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

2023-12-20 07:15
作文周刊·决胜中考 2023年4期
关键词:议论文

阅读综述

综观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对议论文阅读的考查所占比例达35.7%,且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市单独考查议论文阅读较多,因此不容小觑。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理、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某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主要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种形式,立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主张的文章体裁;驳论文主要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有时也驳论据、驳论证,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中考议论文的阅读材料大多来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等报刊,从材料内容来看,大多围绕理想、文化、品质、精神等来立论说理,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辨明是非曲直,给学生有益的启示。

中考议论文常涉及的考点主要有:

1.找出或概括议论文的论点,以及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2.指出常见的论证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3.理清议论文的结构,分析论证思路(过程)。

4.品析议论文开头,指出作者引述故事、成语、名言等的作用。

5.点明议论文的论据类型,分析论据是否能证明论点,并补充合适的论据。

6.掌握议论文的标题类型,分析作用。

7.体会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8.理解議论文中相关句子的含义,整体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理解或看法。

锦囊妙计

一、找出或概括议论文的论点,以及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中心论点一般是一句完整而明确的判断句,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其位置可以从以下顺序进行找寻:标题——开头——结尾——中间,也可以根据标题、开头、结尾和文章内容来加以概括;特别要注意论点与论题(议论的话题)的联系与区别。

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有:

1.题目直接点明。

2.在开头点明。

3.通过故事(或比喻),引出中心论点,引发读者思考。

4.通过类比,引出中心论点。

二、指出常见的论证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三、理清议论文的结构,分析论证思路(过程)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般考查对整篇结构或段落思路的把握,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还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标出句序(段序)。

2.概括句(段)意,划出层次。

3.找出(概括)观点,辨析方法。

4.组织语言,巧用分值,逐点表达。

答题模式通常为:首先……(用什么方法)提出……的观点(中心论点);其次,再列举……论证,或通过……和……对比论证,证明了……观点;最后,归纳……观点(或得出……结论)。

四、品析议论文开头,指出作者引述故事、成语、名言等的作用

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

1.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作为论证中心论点的一个事实论据(名言、成语等可作为道理论据)。

3.引出下文的……论点(或论题),有助于作者确立自己的观点。

4.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化氛围(或文采)。

五、点明议论文的论据类型,分析论据是否能证明论点,并补充合适的论据

议论文的论据主要分为:事实论据(指史实、事例、数据等);道理论据(指经典著作、名人名言、科学原理等)。在分析论据能否证明论点时,首先要概括论据(或事例)的主要内容,然后对照论点进行比较分析。补充论据时,所举的例子必须是“名人名例”,这样论据才有说服力,论证也才更加有力;还要注意所举事例必须紧扣论点概括事件,且叙述要清晰,既不能只列举人名、没有事例,也不能对实例着墨过多,应仿照原文进行概括论述。

六、掌握议论文的标题类型,分析作用

议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论点型和论题型,其作用一般是:

1.点明中心论点。

2.点明论题或与论题的关系。

此外,标题也常使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在做题时,先点明所使用的修辞或表现手法,重点要围绕标题与中心论点或论题的关系进行阐述,最后说出其作用。

七、体会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有准确周密、逻辑性强等特点。在分析议论文语言时,常见题型为“该词是否可以删去或替换,请简单阐述理由”,一般的答题思路为:首先指出不能删去(或替换),然后对词语进行解释,并将其带入原文中去理解,再点明去掉或替换后对原文产生的影响、与本义有怎样的不同,最后总结出原文之所以这样写,是“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的观点。

八、理解议论文中相关句子的含义,整体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理解或看法

理解句子含义时,可使用以下方法:

1.看看有几个分句或有几个重要词语,找出关键词,理清句中的层次。

2.学会设问,问问自己这句话讲了什么、为什么要放在这里、这么写有什么好处等,在自问自答中理解句子的含义、阐述句子的作用。

3.结合文本,找关键词句来回答。

在联系实际谈理解或看法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首先要明确观点,可以结合文本意思,从原文中寻找观点。

2.结合观点和自己所举的具体例子来谈,忌空洞,可以从正面和反面对比着进行表达,尽量少用或不用反面例子。

真题解析

一、(2023年河北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剧实践的意义

①在文学的意义上,戏剧是一种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与动作实现叙事功能的艺术,这是戏剧体的文学与小说、诗歌、散文之间的表达差异。因此,戏剧的独特作用并不能仅通过阅读剧本实现,而需要由实践环节最终完成。

