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2023-12-01 23:32陈素娟
教育界·A 2023年3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小学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思想与道德观念的综合表现。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了解“前车之鉴”,形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优秀品质。文章从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展开论述,分析教师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合

作者简介:陈素娟(1984—),女,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第二实验小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艺术、语言、礼仪、道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在开展道德教育时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思想层面受到良好的熏陶,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为了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需要正确认识依据传统文化组织教学活动的必要性,并据此开展教学。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必要性

我国传统文化包含很多正面、积极、经典的内容,如诚信、仁义、与人为善等理念,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观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成长、课程建设及社会发展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小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发丰富,他们会从书籍、电视、网络等渠道获取良莠不齐的信息。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外界事物有强烈的兴趣,他们往往会主动寻找各种信息,但他们的年龄较小,认知水平有限,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低,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将更多的素材带入课堂,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教育,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二)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是促进小学生思想、行为、心理、价值观发展的核心科目,在小学课程体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故事、优秀人物的事迹、经典作品等蕴含的人文精神、传统美德、思想理念等开展教学,做到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让课程更具思想性和综合性。而且使用传统文化故事、经典作品开展教学可以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会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内容让学生深刻理解道德和法治知识真正的含义。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品德和修养,还可以很好地丰富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从而增强教育实效,优化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

例如,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上介绍“国皆有法”这一理念,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提升学生法治意识;也可以介绍“敬业乐群”这一成语,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不仅要专心学习,还要与同学和谐相处;还可以介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观念,告诫学生要谦虚、好学,与同学共同学习、成长。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

(一)阅读经典作品,感悟传统文化

将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教师要尽量搭配各种素材,确保学生可以有效理解相关内容。如果直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介绍难度较大的传统文化内容,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传统文化的有关概念,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传统文化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2]。为了帮助学生有效理解传统文化内容,教师需要找到合适的素材,在传统文化内容和道德与法治知识之间建立纽带,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提升育人效果。为满足上述要求,教师可尝试带领学生阅读经典作品,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理解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知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单元“我爱我家”时,教师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作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弟子规》中的“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人以何种方式关心自己。这样的教学活动是对“家人之爱”的解读,也是对传统文化素材的分析。此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得到家人对我们的爱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回报家人呢?”在学生思考答案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继续翻阅《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作品,以找到答案。在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会受到经典作品中家庭观念、道德观念的影响,形成尊重他人、敬老爱亲的意识。

(二)联系教材内容,借助古人智慧

要将传统文化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并不一定要开展介绍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也可以配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补充传统文化故事、元素,用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開展教学时,教师可以教材内容为起点,寻找相关文化内容,借助古人的智慧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内容,这样做也可以消除学生对传统文化抱持的陌生感。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要引入的传统文化内容设计有趣的互动问题,打造文化育人新模式。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的“小水滴的诉说”一节时,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内容搜集相关教学素材,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合理利用传统文化来延伸课堂。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水的故事、谚语与名言吗?有谁想要分享自己的想法吗?”由于二年级学生的阅历尚不丰富,他们可能无法说出太多东西,因此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补充“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名言,然后带领学生解读这些内容,让学生看到水的广阔、博爱与包容。在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有趣的水,在变成‘小水滴’之后,会说出什么话呢?”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跟随教师理解水的宝贵,认识水的价值,了解人类对于水资源的浪费与破坏,形成环保意识。在课堂最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让学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的重要作用。在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合理挖掘了教学内容,并据此设计教学活动,使传统文化内容表现出独特的育人作用。

(三)搜集丰富素材,精心搭建桥梁

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有密切的关联,在教授这些内容时教师应当广泛搜寻教学素材,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理解相关概念,而不是通过干巴巴的文字学习抽象的知识[4]。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快乐学习”中的“做学习的主人”一节时,考虑到小学生学习经验匮乏,可能无法深入理解“做学习的主人”的含义,教师可搜集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并据此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经典的求学故事,如“程门立雪”“凿壁偷光”等,借由传统文化故事使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蕴含着巨大的学习潜力,所谓“做学习的主人”,就是愿意学习、主动学习,而不是等待教师讲解、单纯地背诵教材内容。此后,教师还可以简单讲解《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劝学》中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等内容,让学生对学习的价值形成清楚的认识。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应用传统文化搭建了桥梁,引领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获得理性的认知,感受到“做学习的主人”的意义。

(四)结合社会热点,夯实思想根基

社会热点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素材。教师可以适当结合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内容,这样做既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内容,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更愿意参与讨论活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先是看到社会热点,看见道德与法治知识,随后发现传统文化内容,学生会产生更为强烈的情感波动。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中的“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节时,教师可结合热点话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与学生互动,讨论在这一百年间中国共产党人做出的巨大贡献。由于学生了解的知识较少,他们对中国共产党人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的认识可能是匮乏的,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传统文化故事,让学生意识到中国共产党人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享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精卫填海的顽强精神、女娲补天的牺牲精神,然后与学生分析中国共产党人做出的巨大贡献,让学生意识到伟大的精神品质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闪耀,从而进一步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正内涵。在课堂最后,教师可布置作业: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写一篇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为主题的文章。这样的作业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教学材料的理解,让学生形成健全的认知和情感。

(五)组织实践活动,形成科学认知

传统文化不应该仅仅作为学习材料出现在课堂上,这会使得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5]。教师还应该尝试以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活动,滿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经历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过程,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三单元“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中的“探访古代文明”一节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开展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的博物馆、文化古迹参观,并在学生参观的过程中介绍相关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在参与实践活动后,学生会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产生民族自豪感,形成科学的认知。

结语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有利于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教师需要重视经典作品,并结合教材内容寻找丰富的教学素材,组织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感知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同时,深入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林敏.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J].求知导刊,2016(1):81.

[2]柳琴珠.渗透传统文化,点亮道德与法治课堂[J].教育艺术,2020(1):5.

[3]杨云.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启迪与智慧(中),2020(2):31-32.

[4]李云霞.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植入分析[J].新一代(理论版),2020(5):33.

[5]肖琪.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女报:家庭素质教育,2019(11):232.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