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人自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11-26 09:22张之海吴冒璇刘毛毛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3年5期
关键词:知晓率艾滋病新生

张之海,吴冒璇,刘毛毛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仅在2020 年一年就有41 万名10~24 岁的年轻人新感染艾滋病毒,其中15 万名是10~19 岁的青少年[1]。青少年正处于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趋向成熟的阶段,性知识的缺乏和无保护性行为导致了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的上升,这也是近年来大学生逐渐成为我国艾滋病宣传重点人群的原因[2-3]。职业院校学生又因其生源结构比较复杂、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自制力更为薄弱等原因,更应给予重点关注。本研究通过调查南通市开发区职业院校新生的艾滋病知晓情况,旨在为区域内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南通市开发区三所职业院校(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通工贸技师学院和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22年全体入学新生共3 897 名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本研究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民族、学校等)和艾滋病防治知识,涉及对艾滋病严重性的认知、对传染源、传播途径等防控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高危行为的认知情况。答对6 题及以上视为“知晓”。知晓率(%)=(知晓人数/调查人数)×100%。

1.3 质量控制

本研究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讲解调查目的及注意事项后,由学生匿名、独自完成问卷填写,并当场收回问卷。本次共发放问卷3 906 份,收回有效问卷3 897 份,问卷有效率为99.77%。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 Epi Data 软件录入资料,运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知晓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并采用Bonferroni 法进行两两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抽取三所职业院校的新生3 897人,其中,男生有1 505 人(38.62%),女生有2 392 人(61.38%),男女性别比为1:1.59;年龄为12~22 岁,平均年龄为(16.20±1.41)岁,其中12~15 岁的有1 524 人(39.11%)、16~22 岁的有2 373 人(60.89%);生源地在江苏省内的有2 880 人(73.90%),省外的有1 017 人(26.10%)。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知晓情况

结果显示,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80.73%。不同学校、性别、年龄的新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Bonferroni 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三所学校新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生的知晓率最高(91.49%)。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调查对象艾滋病知晓情况

2.3 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

调查显示,新生对“发生高危行为后(共用针具吸毒/不安全性行为等),应主动寻求艾滋病检测与咨询吗?”的知晓率最高(93.17%);其次为“通过外表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吗?”(87.61%);知晓率最低的为“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流行呈快速增长趋势,主要传播方式为男性同性性行为,其次为异性性行为,是吗?”(70.57%)。

进一步对知晓率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学生对青年学生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传播途径、预防和减少传播风险的途径及感染者相关权利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职业院校新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主要侧重于常识类,对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及预防手段等深层次的专业知识仍然欠缺。新生总体知晓率(80.73%)与《江苏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四五”行动计划》中的要求(青年学生知晓率高于95%)仍存在较大差距[4],主要原因可能是本次调查仅在各职业院校2022 年9 月入学新生中开展。初高中阶段学校、家长及学生的主要关注点都在学习,忽视性教育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学生较少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这提示防艾教育需要社会、教育部门、家庭的共同努力,关口前移至初高中阶段,加强对艾滋病当前流行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等深层次专业知识以及避免不正规小诊所就医、正确使用安全套等降低危险行为的教育[5]。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社交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学校是减少青少年高危行为、改善成长轨迹的重要场所。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已有的公共卫生干预设备以及内部教职员工如辅导员、校医及保健老师,通过健康课程和健康讲座直接为学生提供健康教育的机会和场所。以往的研究发现同伴教育是青少年获取艾滋病健康知识的重要来源[6]。同伴教育利用青少年趋众倾向及同伴压力的积极因素,选出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少年进行培训,使其具备一定的艾滋病预防知识,从而通过他们向周围的青少年传播知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7]。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利用培训讲座、学生社团、社会组织等开展多形式、深层次、科学系统的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探索学校、家庭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方共建共防模式。

猜你喜欢
知晓率艾滋病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 世界艾滋病日》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新生娃萌萌哒
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