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昔洛韦与α-干扰素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3-11-27 08:54张集锦
健康之家 2023年20期
关键词:阿昔洛韦干扰素儿童

张集锦

摘要:目的 探讨并比较阿昔洛韦与α-干扰素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α-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淋巴结肿大消失、肝肿大消失、脾肿大消失和体温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异常、变异淋巴细胞>10%和单核细胞增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症状、生理功能、认知功能、社交功能和情感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α-干扰素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加快患儿康复进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整体应用效果优于阿昔洛韦。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阿昔洛韦;α-干扰素;儿童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主要病原为EB病毒,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亲密接触等。该症起病较急,发病后易出现发热、咽喉肿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症状。部分患儿发病后,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心脏等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危害患儿生命健康[1]。临床上,常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对该类患儿进行治疗,但需保证患儿休息时间,积极补充水分,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及比较阿昔洛韦与α-干扰素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1~10岁,平均(5.38±1.26)岁;病程1~6 d,平均(3.48±0.73) d。观察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1~10岁,平均(5.75±1.23)岁;病程1~5 d,平均(3.16±0.66) 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静脉滴注阿昔洛韦,3次/d,5 mg/kg,治疗7 d。

观察组采用α-干扰素治疗。肌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1b,≤1岁者,1~2 μg/(kg·d);1岁以上者,10 μg/(kg·d),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淋巴结肿大消失、肝肿大消失、脾肿大消失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主要观察肝功能异常、变异淋巴细胞>10%和单核细胞增高发生率。(3)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使用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进行评定,包括躯体症状、生理功能、认知功能、社交功能和情感功能,得分越高表示患儿生活质量越好。(4)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淋巴结肿大消失、肝肿大消失、脾肿大消失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异常、变异淋巴细胞>10%和单核细胞增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躯体症状、生理功能、认知功能、社交功能和情感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对照组为12.8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3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儿科常见疾病,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但多数患儿发病后病情呈持续性进展,严重时会引发各种并发症,急性期可引发心肌炎、心包炎、EB病毒相關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等并发症,导致患儿出现多脏器衰竭、神经损害,严重危害患儿健康。主要病因为EB病毒进入口腔,在咽部淋巴结组织内大量繁殖,随着病情进展进一步释放入血,导致患儿出现病毒血症,最终对患儿全身淋巴组织、淋巴细胞等造成进一步影响[3]。有观点认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关症状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后所引起的免疫病理有着密切联系,并不是病毒直接影响所造成的[4]。

临床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重点为控制病情及预防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尚无特效治疗方式,多给予对症治疗。然而,部分患儿存在迁延不愈的情况,导致其病情进一步加重[5]。同时,由于患儿存在扁桃体表面渗出的情况,误诊率高,临床需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临床治疗中,阿昔洛韦是一种常用药物。作为一种合成的核苷类广谱抗DNA病毒药物,阿昔洛韦能够进入病毒感染细胞,与脱氧核苷对病毒胸腺嘧啶激酶等进行有效竞争,使得药物被磷酸化为活化型阿昔洛韦三磷酸酯,从而阻碍病毒DNA的合成,发挥抗病毒作用。临床实践表明,阿昔洛韦能够促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此外,在抗病毒治疗中,Ⅰ型干扰素中的α-干扰素是较为常用的干扰素,可阻断病毒核酸蛋白、病毒复制所需要的酶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繁殖,且可以发挥较好的免疫调节效果,提升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淋巴结肿大消失、肝肿大消失、脾肿大消失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α-干扰素可有效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异常、变异淋巴细胞>10%和单核细胞增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α-干扰素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种药物的安全性均较高;治疗后,观察组躯体症状、生理功能、认知功能、社交功能和情感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α-干扰素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促进患儿恢复健康,进而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有研究表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发病后,其体内的CD8+、TNF-α、IL-6等均呈现高水平表达,CD4+、CD19+呈低水平表達[7]。这主要是由于EB病毒会对患儿免疫细胞形成侵蚀,消耗具有免疫功能的CD4+细胞,进而使得具有杀伤性的CD8+细胞大量繁殖,形成机体免疫抑制。因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大多表现为异常免疫应答,CD8+水平较高,也会进一步导致多种炎症因子产生,损害机体组织器官。因此,在疾病病情、疗效的判断中,临床可将上述指标作为判定指标。据相关研究,经α-干扰素治疗,患儿CD19+、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表明α-干扰素治疗在患儿减轻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方面效果更为显著[8]。

综上所述,α-干扰素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治疗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儿生活质量高,整体应用效果优于阿昔洛韦。

参考文献

[1] 李小容,胡尧舜,李欢,等.四川省广安市106例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特征和治疗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22,22(2):101-105.

[2] 袁焘,余波.阿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EBV-DNA定量,异型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3,38(2):225-228.

[3] 张辉,李虹媛,张建明.匹多莫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及更昔洛韦治疗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3):99-102.

[4] 葛洁,关月,崔佳,等.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不同抗病毒治疗策略的比较研究[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21,18(5):294-296,307.

[5] 王卫国,王伟伟,马黎丽.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T细胞,血浆PD-1和Tim-3水平表达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1,36(2):32-34,38.

[6] 王慧冰,付桂英,任文静,等.α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3,33(2):203-208.

[7] 祁卫卫,杨宁,路娟,等.重组人干扰素α1b通过调控Foxp3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2,21(4)346-352.

[8] 沈燕,陆建春,冯妍,等.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及外周血Th1/Th2型细胞标志物与EB病毒-DNA载量的关系[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3,23(3):318-322.

猜你喜欢
阿昔洛韦干扰素儿童
阿昔洛韦、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
阿昔洛韦结合高压氧治疗病毒性脑膜脑炎临床效果分析
伐昔洛韦在防治三叉神经痛球囊压迫术术后疱疹中的疗效观察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静脉滴注阿昔洛韦与口服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72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