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七宝台石刻造像的图像研究

2023-12-18 01:05白文
剧影月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阿弥陀佛释迦弥勒佛

■白文

七宝台石刻是唐代长安寺庙装饰艺术重要组成部分。考证散落在日本、美国以及本地收藏的长安光宅寺七宝台的30余件石刻造像,推断出石刻可能是一座舍利佛塔的构件,进而初步认为,长安光宅寺七宝台很可能是一座五层方形土木石结构的舍利佛塔。

在理清七宝台30余件石刻造像的图像构成之前,首先对这些石刻造像的来源地光宅寺进行梳理。光宅寺位于长安城内东北角,原属翊善坊。唐高宗于公元662年扩建城外东北的大明宫,开辟南大道,将翊善坊一分为二。西半边取名光宅坊,光宅寺就坐落在此坊的横街以北,与高宗以来的皇政重心大明宫相接,西面与宫城内太极宫相邻,是最接近新旧宫城的佛寺。不仅如此,成为光宅寺之前原为武则天消遣之所的葡萄园,仪风二年(公元677年)在葡萄园发现石盌,内有佛舍利万粒,于是敕令此地改为光宅坊,并建光宅寺,散供舍利子于京寺及诸寺州各四十九粒。可见,创建光宅寺的因缘和发现万粒佛舍利有直接的关系。长安三年(公元703年),武则天八十寿辰之际,七宝台竣工,并改光宅寺为七宝台寺。有关光宅寺的记载到了九世纪中叶逐渐消失。至于光宅寺七宝台的6件石刻造像何时何因迁移到宝庆寺塔上的,目前已无史料可循。但至少说明七宝台石刻迁移宝庆寺应不早于明代中期,或是更晚。宝庆寺塔位于西安碑林博物馆西侧(明代孔庙所在地),高约23米,七层,平面呈六角形,西安仅存的六件光宅寺石刻造像就镶嵌在这座塔上。

截至目前的调查,已知的七宝台石刻造像共35件,其中单体十一面观音立像7件;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尊像1件;一佛二菩萨三尊像27件。就收藏地而言,日本21件;美国4件;陕西西安宝庆寺砖塔上6件;西安碑林博物馆1件(残)。根据颜娟英的调查,陕西师范附小发现残片1件;宝庆寺塔下上部残片1件,1件未详。35件石刻造像中就图像而言,能明确身份的:十一面观音立像7件;阿弥陀佛三尊像8件,其中4件有长安三年七月和九月的题记,供奉者为王璿、韦均、高延贵和李承嗣四位官吏,除了韦均之外,其他三人造像铭均明确提出所造像为阿弥陀佛。8件阿弥陀佛三尊像的共同特征是主尊右手施无畏印,在莲台上结跏而坐,莲台座由仰莲,六角形束腰和覆莲组成,天盖的形状有宝树盖和宝珠盖两种。弥勒三尊像有7件,其中2件有长安三年的题记,1件有长安四年的题记,供养者为萧元眘、姚元之和姚元景等官吏,其中萧元眘的题记中明确指出所造像为弥勒佛。7件弥勒三尊像的共同特征是主像在台座上均为倚坐,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扶左膝,双足各踩小莲台,两侧各配置一蹲狮。释迦佛三尊5件,释迦五尊像1件,均无题记。主像图像特点为一律结跏趺坐,偏袒右肩,右手向下触及宝座行降魔印,左手置于腹前行禅定印。5件释迦佛三尊中两件主像头戴宝冠,说明主像有身为法身毗卢遮那佛的可能性;其余的4件推测为释迦佛三尊和释迦佛五尊像。药师琉璃光佛4件,均无题记。这4件三尊像的主像身后的挂幡值得注意,经过和敦煌壁画中的药师佛,以及西安大雁塔底层四面门楣的北面药师佛进行比对,发现作为药师身后都有一块挂幡。此外,参照西安出土的数件唐代四面方形佛塔构件的四面四佛中有持钵的药师佛,因此,笔者判定七宝台石刻中的4件三尊像的主像身后挂幡的应该是药师琉璃光佛。需要指出的是,35件石刻当中又分为竣工期和补刻期;竣工期指七宝台竣工完成期,即开光之前完成的一批石刻,也就是造像记载的长安三年九月前完成的一批石刻造像。这一期石刻造像有29件,图像主题为祈福、往生和灭罪为主。补刻期是指长安四年至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左右的6件石刻;如杨思勖造像记中明确记录了玄宗时期(公元685年-762年)宦官杨思勖于开元十二年十月新补七宝台石刻的功德。

