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3-12-20 07:15
作文周刊·决胜中考 2023年4期
关键词:材料

阅读综述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表格、图片、产品说明书、广告、地图等形式呈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部分提出明确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中考非连续性文本命题的考查内容

近年来,中考语文试卷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呈逐年增加趋势,考查内容多围绕学生日常生活展开,涉及“时代阅读”“科技知识”“时事热点”“文化广角”“生活百科”“社会现象”等众多主题。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可多收集与之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料,开展专题训练活动,提高答题能力。

2.中考非连续性文本命题的考查方式

对历年中考非连续性文本命题考查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在试卷考查中具有单一型命题,也有混合型命题,其中在单一型命题中,文本类所占比重最大,超过80%,图表与图画类命题较少。在混合型命题中,“文本+图表”类命题所占比重最大,超过69%。此外,还有“文本+图画”类命题、“文本+图表+图画”类命题等。与此同时,非连续性文本命题在设置上,可分为客观题与主观题两大类。其中客观题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呈现,而主观题多以信息归纳、图表概括、问题反思等形式呈现。

3.中考非连续性文本命题所考查的能力分析

由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内涵、特征、价值以及其命题考查内容与方式等分析可知,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命题是从多层面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行考查,对其进行具体划分,可分为信息检索与发现能力、问题分析与整合能力、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以及文本反思与评价能力等。

锦囊妙计

一、“表+文字”类题型答题指南:

1.看表头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注意题干中字数的限制。

2.细读图表,准确全面捕捉信息。先要比高低,抓住最高值与最低值,快速把握图表重心;然后做统计,找走势,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总结变化规律。

二、“图+文字”类题型答题指南:

1.看。看清画中的每个人、景、物和文字。

2.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体会画面要表述的意义,找出画面的言外之音。

3.悟。从多个角度考虑创作动机,找到画面要表达的实质内容。

4.述。先要针对材料找出可划分层次的关键词,如记叙性材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议论性材料要注意观点和态度等;说明性材料要注意事物特点及发展等。之后提取并组织语段中每层重要的语言要点,加以综合表述。

三、“漫画+文字类”题型答题指南:

1.看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透过“画眼”,可以洞察整幅画的主题。

2.观内容。要仔细、全面地观察画面的构成,找准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明确主旨。

3.揭本质。要从画面联系到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画面联系到社会生活,从物联系到人,从当前情况预估未来趋势等)。

4.重顺序。表述时,要注意顺序,首先要叙述画面的标题及内容,然后揭示漫画主题,最后指出讽刺意义。

5.抓关键。要敏锐捕捉时空顺序的变化、人物动作、神态等细节。

6.做表述。表述时,要注意从客观的角度进行说明,并用议论性的语言,以“反映”“讽刺”“揭露”等词语进行概括,解释漫画寓意。

四、徽标类题型答题指南:

解答此类题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读题干,明确徽标产生的背景(围绕什么活动设计,由什么机构设计),以及是否对字数、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特殊要求。

2.仔细观察徽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分析其元素。宏观把握其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把握涉及的时间、事物、图像的线条、文字、颜色等。

3.结合徽标产生的背景,具体分析各组成部分所代表的寓意和设计意图。

答题格式:这是一幅以……为主题的徽标+介绍画面+该徽标的寓意是……,表达了……的祝愿(体现了……希望)。

五、文意转述(或信息印证判断)类题型答题指南: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理解材料,明确材料写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有用信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排除法。阅读时先理清材料,得出每个材料的意思,然后把握每个选项中表时间、数量、肯否定、程度等詞语,注意概念范围的大与小,注意事件因果的偏与全,注意语气的肯定与推测,从而得出正确的选项。

2.辨析法。将每个选择项和文中关联句仔细比对,寻找差异,辨别正误。

六、信息提取与概括类题型答题指南:

解答此类题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阅读题干,确定答题范围。

2.找出材料中具有联系或体现变化的关键句,针对材料内容或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现象,展开大胆的探究,并作出合理的推断。

