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教学文化生成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

2023-12-07 04:25李娜娜
知识文库 2023年22期
关键词:场域高水平院校

李娜娜

培养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与重点,且在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中所生成的积极教学文化对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场域主文化内涵不足、教师教学惯习行为文化失范、学生学习亚文化导向偏移、教学基本支持制度文化薄弱等问题限制着高职院校积极教学文化的生成。基于当前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大环境、高职院校教学文化建设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应大力倡导积极教学文化建设,从教学场域净化、教师行为规范、学生学习纠偏等角度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文化的健康化、积极化、内涵化,以文化育、以文化人,带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为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

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是深化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诉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在于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在高职院校中,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本质原因始终是与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密切相关的教学工作。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学文化建设问题,教学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文化形式,具有历史延续性与现实再生产性的精神生态,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具有重要引导作用。而由于当前高职院校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支撑,使得教师教学潜力未完全发挥,学生学习缺乏动力,最终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学文化场域难以成为推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原动力。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高水平高职院校目标有待实现。文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素和内涵基因,而积极健康的高职教育文化是保障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积极教学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水平发展目标实现的重中之重。因此,立足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目标,基于高职院校积极教学文化生成视角,推动教学场域净化、教师行为规范等目标的实现,实现教学文化的正常化和积极化,应成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

1 高职院校教学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教学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由于高职教育所面临的复杂外部环境与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既有评价等,使得高职院校教学文化在场域文化内涵、支持制度文化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不足,并长期处于低层次水平,难以发挥对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驱动作用。

1.1 教学场域主文化内涵不足

文化内涵是文化形式的核心。高等教育旨在培养能够引领进步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与之相匹配的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品类和层次。当然,这与高等教育所承载的社会职能密切相关,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在多种职能履行过程中,高等教育文化的品位、品质和层次都获得质的飞跃,使得高等学校的教学文化成为价值导向的文化形式,指向学生发展与人类进步。与本科研究生教育相比,高职教育的文化内涵较为欠缺。高职院校旨在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因而便形成相对直白的文化。在此场域文化中,高职院校的教学文化会受到明显影响,无论是高职院校的教学整体设计和安排,还是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可能更倾向于从工作角度、教学立场完成规定工作,缺乏对教学价值观、育人理念的高度认知,因而导致教学场域的文化内涵不足。事实上,教学场域主文化内涵不足直接体现出高职院校教学场域中主体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道德理念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

1.2 教师教学惯习行为文化失范

教师作为教学文化中的重要主体,其教学惯习行为是影响教学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基于高职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高职院校当前发展现状,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高职教学的认知态度相对薄弱,直接反映在教师教学实践中所呈现的便是教师教学惯习行为的失范。从教学规律来看,教师教学行为具有较强示范性,即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行为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校行为。而在具体高职教育中,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情怀和教学精神,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還不够来理解认识自身教学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备课的深度广度有待提高,导致无法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似乎默许部分教师的教学惯习,并逐渐演变成默契文化,而事实上这是一种文化的失范,而非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生。事实上,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惯习行为文化失范,如何从根本上破除这种状态对于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意义重大。

1.3 学生学习亚文化导向偏移

学习文化是教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的对象和客体,其学习表现与学习行为对教学文化建设与发展具有现实价值。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亚文化属于较为消极的教学文化类型。与本科研究生院校相比,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能力基础与后天性学习环境都相对较差,使得自身学习动力与学习行为都较为薄弱,不愿花大量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当然,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亚文化的出现与社会诱惑的显著增多密不可分,进入高职院校后,大部分高职学生急于放飞自我,因此选择利用最短时间拓宽生活“朋友圈”,迅速融入新的消费娱乐“交际圈”中,似乎都已将繁重的学习抛之脑后。在此学习和生活状态下,高职学生参与高职院校学习中的心思和动力显而易见,使得在高职院校教学场域中,不学习成为常态,认真学习则成为特例,这一消极的学习文化显然与教学主文化格格不入,同时也会对其他高职学生和即将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形成负面引导,导致高职院校学习陷入混乱的局面和秩序中,难以满足教书育人的基本目标,更无从谈及高职院校的高水平发展。

