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女性2016—2021 年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11-26 09:21林本翔陈锦辉谢美美雷梅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3年5期
关键词:监测点福建省年龄

林本翔,陈锦辉,伍 莹,谢美美,雷梅珠

健康素养被定义为“个体获得、解释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与服务,并能运用信息和服务来促进个体健康的能力水平[1]。”女性的健康水平不仅对个人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还直接影响着出生人口的素质。女性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婴儿的发育和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她们的健康状况对社会家庭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收集福建省2016—2021 年监测点的女性健康素养数据,深入分析女性健康素养水平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旨在更好地了解女性健康需求,发现薄弱环节,为提升女性健康素养水平干预工作提出新的思路和有效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选择福建省2016—2021 年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点15~69 岁非集体居住的常住(过去12 个月在当地居住时间≥6 个月)有效样本中的女性人口。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按照城乡分层,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PPS)随机抽取监测县(市、区);每个监测县(市、区)采用PPS 法随机抽取3个街道(乡镇);每个街(乡镇)随机抽取2 个社区(村),每个样本家庭户采用KISH 表法抽取1 名15~69 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2]。

1.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国家统一编制的2016 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该问卷包括三个维度(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与六类健康问题素养(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总分为65 分,52 分及以上判定为具备健康素养[3]。健康素养水平的计算采用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统一评价标准[4]。

1.3 质量控制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向调查对象讲解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以及问卷填写的相关要求与注意事项后,调查对象使用调查员提供的平板电脑独立完成电子问卷的填写。若调查对象无法独立完成问卷,则由调查员采用面对面询问的方式完成问卷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报告的健康素养水平均为加权调整后的结果。统计采用描述性统计、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福建省2016—2021 年健康素养监测女性的有效样本分别为1 225 人、1 109 人、1 164人、1 581 人、1 384 人、1 565 人,平均年龄分别为45.2 岁、44.9 岁、46.9 岁、47.2 岁、46.7 岁、47.4 岁。

2.2 福建省2016—2021 年女性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

数据显示,福建省女性的健康素养水平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见表1。

表1 福建省2016—2021年女性健康素养的基本情况(%)

2.3 不同特征女性的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

调查显示,福建省2016—2021 年城、乡女性健康素养水平均有所提升,其中,城市地区的女性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地区(P<0.05)。在年龄方面,25~<35 岁和35~<45 岁年龄组女性的健康素养水平每年都在提高;15~<25 岁年龄组的女性健康素养水平增幅较大,但在2020 年有所波动;其他年龄组的女性健康素养水平增幅较小。在文化程度方面,高中/职高/中专及以上女性的健康素养水平有明显提高,其他文化程度的增幅较小。职业为公务员、教师、医务、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学生和企业人员女性的健康素养水平有显著提高,工人和其他职业女性的增幅较小。见表2。

表2 福建省2016—2021年监测点不同特征女性健康素养水平变化趋势(%)

2.4 女性健康素养水平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本研究以是否具备健康素养为因变量,将居住地、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地、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是女性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55 岁、小学及以上、非农民女性的健康素养水平较高。见表3。

表3 福建省2016—2021年监测点女性健康素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健康素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涵盖了从基本的阅读和计算技能到高级的认知技能,要求人们对信息进行严密的分析,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事件和情况中,以增强对健康的控制能力[5]。本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女性的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这一结果反映了福建省在维护妇女健康权益和重视女性发展方面的战略方针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与2019 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 年)》的统计监测报告结果一致。该报告显示,在过去的10年里,我国女性的主要健康指标明显改善,接受教育的比例显著提高,为提高女性健康素养水平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建议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成功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其他地区和群体的健康素养提高。

福建省《“健康福建2030”行动规划》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作为主要目标,并在健康促进行动中设立了针对妇幼健康的专项行动。这为维护和促进妇女健康、进一步提高妇女健康素养水平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在未来的工作中,可以继续推动和加强这些行动计划的执行,确保其产生持续的影响力。

福建省女性健康素养水平整体上明显提高,但仍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城市女性的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农村女性,提示了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公共资源等方面仍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发现,2018 年之前,城乡女性健康素养存在较大差距;2018 年城乡差距几乎消失,这可能与“健康福建2030”行动规划的首年实施力度有关。建议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关注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加大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频次,以提高乡村地区女性的健康素养水平。

中老年以及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女性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并且提升困难,这与李莉[6]等的研究结论一致。近年来,福建省各地开展了大量健康传播和健康素养干预活动,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但对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大特定人群的效果不显著,这表明目前的健康信息内容、干预形式和手段存在单一和枯燥的问题。因此,建议创新健康教育和健康传播的工作思路,总结适用于农村和特殊群体的干预模式和内容,加强乡村地区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以提高干预的效果。

居住地、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女性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其中居住地和年龄的影响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7]。然而,关于年龄与健康素养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性。例如,陆一鸣[8]等对甘肃省女性健康素养状况的研究表明,年龄不是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而苟莉莉[9]等对南京市女性健康素养水平的研究发现,年龄越大,健康素养得分越低。本研究显示,在15~<45 岁年龄段内,年龄越大,健康素养水平越高;然而,在45~69 岁年龄段,健康素养水平逐渐下降,这与石名菲[10]等对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的研究结果部分相似。

文化程度和职业是影响健康素养的最重要因素[11-12]。这可能与健康素养作为一种知识关联综合能力有关。文化程度较高的居民更容易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健康知识,并且具有更强的理解和识别能力。职业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可能与不同职业环境中对健康的认识、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以及相应的卫生服务标准有关。因此,建议在促进健康素养的干预行动中,充分考虑相关影响因素,对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使用简单、通俗易懂的干预措施,并考虑不同职业人群的特点,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福建省2016—2021 年监测点女性健康素养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居住地、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都是女性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福建省在未来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中需要创新思路和方法,重点关注老年和文化程度较低女性的健康素养水平。此外,还应根据不同职业人群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健康素养提升措施,以减少健康不平等现象。

猜你喜欢
监测点福建省年龄
变小的年龄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年龄歧视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算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