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起源与发展看当代广西粤剧沿革

2023-12-18 01:05吴迪
剧影月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粤剧剧目广东

■吴迪

广西粤剧是广东粤剧的一大分支,是具有代表性的广西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广西粤剧在音乐唱腔、乐队伴奏、舞台表演、表演场所等方面与广东粤剧大致相同,广西粤剧保留了传统粤剧的表演艺术和音乐唱腔,在发展过程中与民族特色音乐元素、地域文化以及历史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音乐风格。

一、广西粤剧的起源

粤剧盛行于两广方言地区,是岭南地区最重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学者们对于广西粤剧起源于何时何地产生了诸多争论,笔者总结相关研究结果后得出结论:广西粤剧与广东粤剧一脉相承,形成于广东粤剧之后,在两广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过程中出现萌芽。

明清时期,全国各地经济与文化交流密切。作为明、清时期全国四大名镇之一的广东佛山,是珠江流域的出海口和物资进出口的集散地,外地商客来到广东佛山,除了经商以外,也带来了戏班。《粤剧的老根在广西——质疑》一文中也明确提到“不少外地客商在佛山建立会馆,会馆附设戏台,供随外地客商而来的戏班演出之用”。广东佛山的戏剧早期演出活动以外江班为主,观看演出的为外地客商。在其影响下,佛山本地人逐渐接受这些外来的戏剧,并开始学习模仿。但由于语言不通,当地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结合广东地区的语言以及民间音乐,本地班应运而生,同时也形成了粤剧的雏形——“广府戏”。太平天国革命前均为粤剧的萌生期,直到粤剧名伶李文茂响应太平天国起义运动失败后,在广东的演出遭到禁戏,李文茂便带着戏班来到了广西,使粤剧艺术在广西地区开枝散叶。此时期,粤剧在广西的发展十分繁荣。辛亥革命时期,民族革命浪潮对具有爱国思想的粤剧演员影响很大,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当地人听懂宣扬爱国主义内容的剧目,他们对粤剧进行了改良革命运动。金山炳、朱次伯等人经过反复尝试、讨论和实践,于1920年完成了官话粤剧到白话粤剧的重大变革,而后白话粤剧传入广西并生根发芽,逐渐发展成为广西地区的代表戏剧剧种之一。抗战时期,广东粤剧艺人到广西地区避难,广东粤剧团在广西的长期巡回演出,粤剧在广西拥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广西粤剧发展的大环境,为广西粤剧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抗战结束后,也有一部分广东的粤剧艺人留在广西,推动了广西粤剧的发展。

二、广西粤剧的发展概况

(一)两广粤剧的交错发展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在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下,粤剧向广西的传播历经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清中叶以来,广东大量经济型移民溯西江而上进入广西定居,粤剧开始在广西发展起来。第二次浪潮是明末清初,广西城镇商业和手工业日益兴旺,从业人员渐增。这一时期,戏班的经营方式有了改变,开始与广东的本地班频繁地交流,使广西地区的戏班迅速成长。第三次浪潮为抗战时期,广东大量难民涌入广西避难,广东的粤剧团也在广西城乡地区进行了长期巡回演出,不仅促使粤剧受众群体进一步壮大,而且催生了广西本土粤剧业余团体的兴起和发展。在改良期间,广东粤剧开始用粤方言演唱,这一改良,使广东粤剧的特点得到明显的加强。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广东广府班演唱语言由原来的“舞台官话、半官半白”全部改为白话,形成了白话粤剧,白话粤剧再次传入广西。传入广西的白话粤剧更加受到广西人民的喜爱,这对广西早期使用的官话演唱的粤剧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为了谋求发展,广西的官话粤剧在20世纪50年代,无奈改名为邕剧。传入广西的白话粤剧,受广西本土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流传至今的广西粤剧。自晚清以来各地粤剧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政治的影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各地所有戏曲团几乎全部解散。1986年以后,文化市场在结构上发生改变,文化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趋向多元化,导致粤剧观众越来越少,演出场次逐年锐减。粤剧的渐渐衰落,使部分粤剧团体与文工团合并,个别粤剧团也遭到了解散。但是,粤曲演唱趋势却不断上升,众多的粤曲团社在广西各地兴起,人们演唱乐曲,丰富娱乐生活。为了满足粤曲爱好者的要求,一些粤剧团开办粤曲茶座,粤剧渐渐呈现繁荣的景象。

在粤剧发展过程中,广东地区的粤剧开始出现“重文轻武”、表演程式陈旧、不重视风格多样化等问题,使粤剧许多传统艺术逐渐萎缩和失传,甚至作为塑造人物、安排情节的重要艺术手段的“排场”以及许多武打程式和部分经典的剧目也失传了。但是,广西粤剧则较好地传承、保留了排场戏、南派武功等传统艺术,现如今在广东粤剧无法看到的传统粤剧元素,可以在广西粤剧中找寻到它们的踪影,这使得广西粤剧与广东粤剧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由两广粤剧的交错发展情况可知,广西粤剧在肇始、禁戏前后、分化等阶段表现出对广东粤剧的承接、反向传播等作用,促使了两广粤剧的定型。广西粤剧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广东粤剧的孕育,两广地域从早期的衍生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分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在两广粤剧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广西作为早期粤剧的重要传播领域之一,吸收、消化、融合外来元素,并在壮乡文化的滋养下,不仅在音乐与剧目创作中融入本土民族音乐和历史文化,还在舞台、布景、服饰、舞蹈等方面,也融入本土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等,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域粤剧独具一格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二)“文化大革命”后艰难发展的广西粤剧