3.分层归并法。在分析多个材料所具有的个性的基础上,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把相同点加以合并,不同点加以保留,进而提炼出共性。

4.根据题干要求,从材料中提炼出相关的信息及要点,将从材料中发现的现象规律等用精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真题解析

一、(2023年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①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几乎涵盖陆地上所有相对固定的天然或人工水体,还包括水深低于6米的海域。

②湿地一定是绿色的吗?其实不一定,湿地还可以是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甚至是彩色的。举例来说,位于渤海湾东北部辽河三角洲中心的盘锦红海滩湿地,就以“红”为特色。这里生长着盐地碱蓬。每年4月,它们钻出地面,在阳光和潮水的“洗礼”中不断吸取土地与海水中的盐分,颜色开始慢慢由嫩绿变为深绿,再到浅红、殷红,直至9—10月全盛期时,呈现出一片火红的色泽,让这片湿地宛如一颗镶嵌在辽东湾的红宝石。

③一般来说,湿地颜色主要受植物颜色影响,但也不能完全根据湿地名字来判断。如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常见的红树林湿地,虽然叫红树林,但却是一片翠绿。

④湿地仿佛一个调色盘,大自然用它的丹青妙笔绘就了一幅幅斑斓的湿地长卷,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湿地景观。

(摘编自《湿地是什么颜色的?》,《人民日报》2023年2月21日)

材料二:

①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在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等方面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分布在城市中的城市湿地具有独特作用,是城市生态人文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湿地提供水源,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湿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湿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可以给城市提供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湿地为城市提供旅游、度假等休闲场所,为城市居民带来幸福享受,为城市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摘编自《什么是城市湿地?》,《人民日报》2023年2月22日)

材料三:

①最近,重庆梁平区获得了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荣誉——“国际湿地城市”。没有大江大河的梁平,是怎么做到的呢?

②“保留湖周林团、保护曲美岸线,我们更多地利用自然生态修复方式构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境系统。”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主任说。

③“近年来,梁平以‘小微湿地+’为生态建设抓手,湿地资源成为塑造城市特质和乡村风情最为灵动的生态元素。”梁平区区长说。

④“猎神村的不少梯塘昔年因开采石膏矿引起渗漏,这些年经过改造,得以重新蓄水,变身小微湿地,现在成了村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生态改善的成效就摆在眼前,保护利用好湿地成了大家自觉的行动。”梁平区猎神村党支部书记说。

⑤“梁平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湿地生态已是大家共护共享的绿意空间和赏心悦目的心安之所,‘湿意’生态正在持续赋能产业振兴。”梁平区委书记说。

(摘编自《养护湿地,育出诗意》,《半月谈》2022年第22期)

材料四:

①近年来,河北衡水市坚持生态优先、生态修复理念,结合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衡水湖景区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实际,通过“微塑造”精雕细琢,在保护湿地自然生态原貌基础上下绣花功夫。

②“梅花岛的地形地势、生长植物等均最大限度维护原有样貌,通过‘微塑造’的方式让游客更好地亲近自然,进而发自内心地珍爱自然。”衡水市滨湖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说。

③衡水市还走人湖和谐共生道路,让湿地更好地助推绿色发展。2019年,衡水市对占地约200亩的顺民庄进行整体搬迁,退村还岛、退村还湖,如今小渔村已转型为集生态观光、科普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樱花岛。生态惠民极大激发了人湖和谐共生的基础动力,湖区群众逐渐形成了爱护衡水湖的共识。

(摘编自《衡水湖畔观“鸟浪”》,《半月谈》2023年第1期)

1.下列诗句,没有写到湿地的一项是(  )

A.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江南》)

B.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C.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A项写到了湿地江南莲田。C项写到了湿地洞庭湖。D项写到了湿地流水。B项没有写到湿地。