题记是关于供养人信息的来源,大多时候它们表明造像供养人广泛的社会基础,我们有必要对造像题记、发愿者的地位和性别、佛教团体和成员的组织等进行鉴别分类。从已知的35件石刻中,9件有纪年;其中7件纪年都在长安三年七月和九月;1 件为姚元景的长安四年九月;1 件为杨思勖等于开元十二年十月八日的题记。长安三年的7 位造像主有身为“检校造七宝台,清禅寺主,昌平县开国公,翻经僧”德感,他是七宝台这批石刻造像的佛教义理指导人,或者说他负有从教义的立场,把握“检校”或“监督”这批造像的全体内容。如德感的题记中,“奉为□(国)敬造十一面观音像一区。伏愿皇基永固,圣寿遐长”,是说在七宝台敬造十一面观音像,祈祷武周政权巩固,以及盼望武则天长寿。

功德主之一的王璿、姚元之,他们都是武则天所重用、赏识的大臣。姚元之是弥勒佛三尊功德主之一,其题记正文强调自己的效忠至诚,并且“爰凭圣福,上洽君亲,悬佛镜而朗尧曦:流乳津而沾血属”,意在强调其转轮圣王的功业,造福众生,并“永庇禅枝”,永浴佛法。姚元景于长安四年补刻弥勒三尊像的题记中,重点礼赞佛法无边,造福世间,并极富寓意地把武则天比作弥勒佛永远驻世,说法度众。铭文最后偈赞:“法无□(边)兮神化昌,流妙宇兮烁容光,弥亿龄兮庆未央。”意思是说请佛法永驻世间,其内容与其兄长铭文的最后结语“永庇禅枝”类似,或与德感、王璿的结尾语“圣寿遐长”“永奉南薰之化”大致相同,都是直接或间接诉求武则天的生命延长与武周政权永固等现世利益。高延贵造像记,旨在礼赞佛法,造阿弥陀佛像表现净土,以此功德愿一切生灵,共往净土。韦均则礼赞佛出世说法功德。并提到造像动机:“比为慈亲不豫,敬发菩提之心。今者所苦己瘳,须表证明之力。”故造此石像。最后在赞颂偈文中,表面看来是称赞佛之功德,然而直接转入结束语时却称:“愿廻光于孝道,永赐寿于慈亲。”意思是说以佛功德比拟为武则天的伟业,文中的慈亲亦即武则天。李承嗣造像记重点为:“为尊亲造阿弥陀佛—铺……粲然圆满。所愿资益慈亲。永超尘网”。也是以造像功德回响给慈亲武则天。

长安三年,正好是武则天的八十寿辰,也许和武则天的庆生活动有某些联系,光宅寺改名为七宝台寺。因此,七宝台是一座建筑无疑,而且和光宅寺的佛舍利有着密切的关系。七宝台的七宝,为七种珍宝,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观念和理解。而台,则是一个建筑形式。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台,观四方而高者。用土筑成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可以说,光宅寺七宝台,很可能是一座唐代流行的四方形佛塔。也可以称为七宝舍利塔。而35 件石刻可能就是分层附着于七宝舍利塔上四个方向的建筑构件。

七宝台坐落于光宅寺内,源于仪凤二年发现的舍利万粒,除去分送于京寺及诸寺州各49粒外,在光宅寺建塔供养舍利应在情理之中。身为“检校造七宝台,清禅寺主,昌平县开国公,翻经僧”的高僧德感,是七宝台这批石刻造像的思想内容的把握者;且长安三年十一月,正是武则天八十寿辰,如何表达敬意,则是高僧德感和武则天身边的官僚们共同的心愿,因此,创建七宝台以祈愿武则天永生,也许是个绝好的方式。于是,七宝台于长安三年七月和九月核心构件雕刻完成,加上安装等准备工作,于长安三年十一月的某一天可能举办了一次盛大庆生法会或开光盛典,随后光宅寺改名七宝台寺。按照中国古代建筑格局和寺庙坐北朝南的规制,光宅寺七宝台舍利塔可能是坐北朝南的一座方形佛塔。

