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群文阅读教学*

2023-11-19 11:30
学语文 2023年6期
关键词:群文规则分类

□ 苏 通

SOLO 分类理论(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ing Outcome)作为一种“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1]起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爱德文·皮尔(Edwin Peel)的研究成果,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理论,后来凯文·科利斯和约翰·彼格斯将其应用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评和分等,形成了学习结果评价理论。SOLO 分类理论引入我国后,被广泛运用于历史、地理、数学、语言、阅读等学科的教学研究中,对各科教学都发挥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随着“三新”课改的深入人心,群文阅读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广泛认可的基本教学模式,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师生围绕一个议题选择一组相关联的文本,而后师生共同围绕该议题对这些文本进行阅读理解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阅读教学实践[2]。在课题研究中发现,SOLO 分类理论对于群文阅读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下面是我在SOLO 分类理论指导下进行群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与实践,请方家不吝指教。

一、设计教学目标——教到哪一步?

教学目标必须要首先设计,它关乎我们群文阅读教学教到哪一步。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一组文本展开学习活动,并获得学习结果。这种学习结果是一种复杂的高层次认知结构,群文阅读学习结果本质上属于问题解决能力,包括三种能力:

1.高层次高水平的认知能力或思维能力(可观察、可评估)

2.包含不同知识类型的综合能力(可学、可教)

3.特定任务的胜任能力(可设计、可操作)

基于SOLO 分类理论的学习内容可以分成四个类别:隐形知识(语言)、陈述性知识(文化)、直觉知识(审美)和理论知识(思维)。每一类知识按照学习层次又可以从浅到深分为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扩展结构五个层级。由此,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教学目标可以如图所示:

学习内容学习层次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隐形知识(语言)陈述性知识(文化)直觉知识(审美)理论知识(思维)

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可以表述如下图: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层次识记传承分析理解运用应用评价鉴赏创造文化(文化知识)语言(基本技能)审美(高级技能)思维(认知策略)√√ √√√√ √√ √

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3]。

本单元包含五篇课文。《故都的秋》着力表现故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表现了“我”独特的审美旨趣;《荷塘月色》写出了月下荷塘的朦胧幽静之美,描绘了“我”理想中的“另一个世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将景物描写与往事回忆交织,含有“我”的自诉、自传与自省;《赤壁赋》运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记录了赤壁水月变与不变、逝与不逝的自然规律,展示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登泰山记》简笔勾勒雪后泰山绚烂之景,含有“我”对人生不断攀登以历绝美的感悟。五篇文章虽然古今有别、风格迥异,但却有一个显著的共性特征,即都有一个“我”(观察、思考的主体)和一个“自然”(被观察、被思考的客体)。因为主体的某种特殊境况,主体与客体会形成一种互动交融的关系。在“我”对“自然”的观照过程中,主客体双向奔赴,或万物皆着我之色彩,或情随景变,或主客体融为一体,相互激发。

如果把五篇课文看作一组群文,我们可以按照SOLO分类理论来审视设定教学目标:

1.阅读鉴赏本单元五篇散文名作,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基本特点,感受景物的形象之美,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审美技能、语言技能)

2.梳理探究这五篇散文名作,在梳理总结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探究写景艺术的差异、语言风格的不同、艺术审美的共性、山水文化的内涵等。(认知策略)

3.进行写景抒情散文的文学创作,在写作中进一步领会景、情、理交融的表达方式,提升写作能力。(审美技能)

4.在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的贯通中,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力,激发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文化知识)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认知水平如图所示:

学习内容应用 分析 鉴赏创新文化语言学习水平(层次)识记 领会目标4目标1、3

审美思维 目标2目标1

SOLO分类理论下学习的目标应以达到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层次为主体,辅以抽象结构。本教学目标设计前三个目标从多点结构、关联结构的认知层次去阅读理解文章,目标4 从抽象结构层次去鉴赏文章,这样设定比较科学全面,兼顾了学习内容的四个方面,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易于把控和达成目标。

二、设计教学内容——教什么?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的本质属于高级规则的生成或问题图式的建构与运用。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是高级规则或阅读图式。那么作为问题解决的群文阅读需要确定的教学内容可以是固定的,下面以高考诗歌鉴赏里的山水田园诗为例,如果把“山水田园诗”作为一组群文阅读学习对象,那么在SOLO 分类理论的指导下,它的教学内容一般可以为:

1.构成高级规则的一般规则。如抒情诗的一般规则:语言规则(对偶、押韵等)、结构规则、写法规则。

2.构成一般规则的概念。如意境、情感、铺垫、烘托等。

3.规则运用的例子。如每一首诗歌。

4.相关知识。如作者知识、背景知识、文本知识。

5.情感态度。如学习动机、兴趣。

其中,第1、2、3 点为山水田园教学的核心内容,第4、5点为教学的相关内容。

再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课程标准给本单元分配了9个标准课时,《故都的秋》作为单元起始课,有必要用精读的方式达成定篇的效果。因此本单元我共设计了三个课段、三种课型,这样可以基本满足教学要求。

图示如下(见下页):

群文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一“规”多“例”的方式进行,比如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2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认识戏剧的基本特征”,那么我们可以把“戏剧的基本特征”这个“规则”,用丰富的课文“例子”按照认知的逻辑顺序分解为:

1.《窦娥冤(节选)》教学目标:能了解传统戏曲的特点;

2.《雷雨(节选)》教学目标:能通过品味作品中个性化的对话语言了解现代戏剧的特点;

