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导演与演员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研究

2023-12-18 01:05张华亮
剧影月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排练创作

■张华亮

在影视剧拍摄的过程中,导演与演员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导演和演员共同决定着一部影片的质量。演员能否演绎好角色除了演员本身的表演功底外,也离不开导演对于剧本人物的理解以及与演员的沟通指导。

一、导演与演员的关系

导演正式见到演员之前,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从剧本的分析到再到具体的拍摄方案,这些都需要与演员进行沟通。而就导演指导演员这一部分,导演仍需提前做好一些具体的计划和方案。“一部戏的容量是很大的,分段落的目的是便于导演去掌握每一段戏。分段落就是将全局分为若干局部,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去进行分析和研究。戏的层次和章法就是在一段一段戏的组合中展开的,分段落即分层次,如同一段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分段落就像给古文‘断句’一般。”分解场景的工作需要导演在见到演员之前完成。每部电影都有一个使故事动起来的角色目标,角色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失去一些东西,从而被迫采取行动。分解场景,找到场景目标会使演员更容易地去抓到每个场景的状态。分解场景首先是确定每个角色想要什么,这样角色成功与失败之间就存在清晰的界线。对于角色来说,导演指令中的“我想让他感到难过”是一个过于模糊的目标,因为留下了太多解释空间就会让演员感到迷惑,而“我想道歉”可以更好地作为目标,因为道歉成功与否之间的界线更加明确。一旦确定了角色的需求,他们为实现这一需求所采取的不同行动将决定他们取得成功的策略。“威胁道歉”“诱使道歉”就是演员采取的动作,来实现他的目标。在场景目标的划分中,导演给予的动作语言越强,场景中的冲突就越强烈。威胁道歉的角色和诱使哄骗道歉角色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而正是这种区别才会让角色形成特异性。

当一个场景中的故事转向新方向的那一刻称为场景的叙事节拍。叙事节拍通常采用两种形式:角色学习或揭示新的事物以及角色改变决定或想法。如果一个角色试图从另一个角色获取信息,他可能首先尝试诱惑。如果失败了他可能会转向威胁、贿赂、乞讨甚至是酷刑。无论他做出哪种选择,策略的转变都是一种叙事性的节拍。场景可以将故事划分成各个独立的小部分,导演需要做的工作是提前将叙事节拍找到并且在剧本中的叙事节拍旁做出动作的指令。当演员从一个情境跳脱到新情境的时候,通常会按照自己的习惯以及理解进行表演。这个时候如果演员的想法跟导演不一致,导演则需要找到并标记好动作指令从而进行指导。

(二)导演与演员之间的配合。导演和演员之间的关系绝非简单的合作关系,二人应熟悉彼此,了解对方的性格以及习惯。导演是一部电影中艺术创作部分的领导者,同时他也是能带动演员积极推动故事发展的导师,所以导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了解对方,而不是一方迁就另一方。

在二人互相不认识的前提下,导演取得演员的信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通常来说,导演想要获取演员的信任,见面的地方很重要。咖啡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导演和演员在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下互相了解。第一次导演可以带着问题与演员见面,比如向演员展示一些简单具体的小目标,这样使演员迅速参与到讨论当中同时也可以促进演员与导演建立信任感,这种信任感也是保证作品质量的前提。

(三)指导原则。在正式与演员见面之前,一名合格的导演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一方面是要注意时间的把控,另一方面就是高效利用排练时间,营造积极的气氛以确保影片取得最佳结果,这很重要。

比如,时间管理。无论是导演或者是演员,都应严格按照通知的排练时间去进行有效排练,所有的排练应准时开始和结束。导演切忌将很多演员安排在一起排练,这会使效率下降,最好是以一对一的方式去对演员进行指导。每次排练时间过长会消耗演员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疲惫感,这个是不可取的。导演缺乏事先准备是误用和滥用时间的最常见原因。与演员沟通导演的目标和结构至关重要,要让他们知道他们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以及为了什么目的。

比如,沟通。“导演的首要任务是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使演员能够在轻松,友好合作的氛围下专注于表演”在排练之前,导演与演员以一种轻松的沟通方式来开展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导演在沟通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过度交谈、给出负面的反馈。

当然,要避免过度交谈。导演应仔细斟酌指导时的语言。在排练过程中,导演给出的反馈要简明、扼要。演员是否真正理解导演所传达的指令,是否真正吸收到导演所要表达的信息很重要。导演切忌滔滔不绝地讲或执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排练。导演与演员的沟通并非传达指令和接收指令。如果随着排练的进行,导演从演员那里得到的反馈越来越少,很有可能就是导演说得太多或者是给出的反馈不明确。