参照西安大雁塔底层四面门额线刻佛像,南面释迦,西面阿弥陀佛,东面弥勒佛和北面药师佛的排列。光宅寺七宝台舍利塔的南面为释迦佛,即释迦坐在北方,面对南方(阎浮提)。释迦牟尼佛同时也是卢舍那佛的化身,而卢舍那佛则是释迦牟尼佛的“本原”。“本原”也可以理解为法身。而阿弥陀佛、弥勒佛作为表现卢舍那法身十方三世的境界,因此可以认为头戴宝冠的毗卢遮那佛三尊和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尊位居七宝舍利塔的南面。参照大雁塔底层四面门额,阿弥陀佛三尊应该在西面。西方是太阳沉没的地方。在古印度人的观念中,太阳是全能、超越性、永恒等力量的体现,极乐净土之所以定位在西方,是和人死后可以复苏有关。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弥勒佛是未来的佛,但在成佛时刻到来之前,他以菩萨身居“兜率天”,从事自动化他、普度众生的事业,也有弥勒菩萨之称。作为未来佛的身份,加上南面的释迦佛、西面的阿弥陀佛(终极过去佛)形成时间序列的三世佛。通过前面对南面释迦三尊,西面阿弥陀佛三尊,东面的弥勒佛三尊的考察,以及参照西安大雁塔底层四面门额线刻佛像,可以比定北面为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从而圆满体现了七宝舍利塔本身具有的超越时间、空间的无限意义。

七宝舍利塔不仅是释迦法身思想的象征,也是承载释迦精神的载体,使人们相信即使释迦涅槃也会有未来弥勒佛在世间出世主持正法。如萧元眘在他的造像记中,极富寓意地把武则天比作弥勒佛出世的功德:慈氏应现,弥勒下生,神力之所感通,法界之所安乐。意思是说,武则天即慈氏,为弥勒佛之应身,出生于世,治理天下得以太平。

早期北凉石塔的佛像构成,体现了释迦法身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永恒的时间序列,与塔基座上的中国传统的八卦符号组合起来,使释迦精神从此具备了住世的时间和空间的超越性。不仅如此,石窟寺中的中心塔柱和三壁布列的三世佛序列,和石窟自身的空间形态加上动态的绕塔观像从而达到时间、空间上的和谐。以至到了高宗时代最终定格在时间排序的竖化阿弥陀佛、释迦佛、弥勒佛三世,和空间横化的阿弥陀佛、释迦佛、药师佛的法身图像体系集七宝舍利塔于一身。虽说佛塔上图像构成,会受到时代变迁、信仰变化的影响,但对释迦法身境界、精神的诉求则始终没有改变。

舍利崇拜、供养是佛教特有的一种现象。供养佛舍利,如同礼拜具有象征意义的菩提树、金刚宝座、佛足迹一样,见舍利即见佛,起到亲近佛之后能迅速获得觉悟的奇迹。因此,七宝台的功德主们把七宝舍利塔作为佛陀精神的象征进行巡礼朝拜,并以塔上的超越时空的三世诸佛为参照物,如同在轮回之路上不断积累功德,在不同的时间、空间祈愿武周政权和武则天最终摆脱生死轮回达到成佛的解脱之路。长安三年正好是武则天八十岁寿辰,七宝台的落成开光,形同献给武则天的生日礼物,希望武则天,正如王璿的造像记中说的,“同感圣寿之无疆,……所愿上资皇祚,傍济苍生……永奉南薰之化……”;以及德感的“伏愿皇基永固,圣寿遐长”,都是以七宝舍利塔作为参照物,殷切希望慈氏武则天摆脱生死轮回,武氏的大周政权,能像释迦精神一样周而复始、永恒不灭。

猜你喜欢
阿弥陀佛释迦弥勒佛
游雪窦山
弥勒佛瓷雕
用释迦果给生活加点甜
戴进与梁楷人物画之比较——以《达摩六祖图》与《释迦出山图》为例
打包
释迦
巴林左旗出土辽代青铜佛板图像分析
宝宁寺明代水陆画中《阿弥陀佛》、《毗卢舍那佛》与《天藏菩萨》的图像内容研究
致我越来越小的母亲
旧日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