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后服务实施初探

2023-12-18 01:05毛旭虹
剧影月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音乐课内容音乐

■毛旭虹

“双减”是当今社会密切关注的一个重大教育问题,做好“双减”工作,反促学校教育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主渠道作用。“双减”背景下音乐课后服务课程化的实施,对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当前很多学校课后服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课程化实施内容单一、没有结构化、体系化、缺乏规范性、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等。音乐课后服务是学校统筹校内校外音乐教育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保证音乐课后服务,增强服务的吸引力,提升服务的质量,我们要实施课程化策略,从目标、内容、管理、评价等方面出发,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和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一、音乐课后服务艺体课程化实施的合理性

(一)音乐课程化实施的作用

音乐课后服务要充分利用当地音乐资源优势,融入民间曲艺、戏剧、民歌、民乐等,有效实施音乐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完成音乐作业,对音乐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音乐课程化实施是音乐课内学习的重要延伸和补充,是学校美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音乐课程化是将大量主题活动、学科实践、综合实践等充实到课后服务中,其本身以课程形态存在。由此可知,音乐课后服务课程化实施对学校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音乐课程化实施是丰富内容、拓展渠道的重要途径

从学校角度,课程连接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整合时间、空间、师资、资源等不同教育要素,贯通需求、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教育实施过程;从学生角度,课程连接教育内容、活动方式与自身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升,贯通学科知识、个人经验和生活世界;从课程开发和实施角度,需要不断根据需求确立目标,并选择多样化的内容(知识、活动、经验等)依循一定原则多样态呈现。音乐课后服务课程化实施依据不断发展的音乐课程观和音乐资源观,有利于整合学生多样化音乐学习需求、多样音乐课程资源、多种音乐课程样态,拓展音乐学习的时空边界、内容边界和载体形式,不断丰富音乐学习内容,拓展建设渠道,保障课后服务的有效供给,不断提高学生覆盖面。当前,校际优质师资交流、集团化办学课程资源的共享、积极引进音乐教育人才等,都是建立在课程的开设及规范实施基础上。

二、当前音乐课后服务课程化实施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供给数量不足、内容单一

课后服务时长周一至周五每日约2 小时,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按每课时40~45分钟计,相当于每天多了3节课,除了作业辅导时间,每天的课时需要开设一定数量的音乐课程才能满足学生需求,比如:合唱、葫芦丝、二胡、小提琴、独唱、架子鼓等,部分学校仍然存在课程总量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另外,学校需从学生和家长对音乐艺术的需求出发,根据学生总数及实施过程中的班额、师资、设施设备等实际情况,把握课程开设所需课时及体系化发展等角度,对学校课后服务阶段所需课程数量进行预测,并从学校育人目标、办学特色等角度发展重点或特色领域课程。在内容方面,音乐课后服务定位于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音乐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音乐素养。

(二)音乐课程设置结构化、体系化不强

由于音乐课后服务各地方实施都不久,学校音乐课程供给主要依赖已有课程的“存量”,课程结构化、体系化不强的问题难以避免。首先是音乐课后服务课程自身还未形成一定的体系,音乐作业指导、音乐课业辅导和音乐展演活动等几部分如何分配时间、如何协调内容,素质拓展活动的各领域之间如何设置,有待进一步明确课后服务育人定位,应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育人目标、办学特色等对课后服务进行规划布局,形成各部分相互衔接、持续发展的态势。其次是音乐课内课程和课后服务的整体设计,需进一步处理好基础发展与延伸拓展、共同基础与个性发展,以及不同课程领域、多种课程形式,学生身心发展与家长教育关切之间的关系,构建音乐课内课外协同的课程连续体。

(三)音乐课程实施规范性、科学性不够

当前部分学校音乐课后服务有名无实,弄虚作假等现象层出不穷,音乐课程化实施还需进一步系统地规范。首先部分音乐课程基本要素不完备。课程的基本要素如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管理和资源等未基本具备;其次从音乐课程有序安排的角度,一方面是时间的合理安排问题。学生音乐训练时间、作业时间、展演活动等,各部分时间如何安排、协调,需进一步统筹安排,并形成个性化课后服务课表。

三、音乐课后服务艺体课程化实施持续发展的思考

(一)政策协调,明确依据

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时安排等进行明确规定,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设置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以及分科、综合及活动类课程等,具有权威性、法定性和严肃性,是全体学生接受公平、优质义务教育的基本保障。音乐课后服务基于学生自愿的原则、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当前课内课程和课后服务性质与功能不同,学生覆盖面和具体要求存在差异。实践中部分学校为了保障音乐课后服务供给,将原来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大量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劳动课程、主题活动、实践活动等后移到音乐课后服务时段,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有差异,需要处理好校内课程中三级课程的关系,保障各类课程开齐、开足、开好。

(二)构建音乐校本课程体系

当前学校课后服务主要由本校教师承担,提供的主要是校本课程、社团课程和体育锻炼指导等。为突破数量不足、内容单一等问题,需进一步拓展供给渠道。“双减”相关文件指出,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做好音乐课后服务工作,在实施层面上,以音乐实践活动、音乐主题活动、音乐项目式学习等为主,实施中应更多体现开放性、灵活性和活动性、实践性等特点,突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全面保障,完善设施设备

音乐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实施,需完善多方面保障条件,优化学校内外部治理。在保障方面,一是从需求和供给角度,需精准把握需求,进行持续的针对性供给;二是从师资保障角度,减轻学校教师负担并通过多种途径引进高水平专业师资,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三是从实施层面,体现实施的过程性、专业性和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从治理角度,学校需探索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四、音乐课后服务对音乐教师的要求

为了积极响应“双减”政策,有效落实义务教育课后延时服务工作,音乐老师应该服从学校的安排,积极策划丰富多彩而又有意义的音乐活动,使学生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使他们的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满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一)抓住每节课

音乐课后服务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比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学生都乐意参与。每周的音乐课后服务都应该详细设计规划,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把孩子们带到美好的音乐世界,通过变幻各种音乐教学方法,找到适合孩子们的方法,让他们充分感受音乐到音乐的魅力,努力学习音乐,爱上音乐课。

(二)仔细揣摩辅导方案

音乐是想象与梦想的碰撞,是体验与收获的融合,有人说:“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个不完整的教育。”所以音乐课后服务的开展,必须全体音乐教师悉心研究,仔细揣摩辅导方案,力求完美,精益求精,有声有色。方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音乐素养内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三)乐于审美体验

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开设了不同的音乐课后服务课程。音乐课上,要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用动感的音乐节拍、对学生充满鼓励的眼神、配合着他们灿烂的笑容,让同学们尽情地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音乐老师们耐心地示范和指导,组织音乐活动,让孩子们从活动中找到了乐趣,乐于审美体验。

综上所述,音乐课后服务实施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齐心努力,相信:只要我们透过学生纯洁的童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美,终会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尽情挥洒自己的快乐。

猜你喜欢
音乐课内容音乐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主要内容
音乐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