②假如说大多数艺术门类所注重的是个性化的情感表达,那么戏剧则注重培养群体化的情感表达,通过多人共处的情境实现人的情感活动。除极少数独角戏外,戏剧都需要由多位表演者共同完成。戏剧通过群体合作,借一个历史或现实的故事完成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如独幕剧《枣儿》虽然只有两个人物,也需要“老人”和“男孩儿”的扮演者相互配合,才能表现出人们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因此,戏剧是有效培养合作精神的特殊途径。

③戏剧是一种特殊的代言体的叙事艺术,这使戏剧实践具有培养共情能力的作用。在戏剧演出中,参与者扮演自己之外的另一个或真实或虚构的人物,能够获得与扮演者实际人生相异的体验。如演出《屈原》,扮演屈原,理解了屈原对光明的追求;扮演婵娟,懂得了婵娟为正义献身的情怀。可见,参与戏剧表演活动的过程中,人们很容易获得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与行动的宝贵经验。所以,戏剧实践让人在一个特定情境中进入另一个人的生活空间乃至精神世界,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在别人身上“活过”,才能最有效地帮助人们摆脱仅从一己立场思考世界的思维局限,提高共情能力。

④戏剧是情感化的活动。一方面,要求表演者以充沛的情感注入表演之中,如《屈原》中的大段独白《雷电颂》,需要表演者将屈原的愤懑与渴望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表演者还必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将情感的释放与表达限制在戏剧情境所规定的限度之内。如演出《宝莲灯》,沉香的扮演者与二郎神大战,必须避免伤及对手。也就是说,戏剧表演者一方面要在体验人物的基础上“进入角色”,另一方面還要始终注意有意识地控制情感的释放与表达。戏剧表演要求表演者内心有比表演状态中的自我更高层次的另一个“自我”,始终审视着表演的语言和行动,以实现情感表达与情感控制的平衡。

⑤总之,戏剧实践侧重于培养人们的合作精神、共情能力与情感掌控能力,对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养成健全人格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傅谨《中小学戏剧课程的时代价值》改编)

1.梳理文章思路,用“|”把文章划分为三个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章层次划分。要先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第①段点明戏剧的含义及如何实现戏剧的独特作用;第②段点明戏剧的作用是有效培养合作精神;第③段点明戏剧的作用是培养共情能力;第④段点明戏剧表演者要有情感掌控能力;第⑤段总结语段,收束文章。据此可知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行文。

【答案】①|②③④|⑤

2.下面的材料可以放到文章哪一段作论据?请说明理由。

【材料】学校举办课本剧演出活动。小冀同学饰演《天下第一楼》掌柜卢孟实,活动结束后,他表示,他对旧社会生存的艰难和世态炎凉有了了解和认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论据与论点的适切。材料列举小冀同学参与戏剧表演了解了旧社会生存的艰难和世态炎凉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了第③段的观点,在参与戏剧表演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与行动的宝贵经验,在一个特定情境中进入另一个人的生活空间乃至精神世界,摆脱仅从一己立场思考世界的思维局限,通过扮演有了深刻的认识。

【答案】放入第③段。小冀同学扮演掌柜卢孟实对旧社会生存的艰难和世态炎凉有了了解和认识,论证了第③段“戏剧是一种特殊的代言体的叙事艺术,这使戏剧实践具有培养共情能力的作用”的观点。

3.作者认为戏剧实践的意义是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文章结尾总结了戏剧实践的意义,根据第{5}段可将之提炼出来:培养人们的合作精神、共情能力与情感掌控能力,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养成健全的人格。

【答案】培养人们的合作精神、共情能力与情感掌控能力,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养成健全的人格。

二、(2023年湖北随州卷)阅读下面的评论,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有困境,阅读是良方

◎王开东

①人有三种困境。一是人生来只能做自己,而且与他人注定无法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二是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意味着焦虑;三是人生来不想死,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亡,这意味着恐惧。

②为了解决这三大困境,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阅读。通过阅读,与圣贤促膝对话,我们解决了孤独;通过阅读,我们有了大量的沉淀,稀释了无端的欲望;通过阅读,我们的心灵不断丰富,精神不断走向高迈,逐渐摆脱了死亡的恐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是灵魂的壮游,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③模仿莫言,我也讲几个故事。