【答案】B

2.材料一举盘锦红海滩湿地的例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结合第②段、第③段可知,举盘锦红海滩湿地的例子是为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案】说明湿地不一定是绿色的,其颜色主要受植物颜色影响,生动具体,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材料二,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提炼与概括。根据材料二第②段即可概括答案。

【答案】①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②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③维持生物多样性。

4.在湿地保护与利用上,重庆梁平区和河北衡水市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加以概括。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提炼与概括。根据材料三第②段、材料四第①段可概括出:坚持生态发展理念;根据材料三第③段、材料四第②段可概括出:依托区域特色;根据材料三第⑤段、材料四第③段可概括出:賦能产业振兴;根据材料三第④段、材料四第③段可概括出:全民共护共享;政府主导推动。

【答案】坚持生态发展理念;依托区域特色;赋能产业振兴;全民共护共享;政府主导推动。

二、(2023年陕西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中小学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摘自《中国青年报》,2022年6月23日)

【材料二】“双减”政策落地后,中小学生课后服务需求增大,学校覆盖率和学生参与率大幅度提高。“双减”政策赋予学校课后服务新的政策价值。课后服务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民心工程。课后服务能解决家长接送孩子的后顾之忧,降低家庭教育开支,支持家长就业,是“顺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工程。课后服务是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的现实途径。“双减”深化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夯实学校育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课后服务是促进教育公平普惠的重要举措。让教育回归学校,回归公益,由学校提供普惠性、高质量的课后服务,是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生态的关键举措。当前,课后服务已成为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将“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列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价”重要维度。为此,义务教育学校必须将课后服务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规划,为学生提供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形式多样的课后育人活动,实现学生课后发展中的教育过程公平,并进一步向纵深的质量公平发展。

(摘编自《理性认识中小学课后服务的价值》,《中国教育报》2022年5月25日)

【材料三】中小学“基础托管+素质拓展”的课后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可是,受到服务资金的制约,目前中小学普遍存在课后服务内容窄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农村中小学显得更加突出。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受规模、师资、场地、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只能提供课后服务基础托管工作,特色课程的开设遭遇一定困境。有的小规模学校很少开展兴趣特长、体育锻炼、劳动体验等活动,出现“特色活动无特色”的尴尬局面。不少农村中小学由于本校师资力量有限,无法满足学生及家长对课后服务高质量、多元化的要求。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尝试化解面临的现实困境,如: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设立符合教师专业背景和教学特长的项目;广泛动员科普、文艺、体育工作者和退役运动员、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以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赴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性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当地课后志愿服务平台的作用,组织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小规模学校开展课后特色服务。

(摘编自《优化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中国教育报》2022年12月15日)

【材料四】本世纪初,美国相关机构创建的“课后联盟”(After school Alliance),整合社会资源,进行课后服务的全面协调,与其他教育机构及社会组织建立广泛合作关系,成为课后服务的资源库、关系网、联络站。“课后联盟”在推动课后服务可持续发展和帮助低收入家庭学生接受课后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宣传价值和理念。“课后联盟”通过对课后服务实践开展调查和研究,及时发布调研信息和研究报告,让广大民众了解课后服务的成果和积极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对课后服务的关注。其次,多渠道筹措资金。据最新调查显示,“费用太贵”仍然是制约美国学生接受课后服务的首要原因。“课后联盟”与学校、社区建立广泛合作关系,通过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基础设施和社区的各种资源,以及接受基金会、个人捐赠等来缓解资金紧张状况,并对资金合理规划,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作用。第三,开展研究与评估。“课后联盟”定期发布研究评估报告,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让民众及时了解课后服务的效果和影响,引导学生家长合理选择课后课程。

(摘编自《孩子放學去哪儿——美国的课后服务》,《光明日报》2022年6月16日)

1.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双减”政策下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的政策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提炼和概括。可根据“课后服务……重要举措”直接概括。

【答案】①课后服务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民心工程;②课后服务是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的现实途径;③课后服务是促进教育公平普高的重要举措。

