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机制策略研究

2023-12-13 07:32彬,丁
少年体育训练 2023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农村

阎 彬,丁 一

(1.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4;2.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体育现代化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本文从5个振兴方面逐一进行探析,以当前农村学校体育问题为基调,以促进农村学校体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现如今,随着乡村振兴,农村学校搭上时代快车,多以公办小学为主,农村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基础作用,并把学生的健康发展放在第一位。然而,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仍面临一些现实困境。

1 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1.1 物质保障欠缺

现如今,农村学校体育设施欠缺的问题屡见不鲜,多数农村学校没有正规的田径场、足球场等运动场地,多数学校因缺少运动场地直接取消体育课,只利用大课间活动进行简单的运动(如跑步),导致学生在体育课上无法科学地进行锻炼。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物质保障的欠缺影响了其发展水平,一方面是运动场地无法满足学生日常体育运动的开展,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多为土地或水泥地,学生在这类运动场地上课或进行体育活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如遇雨雪天气,学校只能停课,更是无法开展体育活动;另一方面是体育器材及服装的欠缺影响了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也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多数农村学校的体育器材陈旧老化,足球、篮球等球类体育用品缺乏,学生没有舒适的运动服装。农村学校体育物资无法得到保障,关键原因在于经费不足,资金的缺乏致使农村学校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体育课的基本教学。

1.2 体育师资资源稀缺

农村学校面临地理位置、资金等问题。交通不方便,基础生活设施不足,招聘体育教师成为一道难关。目前,由于我国农村体育教师的待遇普遍不高,体育教师学历尚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少数地区因缺乏专职体育教师而出现其他科目教师兼职体育教师的情况。农村地区的体育学科发展落后,体育教师往往是被忽略的群体,其职称评定也成为一大难关,故农村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受到了限制,导致已有的体育师资流失,并且招不到新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方面,当前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参与外出培训的机会有限,只能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体育教学,在教学活动上出现了与城市学校体育“断轨”的现象。从当前农村学校体育师资情况分析,体育师资资源稀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体育文化环境消极

文化环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体育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了其独特的体育文化环境。从这一视角对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滞后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地区体育文化环境出现了消极的现象。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人们更专注于创造经济机会、增加收入,而无法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体育运动则被搁置一旁;而在经济条件有所改善并且设立了体育活动中心的农村,人们在劳作及生活之余的娱乐活动多为看电视、打牌、玩游戏等消遣娱乐活动。在此环境下,人们不愿参与体育活动,没有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和体育文化环境,直接导致学生的体育文化意识不强,同时也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1.4 生态环境失衡

学校体育生态环境是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规范环境共同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农村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农村学校体育提供了开阔的场地,为学校体育课提供了生机盎然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人为的生态环境,对学校体育的影响是深远的,社会环境为农村带来了政策红利;规范环境则是人意识形态所形成的生态环境,随着人的精神及心理的变化而变化。当前,农村学校体育生态环境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出现失衡现象:政策靶向不明,落实不到位;农村学校体育设施及教学活动不够科学化;出现体育文化消极等现象,生态环境的失衡阻碍了农村学体育的建设。

1.5 思想观念落后

通过对前人文献的对比分析及调研后发现,现阶段我国农村对体育这一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大部分农村家庭认为学习体育就是“玩物丧志”,忽视了体育学科帮助孩子成长的特性,并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学校领导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学校体育的态度,只停留在空喊口号的层面,致使体育学科在农村学校中处于边缘化。正因为农村地区思想观念落后,导致农村广大群众对体育的认识短时间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尤其是在经济落后加之信息闭塞的地区,长期的传统思想已然根深蒂固,对学校体育的发展缺少前瞻性的规划。

2 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机制

2.1 产业振兴为农村学校体育注入资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为首位。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村学校资金不足,无法为学校提供完善的设施,站在现实维度对农村学校进行考量,应立足于体育特有的休闲娱乐属性,加速推进乡村体育的现代化生活和产业化节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当地民俗文化,打造城乡一体化,促进体育消费,使农村经济发展呈现新增长的态势,一方面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方向;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当地的体育发展,为农村学校体育注入资本,加大农村学校的投资力度、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这不仅满足了学生最基本的体育活动需求,还促进了农村公共体育的发展。

2.2 人才振兴为农村学校体育培养师资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人才振兴为农村学校体育师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乡村不仅要引进高学历人才,还要鼓励高校大学生支农支教,将农村学校与高校联合定为实习培训基地,使高学历人才走进农村。乡村还应培养属于农村自己的体育师资,利用农村现有的优势和政策红利吸引毕业大学生回乡就业,依靠高校大学生和返乡就业高学历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提升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水平。只有不断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在职称评定与评优方面做到公平化,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的同工同酬才能实现。同时,还要给体育教师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向城镇学校学习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自身也要学会创新,研究出适合农村学校体育的教学设计。

