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2023-12-13 07:32邱宇航
少年体育训练 2023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院校职业

邱宇航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阳 550001)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作为职业教育的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体育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相应改革,以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

1 体育教学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

1.1 促进身心健康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高职院校教育也越来越受重视。因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特点,其课程教学的专业性和实践性都比本科院校的要强,致使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患上了与职业特点有关的的职业病。不同职业特点的职业病,其患病的具体表现也不一样,但大部分职业病都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阻碍其职业发展。在高职院校,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开展与专业职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教学,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体能,让其在相应的体育教学中缓解身心疲劳,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降低其患职业病的概率,以良好的身心应对职业工作。

1.2 培养职业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高职院校毕业生,除要求其职业能力、专业知识必须过硬外,还必须有强大的抗压能力和积极健康的心态,以应对本职工作的积极突破和创新,满足单位的发展需要。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如通过长跑、球类项目的教学,不仅能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精神,还能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1.3 实现自我价值

高职院校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必须经过相应的社会实践才能实现。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如通过体育游戏的相互协作,能让高职院校学生加深相互了解,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进而使其社会化进程加快,为其在相应专业学习及之后的社会工作中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而且,通过有关集体性球类项目的教学,还能够有效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凝聚力,并提高其责任意识,以让其获得更为明显的自我价值,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2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为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各高职院校也在不断地进行着体育教学改革,以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受当前我国存在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终身体育教育观念的培养,阻碍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有教育价值的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管理人员和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无法跟上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淡薄,体育教育的延续性作用不能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体现。

2.2 体育教学目标不完善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和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指南。基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要与其相适应,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综合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制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依然是传统的体育知识、技能的讲解与传授,与本科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大体一致,没有体现高职院校的职业特性,没有体现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实质及学生的专业特点,没有将就业能力、职业精神等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发展需要的体育教学目标,导致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在学生职业层面无法提供帮助,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职业导向性薄弱。

2.3 师资队伍建设没有满足需要

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以职业导向为指导,发挥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关键作用。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这两个方面与职业导向性的体育教学改革成效有直接的关系。从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情况来看,一些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体育教师虽然能够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将体育理论知识讲解出来,将体育技能示范出来,并传授给学生,但其缺乏对职业教育本质内容的了解或者了解不够,致使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无法体现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特点,阻碍了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无法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

2.4 体育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进行的教学方式,对实现以结果为导向的体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就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体育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阻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展。同时,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不适合学生学习需要,也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学习体验不佳、参与感不足,进而降低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有的育人效果。

2.5 体育教学内容缺乏优化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属于公共课教学。职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是不同的。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体育课程没有体现不同学科的专业差异,出现体育教学内容统一化的现象,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高职院校没有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学内容,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团队协作等与职业教育精神有关的元素没有体现,体育教学的职业导向不明。

3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3.1 转变体育教育观念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根据职业教育特性,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核心,把高职院校学生将来需要面对的社会实践任务、生产劳动活动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相融合,充分遵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应转变体育教育观念,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做好思想准备。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本质功能来看,其功能在升学、娱乐及健康方面的体现只是一个方面,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保健医疗、健美健身及思想教育功能等也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需要在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环节,依照体育学科的本质特点,即实践特点,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情感教育、身体素质锻炼等方面的探讨。

3.2 优化体育教学目标

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并没有把体育教学目标与职业教育的相关目标进行相应的融合,这阻碍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推进。为解决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这一问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和体育教师应依据职业教育特点,把优化教学目标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找准教学改革工作的重心,坚持职业能力导向,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精神、团结精神、职业精神等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目标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力求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与职业教育特性契合。例如,部分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因职业特点的需要从事一些体力劳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和体育教师将提升肢体协调性作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达到肢协调的效果。高职院校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也不同,高职院校要确保体育教学目标的针对性、适应性,以实现体育教学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的结合,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需求。

3.3 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改革,必须以师资力量作为改革的关键。为了提升职业导向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效果,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务必是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第一,高职院校应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将新时期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做出的重要指示及职业教育相关内容纳入培训,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得到及时的政策学习与领会,以准确地把握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第二,社会实践是体育教师进行调研的有效方法。高职院校应组织有关体育教师进行社会实践,让体育教师在相应的社会实践中不断了解社会各行各业对学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进而找准、符合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构建科学完善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课程体系。

3.4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传统观念,打破陈旧的体育教学方法,将新型的体育教学方法应用到体育教学中,以充分调动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最大程度地利用体育教育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例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小组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根据角色分配相应的体育学习任务,之后小组成员通过配合、积极协作完成相应的体育学习任务。在小组配合、协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团队协作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而这正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

3.5 优化体育教学内容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体育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首先,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根据学校的现实情况,以不同专业学生对体育的不同需求层次化、差异优化地设置体育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例如,高职院校部分专业的学生未来可能会从事对身体耐力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针对此类要求,体育教师在设置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时应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安排一些耐力素质方面的体育训练内容,如长跑训练等。其次,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设置体育教学内容时要融入职业元素,突出体育学科与职业发展、职业教育的密切关系,让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锻炼身体素质的过程中接受职业精神的熏陶。此外,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存在差异,体育教师应在优化体育教学内容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情况,制定层次化、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这也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直接体现。

4 结语

新时期,基于职业能力导向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其职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等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路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和体育教师要依据职业教育特性,按照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院校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