伴评价)。以水平四(八年级)耐久跑为例,呈现任务单(表1)。

二、任务单的设计要点

1.符合学生认知

中小学生年龄跨度较大,学生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任务单设计应与水平段的学生认知和思维相符,达到指向明确、简单易懂的要求。如,水平一学生的文字识读能力较弱,但对图片识别能力较强,教师在设计任务单时,可以趣味化的图片、视频为主,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官接受学习和练习任务,不仅让学生容易理解,还能激发学生执行任务的兴趣。再如,水平五的学生具备较强的文字理解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团队。任务单设计可以小组探究、队员间的分工配合和战术演练为主,重点体现学生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表2)。

2.关注学生差异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一名学生受益的教学理念。任务单的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学生性别和运动能力的层次差异。相同的任务,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能轻松完成,运动能力弱的学生可能完成得较为吃力,甚至是无法完成任务。如何让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吃得好”,让运动能力弱的学生“吃得消”,这就需要在设计任务单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与其运动能力相符的学习和练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或同伴的努力完成任务。如,在设计水平四(八年级)耐久跑的任务单时,可将全班学生按性别和耐久素质水平(男子1000m跑、女子800m跑测试成绩)进行分组,分为优生组(成绩90~100分)、良生组(成绩80~89分)、普生组(成绩60分~79分)、努力组(成绩60分以下)男女各4个组别。教师以各层次最好成绩为依据,按照均衡分配的方式制订每圈的时间标准。如,努力组男生耐力素质较差且学生间的成绩差异较大,任务制订就以60分(5′05)及格成绩为标准,制订学生每圈60~65S的时间任务要求(见表1)。学生通过完成1~5圈渐进式的小任务最终达到成绩及格的目标。各组别根据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情况实施动态分组,以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自我发展需求。

3.坚持问题导向

任务单的作用不仅是简单地布置任务,还要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学练中产生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終达到掌握和运用动作技术的能力。如,在水平四(八年级)耐久跑练习中,要想保持成绩的稳定,均衡分配体能是关键。任务单中将“如何均衡分配各圈的体能”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关键问题,通过学生的练习体验和教师的引导,寻找跑步时上肢稳定、摆臂幅度小、呼吸与步伐节奏协调配合、控制跑速等合理分配体能的答案,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吸一呼”的呼吸方法,并与耐力素质相近的同伴一同学习控制节奏、节省体能等提高耐久跑成绩的技能。

4.统筹自主与协作

任务驱动教学是使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思考、运用的学习过程,不仅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体验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倡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配合,开展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提升探究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如,在水平四(八年级)耐久跑练习中,要求保持队形、全程匀速跑动、相互协助、突破“极点”。学生在跑步过程中体现团队精神,耐力素质强的学生要控制好跑速,为耐力素质相对较弱的学生做好领跑,并在到达“极点”时给予鼓励,力争全组达到任务要求。各组在完成练习任务后组织开展“在跑步中如何呼吸,如何突破‘极点’,如何保持匀速跑动”等问题的交流与讨论,通过分享在耐久跑过程中的不同体验,共同寻找合理分配体能的方案。

5.注重综合评价

任务评价是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和品德表现的综合性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内容。体育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任务的布置和执行,而忽视任务的总结和评价,导致任务单实施虎头蛇尾、效果不佳。任务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2个部分:自我评价是学生在完成练习任务后的自我反思过程;他人评价是教师(或同伴)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运动技能运用、意志品质展现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总结和鼓励。如,在水平四(八年级)耐久跑任务单中,自我评价部分是学生对自己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估,达到任务目标的要总结成功经验,没达到任务目标的要分析存在问题并寻找改进方法;他人评价部分首先是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和过程进行评价,对完成过程中态度积极向上、意志品质坚韧、能够团队协作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纠正,激励学生们继续努力,其次是开展同组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并对练习中提供帮助的其他学生表示感谢,交流耐久跑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三、任务单设计的注意事项

1.设计目标明确

任务单要紧紧围绕体育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进行设计,将教学目标逐级分层设计在任务单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究、领悟、掌握、运用运动技能,并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样的任务单才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2.设计内容的适切性

任务单呈现简洁明了,有利于体育课精讲多练的落实。探究性学习和团队协作的开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较大的辅助作用。任务驱动教学仅是众多教学方法的一种,不是所有课型都适用的万能教学方法,更不能替代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根据学情,切合教学需求有选择地设计和运用任务单,达到丰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3.设计运用的简便性

一些体育教师为了凸显任务单的作用,设计了多种形式的任务单(如任务条、任务板、多媒体任务单等),改变了任务单的单一化呈现,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任务的有效性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果。但任务单呈现形式过多,不仅花费教师大量的课前准备精力,而且容易让学生忽略对任务关键目标的理解。另外,设计任务内容过多、文字表达不准确等也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领会任务要求,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任务单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更应该以简单、方便为主,如问题为一句话、答案为一个词(或一个数据)等。

任务驱动教学符合《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将教师的动作示范、重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值得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推广。但体育教师在实践中也要避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固化和形式化,多进行研究和探讨,针对课堂内容和学情等精准设计任务单,让体育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余立峰.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教—学—评单的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小学数学实验学习单的开发研究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临床日常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