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教学中引“媒”入诗解千愁

2023-12-10 15:16陆卉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11期
关键词:枫桥夜泊夜泊渔火

陆卉

摘 要 在《枫桥夜泊》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愁”,分别从画面、声音及图文方面展开探讨,达到引“媒”入诗解千愁的效果。

关键词 《枫桥夜泊》  多媒体技术  解“愁”

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古诗教学,为课堂活动提供了活力,利用多媒体提供的形、声、景可以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其研学、探究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好地理解诗中意蕴与情感。

一、《枫桥夜泊》整体分析

唐朝张继《枫桥夜泊》诗写的是诗人进京考取进士之后受安史之乱的影响,前往江浙一带避乱,诗人泊舟于城外枫桥,秋夜美景吸引了他的注意,对江南深秋夜景进行了描述。此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及忧虑之情。诗人描写了对夜泊枫桥的感受,从景色方面看,诗人所看的景象与真实经历比较相似,对清幽寂远的夜晚进行了全面描写,体现了深夜的所见所感。把自身的想法借助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诗人不但是夜泊枫桥的记录员,也是观察员。诗的前两句对落月、满天霜及渔火等展开了描写,形成了比较浓郁的意境。诗的后两句,对城、寺庙及钟声等进行了描写,形成了空灵的意境。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到夜泊枫桥上有利于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调动读者的想象力。这首诗总共四句话,蕴含了强烈的离愁情绪,引入了大量的元素进行刻画。利用月落及乌啼等体现了清幽寂远的离愁情绪,诗中展示的景物分别体现了各种各样的“图式”。在深秋月落的晚上,诗人先后听到了钟声及乌鸦叫声,再看到夜晚的枫树和渔火,诗人独自一人在船中,形成了悲凉的色彩,诗人考取功名后背井离乡,辗转到各处生活,像是被命运捉弄一般。

二、引“媒”入诗,感知诗歌意境

《枫桥夜泊》一诗内涵非常深厚,富有哲理,通过简洁精练的描写,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丰富情感。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的认知。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常常会配有一些插图,意在以图文并茂方式强化学生的理解。古诗词的插图能深化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认知,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复杂难懂的诗句,身临其境般感受诗词意境。为此,古诗教学時,可引“媒”入诗,借助多媒体手段构建多种多样的图片及视频等,再与诗词课件相配合,能将学生带入古诗词意境中,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枫桥夜泊》是张继在乱世创作的,体现了诗人的羁旅之思。为有效把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的旅愁情思,可引入多媒体课件,通过网络查找优秀的课件,然后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融合,进一步完善多媒体课件内容。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可先为学生播放水乡的景色,要求呈现出江面月色朦胧的景象,诗人立在小船中眺望远方,呈现出淡淡的忧愁。江面上笼罩着轻纱似的薄雾,朦胧中能见出枫桥的影子及远方的渔火。小船四围荡出一圈圈波纹,时不时地还会有乌鸦的鸣叫声幽幽传来。借助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时,可辅以忧伤的曲调,充分体现忧愁的情绪。在这样的画面中,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自主阅读诗句,学生自能通过鲜活的画面及逼真的音乐体会诗句意境,想象出诗人的神情,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引“媒”入诗有助于学生构建诗词的鲜活画面,感知诗词意境,理解诗词内容。

三、借图析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古诗词显著的艺术特征便是诗句的含蓄性,情感的隐秘性。诗词通常以景见情、事中见情、由物及人,体现了含而不露的特点。古诗词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和感受这种含蓄性、隐秘性的特点,要善于透过古诗词中的关键词、重点句挖掘出耐人寻味的意蕴,从古诗词的字里词间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为此,古诗词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入多媒体图片、视频或音频,引导学生分析诗词构建的画面特点,借助多媒体图片探究古诗词中的词句内涵,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枫桥夜泊》一诗中,“愁”字贯穿全诗,是解读诗人情感的核心点。引“媒”入诗,让学生观察多媒体图片中“月落”“霜满天”的江、天、树、原野的色彩,感受“乌啼”“钟声”中的四野氛围,体会诗人月夜独对“江枫”“渔火”的内心情绪。因为展示了形象鲜活的多媒体图片,学生对诗句的分析,对诗中关键词的品味就能更深入,也更准确,对作者情感的揣摩分析就更细致,更到位。学生有了多媒体图片呈现的形、色直观印象,能引发更自然的凄寒孤寂之感,能够找到诗人在客船上独对“江枫”“渔火”而眠之“愁”的众多触发物,引发诗人“愁”绪的有眼中的落月、满天霜、江枫、渔火,有耳中所闻的乌啼声、寒山寺的钟声,满天霜、渔火引发的寒冷感,乌啼、钟声引发的孤寂感,自然也能触动诗人的羁旅悲愁。

四、配音诵读,深化诗意理解

古诗词通常语言简洁含蓄,意象丰富,意蕴深刻。古诗词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配音诵读,能够让学生在音乐营造的特定氛围中进入诗词构建的生动画面,感受诗词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枫桥夜泊》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要让学生读得吐字清晰,字音准确,读得停顿恰当,语调语速合理,要读得连贯,读得顺口,读得错落有致,读得抑扬顿挫;要让学生在自由诵读中理解诗中内容,把握诗歌的层次,把握诗歌的构图特点。可以让学生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其次,要让学生在多媒体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读,要让学生读出诗歌的鲜活画面,读出诗句中的意象特点,读出诗句中的情境氛围,读出作者的鲜活情感,读出学生与作者的共鸣情感。如学生要能够在音乐的伴奏下读出《枫桥夜泊》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中“月”“霜”的形象,边读边在脑海中构筑起皎洁月亮渐渐沉落的动态过程,读得天地间仿佛一片银白,四野都是透露寒气的白霜,读得耳畔仿佛有凄切的乌鸦嘶叫声在寂静的夜空传来,读出学生不仅感受到环境的凄寒,更感觉到自身的胆寒。学生要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读,获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意境的感受,对诗人情感的共鸣。然后可以向学生提问,让他们发表朗读时的真切感受,或者让学生描述诗歌画面,发表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学生多形式朗读《枫桥夜泊》后,可以引导学生搜集、补充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借助多元化资源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深化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可以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夜游潇湘活动,如在中秋之夜带领学生夜游学校附近的滨江公园,在悠扬的琴声中,师生共乘小船游江,轻摇舟楫,欣赏电站大坝与滨江公园彩色圆柱在江中的倒影,眺望夜空明月与远处渔火,回望江岸风光带中在音乐的伴奏下舞蹈的人群。这时候学生可能会有些陶醉入神,可能会神思悠悠,可能会产生与张继当年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活动结束之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与联想,写一写夜游潇湘的经历与感悟,以此加深对《枫桥夜泊》的理解。

综上所述,以《枫桥夜泊》为例,引“媒”入诗解千愁,把多媒体运用于古诗词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把握诗词画面的构建特点与诗词的内容层次,感受诗词意境氛围,体会作者情感,深化诗意理解,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作者通联: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分校]

猜你喜欢
枫桥夜泊夜泊渔火
渔火像豆子撒遍海滩
渔火像豆子撒遍海滩
枫桥夜泊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枫桥夜泊
夜泊(外五首)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从及物性角度分析《枫桥夜泊》及其三种译文
对唐代古诗《枫桥夜泊》意境的赏析
例谈写景类古诗词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