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民生之本 安国之基

2023-12-20 23:11
中国经济报告 2023年4期
关键词:一流民生改革开放

人社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7%。今年以来,城镇调查失业率整体呈下降局势,6月份回落至5.2%,低于预期控制目标。另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当前,影响我国就业的内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重点群体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常言道,就业乃民生之本、安国之基。稳定而可持续的高就业率,是改善基本民生、维护社会安定、迈向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本期封面专题就此展开探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志燕对我国进入“后生产”社会之后就业演变的长期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三个基本判断:就业总需求和就业参与率随着生产率的提高趋于下降;就业的稳定性随着新就业形态的发展而降低;高质量就业在国内空间极化与全球重构的趋势同时增强,向其他国家迁移的潜在风险增大。鉴此,建议在国家层面实施“就业保留”计划,作为过渡性就业政策,为适应就业总需求下降的长期趋势创造政策缓冲期。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晓欣撰文认为,在克服公共服务资源短缺、提升优质资源输送效率、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方面,零工经济大有可为。

要锻造世界一流的经济发展质量,要达致世界一流的经济发展水平,就必须有世界一流的企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文魁认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当然要在产品、创新、管理等方面寻求提高和突破,但从外在指标来看,也需要提高经济效益,并进行国际对标。我国企业不但要在产品质量和档次上下功夫、持续推进创新和精益化,也应借助数字技术加快升级转型,努力构建和融入数字化生态。国家则应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中国改革开放已历40余年。中国过去40余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端赖改革开放,中国今后走向现代化,依然要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湖南大学经贸学院教授陈乐一为此撰文认为,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引入了市场机制,但是我国市场化改革任务远未完成。今后经济改革的方向和主线仍然是从广度和深度上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努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绿色竞争力便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关成华和宋涛构建了城市绿色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五大城市群 93个城市的绿色竞争力指数,颇具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一流民生改革开放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