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科技生活实践问题情境教学研究

2023-12-18 02:19陈逸翔
教育界·A 2023年33期
关键词:生活实践问题情境教学

【摘要】教学情境赋予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更多活力。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作为情境素材,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感受信息科技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小学信息科技;生活实践;问题情境;教学

作者简介:陈逸翔(1990—),男,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新区实验小学。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倡导教师利用真实问题创设情境,驱动学生应用信息科技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科技核心素养。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有的教师容易忽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践问题,导致课堂脱离生活实际,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为此,小学信息科技教师有必要结合生活实践创设问题情境,从不同的角度开展教学,使信息科技课堂充满魅力。

一、生活实践问题情境的内涵及创设原则

(一)内涵

生活实践问题情境是以生活元素为情境创设素材,集中学生注意力,将学生引入真实场景探究学习问题的教学情境[1]。教师将这类教学情境应用到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信息科技知识的魅力,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生活实践问题情境主要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该类教学情境具有较强的启发性,能够促使学生围绕具体问题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新知;另一方面,该类教学情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通过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事物引入课堂,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熟悉感,消除学生学习新知的畏难情绪,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应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二)创设原则

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创设生活实践问题情境,需要秉承以下原则。

第一,针对性原则。教师不要随意创设情境,应分析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内容,并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生活元素创设相应的情境,确保情境能够服务于课堂教学。

第二,直观性原则。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水平还不够高,理解复杂、抽象事物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当尊重小学生的学习特征,避免使用隐晦、难懂的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以免增加情境教学内容的难度,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要使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情境,或者使用直观的多媒体资源呈现情境,让学生能直接了解相关内容,从而提升情境的应用效果。

第三,德育原则。《课标》要求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要选择科学原理和实践应用并重的课程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对此,教师应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规范、伦理观念的教学素材来创设问题情境,确保学生能在参与情境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合理利用信息科技知识解决问题,遵循相应的道德规范。

二、小学信息科技生活实践问题情境教学策略

(一)创新情境呈现方式,提高教学感染力

情境呈现方式从来都不是固定的[2]。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特征、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采取合适的教学情境呈现方式,才能提高课程的吸引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以游戏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还处于活泼爱玩的阶段。因此,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教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难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考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据此设计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观察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喜欢玩的游戏,并以玩游戏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将生活游戏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内化知识。

以苏科版小学信息技術教材(下同)三年级“填充颜色”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使学生主动探究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两张看似相同的图片,创设“大家来找不同”的游戏情境。如教师说道:“这里有两幅人像图,看起来一模一样,谁能找出最多的不同,谁就获得本次游戏的胜利。”游戏中,有的学生指出人像的发色不一样,其中一个是黑色的,另一个是棕色的;有的学生指出人像上的项链宝石颜色不一样,其中一个是红宝石,另一个是蓝宝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被激活。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随处都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颜色,如果我们想涂抹出各种各样的颜色,那么如何用计算机来实现呢?”的问题,从而引出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这时教师再演示使用填充工具填充色块的过程,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体会这一工具的巧妙用处,使学生产生新知探究、工具应用的兴趣。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使用趣味游戏创设生活实践问题情境,从而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新知,主动思考相关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以视频创设情境,丰富学习体验

上文提到,生活实践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秉承直观性原则[3]。视频是融合文字、图像、声音素材于一体的资源,直观性、趣味性强。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创设生活实践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借助视频播放一些生活场景,并通过语言描述进一步完善信息,从视、听两个层面引导学生感受情境,学习新知,从而深化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体验。

以四年级“设置动画效果”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动画片段,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小马宝莉》等。然后再提出问题:“大家最喜欢看哪部动画?大家了解过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吗?”教师以日常聊天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使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动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后,教师使用“自定义动画”工具设计简单的动画图像,让学生欣赏,并介绍说道:“这个动画短片有趣吗?这是老师使用‘自定义动画’工具制作出来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也可以独立制作出感兴趣的动画哦!”这样一来,教师就将情境内容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参与情境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对应用“自定义动画”工具独立制作动画短片的兴趣,为学生接下来主动参与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按照“交流→播放视频→介绍”的顺序创设情境,用视频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用语言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生学习“自定义动画”工具的主动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