2.3 文化振兴建设体育文化空间

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建设体育文化空间以带动农村学生的体育精神,构建和谐、文明的体育文化。立足乡土文化,对我国农村的民俗风貌及节庆活动进行发掘整理,并与当地学校所教授的体育项目相结合,共同助力体育文化振兴。例如,武术作为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拥有庞大的拳种体系,可以对武术拳种的发源地进行探究,使中国传统体育深度融入课堂,并在当地设立武术特色学校,利用乡土文化的特性,加强农村群众的体育文化意识。农村文化部门应积极宣传体育文化,提高农村群众整体的体育精神文明。学校体育场地作为助推平台,在课余时间及节假日应开放体育场地满足当地群众的体育需求,农村公共体育及学校体育应共同营造优良体育氛围,实现农村体育文化振兴。

2.4 生态振兴为农村学校体育提供环境

学校体育的生态环境,是学校体育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然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农村学校体育生态环境。当前,农村学校应将内外部资源相互整合,平衡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乡村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农村学校体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将生态环境建设好,可以使学生有适宜的运动场地,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将乡村宜居发展彻底落实。建设乡村基础生活设施和体育设施,为农村学校体育提供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既可以巩固本地居民的生活起居及体育锻炼,又可以引进人才,实现外来人才落户,同时也能让农村学生从小接触体育锻炼,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实现生态振兴。

2.5 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思想观念

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思想观念转变,农村学校体育组织者应首先认识到体育学科的重要性,树立“体育强则少年强”的目标,重视体育发展及必要性。在大力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同时,组织者要着重提高体育在教育中的比重,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文化课学习之余组织运动竞赛或是课余体育活动,扩大体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占比。学校教育管理者不仅要提高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管理能力及组织能力,将阳光体育工作落实到学校发展规划中,还要做好体育的宣传工作,在学校及村落中大力宣传体育,鼓励学生及家庭参与其中,引导农村家庭转变其思想观念。学校及家庭对体育的支持将全面促进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实现组织振兴。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策略

3.1 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标准化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学校体育标准化建设不仅是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及体育设施的完善,应将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配套体系,还应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产业振兴为农村学校体育提供了资金,由政府牵头带领本土企业对农村学校体育进行投资,共同改善农村学校体育的场地及设施,鼓励当地企业在农村投资体育旅游业和休闲体育产业。例如,体育文化小镇、健身养生等基地的开发;人才振兴除了为农村学校体育引进部分人才外,还可以与本地体育俱乐部联合,对俱乐部的体育教练进行再培训,实现公益性质的人才引进。河南省焦作市陈家沟小学与当地太极拳馆相联合,对俱乐部教练进行培训,弥补了学校体育师资短缺的情况,并将学校周边区域改造成了太极文化小镇,以这种新型模式加强了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了产业振兴及人才振兴。

3.2 加强农村学校体育精神化建设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我国所拥有的传统文化数不胜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一笔宝贵的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都彰显了体育文化应有的进取精神,在培养人们性格和品质上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道路上,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农村学校体育课堂,将民族体育精神传递给学生,实现农村学校学生体育精神化建设。例如,将武术、龙狮运动等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农村学校,学生利用体育课堂进行学习。在节日庆典,学校及村委会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及精神传递给社会,正是体现了学校体育的精神风貌。据调查了解,现有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发展为城中村、社区等生活环境区域,将居民活动场地改建成体育文化广场,不仅能让农村居民在茶余饭后满足日常的活动与锻炼需求,还能让农村居民无形中受到体育文化的熏陶,了解体育和体育文化,提升了当地的体育氛围感,转变了农村居民的体育思想观念。

3.3 加强农村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

农村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应用,如今的网络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如网课、自媒体等。随着政策的不断扶持,“数字乡村”工程帮助农村地区实现了信息化建设,即人们常说的“村里通网了”。农村学校也要应用好互联网这一大科技,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多利用互联网平台让学生学习外部知识,了解更多体育故事和体育项目,组织学生观看体育视频、体育比赛、体育趣闻等。农村体育教师在培训机会较少的情况下,可利用网络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做到与时俱进。在加强农村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村学校还可以开设自媒体账号、视频号等,利用这些新媒体手段做好学校体育宣传工作,扩大体育传播力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农村学校体育现代化建设,实现生态振兴。

4 结语

乡村是我国的“根”,教育是我国的“本”,乡村教育就是我国的“根本”。而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茁壮成长的花朵。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农村,人们往往意识不到体育的重要性,正因如此,学校体育课才至关重要。体育不仅能够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体育观,还能够给学生带来强健的身体、积极乐观的心态。现阶段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扶持下,我们应着力补齐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短板,届时农村学校体育的质量也将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从5个振兴逐一着手,推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机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标准化、精神化、现代化建设的策略,使农村学校体育迈上新的台阶,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体育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