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11-21 06:04许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1期
关键词:证书技能院校

[摘           要]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复合型旅游技能人才匮乏的问题日益凸显。1+X证书制度既是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革势在必行。通过分析该制度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运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需要构建动态自适应的旅游管理专业1+X 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具体建议。通过该模式为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服务技能型社会的构建。

[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1-0097-04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该制度作为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壮大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截至目前,教育部职称司在“教育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上共颁发了16个旅游类的相关证书,国家对旅游类1+X证书制度的架构已经初步形成。各高职院校在此制度的指引下积极开展了近三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執行过程中也凸显了一些现实问题。基于此,细化1+X证书制度的具体实施策略,将1+X证书制度与实施主体——高职院校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融合1+X证书制度的意义

(一)增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适应性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我国旅游产业升级对旅游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的高职教育仍然基本沿袭学历教育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培养的旅游人才技能单一,使得我国旅游产业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1+X证书制度是指导职业教育活动的基础性制度,是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重要机制,也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1]。将1+X证书制度融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将旅游企业的高质量技能标准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是真正落实职教改革精神,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适应性。

(二)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水平

借助1+X证书制度有利于提升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标准[2]。高职院校需要建设与之匹配的师资力量、实训室等软硬件,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提升办学水平。首先,将1+X证书制度融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校借助培训评价组织凝聚行业及企业的力量,更新教师观念,促进教师进修学习,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其次,结合1+X证书开设的新课程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实训室建设。通过证书和行业及学校比赛的结合,根据新标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专业综合水平的提升。

(三)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1+X”证书制度工作的启动,为职业教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先决条件。一直以来,专业技能单一困扰着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目前,将1+X证书制度融入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搭建了学习多个技能的平台,同时使技能培训过程和专业教学过程同步进行。同时,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也可以跨专业选择1+X证书进行学习,多种技能的学习促使学生拥有能够适应产业技术迅速变革的技能韧性,成为劳动力市场真正需要的具有复合型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3]。

二、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现状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的指引下,各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了近三年的实践,从整体上1+X制度在各大高职院校快速落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第一,2019年4月至今,教育部共公布了四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颁发了16个旅游管理专业的初级、中级、高级职业等级证书及其标准。学校和学生有了可以自主选择、种类多样的旅游类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第二,证书的培训和考证工作得到迅速推广。各高职院校规划年度考证种类和数量,旅游类1+X职业等级证书得到有序推广和应用。就扬州市而言,高职院校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2020年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证书报考人数108人,2021年204人,2022年报考了旅游大数据分析、旅行策划、现代酒店服务质量证书三个证书,共160人。第三,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办学特点,积极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并在后期调整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证书如旅游大数据分析、旅行策划、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EEPM)等对接的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第四,部分学校动作更加迅速,在完成课证融通的基础上,兴建了旅游大数据实训室、研学旅行实训室、旅行策划实训室等硬件设施,促进了专业建设。第五,部分证书在旅游企业和第三方评价组织的有力推动下陆续开展相应的行业比赛,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岗赛课证综合育人模式提供了发展基础。2022年开启了证书与比赛狂飙之年,“旅游产品策划与定制”、“SODA大赛X旅游大数据分析证书”赛道、研学旅行创新线路设计大赛、“问途杯”酒店数字营销技能大赛相继推出,各项比赛利用最新软件、结合新业态,以赛促教,推动教改,为校企融合又开辟了一条新渠道。

三、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

(一)认知不深入导致1+X证书制度的实施停留于表面

高职院校在实施1+X证书制度中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于对1+X证书制度的概念认知片面,部分学校认为就是简单的证书迭代,通过对学生的短期培训完成考证工作,授课内容也仅限于考证时需要完成的题目类型。二是部分学校选择一两个和本专业相关的证书,认为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即可。三是大部分1+X证书刚刚推出,社会认可度不高,技能学习在未来工作岗位中的作用未能显现,学校对该制度的重视程度较低。这些观念缺乏对1+X证书制度的正确解读,严重阻碍了1+X证书制度的真正落地,使得该制度停留于表面、形同虚设,对应的人才培养改革和教育改革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更没有进入产教融合的层面上。