2.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特色课程的开设遭遇困境。美国“课后联盟”的哪些具体做法,对我们有借鉴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提建议。根据材料三“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受规模、师资、场地、设备等因素的限制”“不少农村中小学由于本校师资力量有限”,联系材料四“‘课后联盟’与学校……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作用”可知,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资金的合理规划使用,对解决我国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帮助。根据材料三“只能提供课后服务基础托管工作……出现‘特色活动无特色’的尴尬局面”“无法满足学生及家长对课后服务高质量、多元化的要求”,联系材料四“开展研究与评估……引导学生家长合理选择课后课程”可知,开展研究与评估,引导学生家长合理选择课后课程,对我国农村中小学合理开设课后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及家长对课后服务高质量、多元化的要求有启发。

【答案】①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资金的合理规划使用,对解决我国农村中小学课后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帮助;②开展研究与评估,引导学生家长合理选择课后课程,对我国农村中小学合理开设课后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及家长对课后服务高质量、多元化的要求有启发。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卷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中小学学生家长认为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课堂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升,教育教学活动更加多样化。

B.义务教育学校必须将课后服务纳入教育教学整体规划,为学生提供普惠性、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实现学生课后发展的教育过程和教育质量公平。

C.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目前只能提供已建立的“基础托管+素质拓展”课后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托管”,还不能够完全提供“素质拓展”的相关内容。

D.美国“课后联盟”是课后服务的资源库、关系网、联络站,在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广泛合作关系,制定课后服务相关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辨析。A项根据材料一可知,该部分家长占41.7%,不足一半;B项根据材料二最后一句可知,“为学生提供普惠性、高质量的课后服务”的表述与原文不符;D项根据材料四前两句可知,材料中未提及“制定课后服务相关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答案】C

试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关意志力的理论】

①意志力是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实现预定目的的品质。意志力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与主观世界、发展能力、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心理过程。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调节人的外部行动,又调节人内部的心理状态,成为推动人们矢志不渝、不懈努力的动力。

②在青少年时期,由于现阶段生理与心理处于重要的过渡期,再加上一些外界的干扰与阻碍,他们常常会缺乏意志力。如:无法按时起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迟迟不肯按下游戏退出键、禁不住外界的各种诱惑等。

材料二:【意志力薄弱的表现】

在青少年阶段能否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因為意志力的缺失最终会演变成拖延或者习惯性放弃。

材料三:【锻炼意志力的方法】

材料四:【制定意志力自省表】

意志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自省和强化,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有延伸和持续跟踪。设计“每日自省表”很有必要,习惯的养成的第一个周期是21天,希望21天后我们的意志力都能有所提升。

我的学习意志力自省表

(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1.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在青少年时期,外界的干扰与阻碍会使他们缺乏意志力。

B.青少年时期应当努力克服缺乏自觉、优柔寡断等意志薄弱的表现。

C.做做运动或每天早起对着镜子笑一下可以有效锻炼青少年的意志力。

D.坚持制定意志力自省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提升意志力。

2.小明想要制作7天的学习意志力自省表来解决写作业拖延的问题,你是否赞同?是否有别的方法帮助小明解决问题,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以“数字赋能 全民共享”为主题,2023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27日在福州举行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式上启动。

②提升月活动由中央网信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残联共同主办,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推广数字技术应用,丰富教育学习资源,加强能力提升培训,弘扬向善网络文化,加快构建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发展培育体系,促进数字化发展成果更好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增进。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4月27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均加大对数字经济的支持力度,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如果说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硬支撑,全民数字素养就是数字经济生长的土壤。只有不断提高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才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

②数字素养与技能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交互、分享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实现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弥合数字鸿沟、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随着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关键指标。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顶层战略,不断提升公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选自《经济日报》2023年4月7日,有删改)

材料三:

①来自北京的大学生马迪,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会登录“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平台”,观看在线公开课“人工智能实践”。“网课平台几个板块内容涵盖了工作、生活、学习中数字化应用的方方面面,体系性又强,真是提升数字素养的好工具!”马迪说。

②丰富数字教育培训资源内容,推动数字资源开放共享,是全面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据介绍,中央网信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建设上线“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平台”,推动重点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向社会开放学习课程、教学工具、应用案例等数字资源。

③除了全国范围的统一平台,近来各地各部门也纷纷结合自身特点和任务,向社会公众提供有特色的数字资源。为推动农村地区扩大数字资源供给,提高农民数字化“新农具”的应用水平,湖南省委网信办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助农APP“湘农科教云”在全省农村实现全覆盖。去年8月在长沙举行的2022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湖南省免费向社会开放数字素养与技能相关课程和资源4186个,让更多人快速融入数字化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3月21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近年来,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顶层战略,不断提升公民数字素养与技能。

B.丰富数字教育培训资源内容,推动数字资源开放共享,是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C.近期,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D.材料三中的画线句子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2.请你为“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活动的开展提几条有意义的建议。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什么是人工智能呢?人工智能(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模拟、延伸甚至拓展人类智能的一种技术。人的智能主要由大脑掌握,人工智能则由电脑控制。

②人工智能可回溯到20世纪30年代。1936年,英国数学家图灵认为一个认知过程可被分解为多个单独的过程,这些过程可由特定算法来表示。

③1956年夏,在美国召开的学术会议上,科学家表示,人的多种智能行为(比如学习)可被机器模拟;美国计算机科学家麦卡锡还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一词,标志着该领域的正式诞生。

④20世纪90年代,IBM公司开发出人工智能国际象棋计算机“深蓝”,它在象棋比赛中成功战胜人类世界冠军。2017年,由谷歌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围棋计算机“阿尔法狗”4∶1击败前世界围棋职业九段李世石,在围棋领域做到了超越人类的智能。

⑤“阿尔法狗”是凭什么战胜世界冠军的呢?这得益于两种学习方式: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人工智能专家会把大量已有的圍棋对局提供给“阿尔法狗”,“阿尔法狗”对大量围棋棋局进行分析,解读棋局中每一步棋的利弊,并判断当前局面获胜的概率,从而对这些棋局的各种对弈策略和方法了如指掌、烂熟于心。这个学习的过程叫深度学习。在此基础上,“阿尔法狗”还要进行至少3000万步的自我强化训练,自己与自己对弈,以获得相当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阿尔法狗”能轻松击败人类的围棋世界冠军。

⑥这样的学习方式同样适用于医学领域。比如,科学家把近13万张涵盖2000多种皮肤病的临床图片存储在人工智能系统中,然后让其对这些临床图片进行分析。人工智能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掌握各种皮肤病的典型特征,也能迅速成为皮肤科“专家”。

⑦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的收集,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上商业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用户的消费记录并推送用户喜欢的商品;警察利用智能摄像机,发现、定位、跟踪犯罪嫌疑人,执行精确和迅速的抓捕。人工智能教室、人工智能家居、人工智能无人汽车驾驶,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融入我们的生活。

(选自《科学画报》2019年第6期、第7期,有删改)

材料二:

①2017年美国出版的《自然》杂志介绍了人类与机器的一场“较量”。人工智能与21名资深皮肤科医生开始了同场竞技:比试区分鳞状上皮细胞癌和良性脂溢性角化病,以及区分恶性黑色素瘤和良性痣。在这场比试中,人类败下阵来。

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可完全取代医生。那些分布在患者手指、头皮上的黑色素瘤,难以用照片记录,而且人工智能对一些特殊病灶也难以辨认。

(选自《科学画报》2019年第6期,有删改)

材料三:

小新同学看了一部现代科幻电影《我和机器人》,影片中机器人与人类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机器人顷刻间控制了整个城市。小新对人工智能的未来产生了极大的忧虑,于是,他去互联网论坛发帖求助,网友纷纷跟帖。