在导演的反馈中,最重要的原则是永远不要给出负面反馈。切忌使用“不好”或“错”这样的词来描述演员。导演需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即“更好”或“很棒”,即使他们给你的并不完全是你想要的。导演的目的是培养演员产生积极的参与感,而这种参与感正是导演从演员那里得到他想要的东西的关键。如果导演保持积极态度,会促使演员反馈更多有效的信息。演员们想做出精彩的表演,导演是他们所做工作的唯一反馈来源,而负面反馈或根本不回应抑或是敷衍他们都是导演工作的严重失误。

“导演指导演员的方法在于导演必须在演员身上,在演员内心深处找到扮演某个角色的精神手段,而演员不应该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强力的灌输。”导演是项目的领导者,在与演员沟通的过程中,导演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决定都时刻影响着演员的心态,所以,注意沟通方式尤为重要。

二、讨论剧本以及排练

(一)第一次排练:共同分析角色和分解场景。拍摄之前导演与演员的第一次排练通常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导演的首要职责之一是在脚本的基础上帮助演员发掘角色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思想与行为动作”。导演与演员共同开展的剧本围读使演员再一次充分了解彼此的艺术构思,从而更好地进行二次创作。导演是能帮助演员认识“角色”的人,他甚至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来改变角色在演员心中的形象。导演需要完成分析角色的弧和分解场景两项工作,来辅助演员对角色进行一个详细的认知。

首先,分析角色。“导演除了跟演员建构信任关系和进行深入交流之外,还应该尽快就电影中的角色与演员进行深入的分析。这个分析不仅有利于二者通过共同探讨提升对角色的认知,也有利于在分析的同时,提升对彼此的认识和理解。”从文字到影像的转化是在导演与演员在充分了解剧本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艺术创作,导演不仅需要熟悉剧本叙事,还需要了解角色并赋予角色一些剧本里的隐含信息,比如人物背景故事。角色在故事中做出的所有判断以及决定都与他的背景故事息息相关,在第一次排练中导演需要讲解自己对人物的理解以及背景故事,而演员会根据导演发出的指令进行判断找出他认为合理的人物信息以及特征,在与导演商议之后锁定该角色的表演方式。确定角色的表演方式之后,导演和演员需根据故事发展的轨迹对角色做出初次的判断,其目的是使该角色做出的每一个动作、决定以及反应都能符合两人之前赋予角色的设定。

然后,分析场景。第一次的排练导演需要向演员阐述是如何将场景分解的,向他们展示节拍和可能的动作,让他们带着理解再读一遍剧本,然后逐拍工作,构建场景的事件。需要注意的是,在初次接收角色的大量信息,演员们还不能完全理解场景,常常无法达到完美的表演水平。在排练结束时,导演和演员一定要重新阅读场景,除了总结他一直在做的事情,还要为下一次排练确定路线。导演需要强调下次排练中需要关注的部分,并给演员留下一些信息让他们为下次排练做出思考。

(二)第二次排练:贯通场景和潜台词处理。导演和演员的第二次排练更像是两个老友在述说之前经历过的一件事,第二次排练不会像第一次那样拘谨,再次见面的情感关系会使两人的创作思维更加契合。导演和演员需要再次从场景的通读开始,确定导演在第二次排练中要实现的目标。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再次开始练习节奏。比如,组合场景。当节拍看起来稳定时就在各个部分上进行练习和连接。导演需要跟演员沟通的问题是这个节拍是否连接到下一个节拍,两个节拍是否可以将每个部分组合起来。分解场景的意义是将信息碎片化,演员将场景打碎之后逐一了解每一个场景的节拍以及变化,而将场景重组意味着演员在掌握了碎片化的节拍及变化的基础上,将场景信息通过节拍重新组合在一起,使故事流畅地演绎出来,组合场景更像是将静态的多组画面连接成动态视频,而制作视频的人正是导演和演员。比如,处理潜台词。台词会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去表现人物的情感状态,而潜台词则会表达角色真正的意图。第二次排练是挖掘潜台词的最佳时机,在演员了解剧本之后,导演需要与演员共同去探索潜台词,潜台词也可能是角色的动作、神态和面部表情的变化等等,导演需要与演员共同挖掘剧本中的潜台词。第二次排练导演仍要做的是处理场景的细节,场景就好比漏雨的屋顶,细节就好比瓦片,导演需要寻找瓦片去将屋顶的漏洞填上,寻找场景的细节来填补可能会忽略的部分。影片中的细节通常需要演员的一些细节特征展现出来,失去了这些特征会使角色缺少血和肉。在创作过程中导演要等演员对场景有了感觉后再向他们提出新的想法,否则会使演员游离于不同的想法之间,浪费时间。第二次排练的目的就是完成节拍的各个部分,完成整个场景的认知及深刻了解。

