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市级公共图书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研究

2023-12-02 18:45陈碧玉
图书馆界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

[摘 要]公共图书馆承担保存民族文化、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使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对廣西15家市级公共图书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进行研究,总结现状、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馆藏特色文献为基础,开展常态化民族文化资源专题推荐服务;以民族特色文化为抓手,打造有影响力的民族特色阅读活动品牌;以民族特有元素为装饰,建设特色鲜明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空间;以新媒体为传播媒介,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等对策,以期为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258.2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23)05-0090-05

1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是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2],其核心是各族群众对自己民族身份及其政治、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3]。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4],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民族地区拥有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多元异质的民族文化。因此,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与其他地区公共图书馆相比,在保存、传播民族文化,促进民族交流交往上有先天优势,同时在承担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责任也将更大。

2 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作用体现

2.1 以保护民族优秀文化的方式增强各族群众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需要一定的文化资源作支撑[5]。公共图书馆在自身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职能的驱动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对文献信息资源中的民族文化资源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开发,可以实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共享,增强各族群众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认同,有利于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持续开展。

2.2 以传播民族文化、凝聚共识的方式增强各族群众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

民族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凝聚民族精神,形成文化共识,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既有普遍性的中华文化润泽,又有各民族独特文化的涵养[6],文化活动更加鲜明,特色更加突出,加上活动的受众既有汉族,又有其他少数民族,覆盖的群体也更为广泛,因此影响力和传播力更加强大。这些因素的叠加能促使各族群众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更为强烈。

2.3 以建设特色民族交流空间的方式促进各民族文化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能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而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需要一定的平台空间。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了多种类型的公共阅读空间,这些空间兼具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较好地展示了优秀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为开展阅读推广,民族交往交流提供平台,有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团结。

3 广西市级公共图书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

广西地处西南边陲,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设有民族县12个,民族乡59个,拥有汉、壮、瑶、苗等12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常住人口的37.6%,数量在全国排位第一,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保留有12种语系[7]。广西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民族交往交流密切,民族风俗风情浓郁,民族文化独具特色,传统民俗如壮族蚂拐节、瑶族盘王节,传统戏剧如桂剧、壮剧。传统民歌如瑶族蝴蝶歌,传统舞蹈如瑶族长鼓舞、金锣舞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增强广西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民族文化保护、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广西现有市级公共图书馆15家,各地市公共图书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服务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

3.1 注重发挥民族地方文献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

民族地方文献是特定民族、特定区域的一切文化遗产的载体记录,是形成民族地区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关键[8],这些民族特色文献资源对研究民族地区民俗风情、文化内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广西市级公共图书馆一直致力于民族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收集、整理包括记录民族风俗、民族语言和历史名人等内容的一切记录载体,形成一定数量的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如依托“北部湾经济区图书馆服务联盟示范项目”推动建设的“向海之路”北部湾地方特色资源库,由北部湾经济区的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座城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打造,整合包括《民族》《外来民族》《土著民族》《民族关系》《京族民族传统与节日》《崇左市壮族村落文化》《丰富多彩的邕宁民间民族歌谣》《防城港民族概况》等民族主题的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和合浦港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一带一路”相关专题数字文献资源,以全文图书、报纸、专题片、公开课等多媒体资源呈现,成为资源丰富的北部湾地方特色资源宝库[9],在保护与传承北部湾地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资源。

3.2 以类型丰富的民族文化主题阅读活动滋养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滋养。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主题活动能促使各族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进而主动参与到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中。广西市级公共图书馆结合广西特有的多民族融合特点,通过民族文献推荐,民族文化主题阅读推广活动,民族主题展览、讲座、培训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使公共图书馆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文化阵地。例如,柳州市图书馆推出民族文献品牌“唱团结”,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大众推广《三江民族文化小词典》《融水苗族》《柳州民族影像》《刘三姐歌谣》等书籍,并在线上普及民族文化、民俗知识;北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将民族团结融入品牌活动,推出“民族团结 童心绘梦”小海螺故事分享会、“中华民族一家亲 童声讲述民族情”民族绘本故事讲述;北海市图书馆开设“民族团结心向党”劳动公益学堂;河池市民族图书馆在寒暑假期间开办小铜鼓课堂,定期组织青少年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贵港市图书馆举办“行走中的阅读·壮族三月三”专场活动;玉林市图书馆举办“潮聚三月三·和谐在八桂”走读广西·品阅壮族文化,依托壮族的传统节日,组织广大群众在走“壮乡路”中读“壮乡文化”;南宁市图书馆利用自建数字资源举办“走读广西——壮乡里的情人节”线上展览;贺州市图书馆通过区域内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瑶族服饰的再创作举办瑶族服饰展览等。广西各市级公共图书馆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对推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3.3 以建设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空间构筑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广西市级公共图书馆在民族文化空间建设上各具特色,主要聚焦“书房+主题馆+驿站/阅读点”模式,主打建设“小而美”的新型阅读空间。这些民族文化空间的设计、布置注重民族风与现代风、科技风相结合,展现多元的中华民族文化。例如,南宁市图书馆的馆舍外观融合了山地梯田、壮族铜鼓、侗族风雨桥等广西民族地方特色元素,凸显广西地域民族文化。其打造的“南宁印记”主题馆凸显了壮族文化,它以“行走字里行间,对话邕城古今”为主题,在设计上融合南宁古城墙、壮锦纹饰、方块壮字等元素,在文献资料选配上以南宁本土文献、民族文献、东盟文献、地图文献等多种文献共同组成,多方位展示壮乡的历史沿革、文化特点及其相关文献史料,是一个“文化展示多元、信息多维度供给、地方特色浓郁、学习空间共享”的特色民族文化空间[10]。借助空间的内外设计将民族文化元素直观地呈现出来,体现出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的人文精神和厚重深邃的民族文化内涵,能促使走近空间的大众深度认知、体验和理解当地民族文化。