1.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在计算机的辅助下,人工智能(AI)技术可以模拟、延伸甚至拓展人类智能。

B.图灵认为,可以用特定算法来表示从一个认知过程中分解出来的多个单独过程。

C.“阿尔法狗”战胜棋手李世石,表明人工智能已经在各领域超越人类智能。

D.人工智能在棋类游戏、网上商业营销和追捕嫌犯领域都能大显身手。

2.材料二中的人工智能为什么能战胜资深皮肤科医生?请根据材料一概括作答。

3.“材料三”中网友的跟帖,哪一条最能帮小新化解忧虑?请说明理由。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选自《国家治理》2019年第4期,有删改)

材料二:

①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青年的生理需求、社交需求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满足。这时,青年的需求就到达了第四个阶段,即尊重需求。人们开始有余力追求精神生活,他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富足,他们开始渴望获得自我和社会的肯定以及赞赏。此时,他们会将这种尊重的需要与社会上所获得的名声和威望等同起来。

②但由于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这种需求,他们就会开始崇拜具有他们所渴望的特质的偶像。每个人对尊重的意义的不同理解,也就造成了偶像崇拜和偶像选择的多元化。在这之后,人们的需求就发展到了最高层次的需求,此时除了要满足尊重的需求,还产生了自我实现的需求,即对社会做出贡献的需要。青年开始寻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融合,为了更快地实现这个目标,青年会开始慎重选择参照物(偶像),这也就造成偶像崇拜具有了积极自我导向的特点。

(摘编自《青少年学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

材料三:

①近些年,文娱产业风生水起,“粉丝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现象亦成为热点症结。据报道,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了《“粉丝文化”与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问题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明星诉网友侵害名誉权案件中,七成被告为青少年,案件多因“粉丝骂战”引起,背后牵扯的是明星们巨大的流量利益。

②青少年“粉丝”为偶像明星在网上“玩火”,平台及资本却忙着在背后收割利益,最后是这些热血满怀的青少年成了“跑偏”“粉丝经济”中的棋子。年轻人迷恋偶像无须认定为原罪,偶像是理想化的自己,能照出梦想的影子。策马扬鞭的侠客、古道热肠的英雄,即便是美国篮球巨星科比那句“没有人见过洛杉矶早上四点钟的样子,我见过”,也曾激励无数青年人。岁月流转、时过境迁,今日的大众明星有了产业化的“人设制造”,还有媒体的舆情话题适时“加料”,因而更能迎合青少年的情感与审美。加之资本对“粉丝经济”的浸润与把控,“粉丝文化”一直处在高光的“春天里”。

③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早不是当年那些为一盘磁带、一幅海报而痴迷的“追星族”。网络的自主性、互动性、便捷性,极大地消除了“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时空阻隔。明星和“粉丝”、“粉丝”与“粉丝”之间的关系重构,也助推了“饭圈文化”勃兴发展。当前青少年“粉丝”群体具有鲜明的三重特征:一是创造着新的青年亚文化。他们是文化消费者和媒介受众,也是消费文化和传统价值的“搅局人”。二是成为高黏性的兴趣与情感共同体。“粉丝”之间不断分享信息、交流情感,逐渐成为互相认同、彼此欣赏的兴趣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三是商业文化介入并主导。“粉丝文化”进一步催生了“粉丝经济”,产生经营性收益,催生相关从业者。比如打着“应援”旗号的各色集资行为等,往往裹挟着青少年“粉丝”的财产权益。

④“粉丝文化”乱象不容小觑。营造健康向上的“粉丝文化”,构建合规守法的“粉丝经济”,亟待破题。从职业上看,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因此,要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与价值方向。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12月24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年龄层的人在偶像选择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着一定差异;随着受访者年龄的增长,崇拜政经界偶像的比例逐渐增加。

B.偶像崇拜特质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最为看重的三项特质为敬业精神、价值观念和公共意识,形象气质则排在后面。