④第一个故事,关于中国著名作家肖复兴。七八岁的时候,肖复兴偶然读到了《少年文艺》中的一篇小说:小镇上两个穷孩子为了看马戏,帮马戏团搬东西换入场券,结果马戏开演时,却因劳累睡着了……

⑤小说的名字叫《马戏团来到了镇上》,这个故事多么简单,但两个孩子渴望看马戏最终没有看成,却格外让肖复兴感到异样。一种莫名的惆怅,一种夹杂在美好与痛楚之间忧郁的感受,随着和肖复兴差不多大的两个孩子的睡着而弥漫开来,竟然弥漫到肖复兴的整个生命里去。

⑥肖复兴从此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希望搞清楚那个让自己惆怅和忧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他省吃俭用,找到了好多《少年文艺》,去找那个《马戏团来到了镇上》作家的文章读,找不到就读别的文章。慢慢地,他的阅读范围不断扩大,视野不断开阔,由阅读而写作,终于成为一个大作家,现在是北京作协副主席。

⑦为人生的困惑而读,阅读改变人生,肖复兴即是一例。

⑧第二个故事,关于清朝中兴之臣曾国藩。据说,曾国藩小时候很笨,没有天赋,脑袋瓜不灵,常常被人嘲弄。有天晚上,曾国藩又用功了,一篇300多字的《岳阳楼记》,他念了20多遍,还是结结巴巴,背不下来。正好这天他家来了一个贼,躲在屋梁上,准备等曾国藩睡熟之后偷点儿东西。贼等啊等啊,谁知曾国藩太笨了,始终背不出来,要命的是,他还与这篇文章耗上了,背不出来誓不罢休。午夜时分,所有人都酣然入梦,曾国藩还在颠来倒去,嘴里念念有词。那贼实在忍无可忍,霍地跳下来,冲曾国藩大吼:“我听都背熟了,你这种笨人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一字不落地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⑨故事引人深思。那贼聪明则聪明矣,却只能做一个贼。曾国藩笨则笨了一些,却有一股子韧劲。人家读书,他就啃书;人家读书而已,他却知行合一,一定要把读到的做出来,活出来,最终凭着对自己的狠劲,成就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⑩人之病并不可怕,人之愚最难疗救,唯阅读可以治愚。

{11}第三个故事,关于“聊斋”中的书生。“聊斋”里都是鬼故事。某天,一个书生在书房中看书,读了一篇又一篇,文章被他圈点得密密麻麻。一个鬼正好游荡到这里,想吓唬他,结果书生沉迷在阅读之中,充耳不闻。鬼怒气冲冲把一张大脸伸到书生眼前,谁知书生微微一笑,翻开书,问鬼道:“你认识字不?你会阅读不?”鬼沉默良久,一张脸红得发紫,紫得发黑,黑得发亮,无言而退。

{12}人生而恐惧,阅读让人胆大,阅读者无所畏惧。

{13}显而易见的是,阅读不是为了做一个行走的书橱,而是为了心灵的创造。当心走得更远,脚步自会前行。

{14}阅读,乃灵魂的壮游。

(选自《中国教育报》2023年5月17日,有删改)

1.人生有困境,何以解困?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点的提炼。解答时,结合文章内容,可以采取位置分析法:一看标题。通读全篇,理解文章大意,即可判断出文章是否围绕标题展开论述,从而判断标题是不是中心论点。二看开头。但仅用于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中心论点也在首段末尾点出。三看结尾。篇末点题,揭示中心论点。可留意一般标志性词语,如“总之”“所以”“因此”“总而言之”“归根到底”等。四看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和直接表述句。尤其是注意文中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表述句。根据标题《人生有困境,阅读是良方》以及开头第①段提到的“人有三种困境”以及第②段“为了解决这三大困境,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阅读”可概括出作者的观点:阅读是解决人生困境的好方法。

【答案】阅读是解决人生困境的好方法。

2.选文用大量篇幅讲述故事,属于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解答此题,要熟悉常见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引用论证。结合文章第④段“第一个故事”、第⑧段“第二个故事”以及第{11}段“第三个故事”可知文章举了肖复兴、曾国藩以及“聊斋”里的书生三个事例,这属于举例论证,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阅读是解决人生困境的好方法”;或者也可以结合第⑦段“为人生的困惑而读”和第⑩段“唯阅读可以治愚”以及第{12}段“阅读者无所畏惧”可知,这三个人的事例同样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阅读可以解决困惑、可以治愚、可以战胜恐惧”的观点。

