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乘组”逐梦苍穹

2023-11-23 19:22
读报参考 2023年33期
关键词:乘组神舟航天员

金秋十月,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三名航天员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乘组包括一名第二批航天员和两名第三批航天员,是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

唐胜杰:农村娃从大山走向空间站

距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1000公里之外,便是航天员唐胜杰的家乡甘肃定西。1989年12月,唐胜杰出生在陇中黄土高原的一个贫困小村庄里,家里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

即便是最贫瘠的土地,也滋养了深厚的文化信仰。没有上过学的母亲,经常教导他要珍惜学习机会。唐胜杰的父亲在旱农科研中心工作。虽然父亲是一个普通工人,但唐胜杰去父亲的单位,常能看到叔叔阿姨们作育种实验的场景。那时候,他的心中便种下了科学的种子,立志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长大做有意义的事。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考上了市里最好的中学,还进了重点班。高三那年,空军飞行员招录的一个点就设在他们学校。唐胜杰路过后便毫不猶豫地报了名。

2008年7月,唐胜杰如愿以偿地拿到了空军航空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一名蓝天骄子。近13年间,唐胜杰改装过6种机型,飞行航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安全飞行1000余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2018年底,国家启动招收第三批航天员计划。为了早日实现飞天梦,唐胜杰学习更加勤奋。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唐胜杰和朱杨柱、桂海潮分在一组,三人齐心协力,靠毅力熬过了三天三夜;沙漠生存训练中,他和桂海潮一组,他们搭了个大帐篷,幸运地收集到了雨水,还捡拾了很多树枝燃起篝火,用随身携带的牛肉干做主菜,煮上了牛肉火锅;海上训练时,密闭的返回舱在海上飘摇不定,他们在里面只觉得天旋地转,但跳入海里的时候,大家都一个比一个兴奋。“当直升机把我们从海上吊起来时,被螺旋桨吹起的海水拍在脸上特别痛……”回忆起训练时的快乐和艰辛,唐胜杰津津乐道。

经全面考评,2022年6月,唐胜杰入选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两年的刻苦训练终于获得了通向太空的入场券。对于飞天之旅,他说:“其实,我想得更多的还是如何去完成任务,能够作出一些科学实验成果,更好地完成一些探索,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为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作出一些贡献。”

汤洪波:重返“天宫”第一人

汤洪波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小乡村,从小听着伟人的故事长大,心里早早种下了一个英雄梦。这个梦伴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越发清晰而深刻。

1995年秋,校园里的一纸招生通知让汤洪波心潮澎湃——空军来招收飞行学员了。汤洪波心里的英雄梦终于可以落地发芽。通过严格体检、考试、政审后,他被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保定分院(现空军航空大学)录取了。在校期间,他的飞行成绩经常获得满分,大家都评价他是“教科书式的飞行员”。

2009年,我国开始第二批航天员招录选拔工作。此时,已经担任飞行大队长的汤洪波义无反顾地报了名。他向往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经过多轮选拔后,他入选了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队伍。天空和太空只是一字之差,然而,要实现优秀飞行员到合格航天员的转变,却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对汤洪波来说,专业知识的学习是难“啃”的“硬骨头”。他索性用了一个最原始的办法——学不懂,就硬抄下来加强记忆。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汤洪波和他的战友聂海胜、刘伯明驾乘神舟十二号飞船顺利升空。这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进行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一系列关键技术。作为中国空间站的首批“住户”,他们面对的是各种未知和挑战。这也是汤洪波的首次太空飞行。为了这一刻,汤洪波足足准备了11年,4000多个日日夜夜。

3个月的太空生活,神舟十二号乘组的工作节奏非常紧凑。据汤洪波回忆,每天一睁眼,全身就紧张起来。热上饭,迅速安排好一天的工作,经常晚上加班到半夜,在地面科研人员的反复催促下才去休息,最长的一天工作了17小时。

2021年7月4日,刘伯明、汤洪波在聂海胜舱内配合支持下,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这是继2008年神舟七号任务后,中国航天员再次实施的空间出舱活动,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空间出舱活动。闲暇时光,汤洪波拍摄了很多太空美景的照片和视频,传回地球后,网友们给予了热烈回应。

返回地面后,汤洪波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汤洪波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身体恢复、心理调适并同步开展学习训练。不到1年,他便被选入神舟十七号任务乘组,进行紧张的任务备战训练。而这一次,汤洪波被任命为指令长,带领两名新航天驾驶员唐胜杰和江新林执行任务。他犹记自己备战神十二任务时,还安慰指令长聂海胜说:“你都上过两次天了,还有什么压力呢?”

但是现在,他终于理解了指令长肩上的压力——不仅要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完成好,还要确保整个乘组的工作能完成好,要将两位战友安全地带上天,安全地返回地球。汤洪波反复告诉自己,只有地面练扎实,到了太空才能干明白——哪怕是在睡梦中警报响起,也要做到“前一秒‘和周公握手,后一秒精神抖擞”,及时切换到高效应急处置状态。

江新林:“开挂”人生实现“三连跳”

1988年2月,江新林出生在革命老区——河南开封杞县的一个小村庄。顺利考上高中后,江新林的成绩稳居全班第一。彼时,摆在一家人面前的难题是父母实在没有能力再同时供两个孩子读书了。当兵是父老乡亲眼中十分光荣的一件事。于是,江新林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考军校,既能圆了他的从军梦,又能给家里减轻负担。

这一年,江新林顺利被原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录取。毕业分配那年,空军开始从军校毕业生中选招飞行员。得知消息后,江新林的内心产生了更高的理想追求。新的选择意味着新的挑战。江新林昔日的同学们毕业后都已经成为军官,在各自岗位上开展工作。而从一名装甲兵变成一名飞行学员的江新林,面临的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从头开始学习飞行专业理论和飞行驾驶技术。

同批选招的67名战友,最终只有20多人成为飞行员。飞行生涯10年间,他共安全飞行1000余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由于工作积极,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得好,江新林还被任命为飞行大队副大队长。

2018年,国家启动第三批航天员选拔计划时,江新林正在外执行任务。他所在的部队高度重视,要求符合条件的人员珍惜机会,能报则报。一路过关斩将后,江新林幸运地走到了最后。2020年9月,江新林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后,他要在1年内学完30多门理论课程。这让江新林犯了难。高中时,他严重偏科,需要背知识点的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是他的弱项,而物理、化学则是他的强项。但他别无选择,全部科目都得学完并通过考核。他只能硬着头皮去啃“硬骨头”,将大量的知识点逐一理解消化吸收,每天晚上没有在12点前关过书桌上的灯。

只有经历过风雨的吹打,才能获得腾飞的翅膀。江新林经历的磨难是他人生中的一笔财富,让他获得一种认知——只要能活着,多苦都不算苦。而必要时刻,为了职责使命,流血牺牲,他也无所畏惧。对于未来太空驻留生活的规划,江新林依旧只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干好本职工作,圆满完成任务。”

(摘自《中国青年报》占康)

猜你喜欢
乘组神舟航天员
“博士乘组”奔赴苍穹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天宫热闹啦:神舟十五号乘组进驻天宫
神州十四号乘组进驻天宫空间站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神舟十三号乘组顺利返回地球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我要当航天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