4 广西市级公共图书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面临的困难

4.1 民族文化资源推荐服务有待完善

广西多民族长期聚居,形成了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瑶族风雨桥、古建筑等历史遗迹,瑶族盘王节、壮族“三月三”歌圩等民俗,那坡壮族民歌、瑶族长鼓舞等民族音乐、舞蹈等。公共图书馆对记述这些文化遗迹、民俗风物的书籍、音频、视频进行收集、整理,也形成了一定数量可供查询、阅览的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库,但尚未全面、系统地进行专题收集整理并通过纪实录影、汇编出版等,也未能分类型、分主题地进行常态化专题推荐,导致公众对这些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知晓度不高。

4.2 民族文化活动特色品牌尚有欠缺

广西各市级公共图书馆开展了较为丰富的民族特色服务与活动,涉及民族文献推荐,民族文化主题阅读推广活动,民族主题讲座、展览和培训等多种形式,但是很多活动是依托上级部门组织或是依靠第三方力量推出,如“壮族三月三”部分活动。一些活动是在已有的品牌中增加民族团结主题而开展,主要以临时性或应和节日而开展的活动居多,“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民族文化特色品牌活动尚有欠缺。总而言之,广西各市级公共图书馆的民族文化活动缺乏特色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公共图书馆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4.3 民族特色文化交流空间还需凸显

广西市级公共图书馆主动落实国家制定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事業发展规划》,在市区、景区、乡村等地方打造了一批“小而美”的阅读空间,这些承担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颇具特色,但是大多数的风格设计存在现代风格偏重、追风潮流的现象,民族特色不够鲜明,民族特色与现代化的风格设计之间没有较好地融合,未能较好地体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作为对外宣传、展示民族文化的窗口形象,无法很好地展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体现民族精神和新时代人文精神气息。

4.4 宣传教育方式还需进一步创新

目前,广西市级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工作时,聚焦点更多的是放在图书阅读活动上,虽然许多公共图书馆通过网页、微信公众号等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的宣传,但内容不够有深度,使大众对公共图书馆的民族主题宣传教育的认知不够深入,宣传效果一般,公众的参与度不高。

5 民族地区市级公共图书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11]。民族地区市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阵地之一,可以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社会服务职能”结合起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向好向上发展,促进各民族更加团结、和谐。

5.1 以馆藏特色文献为基础,开展常态化民族文化资源专题推荐服务

文献资源是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支撑,多民族融合地区的文化积淀深厚、丰富多元,如何将民族文化转变为可理解、可记忆的知识,这就需要对民族文化文献资源进行加工、重组、挖掘、开发和利用,进而变为人们可以轻松获取的资源。因此,民族地区的市级公共图书馆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中,首先,要对讲述本民族、本地区的节庆、民俗、手工艺制作技艺等类型的文献资源进行收集,分类整合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民族文化特色资源库,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案例素材。其次,增设民族特色专题书架。将记录少数民族饮食、服饰、语言、风俗等文化特色的书籍独立设置专架,引导人们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再次,应注重将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分类型、分主题,多方式、多渠道进行推荐。例如,柳州市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民族文献‘唱团结”,将讲述柳州历史和三江侗族、融水苗族等民族文化、民族团结内容的书籍共同进行推广;还有以民族团结为主线,从柳州地方文献中发掘相关主题资源制作有声故事,以“资源+推文+音频+平台”的复合模式,推出“走读广西 听见柳州”有声故事线上资源专题推荐服务,引导人们了解柳州历史和柳州侗族文化、苗族文化等民族文化及其深层次的内涵。通过资源的整理、开发、利用,形成常态化的民族文化资源专题推荐服务,有益于凝聚思想共识,增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这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需的根基。

