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普小常识

2023-11-27 08:54龙泳
健康之家 2023年20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经脉经络

龙泳

针灸是我国传统的一种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病症的治疗中。

针灸的基本原理

针灸以“经络”“气血”“阴阳”为理论依据,通过刺激特定的经脉、穴位,调节人体的生理、心理和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经络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体内的经脉和络脉。其中,经脉是血液和能量的运输通道,络脉是经脉之外的能量运动部位;经络运行着全身气血,不仅是血液和气体的运输通道,也是人体内部能量交换的场所和反应机制,如通过经络传导神经和代谢产物等。针灸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经络及穴位的刺激和调节,可促进人体内部气血、神经等能量的流动,达到康复和治疗的目的。

气血

气血是安排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针灸作用的主要介质。气体代表人体能量,既包括从呼吸系统吸进来的大自然空气,也包括了水谷精微在体内进行生化反应所产生的各种气体;血是人体水谷精微即营养物质的载体,将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输送到五脏六腑及各组织器官的细胞中,并在细胞中与氧进行生化反应产生能量,为人体各种机能提供动力。通过针灸疗法的刺激和调节,可以促进人体内部气血的运动,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阴阳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自然界中的两个对立面,也是人体内的两种运动方式。阴属于阴性,如女性、负离子、植物等;阳属于阳性,如男性、正离子、动物等。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五脏六腑、生命活动都是一个阴阳两极的体系。阴阳平衡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在不平衡的情况下会产生各种疾病。针灸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调节和平衡人体内部的阴阳关系,促进身体康复。

针灸的作用

缓解疼痛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末梢的释放和轴突的传导,从而缓解疼痛,包括头痛、颈痛、背痛、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等。

調节神经系统

针灸可以影响神经系统活动,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从而维护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心率、血压、消化、呼吸等;还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和再生,对脑卒中、神经疾病等有一定的恢复作用。

提高免疫力

针灸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动,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因此,针灸也可应用于日常保健,而不仅仅是身体出现问题时才能用到。

促进血液循环

针灸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改善组织和器官的供氧和营养状况,促进组织的恢复和再生。

针灸的注意事项

进行针灸治疗时,应选择受过正规培训的医师或获得证书的注册针灸师。在接受针灸治疗前,应避免过度饮酒或饮食;告诉医师相关健康史、目前正在服的药物等;明确是否有针灸禁忌证。针灸过程中,听从医师的指导移动或改变姿态,保障针刺顺利进行。在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不适,如头晕、头痛、腰酸等,这属于正常现象。每次治疗结束后,患者要了解相关注意事项,以保证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经脉经络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从中医理论看腰痛宁胶囊的药效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从出土和传世早期经脉类文献中的疼痛病症看经脉理论的形成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中泰传统医学经脉系统比较探析*
老官山汉简《经脉书》初探
系统论在中医理论与临床辨证中的运用
经络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