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3-12-13 07:32李方方蒋湘之
少年体育训练 2023年2期
关键词:体教后备竞技

李方方,蒋湘之

(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1 体教融合内涵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了快速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我国需要一种高效发展的体育模式。在总结众多意见后,有报告提出“应像苏联那样发展体育”的建议,从此我国开启了“体教分离”的体育发展模式。体教分离有其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竞技体育发展不断改革,体教分离逐渐向体教结合再到体教融合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体教结合”的观点已经出现,而在2020年8月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确立了发展体教融合的风向标。《意见》指出,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素质的养成,文化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目前的体教融合来看,其融合是有限的,如行政管理的分离依旧存在,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区别对待依旧存在,体育训练的分歧依旧巨大。因此,应突破固有思维,在落实《意见》指导方针的基础上,明确体教融合的价值取向,将体教融合落实到实处。

2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

2.1 专项训练与理论学习错位进行

传统的体教分离模式将运动员的训练和文化学习完全割离,导致专业运动员过早地脱离文化课学习,文化基础薄弱,职业生涯短暂,特别是对未能及时在赛事上取得成绩的运动员而言,可继续从事体育相关职业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对其终身发展极其不利。虽然之后的体教结合模式和体教融合都在运动员训练和文化的矛盾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纠正,但就目前而言,运动员的训练和学习从完全分离的状态转变为相互结合补充的状态,两者错位进行,文化学习仍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未能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步发展的理想状态。

2.2 管理机制不协调

竞技体育管理的“体教分离”现象仍然存在,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政策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对于竞技体育管理而言,虽然体育部门专项管理的政策出台和成效都较快,但是单方面的管理对后续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长久发展是不利的,教育部门未能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政策失衡明显。

2.3 竞赛体系与国民教育体系各行其是

现存的竞赛体系实行的是一种将具有优秀运动天赋的青少年进行单独训练学习的模式,这些青少年从小被集中在独立、封闭的训练基地进行培养,虽然这种竞赛体系的培养模式抓住了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期,但却使青少年过早地离开了正规的国民教育体系,使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受到了侵害,对青少年的长久发展是不利的。同时,这也使竞技体育成为某些天赋型选手的特权,消耗了竞技体育的教育和娱乐等功能,与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相违背。

2.4 “金牌战略”引领下曲向发展

我国竞技体育秉承以全运会为主体、以奥运会为目标的理念。竞技体育的开展目的是在重要赛事中突出成绩。因此,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可逆的结果,为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金牌战略”引领下的竞赛制度在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因机制问题给竞技体育造成诸多“不和谐”。例如,地方“全运战略”与国家“奥运战略”的需求大相径庭,但国民体育的本质是为了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现存的体育竞赛发展呈现出一种广而不精、精而不广的现象,能够被青少年喜爱并普及的项目往往成绩不突出,而一些鲜为人知的项目则成为重要的夺牌项目。在这种竞赛体系与国民教育体系下,青少年运动的普及有较大分歧。

2.5 资源供给 不均衡

资源供给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体育和教育两个部门的管理上,竞技体育的发展还依赖于专门的体校及训练机构,它们直属于体育部门,由体育部门专门管理,对于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竞技体育发展,不管是在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方面,还是在资金支持等方面,都严重偏向于竞技体育。而在教育部门的管理下,国民教育系统对于体育的发展也没有足够重视,致使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成为教育体系的短板。这两个部门在不同方面的资源支持都存在严重的倾斜,导致体育与教育在两个体系中不能均衡地发展。

3 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路径

3.1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大学校体育工作力度

由于学校体育工作是国民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延长优秀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运动员应进入校园接受义务教育,合理处理好专项训练与理论学习的关系,所以学校体育教育成为重要的手段。而学生发展是学校工作的重心,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发挥好其统领作用,可从校园体育俱乐部、课余训练和竞赛等方面入手,加强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重视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并大力建设有利于学生体育发展的训练实体,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建立基础。