3.《哈姆莱特(节选)》教学目标:能结合语言分析中外戏剧的异同,体会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

三、设计教学策略——怎样教?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质即群文阅读教学应该怎样教,SOLO分类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群文阅读学习结果属于问题解决能力(高级规则的生成),而构成问题解决能力的核心要素是概念和规则。我们要按照概念规则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条件设计群文阅读教学过程和方式、方法,即教学策略。高级规则的习得过程通常有四种:

1.举三反一:通过范文(或“范语”)探究其中隐含的概念和规则,建构概念规则意义;

2.举一反三:通过练习和变式练习实现概念和规则由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技能和策略)转化;

3.举一反一:通过反馈评价达到技能和策略的矫正或巩固;

4.触类旁通:通过课外学习和生活情境中拓展性学习和运用实现知识、技能和策略向语文核心素养迁移。

因此,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带领学生用好四类文本:精读“学文”,对精读课文要精读细研,建构概念规则;泛读“习文”,对泛读课文要注重实现向技能策略转化;研读“练文”,运用练习中的例文检验、巩固、反馈课堂所学知识;学会“用文”,在课外学习与生活情境中实现语文素养的迁移。

那么我们该如何组建“群文”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处理:

1.教材单元中的课文是“学文”的主体;

2.已学课文和教师自选相关例文可作为“习文”和“练文”(如高一必修上册中的《荷塘月色》《登泰山记》作为自读课文,可以作为学习“散文情境交融手法运用”的例文);

3.推荐的课外读物中选“用文”;在高考试卷或模拟试卷中选“用文”。

现代语文课堂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法”确定教师的“教法”。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更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由低水平学习向高水平学习跃迁,SOLO下的语文课堂应以师生合作探究问题、分析案例与研究项目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这其中,课堂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要。如把《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组成一组群文进行教学,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一组问题:

1.阅读两篇文章,说说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

2.两篇文章分别写了哪些人物,请筛选出他们的主要事迹,并概括其形象;

3.从两篇文章中,分析作者的思想态度;

4.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5.两篇文章在写法上的相异点是什么;

6.两位主角的命运对于当代青年有何启示。

可以是基于问题的合作探究,其基本流程是: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合作讨论——达成共识——总结评价。例如:如果把统编本必修上册第7单元的五篇散文组成一组群文,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探究问题:为什么编者把这五篇散文放在一个单元?

也可以是基于项目的合作研究,其基本流程是:项目设计——团队组建——细化任务——分工协作——项目实施——成果展示——总结评价。再以统编本必修上册第7单元为例,其研究课题可以设计为:

1.中国写景散文情与景、情与理的关系探究;

2.古今写景散文修辞手法运用的对比研究;

3.古今散文的“秋文化”(荷文化)研究;

4.山水游记散文中的“诗”与“画”。

四、设计教学评价——教得怎样?

教学评价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评价什么?(标准、内容);怎样评价?(方式、方法)。SOLO 分类理论下的群文阅读教学评价内容主要是高层次、多文本阅读能力,即高级规则的生成能力。在知识类型上侧重基于特定任务多种类型知识的整合,在认知水平上注重高层次的能力:分析综合、评价鉴赏、创造。

SOLO 分类下的群文阅读教学评价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灵活采用任务驱动、任务情境、问题情境、过程评价、自我评价、评价单的运用等方式。

例如,对于本文上述《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群文阅读教学中设计的一组问题,可以设计好问题结论的评价要素,如:

第1 问:可以从文体、情感、写法等多个方面回答。按照SOLO分类理论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学习表现,学生如果能答出其中一点,就可以认定学生的学习达到单点结构层次;能回答二点以上,即可以认定学生的学习达到多点结构层次;能结合文本间的相互联系作答,就可以认为达到关联结构。而关联结构和抽象扩展结构则是高层次结构,属于语文核心素养。

第2 问:学生分析祥林嫂和林冲的人物形象,如果只能从两位人物的众多故事情节中选取一点回答,为单点结构;选取2-3点回答,能说出其相应的性格特征,就为多点结构;能够把故事情节梳理完整,并能概括处人物形象特征就可以认定为关联结构。

教学过程要有层次性,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用多点结构教学策略、关联结构策略、抽象拓展结构策略。教师还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多点回答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补充相关知识和相关问题线索;当学生在回答达到关联结构层次水平出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获得相关概念,引导其思维方向。

当然,教学评价还可以制作评价量表进行评价,如统编本必修上册第7单元单元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评价内容效果反馈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反复涵咏咀嚼,能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能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多角度欣赏作品。能分析和把握文章观察景物的角度和表现景物的艺术方法。能探究不同散文作品的艺术风格的差异。

表达与交流能领会作品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发现作品渗透的民族审美心理。撰写评点文字,写出自己的阅读和见解。进行散文创作,能做到景与情(理)交融。将自己的作品与同伴分享、交流。

再如:SOLO分类理论在小说群文阅读学习评价单(10分制)的运用:

等级0-2 3-4 5-6 7-8 9-10认知水平前结构单一结构多元结构关联结构拓展抽象结构文本语言个别词句个别语句语段语境语篇文本主旨不理解人物单面人物多面人物关系性格特征文本结构混乱个别事件多个事件情节线索情节艺术文本写法不知个别技法多种技法写作特点技法赏析

总之,在SOLO 分类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群文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都变得清晰起来,课堂的每一个教学行为都有了行动指规,从而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的效果得到了充分保障。

猜你喜欢
群文规则分类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分类算一算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分类讨论求坐标
群文活动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让规则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