【答案】作者运用举例论证,通过列举肖复兴、曾国藩以及“聊斋”里的书生三个事例,具体并有力地论证了“阅读是解决人生困境的好方法”这一观点。

3.作者说“阅读是灵魂的壮游”,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②段“通过阅读,与圣贤促膝对话,我们解决了孤独;通过阅读,我们有了大量的沉淀,稀释了无端的欲望;通过阅读,我们的心灵不断丰富,精神不断走向高迈,逐渐摆脱了死亡的恐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是灵魂的壮游,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可知,阅读是灵魂的壮游,即阅读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可提取为:通过阅读,我们有了大量的沉淀,心灵不断丰富,精神不断走向高迈,解决了孤独,稀释了欲望,逐渐摆脱了恐惧。当然也可以结合第{13}段“显而易见的是,阅读不是为了做一个行走的书橱,而是为了心灵的创造。当心走得更远,脚步自会前行”提取为:阅读是为了心灵的创造,当心走得更远,脚步自会前行。

【答案】通过阅读,我们有了大量的沉淀,心灵不断丰富,精神不断走向高迈,解决了孤独,稀释了欲望,逐渐摆脱了恐惧。或:阅读是为了心灵的创造,当心走得更远,脚步自会前行。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认为阅读哪部名著对你有帮助?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谈谈看法和启示。结合题干要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意思就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挫折,答题时,结合初中阶段的名著,选择其中一部,结合书中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谈谈对自己的帮助即可。

【答案】示例:我认为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会给我帮助。保尔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无论是战场上的拼杀,还是工地上的磨难,都没能使他倒下,反而使他更加勇敢、更加坚强。即使伤病奪走他的健康,他仍以另一种方式践行生命的誓言。他那种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鼓舞我战胜生活中的一切艰难险阻。

试题演练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迎接挑战 青春绽放

◎杨笑雨

①参加长距离的径赛项目,是对运动员速度、耐力和意志品质的多重考验。尤其到了比赛最后阶段,落后的运动员如果想改变节奏、提速并超越对手,并非易事。在成都大运会田径女子10000米比赛中,来自清华大学的夏雨雨在最后一圈发起挑战,超越领先于她的对手,加速撞线,夺得冠军。夏雨雨勇于挑战、敢打敢拼的精神让网友纷纷点赞。

②竞技赛场上,运动员经常要面临各种挑战。有时要面对更强大的对手,有时要克服伤病等困难……只有顽强拼搏,迎难而上,在一滴滴汗水间成长,在一次次磨炼中蜕变,才能超越自己,展现更好的状态。

③迎接挑战,是向著新目标不断奋进。在游泳世锦赛获得2金1银2铜后,中国代表团选手张雨霏紧接着投身大运会赛场,参加9个小项的比赛。之后,她还参加了今年的杭州亚运会。接连参加高强度赛事考验着运动员的体能与心态,张雨霏却始终面带微笑,从容应战。在她看来,金牌不是终点,而是迎接挑战的新起点。

④迎接挑战,是面对困难时顽强拼搏。在成都大运会跆拳道女子团体品势决赛中,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中国代表团选手李婉和队友在上场前30分钟决定挑战“踺子后空多腿”这一在平时训练中都很少完成的高难度动作。她们敢打敢拼,最终在比赛中顺利完成动作,收获一枚宝贵的银牌。

⑤迎接挑战,是遭遇挫折后永不言弃。赛场上的优胜者当然可敬,但那些在失利后勇敢面对、坚持向前的运动员同样值得掌声。在成都大运会射箭项目女子复合弓个人赛铜牌赛结束后,输了比赛的周嘉玉红了眼眶,这是她本届大运会第三次与奖牌擦肩而过。谈及未来,周嘉玉并不气馁,而是表示赛场上的经历让自己收获许多,接下来会完善自我、继续追梦。

⑥“下一场比赛争取更好”“每个人都做到了全力以赴”……在成都大运会的赛场上,大学生运动员勇敢迎接挑战的经历,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追求卓越、实现突破的写照。他们的故事也将激励更多人为梦想拼搏,勇毅前行!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8月5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写夏雨雨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通读全文,说说在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迎接各种挑战?