C.偶像对个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生涯规划、形象管理等,而偶像对个人影响最大的是深层次的精神——“价值观念”。

D.演艺界明星成为绝大多数年龄段“粉丝”最普遍崇拜的偶像,这表明日渐成熟的文化领域商业化和娱乐化模式是孕育演艺明星的温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指出“粉絲”偶像崇拜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以及偶像对“粉丝”个人不同方面的影响,材料二指出青年偶像崇拜演变的外在原因。

B.材料三先引用报告印证“粉丝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网络言论的失范现象,然后论说青少年“粉丝”群体的特征,最后分析治理网络言论失范问题的成效。

C.青年具有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偶像崇拜具有积极的自我导向价值,因此对于青年“粉丝”的追星行为不可一概打压,而应科学引导。

D.材料二援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阐述青年偶像崇拜的本质,说理深刻;材料三用“玩火”“跑偏”等流行语,给评论增添了文采。

3.应该怎样应对“粉丝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现象?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2020年5月5日18时0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海南文昌升空。约488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②美国专业网站NASA Spaceflight网站报道称,此次发射是中国未来载人航天计划的重要里程碑。该网站对新一代太空舱做了详细介绍,称中国的研发团队使用了新材料和新结构使太空舱的隔热能力比神舟飞船大了三到四倍。该网站还着重关注了中国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称这一新的运载火箭系列将满足未来发射服务市场的需求,将有助于保持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推动经济和相关高科技发展,包括新型火箭发动机的开发、新的焊接技术、飞行控制系统的升级等。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5月6日,有删改)

材料二:

长征五号B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基础改进研制而成,是目前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采用一级半构型。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超大整流罩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火箭整流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高轨道大型卫星以及各类深空探测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及飞船,如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等。作为专门为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研制的一款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选自《陕西日报》2020年5月6日,有删改)

材料三:

中国空间站命名为“天宫”,一般情况下驻留3人,在航天员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它整体呈T字构型,核心舱居中,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分别连接于两侧。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主要对整个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动力性、载人环境进行控制。它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三部分,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停泊口用于连接两个实验舱,一起与核心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口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它飞行器访问空间站。实验舱Ⅰ名为“问天”,主要任务是开展舱内和舱外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也是航天员的工作生活场所和应急避难场所。实验舱Ⅰ配备了航天员出舱活动专用气闸舱,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配置了小型机械臂,可进行舱外载荷自动安装操作。实验舱Ⅱ名为“梦天”,具备和实验舱Ⅰ类似的功能。实验舱Ⅱ还配置有货物专用气闸舱,在航天员和机械臂的辅助下,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5月11日,有删改)

1.此次长征五号B的成功发射,为什么被国外视为“中国未来载人航天计划的重要里程碑”?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2.长征五号B这款新型运载火箭有哪些独特之处?请简要概括。

3.下列有关“天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宫”空间站主要由核心舱和实验舱组成,整体呈T字构型,最多可以驻留6人,未来将成为国家太空实验室。

B.“天宫”空间站的核心舱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用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它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

C.核心舱设计有停泊口和对接口,前者用于连接两个实验舱,后者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它飞行器访问空间站。

D.实验舱Ⅰ“问天”和实验舱Ⅱ“梦天”都配有专用气闸舱,它们均可用来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

4.材料三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玻璃是一种生活垃圾,它的存在既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又会带来环境污染,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A】据统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约消耗700~800千克石英砂、100~200千克纯碱和其他化工原料,合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要用去1.1~1.3吨原料,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煤、油和电。更麻烦的是,废玻璃是一种无法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有研究表明,玻璃及其制品的自然降解时间可长达4000年。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这种降解速度实在是太过漫长。【B】另外,玻璃容易破碎,一旦有人或动物试图吞下或舔食玻璃碎片上残存的食物或饮料,就有可能受到严重伤害。【C】由于玻璃制造和加工等原因,废玻璃中一般含有锌、铜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材料二:

废玻璃根据其来源可分成日用废玻璃(器皿玻璃、灯泡玻璃)和工业废玻璃(平板玻璃、玻璃纤维)。回收利用废玻璃有什么好处呢?废玻璃加以回收利用,能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每回收利用1吨废玻璃,可以节约0.58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1.26吨,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1.16吨。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主要集中在包装玻璃容器方面,如啤酒瓶、饮料瓶等。如果在有效期内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啤酒瓶为例,重复使用一个啤酒瓶所节省的能源可以使40瓦的灯泡持续亮4个小时。如果玻璃厂能充分利用来自各方面的废玻璃这一原料资源,不仅可节约能源及纯碱,而且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计算显示,当所用碎玻璃含量占配合料总量的60%时,可减少6%~22%的空气污染,并节约6%的能源。

材料三:

①英国、丹麦、瑞典、瑞士等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玻璃生产企业和城市居民点及其他社会公共场所设置废玻璃回收集装箱,进行废玻璃的回收与利用。英国于1977年底建立了玻璃再生中心,以增大废玻璃的利用率。在德国的城市居民区、公园、商店、工厂、酒吧等地点,共设置了5000多个回收集装箱。瑞士在其1100多个大小城镇进行定期的废玻璃回收工作。

②几十年来,欧洲多国实施的废玻璃回收计划成效显著。2012年,欧盟对65%的玻璃包装进行了回收,共有255亿个玻璃瓶和玻璃罐被回收,且回收率稳步增长,比利时和瑞士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欧盟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西欧每年节省46%以上的玻璃原料,在能源节约方面相当可观,因为每回收1吨废玻璃,可节约100千克燃料,而且可减少石英砂的用量,促进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1.材料一中A、B、C三处说明顺序不合理,请排列出合理的顺序并说明理由。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三的说明内容。

3.选出下列对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废玻璃是一种无法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

B.废玻璃的回收利用没有时间限制,我们可以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有效提高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C.面临能源紧缺问题,如果对废玻璃加以充分利用,就可以节约能源及纯碱,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D.几十年来,欧盟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促进了环境保护。

4.材料二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和材料,回答问题。

近 视 漫 谈

①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让我们把这个美好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吗?打个比方,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组合成了相机的镜头,眼睛通过这个“镜头”调整焦距,从而看清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反之,则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②眼睛近视,主要是这个“镜头”的调焦功能失灵,不能精准地将物体的实像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轻则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视力障碍、视网膜脱落等。

③据调查,目前我国近视人数已多达6亿,其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

④青少年近视,除了先天性遗传因素外,主要是环境因素:一是眼睛近距离使用时间长、强度大,用眼角度不合理,加重了用眼负荷;二是缺少户外活动。当今大部分青少年学习压力大,长时间看书、写作业,有的还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普遍不足。

⑤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减少用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能减少50%的近视发生风险。物理学中衡量光照强度的单位叫做勒克斯,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水平一般不超过500勒克斯,而室外环境即便是阴天,光照水平也可以达到一万多勒克斯,大晴天更可高达十几万,这是室内光线根本无法企及的。室外光照还能够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另外,户外活動时人常常会看向远方,也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家长、教师应引导孩子在看书学习后休息、远眺,每天进行一定时长的户外活动。

(根据相关资料编写)

1.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把“眼睛”比作“照相机”,生动地说明了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B.为保护视力,中小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参加足量的户外活动。

C.如果每天减少用眼负荷,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那么50%的人将不会发生近视。

D.室外光线强并含有多巴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有利于预防和延缓近视。

2.文中插入两个图表,有什么效果?

3.国外某眼科学会推荐保护视力的“20-20-20”法则,即每看20分钟电脑或手机,至少看20英尺(6米)远的物体20秒。请结合上文知识解释该法则的合理性。

猜你喜欢
材料
◆ 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 焊接材料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新材料俏
LED封装材料
LED封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