(二)优化情境应用细节,调动学习积极性

生活实践问题情境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起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只有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情境学习中,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新知,掌握新知。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应当从教学强化的角度出发,优化问题情境的应用细节,从细节处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驱动学生开展合作讨论,促使学生深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1.任务驱动,激发自主探究意识

有的教师在将学生引入生活实践问题情境后,没有给学生过多的深度思考时间,就直接给出问题情境答案。这样只是注入式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法认识到信息科技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应用意义,也无法养成应用信息科技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能

力[4]。要避免这样的问题,教师有必要将任务教学法融入生活实践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具体而言,教师可将问题拆分为不同的探究任务,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解决任务,由任务驱动学生探索新知并解决问题,实现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有效激发。

以四年级“美化文档”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场景创设情境:“在校园、社区中,我们常常看到宣传栏上贴着各式各样的文档,如运动会告示、文艺演出宣传海报、公益活动通知等。那么大家知道这些文档是如何制作的吗?”接着,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所提到的文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布置任务:制作一篇介绍端午节由来、风俗习惯的宣传文档,要求图文并茂。基于此任务,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如“制作并美化宣传文档需要哪几个步骤?具体需要怎样做?”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梳理文档的制作思路,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提供支持。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生活事例创设情境,并基于情境布置任务,为免学生任务探究思路混乱,教师还基于任务提出引导问题,从而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与能力。

2.多维互动,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生活实践问题情境的应用目的在于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学生在主体思考和主体探究的过程中收获属于自己的知识。但是由于学生个人的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遇到学习瓶颈时根据生活实践问题情境开展多维互动活动,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交流想法、交换创意,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尝试应用信息科技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五年级“生活中的3D”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元宵节,人们会挂起象征着团圆的红灯笼,营造节日气氛。你知道红灯笼是怎样制作的吗?具体可分为哪几步?”教师引发学生思考现实问题,使学生明确复杂事物需要分步骤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继续提出问题:“教材所示的3D模型是怎样的?制作3D模型需要经历哪几步?要使用什么软件?”这一系列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减少学生的压力,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使学生依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学生探究出“制作3D模型需要绘制设计图,需要应用‘奇奕画王’数码软件,需要使用3D打印机等”的答案。这时,教师再给学生演示制作3D模型的具体步骤,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本小组的3D模型。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实践问题情境,基于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使学生一步步梳理知识,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5]。

(三)落实情境教学评价,保证教学有效性

《课标》指出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要坚持“以评促教”与“以评促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教学评价贯穿于生活实践问题情境的应用过程中,通过评价学生的情境参与、情境解题、情境迁移学习等方面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由于不同课程的生活实践问题情境有所区别,因此教师有必要根据情境的特征设计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结果真实有效,能够发挥“促教”“强学”的功能。

以五年级“快乐的小猫”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基于情境的特征设置评价标准,如学生是否在情境中产生对Scratch软件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否能在情境中认识Scratch软件界面的功能区,学生是否了解新建、运行、保存Scratch程序的方法,学生是否能在情境中产生建立脚本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等。教师通过这些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情境学习情况,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发挥优势,补足短板,促使学生在反思中获得稳步提高[6]。

结语

创设生活实践问题情境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日常生活中精准提炼可用于情境创设的生活元素,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实施情境教学,优化情境教学细节,调动学生的情境学习积极性,充分满足学生的信息科技学习需求。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合理开展情境教学评价,从而调整学生的情境学习参与行为,进一步提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叶春霞.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学生参与度提升策略[J].青海教育,2022(12):54.

[2]陈颖.故事 挑战 进阶:小学中年级信息科技课堂游戏化设计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

(23):46-48.

[3]丁毅.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基于真实情境的设计与实施:以“老年人智能手机APP应用指南”项目为例[J].现代教学,2022(15/16):146-147.

[4]周纯.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信息科技在线教学设计:以“使用电子邮件”单元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1(2):70-74.

[5]蔡桂妹.小学信息科技生活实践问题情境教学对策[J].天津教育,2023(16):180-182.

[6]黄玲燕.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3(1):67-69.

猜你喜欢
生活实践问题情境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语文教学重视生活实践的 “五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