4.请为文章第④段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5.本文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请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求是网”评论员

①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在2022年4月23日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以及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②党员、干部要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来读书,首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指出“领导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理论学习,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强读强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当前,广大党员、干部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

③青少年要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里,青年习近平手不释卷、熟读经典、博览群书、学而深思。在山上放羊时,他把羊赶到山坡上吃草,自己就坐在旁边读书;每天晚上,他都要在煤油灯下,读到深夜;到延川县城来,他总是背着鼓鼓囊囊的一挎包书,随时随地都在想尽办法找书、看书……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到:“我年轻时读了不少文学作品,涉猎了当时能找到的各种书籍,不仅其中许多精彩章节、隽永文字至今记忆犹新,而且从中悟出了不少生活真谛。”青少年时代正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读书是培育心智、锻造本领的重要方式,广大青少年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如饥似渴地读书,既要惜时如金、孜孜不倦,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又要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不负青春韶华,不负时代期许。

④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同年9月,他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中特别强调:“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阅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成长、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要持续在全社会加强阅读引领,涵育阅读风尚,构建覆盖城乡的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推动全民阅读扩大覆盖、提升品质、增强实效,让人们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以书香中国建设促进文化强国建设,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⑤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以及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选自“求是网”2023年4月23日,有删改)

1.请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并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里,青年习近平手不释卷、熟读经典、博览群书、学而深思。在山上放羊时,他把羊赶到山坡上吃草,自己就坐在旁边读书;每天晚上,他都要在煤油灯下,读到深夜;到延川县城来,他总是背着鼓鼓囊囊的一挎包书,随時随地都在想尽办法找书、看书……

3.对于推广全民阅读,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4.通读全文,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5.“青少年时代正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读书是培育心智、锻造本领的重要方式。”结合本文,联系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以青春之笔勾勒奋斗画卷

◎邱有平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三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希望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像动如脱兔般奋跃而上、飞速奔跑,在各行各业竞展风流、尽显风采。”

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前进的道路上,广大青年要执青春之笔,勾勒忠诚底色,描摹奋斗基色,渲染清廉本色,一往无前、勇毅拼搏,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壮美画卷。

③蘸一滴赤子红,勾勒忠诚底色。过去的一年,从经济稳健发展到粮食生产“十九连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攻克一个个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光辉业绩。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筑牢信仰高地,做到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要把对党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到日常一言一行中,做到对党忠诚一辈子、为民奉献一辈子,以实际行动践行“红心向党、与党同行”的铮铮誓言。

④涂一抹奋斗青,描摹奋斗基色。过去的一年,尽管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取得极为不平凡的成绩,但我们远没有到达歇一歇、松一松的时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代青年要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率先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动上,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终生奋斗中彰显人生价值。

⑤守一片纯洁白,渲染清廉本色。当前我们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和林林总总的考验,稍有松懈就可能犯错误,一步步走向错误的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广大青年要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经得住诱惑,抗得住侵蚀,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要时刻紧绷纪律这根弦,严守中央八项规定,坚决杜绝“四风”,绝不“纸上谈兵”,绝不“涂脂抹粉”,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工作落实、政策落地,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广大青年要挺膺担当,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用实干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选自“中国青年网”2023年2月15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析下面句子所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

4.李明同学找到了这段话,你认为最适合放入第几段作为道理论据?并阐述理由。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玉,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李大钊

5.请你理清全文的论证思路。

6.读完本文后,语文老师要求大家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广大青年应该如何执青春之笔,勾勒忠诚底色,描摹奋斗基色,渲染清廉本色。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在漫步中遇见城市之美

◎静 子

①约上三两好友,漫步街头巷尾,闲逛特色小店,偶或品茗论茶、喝杯咖啡……近段时间,“Citywalk”(城市漫步)在各大城市悄然兴起,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旅行“新宠”。

②相较“特种兵式旅行”,城市漫步以“随心所欲”“慢节奏”“沉浸式”为主要标签。城市如人,亦有气质。那些散落一座城市的工业遗存、旧时街巷、文创街区等,记录着过往的发展脉络、流露出独特的古韵风情、彰显出蓬勃的活力,是了解一座城市气质的绝佳场所,更是城市漫步者的“青睐之地”。于寻常的城市里探索不寻常的自然美与人文美,城市漫步打开了年轻人的另一种旅行方式。