(二)未形成自适应的1+X证书与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1”和“X”不好融合,主要是因為部分职业院校的专业培养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各自为政[4]。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的融入,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产业不断转型升级,行业市场需求快速变化,对旅游人才的技能需求也呈现出“一人多技、一岗多能、一人多岗”的新要求。1+X证书制度的设计初衷虽然是应对这些变化和需求,但是在高职院校落实1+X证书制度时,往往以固化的教育标准和职业标准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培养,调整周期2~3年,难以培养出主动适应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用今天的旅游市场人才需求标准确定三年后的旅游人才培养目标,这种错位滞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的适应性和人才培养应具有的弹性,所以构建自适应的融合1+X证书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三)跨专业的1+X课证融通体系未建立

1+X证书制度下,“书证融通”是指学历证书“1”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两者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认可以及相互转换[5]。从本质上讲,鼓励学生实现一个学历证书和多个职业技能证书的毕业状态,最终成为适应复合型技术技能需求的旅游人才。对于高职院校,在实施中以课程为载体,需要设置宽范围、跨专业的证书培训课程体系才能实现以上目标。首先,随着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旅游人才的复合型技能要求体现在大数据分析、会展、新媒体、电子商务等跨专业的领域中,现有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证书的融合大部分停留在开设少数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证书课程,学生无法跨专业选择职业技能证书课程,从而使得旅游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无法落实。其次,岗位技能课程分布较为零散。学校会先开设知识性、理论性课程,然后再开设技能性、实践性课程,课程衔接不够紧密,存在碎片式学习的问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理解不够透彻,学习积极性被极大挫伤。

(四)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改革与1+X证书制度不匹配

在专业课程标准方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标准未能全面对接岗位标准、1+X证书标准,更未进行深层革新。由于产业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岗位标准的变化也随之加快,职业教育对应的反应往往会由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而滞后。1+X证书制度在2020年12月推出第三批大量1+X证书,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标准和课程内容改革上并未全面进行衔接。在课程内容改革方面,首先,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学时数开设不足,难以满足1+X证书制度对应工作岗位所需的标准学时。其次,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和行业发展存在一定的脱节,教师授课往往以教材为基准,授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差,授课方式也存在单一枯燥的现象。最后,由于实训场地和实训内容的限制,教学实践形式单一,学生的动手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培养。

四、1+X证书制度落实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现路径

(一)正确引导高职院校师生对1+X证书制度的认知

高职院校在落实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根源主要是高职院校从顶层到执行层对该制度的解读存在诸多误区。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关于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评价模式的一项创新性制度设计。该制度成为政、校、行、企、培、社联系沟通的纽带,有助于推进课程改革,深化新型产教融合,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因此,学校决策层在推进该制度时应全面了解其内涵精髓,不应该将重点放在申报种类和考证通过率等问题上,而应该强调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改革、学分互通、课证融通等方面,为全面实施1+X证书制度做好顶层设计。在执行层面上,专业课教师对1+X证书制度的认知应脱离对某个证书的简单培训工作,应对接岗位标准、证书标准更新课程标准,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二)构建动态自适应的旅游管理专业1+X人才培养新模式

1+X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1+X作为证书制度只是表象,其背后所蕴含的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6]。旅游管理专业应紧跟现代旅游产业升级,对接“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职业标准”的融合发展,结合学生未来职业所需的新技能,推进构建动态自适应产业发展的1+X人才培养新模式。根据高职院校各自办学特点,最终实现“一人多技、一岗多能、一人多岗”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旅游企业、第三方评价组织、学校三方共同合作,构建学历证书、1+X职业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证书体系。学生可自主选择证书学习科目,增强自适性,为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将证书与课程融通,同时制定学分互通的现代学分制度,真正实现自适应产业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三)重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自适应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首先,调整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增设1+X考证课程模块,该类证书的选择要充分结合旅游产业发展对岗位技能的新需求,打通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技能的壁垒,课程体系中可划分两类“X”模块:一类为本专业岗位对应的证书,如旅游大数据分析、研学旅行、旅行策划等;一类为结合学生个人兴趣的跨专业证书,如网络直播运营、新媒体编辑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该证书模块是对原有旅游管理专业技能证书的有力补充,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适性。