1.4 教学基本支持制度文化薄弱

教学基本支持制度是指服务和保障教学运行的各项制度,制度文化则是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形成的基本教学制度文化。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所依托的相关支持制度较为匮乏,即教学基本支持制度建设存在滞后性。在实际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纲领性制度严重不足,因而难以发挥出教学基本支持制度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制度文化的薄弱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制度层面的缺失,制约着高职院校教学文化内涵建设,最终使得高职院校教学文化始终处于低水平徘徊的文化形式。而教学基本支持制度约束力的缺乏,不仅使得高职院校教师的不良教学惯习行为更加扩大,而且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亚文化负面影响将持续扩大,师生难以将教学文化内化为自身教学行为和学习举措,最终将导致教学文化建设举步维艰,高职院校整体层面的文化建设工作也将直接受到影响。此外,教学基本支持制度的缺失既使得制度文化难以形成气候,也难以督促师生主体遵循制度、敬畏制度、发展制度,使教学成为按章办事的过程,使教学文化为制度文化保驾护航。因此,从教学基本支持制度建设入手,以制度文化建设为抓手,推动教学文化积极化、正常化,应成为高校推动建设积极教学文化的重要工作。

2 积极教学文化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中的意义和价值

积极教学文化反映的是高职院校教学场域中教师教学的积极行动与学生学习的健康状态。积极教学文化既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路径。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中,积极教学文化有利于形成积极的高职院校建设主文化,共建高职院校发展共同体、解决关键的高职人才培养问题、提升师生的高职教育参与获得感,具体阐述如下。

2.1 有利于形成积极的高职院校建设主文化

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本质是推动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其中,高水平内涵更多体现在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升级、办学水平的提升、办学文化的丰富等层面,而文化建设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重中之重。与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相适应的应兼具强大感召能力与思想统一能力的主文化。只有在此主文化指引下,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才有文化深层次基础。而推动积极教学文化建设正是抓住高职院校建设主文化的主要矛盾,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整体建设积极主文化的形成,能够为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推动高职院校在高水平建设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突破。

2.2 有利于共建高职院校发展共同体

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构建基于所有高职院校主体参与的高职院校发展共同体尤为重要。教学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其教学结果的优劣直接决定高职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社会对高职院校评价的好坏。而推动积极教学文化建设,有利于将高职院校师生的工作重点和学习重心真正转移到高职院校发展中,有利于进一步团结凝聚高职院校教师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助于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推动高职院校发展共同体的构建。而且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目标指引着高职院校师生朝着共同的愿景不断奋斗、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2.3 有利于解决关键的高职人才培养问题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虚化”和“弱化”。当前,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环节形式化内容居多,且并未营造出良好的“守正教学”氛围,党、国家、自身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有待提高,使得人民教师的示范作用发挥受限,制约着高职院校发展。与此同时,教学培养弱化较为明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由于自身实践技能薄弱,难以向学生有效传递知识,使得学生知识拓展与能力提升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回应,导致教学丧失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而推动积极教学文化建设,有利于从根本层面解决关键的高职人才培养问题。高职院校通过引导教师成为对学生有情怀、有情感的教师,使教师能够真正服务学生、促进学生成长,从而有效规避高职教学中存在的“虚化”问题和“弱化”问题。在教师的集体行动下,高职人才培养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为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4 有利于提升师生的高职教育参与获得感

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是高职教育开展的重要主体,而师生关系建设发展对于促进教师主体与学生客体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现行高职院校教学文化背景下,师生关系处于相对隔离状态,具体表现为教师未真正走入学生、学生未真正走入教师。而推动积极教学文化建设,有利于打破相对隔离的师生状态,促使教师以积极的教学行为满足学生知识获取与技能掌握需求,从而以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励教师做出规范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相长,促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从高职教育实践中实现成长,为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提供现实支撑。

3 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积极教学文化的生成路径

“双高计划”标志着高职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期,同时对高职文化提出新要求。积极教学文化建设从服务主文化建设、共同体构建等方面可为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設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性支撑。对此,高职院校应大力倡导积极教学文化建设,促进积极教学文化的生成,从教学场域净化、学生学习纠偏等角度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文化的健康化、积极化、内涵化,实现以文化育、以文化人,在带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的基础上,为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夯实文化根基。