③“城市漫步是遛弯儿吗”,社交平台上不乏这样的疑问。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从“去远方”到“家门口”,从参观者转向体验者,从追求景点数量变为重视旅行质量,这样的城市漫步重在建立深度连接,即人与城市的连接、人与人的连接。一方面,走进熟悉的街巷、触摸身边的老建筑,我们用脚步丈量一座城的历史厚度、感受一座城的文化肌理,展开与它的“深度对话”。另一方面,城市漫步也提供了一个新社交场景,年轻人或三五相伴、或参加团队,于漫步途中分享所思所感、于行程结束后分享相关笔记,试图建立以共同兴趣为基础的“深度关系”。

④在当下,如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是摆在各方面前的必答题。对生于斯和长于斯的众多市民来说,“深”入熟悉的小街小巷、“身”入周边的特色小店、“心”入古朴建筑所积淀的文化底蕴,才能更清晰地记住一座城市的模样。此外,生生不息的城市文化与历史脉络,既需要“文以载道”,更需要“口口相传”,而年轻人偶然听得的陈年旧事、小城过往,亦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看,城市漫步绝对是一种传承记忆、记住乡愁的可行选择。

⑤每一座城市都是一座值得慢慢挖掘的宝藏,重要的是给人们提供发现身边“小确幸”的路径。综观各地实践:北京、山东等地把城市漫步列入促进文化旅游休闲的行动方案,上海专门开设公交巴士组成的Citywalk路线……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陆续“上线”中。在此基础上,每个城市都可以积极创新理念、打开思维,以多样化的举措帮助人们“解锁”家门口的诗与远方,从而让每座城市的文化故事与历史底蕴尽情流露。

⑥行走在城市中,浸润在文明间,城市漫步让一座城更迷人,亦让漫步者更悠然!

(选自《南方日报》2023年7月13日,有删改)

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城市漫步”?其做法有什么好处?

3.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简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交出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

“绿色答卷”

◎叶 超  刘志敏

①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构筑了更具韧性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②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生态文明建设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新时代,我国持续推动污染防治提档升级,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经过不懈努力,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绿色答卷”。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实现近10年来连续下降,可吸入颗粒物等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连续3年稳定达标,我国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实现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重点区域开展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整治,土壤污染加速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全国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基本被消除,重点流域、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改善趋势。

③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生态环境并非单纯的自然物,而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其实也是在保护人类自身。通过一体化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来维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其实就是在构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中央财政年均投入约100亿元,在全国统筹布局开展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形成了“三区四带”为主的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等重大工程深入推进,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防沙治沙取得实效,荒漠化土地面积近10年净减少500万公顷,重点治理区域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我国提前完成了联合国提出的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通过全方位、有重点、多领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我国的社会生态系统更具韧性和活力,人地和谐、“诗意地栖居”成为现实。

④道不远人,人无异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注入新動能。近十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变,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比10年前提升了至少11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下降了超12个百分点,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绿色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全球第一,绿色动力船舶的国际市场份额接近一半。因地制宜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开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以及反对商品过度包装等行动,绿色生活方式成为风尚。在生态文明领域,我国已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

⑤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新征程上,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和艰巨任务。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共同绘就美丽中国建设新画卷,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持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8月18日,有删改)

1.通读全文,概括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

2.说说下列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近年来,中央财政年均投入约100亿元,在全国统筹布局开展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形成了“三区四带”为主的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3.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全国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基本被消除,重点流域、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改善趋势。

4.阅读第④段的内容,谈谈你对“道不远人,人无异国”这句话的理解。

5.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就如何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说说你的看法。

六、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让阅读为青春增色

◎徐 川

①最是书香能致远。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切实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如何通过读书学习夯实基础、挺立脊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关乎个人成长成才,也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广大青少年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通过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检视阅读成效以充实自我、提升本领、增长才干。

②激发阅读兴趣,厚实青春底气。阅读是青少年获取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来源,也是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必由之路。选一本好书入门,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唤醒阅读活力,让青少年愿意读、喜欢读、坚持读。“小德川流,大德敦化”,由阅读兴趣激发到阅读习惯养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学一阵”到“学一生”,青少年才能在博览群书、日积月累中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独立思考、创新创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

③掌握阅读方法,点亮青春灯塔。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阅读既要学会读“厚”,结合兴趣志向不断增加阅读量,争取广闻博览;也要学会读“薄”,把阅读所积累的知识融会贯通。“学如弓弩,才如箭镞”,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要保持“挤劲”“钻劲”“韧劲”,在阅读中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至千里之远、成江海之大。除了讀“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阅历感悟,以阅读升华精神、濯净心灵。