(四)匹配1+X证书制度,促进课程改革

首先,淘汰内容陈旧不适用的专业课程,增设旅游行业需要的技能类课程。根据增设的1+X考证课程模块,其课程教学标准全面对接国家职业标准、旅游行业的岗位标准、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授课方式,并将1+X证书对应的课程评价体系与证书对接,促进课程改革。其次,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不再是传统的文科专业,现在旅游岗位对技能的要求也与日俱增,类似策划类、研学类、大数据分析类的工作岗位增加。依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增加旅游类X证书对应岗位技能的课程总学时,达到标准课时数[7]。再次,教師在授课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的理论灌输、实操演示方式,系统地设计整个课程,有针对性地采用岗位技能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真实情景模拟教学、典型工作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7],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相应职业岗位技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

(五)开展各类比赛,实施多元协同育人

1+X证书制度是开展多元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的良好契机。一方面,高职院校教育正在步入岗赛课证综合育人的模式,与第三方评价组织和旅游企业合作,组建了较多类型的行业大赛,其中就包括1+X证书对应的行业大赛,学校鼓励优秀学生积极参加比赛,锻炼学生的真实技能。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对接旅游企业需求,设置研学类、策划类、旅游数据分析类校内比赛项目,积极鼓励学生参加1+X对应的行业比赛,从校级到全国级别的比赛项目全覆盖,学生的优秀作品亦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在实现校企双赢中落实旅游管理专业的分层培养。

(六)培育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随着旅游产业升级,结合1+X证书制度的实施,高职院校教师的“双师型”转化成为必然趋势。可通过以下三方面促进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育:一是随着国家岗、赛、课、证的推出,高职院校教师结合本学校开设的证书主动提升技能水平,主动参加1+X证书的技能培训。二是通过学校创建精品课程教师团队,教学名师、教学创新团队等项目,推动教师主动提升职业技能。三是利用企业、第三方评价组织、高职院校等多元主体,共建支持提升“双师型”师资培训的保障机制,最终形成教师主动、学校带动、行业推动的高质量“双师型”师资队伍。

(七)加强校企深度融合的现代实训建设

随着现代化技术促成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场所中,实训基地也需要与时俱进,向数据化、智能化和实景化方向转变。高职院校可根据证书和教学的需要,建设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旅游实训室,如研学旅游实训室、旅游大数据实训室、装有旅行策划等相关软件的智慧实训室。在具体岗位的工作情境中,学生完成其中的具体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真正提升教学效果。而实训基地的建设则需要学校和企业、科研机构等密切合作,根据产业的发展趋势建设满足当代需求甚至是超前化的实训室,并委派行业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进一步深化校企融合。

参考文献:

[1]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72-76.

[2]于进亮,魏光泽.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1+X证书制度推进价值、问题及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1(31):40-45.

[3]张培,夏海鹰.1+X证书制度的价值取向、生成机制与实践进路[J].教育与职业,2021(13):28-35.

[4]聂强,向红梅,聂蕊,等.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实施路径研究:以重庆1+X证书制度试点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9):70-74.

[5]韦莉莉.1+X证书制度的书证融通及其价值指向[J].职教论坛,2020(1):150-153.

[6]徐国庆,伏梦瑶.1+X是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9(7):22-26.

[7]马素萍.“1+X”证书视角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4-17.

◎编辑 马花萍

①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2045;主持人:许辉)。

作者简介:许辉(1982—),女,汉族,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乡村旅游、旅游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证书技能院校
高级技能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