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教育机制优化探析

2023-12-13 07:32
少年体育训练 2023年2期
关键词:体教体育教师机制

仇 飞

(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江苏 苏州 215500)

202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体教融合提供了行动指南。体教融合的重要作用如下:一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体教融合背景下强调体育和教育资源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学校教育将育人价值和体质健康并举,对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大有裨益。二是有利于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体育教学以体教融合为契机,体育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均可以得到迅速发展,促进了体育教育工作的提质增效。三是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健康。体教融合将体育回归于教育,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无形中得到了提高,进而产生运动兴趣,久而久之,形成自觉锻炼、自主锻炼的习惯,从长远来看这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但在实践中,尚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体育与教育两部门的沟通问题、学校体育教学与管理观念更新问题等,尤其是体育与教育资源在教育机制方面深度融合面临的挑战。本文基于此背景,以学校体育教育机制为突破口,分析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教育机制的困境,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有效落实体教融合政策,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1 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教育机制的困境

1.1 体育教育组织机制僵化

当前,学校存在体育教育组织机制僵化的问题,缺乏对体教融合的正确认识与统筹规划,致使体教融合政策的实施陷入困境。其主要原因是体育教育组织的领导者体教融合意识不强,对体教融合理念的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不足,导致体教融合在组织管理方面的上下联动作用难以发挥,表现为学校领导的职能协同作用难以发挥,不能结合实际情况运用体教融合理念组织教学活动。受此影响,学校体育教师的观念没有得到更新,更有众多体育教师对体教融合的内涵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致使体教融合的育人实效大打折扣。

1.2 体育教育教学机制不足

在学校体育教学方面,存在教学机制不足的困境。《意见》提出,要开齐开足体育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目前,在体育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不高,师资队伍缺编严重,临时聘用的教师数量庞大,体育教学效果难以提升;另外,体育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教学手段和方法也较为陈旧,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之学校体育教学的场地和器材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导致体教融合难以有效开展。

1.3 体育教育制度机制滞后

《意见》出台以后,各省(区、市)在行政层面都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性政策。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体育教育的相关制度机制没有得到及时更新,缺乏针对性、实践性的制度规范,使得体教融合教育的开展无章可循。具体来说,现有的体育教育相关制度中缺乏体教融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内容,体教融合教育中师资队伍保障制度建设也存在空白,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缺乏细则规定,体教融合工作职能和责任的划分有待完善,体教融合“形式化”“表面工程”的现象时有发生。

1.4 体育教育监督机制弱化

体教融合背景下对学校体育教育的监督缺乏相应的机制建设。目前,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在体教融合的实践中融合深度依然不够,并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尤其是体教融合的长效机制不健全,遇到具体的体育教学问题,现有的教学措施不够具体,不能发挥“学、练、赛、评”的作用,体育系统专业的资源优势难以发挥出来。究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体教融合背景下监督意识不强造成的,许多学校体育教育部门缺乏对监督机制的重视,缺乏专人专职的体育教育监督管理,整体上呈现出监督机制弱化的局面,相应的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也难以开展。

2 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教育机制的优化策略

体教融合背景下,应以教育机制建设为中心,从组织机制、教学机制、制度机制和监督机制方面进行优化,力求构建全方位育人的体教融合发展环境。

2.1 优化体育教育组织机制

2.1.1 理顺体育教育组织结构 学校教学部门应加强对体教融合的指导,理顺体育教育组织结构,有意识地做好体育教育管理工作。具体而言,学校领导要成立体教融合领导小组,加大对体教融合的投入,肯定体教融合的价值与意义,做好体教融合的统筹规划,构建并优化“家、校、社”联动的耦合机制,积极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其中,家庭体育是基础,在家庭教育中强化体育教育,做好家庭教育中体育教育的常态化引导,为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奠定基础。学校体育是主场,体教融合是以学校作为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要场所,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体教融合大有可为。社会体育是辅助,其在体教融合中主要起辅助作用。利用家庭和学校之余的时间在社区开展体育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这样在三方合力的作用下,协同育人,促进体教融合的深入发展。

2.1.2 强化体育教育师资力量 《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主导者,为体教融合得以实施提供力量保障,有助于体育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开展体教融合的宣传,深化当前体育教师的体教融合理念,增强体育教师体教融合的理论修养;另一方面,学校应将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造优质教育新生态。体育教师要不断进取,通过推进财政经费保障、专业发展激励、教师成长督促三大机制建设,形成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帮助体育教师专业成长。此外,在体育师资建设方面,外引和内培应兼顾,从外引进“高、精、尖”优秀体育教研人才充实体育教学队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加速优质体育教师队伍的形成。

