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立场:整本书思辨性阅读的根本点

2023-12-06 09:02姚承铭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整本书卡片导图

姚承铭

整本书阅读是当下的一个热点话题,如何引导学生读好整本书,在小学阶段非常重要。2022年版课标指出“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这些正是思辨性阅读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学生立场,要么轻视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要么拔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整本书思辨性阅读应该基于学生立场,沿着学生的视角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任务,以期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唤醒学生阅读的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梳理十二册教材的“跟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栏目不难发现,编者安排的书目深受学生喜欢,如三年级的童话、四年级的神话、五年级的中国古典名著等,学生乐意读是读下去的前提,倘若教师再设计一些多样、精彩的活动,就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制作人物卡片

部分书目中人物形象众多,怎样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记牢,教师可以采用制作人物卡片的方式,类似于人物名片。五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中安排了古典名著《水浒传》,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制作人物卡片的方式,阅读相关章节,找出人物形象,完成卡片制作。在制作卡片的过程中,前后勾连,提升了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的能力。如一开始学生觉得鲁智深是一个性格鲁莽的人,但在结合后面的章节后,学生的认知大大改变,因此,借助读书卡片,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以《水浒传》为例,教师设置了如下人物名片(见表1):

随着学生阅读的不断加深,人物名片也在更新迭代,及时调整,及时优化,学生对每个人物就都有了全面、客观的评价。不拔高也不矮化,如实客观,学生有抓手,有明确的目标,因而乐于完成。

2.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当下流行的、能够让人在较短时间内明白主要内容的一种展示方式。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鼓励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可以根据地点的变换,可以以相似人物为主题,也可以聚焦情节的发展,还可以以一个人物为中心,画出通俗易懂的思维导图。因为给了学生大量的创作机会,原本给学生呈现的树状图、饼状图等逐渐被突破,在尝试的过程中,学生不但理解了文本,思维力、创造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阅读《青铜葵花》一书时,学生利用鱼骨图(见图1),梳理了故事情节,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3.创设阅读场域

阅读需要场所,温馨的环境能够推进学生的阅读。教师大力营造这样的阅读环境,在教室里安排了“阅读角”,在楼层设有“小小读书吧”,同时学校图书馆面向全校师生开放,这些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生可以幸福地在书海中遨游。每天中午固定的阅读时间,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静静地阅读,或坐或躺,或室内或操场或阅览室,总之自己乐意就好,一切都是温馨自由的。同时,每年的4月、10月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读书节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成果也在舞台中得以展现。

学生的阅读热情就在一张张人物卡片、一个个思维导图、一次次阅读活动中被激发、被萌生,他们的阅读兴趣点也就一次次被唤醒。

二、生成学生阅读的增长点

学生读完整本书能够得到什么知识、价值观?这些都是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就应该综合考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唤醒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教师有责任对学生读的内容做一些甄别、筛选。

1.找到思辨的增长点

阅读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在语言文字的输入中获得自己独到的见解、深刻的认知。阅读是语言文字不断内化、思维不断生成的过程。因此,带着思辨的问题去阅读,能够将整本书读得更加深刻。

在阅读《安徒生童话》一书时,就书中的《丑小鸭》《亚麻》《枞树》《拇指姑娘》等几个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初次阅读后,学生得出了“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都太惨了”这个结论,这样的结论显然太浅表化。于是教师通过设置思辨性话题“磨难vs幸福”串联起故事,学生在阅读中得出:虽然他们的经历悲惨,但最终都获得了幸福,经历过磨难,幸福才格外珍贵。这样一来,学生的认知就丰富了。因此,深挖文本,给学生一个思辨的点,拒绝浅表化思考,真正的阅读才会在学生身边悄然发生。

2.找到成长的增长点

在阅读中,学生可以观照自己,汲取营养,在书中认识最美的自己。为此,教师需要观照学生,明確学生真的需要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是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的推荐书目,这本书包罗万象,涵盖了许许多多的知识,作者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向读者一一做了介绍,可以说是润物无声。可不少教师却拘泥于知识点的考核,简单、机械地从知识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虽收获了知识,但挫伤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不妨换个角度,也尝试着借助书中的情境,将学生带入,用书中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一举多得,在情境的创设中引导学生收获知识,收获成长,收获兴趣。

3.找到方法的增长点

阅读是有方法的。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培养,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分年级、分层次地逐步渗透。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教师也应该结合课堂所学,用好多种阅读方法。从最简单的批注、提问、猜测开始,这一点在读四大古典名著中显得尤为突出。

在阅读《西游记》这本书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聚焦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过程,通过猜测的方式激发学生继续阅读:下一回,他们又会有怎样的遭遇?又是怎样化解危机的?是谁来帮助了他们?教师以这样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一连串的猜测中,方法得以运用,思维获得成长。

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思维得以深刻,成长得以积淀,方法得到应用,学生在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中得到真正的成长,这也是阅读真正发生的重要体现。

三、获得学生阅读的提高点

阅读是语言大量输入的过程,通过阅读,学生的语言素养得以提升。如果能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出符合他们能力的、能够充分展现他们才华的项目式任务,就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1.读写联动

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写作能够充分衡量学生的阅读水平。在整本书的阅读中,如果能够结合相关的话题,设置相应的写作,将读写巧妙串联起来,那一定会趣味无穷。

《民间故事园》中安排了众多的中外民间故事,其中不少故事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在通读完整本书之后,聚焦“传说”这个话题,结合教材中的习作要求,教师设置如下任务让学生完成:民间传说故事跌宕起伏,人物特点突出。扎卡、黄巢、癞痢和尚、阿巴里和水社妹,他们的传说动人,故事深深吸引着我们。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来临,我们拟举行“传说故事分享”大会,请从以上人物中挑选一个,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做一个传说分享,注意写清情节,写出人物美好品质。

这样的写作,既有对学生阅读的检测,更融入了单元语文要素,同时又是学生喜爱的方式,学生真正在读中悟,在写中得,读写联动,扎实有效。这样的方式大多数学生都乐于接受。

2.读演结合

多样化的输出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改编、创编,通过课本剧的方式,化冰冷为美丽,融知识于趣味,用学生最喜欢的方式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安徒生童话》《民间故事园》等书中的故事为学生的演出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学生的演绎下东郭先生和狼活灵活现,木兰从军飒爽英姿,《宝莲灯》中沉香的救母心切都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舞台上的举手投足间得到了最佳的检验。因为演出,学生更是爱上了阅读。

整本书阅读是一项伟大艰巨的工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意味着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增长点、提高点,也只有我们真真正正将学生放在首位,才能切实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也就能更好地落实2022年版课标中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相关要求,进而为阅读、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夯实提供坚实的保障。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石庄镇石庄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整本书卡片导图
《论语》整本书阅读
烃思维导图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一张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