3.2 构建体融于教的举国体制,发挥顶层设计的强推力

体教融合即竞技体育事业逐步回归国民教育系统,由国家实行宏观调控,通过学校体育去发现竞技体育人才,使其投身竞技体育事业。本文将其称为体教融合新的展望及“新的举国体制”。在这一体制下,国家应发挥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为各部门改革提供政策支持。

3.2.1 管理机制的重新构建 目前,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融合还处于结合层面,两个部门各行其是,而不是融为一体,因此必须推进两个部门合二为一,打破原有的组织界限,集中管理,从而实现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创新。例如,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训练和竞赛方面的组织工作由教育部门主导承办,而体育部门则起到了辅助性作用。两部门可以在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高质量发展为前提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体育训练、赛事组织、运动员注册等工作。

3.2.2 打破原有的三级训练体 学校体育将体融于教落实到全体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中,在国家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和谐统一的基础上,面向全体青少年,扩大学校的职责范围,发挥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可从校园体育俱乐部、课余训练及竞赛等方面着手,加大学校体育文化方面的建设投入,加强对体育人才的培养。

3.3 打破体系区别障碍,合力构建共生共荣体系

从体育的本质上讲,体育只有运动技能或体能水平高低之分,没有业余或专业之别。在我国,体育被分为业余和专业已经习以为常,而体育竞赛也根据参与体育竞赛的对象、目的和结果不同,分为业余体育竞赛和专业体育竞赛。这种竞赛体系的形成,对体教融合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为运动员想要出成绩就要拿到相应的身份去参加专业竞赛。对此,可通过改良运动员身份注册渠道,改变学生对传统竞赛体系的看法,给予学生同等机会去注册运动员,打破传统竞赛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之间的屏障,合力促成“1+1>2”的积极形势,在保证运动员早期接受训练的同时,也能接受相应的义务教育,训练与文化学习两手抓不松懈。

3.4 打破传统竞赛体系,加强价值引领的内在作用

锦标主义价值观念下的竞赛体系造成了体育竞赛的诸多不和谐,如地方“全运战略”与国家“奥运战略”相冲突,有些项目具有群众基础深厚但竞赛成绩并不突出的问题,对竞技体育的均衡发展成了一定的影响。竞赛体系的缺陷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偏向于创造成绩,对体教融合形成了阻碍。因此,我们要转变价值引领,使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完全的锦标主义。发展体育竞赛要以青少年体育教育为主要目标,因此应促进青少年体育的普及与提高,只有在价值观上做出根本的改变,才能使体教融合有条件去落实,从而促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

3.5 发掘多元化资源途径,优化资源融合配置,提升整体协同力

体教融合的落实应在解决资源分配失衡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资源的整合统一来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资源的融合。因此,优化资源配置,可从加大资源供给、平衡资源分配、融合资源利用方面入手,为体教融合发展提供物质保障,避免因资源问题而出现利益分歧,从而影响体教融合的进程。家庭、社会、学校资源的整体力量应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政府机构要保障学校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资金支持,整合资源。例如,学校可借助训练机构的设备资源进行教学实践,与外界力量形成一种资源共享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资源的整体力量,强化体教融合的整体优势,实现体教融合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发挥社会力量,以新的活力促进体教融合的推进。政府机构在积极开展体育教育活动的同时,也可接受来自社会力量的支持,降低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教育活动协同管理的门槛;同时,要着力于提高社会管理的水平。社会力量要充分发挥其自由度高、专业性强的特点,辅助政府机构开展一系列的体育工作,如国外俱乐部模式可成为一个参考点。总而言之,应既能保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体育发展,也能使其落实文化学习,真正将体教融合贯彻下去。

4 结语

随着新时代国家发展需要的改变及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体教融合有了更深层次的需求,形成了以国家为主导、以学校体育为主体、共同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质量的局面。人才培养需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重心应放在培育新时代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后备人才上。本文总结了目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管理机制、竞赛体系、资源供给、任务分配上的突出问题,以期通过相关的体教融合策略,优化体教融合,解决现有问题,为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更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体教后备竞技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竞技精神
花与竞技少女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竞技体育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
无后备灵敏度的220kV变压器后备保护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