2.2 优化体育教育教学机制

2.2.1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1)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传统体育教学仅注重体能训练,忽视了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文化的渗透。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应关注学生的体育情感,增强体育文化的解读,培育学生的体育意识,以便用积极的体育情感驱动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为此,应简化以竞技运动为主线内容的动作难度,尽快脱离体育竞技思维,及时转变体育教学理念,增加健康教育、民族传统体育等内容,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尽可能地使体育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为促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在体育教学中要增加如何自我锻炼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自我锻炼的行为自觉,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体教融合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可采取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融合发展的教学模式。体育线上教学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学校体育教学通过建立更加开放的课程资源共享机制,让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体育,提高体育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常规的线下体育教学多以开展体育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将体育理论学以致用,循序渐进地掌握运动项目技能。此外,为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一体化,还可以借鉴“俱乐部模式”和“高校模式”,集中优势力量,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3)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情境教学、主题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辅助教学,助力体教融合的深层次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教学方法的应用要因人而异,体育教师应结合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法,因材施教,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2.2.2 更新场地教学环境 场地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教融合对学校场地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许多学校的场地难以保证,为此,加大对学校场地的投入,有效规划学校场地建设,更新场地教学环境,使之符合体教融合的需要,也是优化体育教育教学机制的重要举措。在具体做法上,学校应以体育教学、场地的利用作为切入点,优化体育资源配置,科学调整体育训练时间,既要确保学生活动时的安全,又要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满足学生体育教学需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3 优化体育教育制度机制

2.3.1 明确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教育制度机制建设,应以制度建设为引领,明确体育教学管理制度,使体教融合工作的开展更为规范化。制度体系建设与治理机制,既需要从国家层面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纲领,又需要学校体育工作以国家制度为基础和指导。做好体教融合实施细则,重点应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从国家层面完善学校体育法治体系,从宏观层面做好统筹规划,补齐当前体育教学中的制度短板,如学校体育安全法规的健全和完善。二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学校体育运行制度。学校应做好体教融合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体育教学工作,并发挥体教融合的联动作用,应以具体的体育教学运行制度为保障,建立良好的融合共促模式。三是加强体育师资队伍保障制度建设。体育教师作为体教融合的核心力量,在践行体教融合政策的过程中,对其制度保障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体育师资的制度建设,应细化具体内容,从职前培养、职后评聘和薪酬福利等方面详细规定,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体育教师的活力。

2.3.2 完善体育教学评价制度 体育教学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教与学的过程。体育教学评价的结果可作为体育教师查漏补缺的依据。体育教学评价制度建设的完善,应循序渐进分步骤实施,即通过对当前体育教学各项活动的调研和分析,做好记录和评价,评价指标要素要进行细分,力求全面和客观,在评价主体和内容设计上力求多元化,尽快加强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的综合评价制度,同时重点加强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对标体教融合目标优化评价制度,强化评价制度促进教学的引导力,促进体教融合的深入发展。

2.4 优化体育教育监督机制

体教融合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督导和监督作用的发挥,需要建立在相应的监督机制基础上,优化体育教育监督机制必不可少。体育教学以督查促落实,需要倡导多元主体监督,即以学校为核心,在体教融合监督中发挥学校的核心作用,做好自我监督和管理。各级体育部门、财政部门、监管部门应做好辅助工作,帮助学校查漏补缺。同时,学校建立健全体教融合工作的监管与评价体系,整合体教融合实践中的各要素,做好监督的系统化和可持续规划,实时监督各部门工作的落实情况。在具体做法上,设立专人专职的“监督委员会”,用高素质的监督队伍保障体育教学的实效。其中,“监督委员会”要能够做好体教融合前沿大势的研判,明确监督考核的内容及标准,有的放矢地做到体教监管的应有之义。需要注意的是,该工作主要由政府主导,并辅之体育与教育部门的高层管理人员共同商定,以确保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不仅如此,还应建立相应的体育教育监督反馈机制,向政府反馈,做好体育教学的动态监察和上报工作,以此作为宏观管控与评估体教融合的重要依据。另外,还需要向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反馈,结合体育教学监督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帮助两部门找寻合作中的不足并予以改进和完善。

3 结语

体教融合背景下,为打造新时代新型立德树人的育人新模式,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做好体教融合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学校应通过组织机制、教学机制、制度机制及监督机制建设,发挥机制建设对体教融合的保障作用,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体教体育教师机制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
浅谈体教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