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针联合冲击波治疗运动员肩袖损伤临床疗效观察*

2023-12-03 09:53付洋周杰刘培张黛江恒刘承玄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肩周肩袖冲击波

付洋 周杰 刘培 张黛 江恒 刘承玄

(1.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00;2.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重庆 400000)

肩袖损伤在体育运动中十分常见,尤其以排球、乒乓球、体操、投掷、举重及游泳等项目的患病率最高[1],常常表现为肩关节剧烈疼痛、活动受限、肌肉力量降低等,影响运动员日常训练和比赛水平。目前针对Ⅰ、Ⅱ度肩袖损伤往往采取镇痛药物、康复理疗、局部注射等保守方式。体外冲击波因其非侵入性方式且见效快的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骨与软组织疾病的治疗,患者易于接受;干针疗法是一种将细长针穿透皮肤,刺激肌筋膜触发点来缓解疼痛、恢复肌肉力量的疗法,治疗肩袖损伤疗效确切,但临床报道较少,故本研究拟观察干针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案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4月我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肩袖损伤运动员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为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本研究已通过重庆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和批准。两组运动员男女、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肩关节MRI明确为Ⅰ或Ⅱ度肩袖撕裂的运动员;②年龄18~70周岁;③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④无合并骨折及脱位;⑤同意本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肩关节急性扭挫伤者;②肩关节开放性损伤者;③肩关节韧带断裂者;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不适合冲击波治疗者。

1.3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干针联合冲击波治疗,运动员患侧肩周骨骼肌有多处能够激惹疼痛的触发点,干针治疗时,医者手指触压找到挛缩结节,选用规格为0.25 mm×75 mm的毫针在触发点进行针刺操作,透皮后保持针刺动作快进快出,要求针刺时局部肌肉抽搐跳动,持续穿刺直到肌肉跳动停止,结束后进行下一个触发点同样操作,每周治疗5次,持续4 w。干针治疗结束后,休息10 min,开始进行冲击波治疗,患者取坐位,以患侧的肩周激痛点为治疗中心,进行肩部肌腱、肌腹及周围软组织的治疗。将藕合剂涂于皮肤上,选择脉冲2000~3000,治疗压力4.0~5.0 Bar,频率6.0~10.0 Hz,将治疗仪探头分别从纵、横方位回旋进行冲击波治疗,每周治疗1次,连续4 w。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冲击波治疗,操作同上,每周治疗1次,连续4 w。

1.4观察指标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2]、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3]及等速肌力测试[4]三个指标来观察肩袖损伤运动员肩周疼痛、肩关节功能改善及肩周肌肉力量恢复情况。VAS评分由运动员自己主观评定,分值由0~10分构成,分值越高代表疼痛。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由医者和运动员一起评定,满分100分,分值和肩关节功能呈正相关。等速肌力测试在不同角速度(60°和180°每秒)测试运动员肩关节外旋/内旋峰力矩值,值越高代表肌肉力量恢复越好。

2 结果

2.1两组患者VAS、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w后,两组患者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分)

2.2两组患者外旋/内旋峰力矩值比较 治疗前,在60°和180°每秒角速度下,两组患者肩关节外旋/内旋峰力矩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w周后,两组患者肩关节外旋/内旋峰力矩值均较组内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肩关节外旋/内旋旋峰力矩值比较

3 讨论

肩袖损伤是运动员常见的肩部运动损伤之一。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及比赛过程中过度使用上肢或反复受到外力撞击,尤其是一些过顶项目中,极易发生肩袖损伤[5-6],表现为肩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肌肉力量下降等[7]。目前治疗肩袖损伤的措施包括减轻运动负荷、制动休息、口服药物,或传统针灸、火罐及现代康复理疗等[8],但见效慢,药物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上述治疗若无效,常采用局部封闭或针刀治疗[9],作为有创治疗,方式较疼痛且存在误伤神经肌肉组织的风险。

运动员长时间进行高负荷的肩部运动(包括旋内、旋外、外展等),而冈上肌肌腱穿过肩峰下和肱骨头上的狭小间隙,所以很容易受到挤压、摩擦,从而产生无菌性炎症或肌腱断裂。冲击波松解组织黏连、促进损伤肌腱恢复的作用十分强大,其作用机制是一系列综合生物学效应的结果[10]:冲击波作用于病灶点局部时,能量可在不同组织及微小气泡间产生机械应力效应和空化效应[11],松解黏连的组织,刺激微循环,改善肩关节血运并促进受损组织恢复,从而提升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同时还具有镇痛作用[12],有研究报道冲击波能量导入神经末梢时,能破坏神经末梢细胞膜,降低疼痛敏感性;还能刺激周围组织释放自由基,引起相应抑制疼痛的物质释放,从而起到镇痛作用[13-14]。

单独冲击波治疗对于肩部疼痛、肩周功能活动受限具有其优势,但运动员肩袖长期损伤后还伴有不同程度肩周肌肉力量的下降,后期常出现肌萎缩。故本研究纳入的Ⅰ、Ⅱ度肩袖损伤运动员在冲击波治疗基础上针对性地联合干针疗法,两组患者在不同角速度下内外旋峰力矩值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干针疗法后提高幅度明显上升,说明干针较冲击波在恢复肌力方面有明显优势。目前已有多项临床研究发现,干针疗法对于肌肉骨骼疾病尤其痛症方面有确切的疗效[15-16],其实质是直接针刺肌肉肌筋膜触发点[17]。肩袖损伤患者的肩周骨骼肌有多处能够激惹疼痛的位置,即肌筋膜触发点[18],手指触压这些地方可摸索到骨骼肌的紧张肌束,一些条索状结节,重按压时能触发剧烈疼痛及远处牵涉痛[19-20],其疼痛机制是触发点被刺激活化后会加速主动肌疲劳,改变运动募集模式,增加拮抗肌的活动,导致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外源动态平衡打破、运动功能受损[21]。因此,消除这些触发点,对肩袖损伤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功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2-23]。干针一般指细长的毫针,当其深入刺激触发点处,能调控其周围乙酰胆碱和其受体浓度,降低自发电位的频率和振幅,从而缓解主动肌的疲劳,改变运动控制模式,有效减少疼痛并增加肌肉力量[24-25]。临床操作时,医者必须保持针刺动作“快进、快出”刺激肌筋膜触发点、肌肉和结缔组织,引发牵涉肌肉的局部抽搐,重复针刺直到抽搐停止,这样才能即刻缓解肩部疼痛,进一步恢复肌肉力量[26]。

针对运动员肩袖损伤,干针与发散式冲击波在减轻肩部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及提高肌力水平方面有着强大的协同效应,同时,两者又各有侧重,且均具有安全、方便、疗效显著的特点,将会越来越广泛地联合应用于肌骨疾病康复治疗中。本试验采用具有代表性的评价量表及等速肌力测试客观评价其疗效,多方面证实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不足的是,研究目前只收集了治疗前及治疗4 w后的数据,下一步将进行长期追踪随访及远期疗效研究。

猜你喜欢
肩周肩袖冲击波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老中医教你几招,轻松缓解肩周疼痛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探究
武汉冲击波
书画养生
能源物联网冲击波
医生集团冲击波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MRI及三维超声对肩袖损伤诊断方法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