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学课程思政实施的方法与路径

2023-12-04 08:51郝怡娜
保定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育学师范生立德

王 薇,郝怡娜

(保定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课程思政对于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开展教育学课程思政,首先要清晰认识课程思政的形成逻辑和深刻内涵,理解其对于构建教师教育课程良好生态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对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协同、提升课程育人成效的关键作用。

一、高校教育学课程思政实施的价值向度

教育学作为师范类专业核心课程,其在立德树人和师范专业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在教育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所以需要对教育学课程思政实施的方法和路径进行科学设计,为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是办好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方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

教育学是培养未来教师的公共基础课程,教育学课程思政能够挖掘多种思政元素,构建思政案例资源库,丰富思政教学内容,为相关授课教师提供清晰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有利于提升教育学课程立德树人成效,增强师范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优秀师资。

(二)实现师范专业培养目标

“师德践行能力”是师范专业培养目标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将“师德践行能力”列于毕业要求的首要位置[2]。

从人才培养的政策取向分析,全面的师德内涵包括思想政治品德、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情怀和个人修养,个人修养包含知识修养和情感道德修养,从师德的角度就是要培养师范生的情感道德[3]。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后备军,是中小学教师的主要来源,其师德素养关系到党的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学作为培养师范生的主干课程,其课程思政的实施直接关系着师范生师德素养的培育。教育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有利于达成师范生毕业要求,实现师范专业培养目标,更好地发挥教育学育“师”功效。

(三)突破教育学课程思政实践困境

教育部发布《纲要》后,高校逐步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教育学课程教师积极探索学科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缺少具体的思政实施方案,不少教育学教师在践行课程思政过程中还存在某种程度的随机择取和盲目嫁接,形式化有余而专业性不足,存在“浅表化”“硬植入”等现象,出现了章节内容与思政目标的牵强附会或相互脱节;过于强调教材而忽视对校本思政元素的发掘;思政案例选取的科学性尚有待提高,实施效率相对较低。

落实教育学课程思政,明晰每一个教学模块的思政目标,全面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元素案例库,并将教学模块与思政元素进行深度融合,有利于积极推进教育学课程思政精准实施,突破课程思政实践中的困境。

二、高校教育学课程思政实施的准则

《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纲要》指明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要求科学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各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将课程思政渗透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为教育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确立了方向。

(一)思政目标层面:“四有”好教师

教育学课程思政实施的目标层面,坚持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基础教育领域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强化教育学课程对师德师风的育化功能,使师范精神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获得“创造性转化”,以契合新时代教师师德规范,保障其时代性与先进性。同时要与三级五类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中的毕业要求相对应,明确相对应的专业目标、课程目标和思政目标。三级五类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中毕业要求部分均有对“践行师德”的体现,具体包括“师德规范”和“教育情怀”等要求。“师德规范”强调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四有”好教师。“教育情怀”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二)思政元素层面:五大重点

在教育学课程思政实施的过程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为五大重点,将思政元素融入全部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师范生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强化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范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和家国情怀。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师范生传承文化基因,传播教育火种,将教育家精神发扬光大。围绕宪法法治,引导师范生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围绕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引导师范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争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大国良师。

(三)思政操作层面:师范专业认证理念

在教育学课程思政实施的操作层面,依据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等专业认证理念,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强调以师范生为中心,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4]。

构建以师范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实施模式,以师范生学习效果为首要设计与实施要素,并为实现未来五年职业预期奠定基础[5]。构建基于产出导向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立足教师教育特色,抓住师范生核心素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统一,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纳入到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中。

三、高校教育学课程思政实施的具体策略

实施高校教育学课程思政,以教育学基本原理为生成基础,明晰每一版块的思政育人目标,深度强化教育学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深挖思政元素,构建校本特色的课程思政元素案例库,建立“知识点—思政点”映射体系;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将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切实提升教育学教师的课程思政践行实效。

(一)明晰教学内容模块的思政目标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强化教育学课程的师德师风育化功能,将教育学课程定位于培育基础教育的“四有”好教师,使学生自觉夯实教育学基础理论,掌握基本技能,积极认同教师职业理念,主动担当社会主义教育使命,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教育事业中,争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以教材原有章节为基础,采用模块式教学,对“教育学”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明晰每一内容模块的思政教育目标。重构之后共分为五大模块:教育学基本内涵、教育功能、教育目的、学制与课程教学、教师与学生。每一部分对应的思政目标分别是:增强学生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的责任感;使学生理解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以德为先”,立志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增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责任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培养学生从教光荣、立志从教的职业理想和信念。

(二)构建课程思政元素案例库

围绕课程思政目标深挖思政元素,结合地区与学校特色资源,构建课程思政元素案例库。以笔者所在保定学院为例,素有“红二师”之称的保定学院拥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红二师”素有“北方小苏区”的美誉[6],这些为构建独具特色的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

在课程内容上,认真梳理校本精神与教育学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努力挖掘其精神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可行性分析。探索课程思政的融入点,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五大内容维度,提炼出每个教学模块具体蕴含的思政元素。围绕教育学学科特点,重点突出教育家精神、教育自信、爱岗敬业、大国良师等思政元素。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见表1。

表1 教育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三)融合内容模块与思政元素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将思政元素细化至各个知识点,有效选择思政教育载体,精心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全面组织思政教育评价,将内容模块与思政元素进行深度融合,注重学生全方位深度参与和真实体验,通过“讲、演、写、设、拍”五维教学工程,促成课堂教学从“文本话语”向“人本话语”的范式转换,润物细无声地开展课程思政。

“讲、演、写、设、拍”五维教学工程,其中“讲”是指讲好学校教育家故事,它服务的是“教育学基本内涵”的内容模块,思政元素是教育家精神,思政载体是学校历史上涌现的众多教育家的感人故事;“演”是指以学校历史上的“七六”爱国护校斗争为主题进行话剧表演,它服务的是“教育功能”内容模块,思政元素是爱党爱国的革命精神,思政载体是学生的“七六”爱国护校斗争;“写”是结合学校历史上的“三杆”教育,联系如今保定学院开展的美育和劳动教育实践,分析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写一篇小论文,它服务的是“教育目的”内容模块,思政元素是耕读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思政载体是“笔杆、锄杆和枪杆”三位一体的“三杆”教育;“设”是指学生阅读相关文献进行教学设计,设置思政评分点,它服务的是“教学方法”内容模块,思政元素是爱岗敬业,思政载体是学校培养的全国教学名师王企贤、缪玉田的教学智慧;“拍”指的是以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为原型,拍摄系列微电影,它服务的是“教师与学生”内容模块,思政元素是大国良师、奉献精神、使命担当意识,思政载体是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的先进事迹。通过以上教学创新,实现画龙点睛式思政融入、切身体会式思政融入、以身示范式思政融入,加强学生在教育环节中的深度参与感和体验获得感,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结语

高校教育学课程思政实施要以教育部颁发的《纲要》为准则,结合教育学的课程性质与教学内容,将育人目标细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信念,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道德情操,传道授业解惑的扎实学识以及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深挖思政元素,结合地区与学校特色资源,将思政元素细化至各个知识点,构建课程思政元素案例库,深度融合内容模块与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实现课程思政育“师”功效。

猜你喜欢
教育学师范生立德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教育学是什么科学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严以修身”先立德
对我国音乐教育学 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