“文革”后,中国的文化市场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对粤剧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广西粤剧与转变为“重文轻武”的广东粤剧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当时,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广西地区粤剧的发展是十分衰落的,市场惨淡,存在观众群体少、演出场次少、演出场地少等问题。从南宁市粤剧艺术研究会的研究成果——《广西粤剧话沧桑》来看,广西粤剧团体的粤剧人才大多数涌向广东的吴川、电白等粤剧发展较好地方谋求发展,这种大批粤剧团体的迁移,使得部分市县粤剧团人才流失,被迫与文工团合并,个别粤剧团也遭到了解散。为能传承广西地区的粤剧,以及满足一如既往支持广西粤剧的观众需求,广西粤剧人迎难而上,冲破阻碍,1990年底,南宁市粤剧艺术研究会和市群众艺术馆组建南宁市业余粤剧团,并在如意酒楼开办粤曲茶座,开展粤剧的粤曲或剧目的表演,戏院、茶楼等表演场所成为广西粤剧的主要表演场所。

(三)广西粤剧生机显现

广西粤剧在2014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政府更加重视广西粤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对广西粤剧的扶持力度加大。其主要体现在政策、资金、宣传、剧团建设四个方面:在政策上,201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纲要明确提到“戏曲振兴工程”,国家对戏曲艺术的扶持进入新的阶段。2017年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现工程的意见》,将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性作为重点,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得到一定的保障。在资金上,国家大力打造广西粤剧精品。近年来广西在打造粤剧精品创作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如广西梧州大型现代粤剧《抉择》、南宁市粤剧团创作排演的大型新编历史粤剧《海棠亭》等。为鼓励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的好作品,也会对获奖剧目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宣传力度上。增加惠民演出的次数,加强对剧目排演、走进社区、走进乡村等措施,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并通过开展一系列“粤剧送戏下乡”“粤剧进校园”等活动,普及粤剧艺术知识,宣扬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激发欣赏、学习粤剧艺术的兴趣,为粤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可发展空间。近年来,广西粤剧团在剧团建设方面也得到了国家、政府的扶持,同时,国家政府注重广西粤剧的品牌文化打造,将经典粤剧剧目及折子戏等进行复排、复演,例如在国家的扶持下,2020年7月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打造了一台运用了传承和创新的理念排演了《贵妃醉酒》《拾玉镯》《小宴》《水淹七军》四个折子戏,制作出一场独具特色的南派粤剧折子戏《邕城粤韵》。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广西粤剧在度过了数十年艰难发展时期后,迎来了春天,走上了留传统、有内涵、勇创新、求发展的多元化道路。

三、新形势下广西粤剧的发展困境

广西粤剧在漫长的演变及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让自己能够在多元文化共生的历史背景下有了生存之地。广西粤剧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支持与发展,但是在四方面还存在不足:第一,受众群体单一化。在广西粤剧演出现场,观众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随着社会进步,互联网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受众群体以年轻人为主。但是,网络上却很难找到系统的关于广西粤剧的介绍,资料也是少之又少,其中广西粤剧创编剧目和优秀的音乐、视频的资料更是凤毛麟角。现如今广西粤剧主要演出的剧目较为单调,大部分都是传统剧目,但传统剧目内容稍显拖沓,剧情变化较为缓慢,演出时间较长,且没有中场休息,不符合当代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习惯。这就导致广西粤剧很难被大部分年轻人所熟知、所接受,广西粤剧的受众渐渐出现了“断层”的现象。第二,戏剧语言对广西粤剧的传播范围有一定限制。广西是个多民族地区,每个市县的生活语言都不尽相同。广西粤剧主要以粤方言演唱,但广西桂林、柳州、百色、桂平等地区的大部分人不会讲粤方言,听不懂粤方言。并且随着现代教育和普通话的普及,各省移民大量涌入,广西人尤其粤语地区的人对语言的使用呈现出普通话和粤语同时使用的情况,并以普通话为主,即使现在很多的广西粤剧剧目在表演中都配有字幕,但粤语不是这一大部分人的生活语言,这就导致他们与以粤语为主要演唱的语言的广西粤剧很难产生共鸣,无法真切地走入剧场欣赏,导致广西粤剧很难传播开来,只能是在粤方言地区发展。第三,粤剧演员的文化素养还有一定的成长空间。笔者通过对广西粤剧演员的采访发现,当前大部分的粤剧演员均为高中毕业,甚至为初中毕业,虽然演员们在专业上有一定的建树,但部分演员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对于剧本的故事典故、情节发展、人物情感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剧目的排练进度较慢,花费的人力、物力也较多。第四,骨干演员、创作人员以及研究人员的流失与老龄化。现如今,广西粤剧中有影响的当家名角或者创作人员不多,导致剧团吸引力、影响力不大。中青年骨干演员留不住,走得多,资历尚浅的年轻演员早早进入剧团工作,但很难得到表演机会,实力雄厚团体的演员往广东走,导致团体的表演实力减弱。剧团的演员、创作人员和研究人员严重老龄化,新人能力不足,使广西粤剧的发展缓慢。

广西粤剧是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在历经几百年的发展沿革后,不仅保留了粤剧优秀的舞台表演体系,还逐步成为极具广西地域特色的戏曲剧种,是广西人民精神、智慧及思想的浓缩,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广西粤剧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剧种个性,展现了广西粤剧独特的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近代广西粤剧的形成主要以南宁、梧州两地为中心,但是传承和传播方面有待加强。笔者认为,国家所实施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注重宣传、教育支持等方式,是广西粤剧的传承与发展的保障。广西粤剧要立足本土、结合当下、与时俱进,形成并不断扩大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粤剧剧目广东
舞台剧目
SINGING THE CHANGES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粤剧排场与粤剧传承
1949—1951年粤剧“戏改”
粤剧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优秀剧目进校园
广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