5.2 以民族特色文化为抓手,打造有影响力的民族特色阅读活动品牌

民族地区市级公共图书馆应紧紧抓住自身的民族文化、民族特色打造阅读品牌。首先,可以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当地民族节日及民族特点,打造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阅读品牌。例如,河池市是当今依然保留使用铜鼓习俗的地区之一,素有“世界铜鼓之乡”和“中国铜鼓之乡”的美誉,可以说,铜鼓是河池文化的重要象征,河池市民族图书馆将铜鼓这个代表河池文化的重要符号融入活动品牌,打造成为河池市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品牌“小铜鼓课堂”。其次,在品牌的策划方面,民族地区的市级公共图书馆还可以抓住民族聚居地区保留民族语系和特有民族风俗的特点,如壮族的“三月三”歌圩,瑶族的服饰、蝴蝶歌、盘王节等,推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多元文化阅读推广活动。贺州市图书馆在致力打造民族文化活动品牌时抓住贺州具有特色的瑶族服饰开展“瑶绣花开三月三”活动,邀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瑶族服饰自治区级传承人介绍传统瑶族服饰的起源、图案和刺绣工艺,并通过影像记录活动过程并上传至学习强国平台,[JP3]让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人们近距离感受瑶族服饰文化魅力,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阅读品牌的有机融合,发挥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3 以民族特有元素为装饰,建设特色鲜明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空间

民族文化空间可以将不同民族身份、不同民族背景的个体组织在一起,是维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民族地区市级公共图书馆在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民族文化空间的建设,应利用国家大力支持公共图书馆打造“小而美”的新型阅读空间这一契机,在历史遗迹或新的场所建设融合民族文化、民俗、民风民族特色阅读空间。同时,还应注重民族语言、文字和元素符号在文化空间中的呈现,让走进空间的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民族文化,自然而然地接受民族文化,这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南宁市图书馆的建筑及其内部打造的“南宁印记”主题馆在外观视觉上,将一个民族的风貌、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展现出来,达到人与建筑、文化的相互协调、统一,体现了南宁市作为广西首府对外宣传、展示民族文化的窗口形象,展示了广西民族独有的建筑风格。如此,利用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建设与本地区民族生产生活物理空间相融合的民族团结教育场所,有益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更有益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5.4 以新媒体为传播媒介,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

新媒体具有直观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的特点[12],民族地区市级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增进各民族国家认同、文化认同、身份认同这一功能,从政治、文化层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基础。首先,利用新媒体直观性强化民族历史记忆。运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平台等直观展示民族先祖、民族故事、民族英雄和民族历史文化遗迹以及各民族生产、生活及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的语言、文字、图像符号,让这些历史记忆成为凝聚各民族团结的精神。其次,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增强民族身份认同。借助新媒体传播媒介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搭建民族交流互动平台,将不同思想、不同背景、不同行业的各族群众聚集在一起,以形式多样的互动参与方式,宣传各民族文化知识,在参与互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次,利用新媒体个性化特点,打造各民族特色服务,借助新媒体高效、快速、便捷及其形象化、具体化的表意优势,提供满足各民族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在实际服务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6 结 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民族地区市级公共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本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市级公共图书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以馆藏特色文献为基础,开展常态化民族文化资源专题推荐服务;以民族特色文化为抓手,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民族特色阅读活动品牌;以民族特有元素为装饰,建设特色鲜明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空间;以新媒体为传播媒介,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等对策,试图解决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彰显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在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07-16].http:∥cpc.people.com.cn/20th/n1/2022/1025/c448334-32551580.html.

[2]郭亚萍.铸牢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以新疆地区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3,37(6):7687.

[3]秦健,芦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与实现路径[J].学习论坛,2023(2):106111.

[4]习近平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EB/OL].[2022-12-26].https:www.gov.cn/xinwen/2019-09/09/content_5428594.htm.

[5]吴莉萍.传承民族文化 促进民族团结: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的特色服务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2(4):208210.

[6]顧超.西北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0.

[7]美丽广西[EB/OL].[2022-12-26].http:∥www.gxzf.gov.cn/mlgxi/.

[8]彭延炼,张茂豪.论民族地方文献的采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1):5759.

[9]“向海之路”北部湾地方特色资源库建成[EB/OL].[2022-12-26].http:∥www.beihai.gov.cn/swbm/bhswbb/gxbhsyhyshjzl/ysdt/zxdt/t15078240.shtml.

[10]带你了解更多南宁故事!南宁市图书馆“南宁印记”主题馆开馆[EB/OL].[2022-12-26].http:∥www.nnnews.net/p/3118510.html.

[11]冯雪红,聂君,黎岩.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2128.

[12]陈纪,韩凯波.新传播媒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功能[J].民族学刊,2023,14(1):4249.

[收稿日期]2023-08-01

[作者简介]陈碧玉(1989—),女,本科,馆员,贺州市图书馆。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团结稳疆视阈下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