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理念的专业实验课程评价体系探析
——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综合大实验Ⅰ”课程为例

2023-12-09 05:01付晓婷李振兴
农产品加工 2023年21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实验教学体系

鞠 磊,董 平,付晓婷,李振兴

(中国海洋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003)

0 引言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是最早起源于北美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后来逐渐推广到了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美国、南非等国家,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模式,并形成了良好的实施效果,代表着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1-2]。随着2016 年6 月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国,利用OBE理念引导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符合教育部从“六新”方面启动新工科建设的工作要求,同时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目标相契合。

OBE 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重点,突出“反向培养”的设计逻辑[3]。由发展需求、行业需求、社会需求等共同决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确立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OBE在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其中专业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环节,需要加强OBE 理念的应用,特别是在评估学习的产出方面,即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作为OBE 教学模式最为重要的环节,以某一门具体的课程作为评价对象,涵盖课程本身、课程实施过程和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OBE 的课程评价重点在于评价学习成果,而非学习方式、学习时间等方面[4-5]。课程评价作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在推进当前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中至关重要。

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大实验Ⅰ”为例,开展课程评价等相关内容的探析。其中,“专业综合大实验Ⅰ”是一门综合性实验课程,共32 学时,以常见食品产品为研究对象,课程从取样原则、样品前处理等操作流程入手,重点围绕食品的感官评价、理化指标测定及卫生学检验等内容设计、完成实验,并开展交流与讨论,撰写实验报告。通过一次独立实验研究的过程,使学生初步具备问题分析、研究能力,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培养学生个人与团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1 高校实验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实验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对实验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评价,达成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是实验课程评价需要重点探索的内容。目前,纵观国内众多高校,在实验课程的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

1.1 评价观念存在偏差

仅仅把实验课程评价作为一项任务,相比较于理论课程,对实验课程的评价不够重视,忽视了实验课程评价可以给学生弥补不足或发现个人优势的作用,同时也忽视了实验课程评价在实验教学环节的保障和激励作用。

1.2 评价方式缺乏灵活性

国内大部分高校在实验课程评价方面,主要采用终结性评价为主、很少涉及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实验报告、学生签到等指标对实验课程进行评价,已无法满足“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要求,也无法有效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实验操作过程。如果专业实验课程仅仅依靠最终的实验报告兼以出勤率作为实验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将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旦实验过程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就很难在真正意义上确保良好的学习效果和高质量的教学[6-7]。

1.3 评价标准单一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在实验课程评价方面基本以定量评价为准,但在评价指标中多涉及以记忆性知识点为基准的评价内容,如作为重要评价指标的实验报告,往往更加注重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等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评价,忽视了对结果的分析,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联系实际对实验主要收获和反思等理解、应用、创新综合能力的考查[8]。

1.4 评价主体缺乏综合性

目前,实验课程评价主要由教师完成,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特别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每次实验人数众多,导致即使设置了良好的形成性评价,会由于无法顾及到每位学生而导致评价出现一定的偏差,甚至个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存在对小组贡献度很低的状况发生。实际上,课程评价应由教师、学生等更多的主体参与其中,以切实保证实验课程评价的公平、公正[9]。

2 实验课程评价的构建原则

OBE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将其融入到实验课程的评价体系中,在遵循以下原则的基础上,对评价形式、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等进行调整,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2.1 科学性原则

实验课程评价在构建中,需要遵循现代教育理论,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实际情况,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切勿主观随意。此外,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要注意评价指标必须能够真实反映实验教学水平,且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要强[10-11]。

2.2 达成性原则

达成性评价既包含对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包含对实验教学过程的评价,而且好的实验课程评价标准应更加注重对实验过程的评价,以及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2]。

2.3 导向性原则

实验课程评价是引导实验教学方向、调整实验教学内容的重要调控性手段,在成果导向的实验课程评价体系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摒弃知识为中心或教师为中心的理念,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促进实验课堂教学优化。

2.4 发展性原则

OBE 是以“人的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重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实验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发展性课程评价更加注重实验教学过程,通过课程评价将积极发挥学生个人发展、教师水平提升的功能。

3 OBE 理念下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的探析

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大实验Ⅰ”为例,开展OBE 理念下的实验课程评价体系探究。根据OBE 要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需满足12 条毕业要求,其中“专业综合大实验Ⅰ”按照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情况,以及课程的实际状况,需支撑5 条毕业要求(见表1)。通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情况,反向设计课程目标及课程评价指标,最终建立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即:综合成绩=形成性评价60%(实验设计20% +实验操作30% +课堂讨论10%) +终结性评价40% (团队协作报告10% + 实验报告30%),注各项评分指标均按照百分制给分。

表1 “专业综合大实验Ⅰ”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对应情况

“专业综合大实验Ⅰ”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对应情况见表1,课程评价指标、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对应情况见图1,课程评价量规见表2。

图1 课程评价指标、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对应情况

表2 课程评价量规

从课程评价体系中可看出,“专业综合大实验Ⅰ”课程评价指标的设置在遵循OBE 理念及构建原则的基础上,完美地实现了对实验过程的评价、对实验课程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评价,以及评价主体的综合性评价,有效解决了高校实验课程在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充分做到了建立集科学性、达成性、导向性、发展性于一体的课程评价体系,特别是将形成性评价的分值设置为总成绩的60%,充分体现了对实验过程评价的重视,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外,按照学院整体规划及课程要求,将课程目标达成度期望值标准设定为0.7,若达成度不佳,将积极进行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的调整。目前,“专业综合大实验Ⅰ”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完成后,已运行了1 年,以2019 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综合大实验Ⅰ”为例,课程达成度为0.9,且全部学生在课程分目标的达成度上均超过目标期望值,达成度良好,在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评价上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专业综合大实验Ⅰ”课程达成度评价见图2。

图2 “专业综合大实验Ⅰ”课程达成度评价

通过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相比较于过去仅以实验报告作为评价指标的方式,学生在学习兴趣、动手积极性、知识及技能掌握水平等方面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课程评价也在教学质量的保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4 结语

OBE 理念下的专业实验课程评价体系建设符合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及新工科的相关要求,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出发,建立课程目标及评价体系。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通过有机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最终达成多元化、全过程、促发展、重分析的课程评价体系,类似的评价方式已在学院内其他课程进行开展,未来将对国内众多食品类专业的课程评价体系起到重要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实验教学体系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