3.1 净化教学场域:推动高水平建设目标下的教学文化换挡升级

教学场域是高职院校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固定空间。高职院校教学主文化内涵不足与教学场域的价值理性不足具有密切联系,而推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目标下的积极教学文化建设,需要先从净化教学场域入手,推动教学文化换挡升级,实现教学文化从封闭性到开放性的转变。在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场域中,立德树人氛围不够浓厚,使得积极教学文化难以有效生成。对此,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和要求对现有教学场域进行理念净化、观念净化、信念净化,使高职院校教学场域真正回归到育人本质,为积极教学文化的换挡升级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现有高职院校教学场域中的工具理性导向较为明显,使得教学丧失应有的教书育人价值理性,大多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仅停留于如何保住工作饭碗,而这种工具理性指引下的教学文化难以适应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应引导教师真正树立为学生发展服务负责的教学信念与文化价值理念,促进原有教学文化的换挡升级,以适应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发展。

高职院校内涵式建设的关键抓手和突破口是“研究”,从“建设”到“研究”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范式的转变,因而从服务学生价值理性出发,高职院校应致力于建设具有研究文化内涵的积极教学文化,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提升教学文化品质和品位。

3.2 规范教师行为:推动高水平建设文化下的教师习惯与时俱进

教学文化实质上是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习惯的总和。在高水平建设文化下,积极教学文化建设离不开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和教学习惯的改变。因此,高职院校应规范高职院校教师既有的失范教学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并从高职院校发展全局出发对严重的失范行为进行惩处,使得高职院校师生对教学心生敬畏,反思自身教学行为,逐渐成为深受社会认可的楷模。高职院校教师应改变既有相对固定和保守的习惯行为。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应主动适应时代新要求,从积极教学文化建设角度出发,审视自我教学习惯行为,反思与纠正消极和负面的教学文化现象,通过集体培训和自我学习尝试改变以往相对固定和保守的教学习惯,按照高水平建设文化内涵和要求,从教学小事做起、从教学细节抓起,实现教学心智模式的改变,进而为教学习惯的破除奠定基础,以更好地适应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下的教学工作,做到与时俱进、与时同行。

3.3 纠偏学生学习:推动高水平建设思路下的学生学习提质增效

学生学习亚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教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知行为和行动。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学生学习文化的主流化、正常化、积极化是建设积极教学文化的关键。事实上,学生学习亚文化与教学主文化的本质并不矛盾,关键点在于学生学习亚文化如何能够更好地融合并体现在教学主文化当中。与此同时,学生消极亚文化的形成与学生不重视学习具有密切联系。对此,高职院校应在引导学生重视学习方面下功夫,通过入学教育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激励方法,引导学生接受学习、重视学习,通过高职教育学习改变学习、生活习惯,削弱社会不良诱惑的影响,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此外,高职院校应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学习亚文化的形成与高职学生不知如何学习具有密切关联。对此,高职院校应主动思考、系统谋划,通过构建榜样宣讲、教师帮扶、行业联动、社会支持、家长参与的高职学生学习帮助机制,使高职学生能够全方面了解高职学习特点、掌握高职学习重点,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高效转化,在提升自身学习有效性与针对性的基础上,成长为社会所认可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3.4 完善支持制度:推动高水平建设机制下的教学制度改革创新

教学制度文化是教学文化的基础支撑,制度文化的健全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积极教学文化能否有效形成并发挥作用。在推进高水平建设机制下,高职院校应结合高水平建设目标、立足教学文化的本质内涵改革与创新教学制度。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从确保积极教学文化能够有效形成并发挥作用的角度全面梳理、系统扫描现有教学制度,调整优化落后于时代的教学制度、规定和章程,制订符合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要求的教学标准、要求和举措,推动教学制度改革创新,进一步发挥教学制度对教学文化的基础支持作用,发挥教学支持制度对教学文化相关主体的正面导向作用和约束作用,引领教学文化建设主体严格按照高水平建设机制开展积极教学文化建设,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文化推动积极教学文化的形成,从而为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场域高水平院校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