(三)第三次排练:与演员做最后工作。这是最后的排练,导演应该与演员在表演方面达成一个共识,这次排练中导演需要把前两次排练中捕捉到的所有信息都带进来并尝试将这些信息结合起来。摄过程中的即兴发挥有点危险,准确来说是不稳定的,它可能会在拍摄现场一鸣惊人也可能使现场变得尴尬。排练的意义在于让演员的即兴创作在拍摄之前展现给导演,以保证在拍摄现场的创作都在导演可控范围内。当然有一些即兴创作是没办法预料到的,所以在拍摄之前的排练导演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将这些不稳定的即兴创作挖掘出来。即兴发挥不只存在于演员身上,导演也会反复推翻自己之前的想法,这些奇思妙想很可能会推翻之前的表演方案。如果演员的表演仍旧不能达到导演心中的预期,这也是最后一次大动干戈地细微调整的机会。不过,导演要注意不要破坏到目前为止与演员所做的工作。他们不应该觉得导演在重新指导整个场景(即使导演正在做这件事),而是让演员觉得导演在推进他已经完成的工作。微调表演和走位等都是导演在这次排练中应该考虑的事情。导演和演员的三次排练是最为合适的,这样导演既可以将演员带入故事中,又尽可能让演员保持对这个故事的创作热情。

三、现场指导演员表演

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之后,导演与演员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合作就是现场的拍摄指导。导演在现场要做的事不仅仅是指导演员表演,他需要把控现场的各个环节。考虑到预算和拍摄周期的限制,导演在现场无法把注意力全都放在演员表演上,但是他可以根据之前的排练对演员给出一些相对容易的指令。

比如,现场把控与调整。影视导演指导演员表演的现场与彩排的区别在于整体和局部。导演完成了前期的工作指导之后,在现场观看演员表演更多时候是通过监视器,这个时候导演会更关注画面里的东西,也就是细节。在监视器里一个演员的所有状态都会被捕捉以及放大,通常来说演员在现场表演大多数时间是在复习“作业”,而导演的任务则是检查“作业”。在现场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尊重演员。现场拍摄的时候除了导演还有其他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人愿意在很多人面前出丑,所以一旦演员出现表演上的问题或者没有达到导演的要求,这个时候导演需要走近演员小声进行调整,而不是让全场人都知道演员出现错误。在拍摄现场,导演尽可能不要改变演员之前已经习惯的表演状态,可以临场添加一些人物细节去丰富演员的表演。通常来说,导演一定会在现场产生新的想法,在不改变故事架构的前提下,导演应及时与演员沟通自己的新想法,演员在原有的固定模式下去表演的时候,临时加入新的东西势必会打乱原本的节奏,所以在演员尝试新的表演状态之后,导演应及时跟演员沟通并给予鼓励。

比如,给演员保留创作空间。尽管导演在创作阶段想把所有的东西都处理成固定的模式,但现场演员的表演一定会有跟自己不同的想法出现。导演对演员即兴创作这件事应该秉持鼓励的态度,演员正因为热爱角色才会想要去找寻更匹配的表演方式,这个时候他们也是在尝试摸索的阶段,一名优秀的演员会用不同的表演方式去处理同一场戏,而导演需要做的就是决策哪种表演方式更好。在一些人物较多的场景下,演员的表演是有压力的,因为他们清楚自己是在很多人面前表演,一旦出错,就会影响所有人,导致重拍进而影响整体工作效率。导演需要做的就是时刻为演员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现场的演员越多越是如此。演员只有在轻松地环境下才能集中注意力在表演创作上。

总之,导演指导演员表演的前提是一定要掌握表演艺术。无论是在前期排练抑或是现场拍摄,演员一定会遇到表演的瓶颈期。这种情况下导演更像一名导师,需要站在演员的角度代替演员思考问题,从而帮助演员在表演方面做更多的尝试。在一些时候,导演给予演员动作指示之后,演员仍然没有达到导演心里的表演预期,这个时候,导演可以适当给出一些表演意见,即示范出来。但要注意的是导演示范不宜过多,一是对演员能力的否定;二是过度的示范会让演员产生依赖感,使演员失去创作的欲望。学习表演艺术的原因是让导演和演员快速地进行链接,其目的是提高创作效率。

猜你喜欢
排练创作
舞动未来
咱也过回『创作』瘾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两个大忙人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墙之隔》创作谈
合唱排练的方法研究
指挥艺术指导与学生的排练教学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