④检视阅读成效,激扬青春风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在祖国大地上躬身践行,让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在读的广度上,不但要从书籍中汲取知识,更要向他人、向社会、向实践学习,注重读、思、行结合,在实践中经受磨炼、得到提升。在读的深度上,不能把读书学习狭义理解为学习知识,应该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担当能力,激发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⑤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需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阅读氛围。加强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城市创建,从阅览室到图书馆、文化馆,从黑板报、宣传栏到文化墙……把读书的环境搭建起来,让读书的氛围浓郁起来,凝聚家、校、社会的强大合力,就能激发广大青少年读书学习的热情,以阅读丰盈精神世界、提升综合素养,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4月20日,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第③段画线处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文章②③④三个段落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将下面的材料作为论据放在第②段或第④段,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更合适?请讲述理由。

【材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

◎李洪兴

①广袤田野,农民群众抢抓农时,辛勤劳作耕耘;生产车间,大国工匠钻研技艺,不断破解工艺难题;科研院所,研发人员埋头攻关,科技创新硕果累累;街头巷尾,快递小哥穿梭骑行,社区服务精细温馨……千行百业的繁荣,千家万户的美好,都镌刻着劳动的印记。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我们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奏响“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的强音,培育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意义重大而深远。

③“不惰者,众善之师也。”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崇尚劳动光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劳动至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动精神,提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强调“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指出“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在宽广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号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着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④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都必须靠劳动来创造。“神舟”问天,“嫦娥”落月,“祝融”探火……中国航天之所以成就斐然,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广大航天人勤于钻研、精于创新。我们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构建起门类齐全、世界上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背后凝结着一代又一代产业工人的持续付出。华夏大地上,从春耕的忙碌到秋收的喜悦,粮食稳产增收靠的是无数耕耘者挥洒汗水辛勤劳动。劳动创造价值,一个国家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要崇尚勤劳致富。

⑤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亿万劳动群众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必能在新征程上闯出新天地、干出新业绩。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要深入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引导人们崇尚劳动、见贤思齐;还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培养更多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⑥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人世间的美好梦想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才能破解,现代化建设的新辉煌才能铸就。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11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从哪几个方面对“劳动精神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

4.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是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等。

B.《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依靠辛勤的劳动,在荒岛上逐渐建成一座适合生存居住的家园,这个事例可以作为第④段的论据。

C.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于各个方面,从而培养更多高素質的劳动者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重要的举措。

D.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了劳动对于实现美好梦想及解决难题,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性,进一步深化了中心论点。

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盛玉雷

①一个社会具有怎样的人才观,影响着人才的成长,也事关国家的未来。我国是一个大国,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只有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才能让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②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放眼今日之中国,无论是突破“卡脖子”的科技难题,还是书写好乡村振兴的大文章,无论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还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都迫切需要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我们要打破社会上对一些职业、学历等的偏见,在全社会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普遍共识,让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能力水平的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于伟大时代。

③强国之道,要在得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建党百年之际,在为我国焊接领域“领军人”艾爱国颁授“七一勋章”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大国工匠,国家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殷殷话语,彰显了爱才敬才的深厚情怀,充分体现了对于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关切重视。今天的人才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针对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重点抓好战略科学家、顶尖人才、“卡脖子”技术攻关人才、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同时培养造就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让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

④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只有中专学历,但他几十年不知疲倦地奔走在大田、实验室、车间中搞创新,填补了我国地膜植棉机械化应用领域的空白;文物修复工作寂寞、清贫,但故宫里兀兀穷年的文物修复师们,以精湛的技艺让一件件文物重焕生机,也因极致的匠心赢得全社会的赞誉……他们的故事生动证明: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人才根系才能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人人都努力找准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定位,不负韶华,砥砺奋进,定能在沃土中成长为栋梁之材。

⑤从三星堆考古现场的年轻人,到在群山深处默默坚守的“探天者”,从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到古老长城的守护者……今天,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正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力。新征程上,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继续完善机制、补齐短板,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筑牢人才之基、汇聚磅礴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8月31日,有删改)

1.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通读全文,请你说说如何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3.为第②段画线句子再仿写一句。

4.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猜你喜欢
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阐释合理,全面准确——阐释型议论文的写作
简谈“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好头一半文——议论文开头之四法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
议论文逻辑关系不严谨的有效对策
议论文如何往纵深处发展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